劉興紅,張軍翔,李 全,田 俊,林 松,向丹丹
(湖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與技術學院,湖北黃石 435002)
基于MOOC的混合學習策略設計與實踐
劉興紅,張軍翔,李 全,田 俊,林 松,向丹丹
(湖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與技術學院,湖北黃石 435002)
首先論述了混合式學習的概念、層次和教學過程,闡述了MOOC及其特點,分析了基于MOOC的混合學習策略。然后,以黃石地區(qū)中學信息技術課程為研究對象,采取對照實驗法,以基于“學堂在線”的翻轉(zhuǎn)課堂為例討論了混合學習策略的設計及教學實踐,來比較研究基于翻轉(zhuǎn)課堂的混合學習策略,實踐表明該策略能較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MOOC;混合學習策略;實踐;對照
隨著MOOC的發(fā)展及應用,新的混合學習方式在不斷地增加,對混合學習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旌蠈W習可以在線學習部分地替代傳統(tǒng)的面對面的傳授,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自2012年以來,美國的一些頂尖的大學就建立了網(wǎng)絡學習平臺,由三個主要供應商贊助,包括Coursera,Udacity和edX,為學生搭建學習系統(tǒng),并提供免費的課程。在中國也有許多的MOOC平臺,如學堂在線、果殼網(wǎng)、MOOC中國、中國大學MOOC等。
像任何其他形式的網(wǎng)絡課程一樣,MOOC(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的出世,也有其自身特點?;贛OOC的混合學習是新的學習方式,它結合了視頻教學的特點和傳統(tǒng)的面對面教學,這將是一個深度融合。網(wǎng)絡視頻教學將實現(xiàn)教師的教學資源共享。它克服了一般網(wǎng)絡教學的缺點,給學生更多的選擇,同時,它允許教師有更多的時間來準備課程。
國內(nèi)外的研究學者早就開始了對混合學習的研究,何克抗先生曾描述:“所謂混合式學習就是要把傳統(tǒng)學習方式的優(yōu)勢和網(wǎng)絡化學習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也就是說,既要發(fā)揮教師引導、啟發(fā)、監(jiān)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將這二者結合起來,優(yōu)勢互補,才能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旌蠈W習模式正好能滿足需求?;旌蠈W習模式中,學生大多數(shù)時間是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中學習,而不只是傳統(tǒng)的面對面課程,與傳統(tǒng)面對面學習相比,混合學習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顯著的改善。混合學習使教師和學生在課程安排上具有更大的靈活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1.1 混合學習的層次
一般而言,混合課程的學習有以下三個層次,如圖1所示。
第一個層次是在線和離線的混合:在線學習和面對面學習的融合,這往往是混合的意義。二是學習和學習的混合:通過“內(nèi)容的學習實踐”將學習如何實踐,這是學習的更高層次,這一層次的混合學習是真正的混合學習,在網(wǎng)上學習知識的同時面對面的學習,然后利用所學到的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最后一個層次是混合式學習和工作:讓學習者在網(wǎng)上學習和面對面學習一段時間后,結合一些實踐工作,把學習知識轉(zhuǎn)化為工作和工作經(jīng)驗,再回到課堂分享。
圖1 基于MOOC的翻轉(zhuǎn)教學模型
1.2 混合式學習的教學過程
混合式學習的教學過程分為四個步驟:
步驟1:在學習前,初步評估。在開始之前,教師通過一定的測試,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知識結構的基礎狀況,分別設計在線教學資源。
步驟2:在學習中,教與學。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分為兩個階段:在教師給他們面對面講授之前,學生在網(wǎng)上根據(jù)教師指定的在線學習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然后,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學習行動來進行面對面的學習。
步驟3:在學習后,教學評價。老師會對學生進行一次測試或考試來評價他們的學習。
步驟4:反饋。教師要分析和研究學生的學習成績,調(diào)整下一步學習。
基于MOOC的混合學習是一種先進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在學習理論的指導下,將面對面的課堂教學與在線學習在一個合適的學習環(huán)境中進行有機整合的教學與學習的活動。
MOOC不同于傳統(tǒng)的精品課程或視頻公開課,它注重學習者的主動學習和行為參與,它強調(diào)學習者的學習是一種自我體驗。學習者通過在線完成教學文檔以及教學視頻的學習后,在教師的引導和參與下進行課堂討論,提交課堂作業(yè)并相互批改作業(yè),完成評價、考核等,并申請學習證書。
一般情況下,在混合學習過程中,傳統(tǒng)的面對面上課時間被替換為在線自主學習,在課堂上的課堂時間被課堂外作業(yè)時間的替換。從“網(wǎng)絡增強學習”到“混合學習”,在正常的上課時間使用在線學習,以補充面對面的持續(xù)性。例如,混合學習,傳統(tǒng)上每周兩次面對面?zhèn)魇谔娲鸀橐粋€星期見一次面,其余的學習由學生通過MOOC自主地在線學習。
盡管MOOC具有很多優(yōu)點,但在開展教學之前,它需要良好的教學設計,否則,MOOC可能無法發(fā)揮更好的作用。教學設計應該設計教學過程中的所有要素,包括學習資源、學習活動(人機交互、人人交互)、學習評價、服務學習課程、教學、學習和其他管理等。更為重要的是,要進行基于MOOC的混合學習策略的設計。基于MOOC的混合學習策略有多種形式,其中以翻轉(zhuǎn)課堂最為常見。
MOOC的快速發(fā)展與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模式的逐步完善,使得基于翻轉(zhuǎn)課堂的混合學習也在實際教學中得到應用。在翻轉(zhuǎn)教學中,學生通常要先使用由教師提供或第三方(MOOC)的視頻課程、PPT等自己學習。然后再回到課堂上,學生通過解決問題和做實際工作來應用知識。當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了,老師再給予指導,而不是傳授給他們最初的課程。翻轉(zhuǎn)課堂的自由上課時間(課下線上等)為動手作業(yè),學生通過“做”和“問問題”來進行學習,如表1所示。學生也可以組建團隊或?qū)W習小組,形成相互協(xié)作、互相幫助的學習過程。翻轉(zhuǎn)課堂不僅改變了學習者的學習方式,也改變了教師的時間分配。
這一策略要求學生在家完成學習知識的學習。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場所,包括回答問題、運用知識,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課堂是用來學習的,而家庭作業(yè)則是在家完成的。相反,在翻轉(zhuǎn)課堂,學習是在家里完成的,課堂是用來完成作業(yè)、討論等?;诜D(zhuǎn)課堂的混合式學習策略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實踐獲得更多的真實性學習。教師采用課堂教學方法(面對面)和課外協(xié)作學習方式(在線),以滿足學生的需求,使他們的學習個性化。
本研究將基于轉(zhuǎn)翻課堂的混合式學習策略應用于中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通過教學實驗,探索在教學過程中實際應用學習策略的效果,從而逐步完善基于MOOC的混合式學習策略。
4.1 實驗目的
本實驗通過對照實驗法進行比較研究,其主要目的是驗證采用基于翻轉(zhuǎn)課堂的混合學習策略后,是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教學效果是否能得到提升。
4.2 實驗參與者
來自黃石十四中學的學生參加了這項研究。研究設計在第4.4節(jié)中進行詳細描述。在實驗前,學生是隨機選取的,在學習條件和認知基礎上,參與實驗的學生沒有顯著差異。
4.3 實驗環(huán)境及條件
教師圍繞教學目標以“學堂在線”的MOOC課程配合教師自制的教學視頻和PPT等來精心設計并準備好相關的教學視頻、課件、任務清單及各種教學資源,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教學資源。2013年入校的學生在初中二年級的信息技術課程中參加了翻轉(zhuǎn)課堂的學習?!皩W堂在線”是一個中小學的MOOC平臺,集中了清華大學及其附中等百余所學校的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具有名師在線、互動答疑等服務。有課程、課堂直播、未來教育等模塊。
4.4 研究設計和程序
本實驗研究是采取實驗對照法:對照組學生采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進行傳統(tǒng)教學,實驗組學生采用基于翻轉(zhuǎn)課堂的混合學習策略進行學習,如表1所示。參與學習的兩個組學生分別為1302班和1307班,這兩個班的學生進校時基礎相同,經(jīng)過一年的初中學習,學習效果也相同。其中1302為實驗組,稱為A組;1307班為對照組,稱為B組。在利用混合式學習策略的基礎上,對翻轉(zhuǎn)課堂教學的研究主要包括兩個部分,即在線和離線學習,各部分包括多個具體的學習活動。在使用這些學習活動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采取不同的階段和內(nèi)容的學習。
表1 實驗設計
4.4.1 課程活動 課程活動是中學生混合式學習的核心和重點。以Photoshop為例,對照組仍按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實驗組改變過去的“先講后學”和“先聽后練”的方式,學習者先行自主學習,然后再回到課堂進行少量的課堂教學。根據(jù)教師的設計和布置的MOOC(“學堂在線”)學習任務有兩個,即:個人任務和小組任務,這兩個學習任務涵蓋了所有的學習內(nèi)容,為了完全學習任務,教師可以介紹與課程相關的最新技術發(fā)展,技術的發(fā)展和理論的學習對提高學生的設計和操作能力大有幫助,也可以減少落后于技術發(fā)展的實際課程。
4.4.2 翻轉(zhuǎn)課堂教學過程 實驗組教師首先通過一定的方式布置在線學習任務,并引導他們參加在線自主學習和協(xié)同學習,鼓勵學習者在線討論,完成相關作品,并在線提交;然后,教師再組織學習者回到課堂上,教師對他們的預學習進行答疑,組織課堂有序討論評價他們提交的作品;然后再進行實踐,最后組織測試。
1)網(wǎng)上在線學習活動
這個學習活動對照組沒有。實驗組(A組)教師通過選擇“學堂在線”MOOC網(wǎng)站的教學視頻并配合教師自制的教學文檔,一并布置給學習者,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要利用其學習資源和功能來進行自主學習,包括網(wǎng)上視頻搜索的數(shù)據(jù),上傳和下載各種學習資源,他們還利用學習共同體討論,反饋和在線測試。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完成前期的學習準備。
2)課堂教學活動
課堂教學活動是混合式學習在離線狀態(tài)下進行課堂教學的一個學習步驟,A組根據(jù)“學堂在線”上的教學,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習者的實際情況來回答問題和指導,他解釋了每個階段的關鍵和難點,提出了討論、作業(yè)反饋和學生工作報告等學習要求。教師課堂教學時間在全過程中占1/3。將課堂教學活動與學習活動相結合,能促進師生間的面對面交流,促進網(wǎng)絡小組活動的順利開展。
4.5 結果分析
4.5.1 分析網(wǎng)絡學習活動 根據(jù)本實驗的安排,首先,由A組67名學生,完成在線學習測試,其中10多項選擇題測試的在線學習穿插在10段的視頻片段中,每個視頻給出5個問題,每個問題2分,共100分。94.02%的學生完成了網(wǎng)上學習任務,他們的平均92分,最高分析100分,最低分38分。然后,我們收集了64份“學習反饋表”。64名學生平均成績?yōu)?9.4個,其中最低分數(shù)為30分,最高分為100分。如表2所示。
表2 A組67人學習數(shù)據(jù)分析
在A組的67名同學中有34人參與了“學堂在線”的討論平臺,他們在討論回答問題的次數(shù)不一致,其中5人的回答次數(shù)超過5次,12人在3到5次之間,17人不到3次。我們發(fā)現(xiàn),在討論區(qū)討論的主題是與學習相關的只有43%,而教師回答的主題是30%。如圖2所示。從數(shù)據(jù)分析顯示,在線學習的學生的考試成績有很大的不同,這與教師在線學習順序安排有一定的關系。同時,學生沒有較好地使用在線討論社區(qū),以及教師的在線反饋是不夠全面、及時等因素,導致部分學生的反饋不及時。
圖2 A組參與在線討論情況
4.5.2 課堂教學活動的效果及測試結果 在面對面的教學過程中,A組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性比B組顯著增加。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的B組相比較,A組的同學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識的重難點,更好地提高了課堂效率。我們對A組和B組學生進行了學習成績測試,共有20個問題,每一個5分,共100分。A組平均分為83.58分,B組平均分66.47分。其中,最高得分和最低分數(shù)均來自A組。如表3所示
表3 實驗結果對照
實驗結果表明,基于翻轉(zhuǎn)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利于加強教師與學生的線上和線下的互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由于翻轉(zhuǎn)課堂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因此,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
4.5.3 學習者對學習效率的態(tài)度 我們采用訪談法,通過訪談來對接受基于翻轉(zhuǎn)課堂的混合式學習策略的學生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據(jù)調(diào)查,60.08%的學生愿意接受這一學習策略,他們認為短MOOC視頻課件結合創(chuàng)新性的實踐訓練,普遍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有24.34%認為可有可無,持無所謂的態(tài)度,此外,有15.58%的學生不愿意接受這種學習策略,他們認為由于自己的惰性,在自主學習時參與度的不高,不夠積極主動,影響學習成績,導致學習任務的失敗。如圖3所示。
圖3 學生參與基于MOOC的混合學習的態(tài)度
4.5.4 教學反思 1)教師提供的教學資源一定要圍繞教學目標,并對學生進行明確的引導;2)學生實踐訓練必須在教師引導下開展,并引導學生討論,及時給予評價;3)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反饋不斷完善與改進教學資源;4)學生要善于反復學習并提出質(zhì)疑;5)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學習的兩個關鍵點是在線學習和面對面講授,因此,在設計混合學習策略時,最終的目的必須是“達到”的研究目標。關于設計策略的選擇,我們應注意以下幾點:
5.1 實現(xiàn)教學內(nèi)容和方式更廣泛的混合
在線學習,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逐步通過自主學習的方法獲得知識,但學生在線學習的成敗,將最大限度地依賴于教師的在線資源設計。在線教學資源的質(zhì)量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更多地分析學生的特點,并了解和使用信息技術知識來整合在線教學資源,使在線教學資源更適合學習者的需求,在這種意義上的混合式學習是“綜合學習”。
5.2 在線和離線的有效指導和及時反饋
教師應及時反饋,讓學生在混合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在線,教師與學生之間通過同步或異步討論交流,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課程的興趣和熱情。通過不全面的調(diào)查分析,發(fā)現(xiàn)不同的討論社區(qū)里教師的參與度和指導時長是不一樣的。相對而言,參與討論的程度越高,指導的時長越長的,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溝通越多,學生的學習效果越好,這對提高混合學習是有積極意義的;相反的情況下,教師參與討論不多的學習社區(qū)里,學生顯示出的學習興趣也不高。
5.3 應有效利用形成性評價
在對學生學習進行評價時,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學生成績評價方法的決定只有在最后的期末考試,應采用形成性教學評價機制,包括綜合檔案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個人評價和小組評價等綜合評價機制,教師可以針對自己對學生學習活動的全面了解,構成對學生學習的形成性評價,它從各個方面體現(xiàn)了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
因此,基于MOOC在混合學習對教師的要求很高,教師必須具備基于MOOC的混合學習的知識和教學設計能力;并了解網(wǎng)絡教學策略的使用,同時還要給予必要的學習指導,注重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活動的設計,與學生多交流,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采取有效的多種教學評價機制,合理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
[1]牟占生,董博杰.基于MOOC的混合式學習模式探究——以Coursera平臺為例[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4,(05):73 ~80.
[2]謝幼如,倪妙珊.融合翻轉(zhuǎn)課堂與MOOCs的高校MF教學模式[J].中國電化教育,2015,(10):40~46.
[3]余燕芳.基于移動學習的O2O翻轉(zhuǎn)課堂設計與應用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5,(09):47~52.
[4]彭紹東.混合協(xié)作學習中知識建構的循環(huán)模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5,(09):39~47.
[5]呂慶華,郭智勇.MOOC時代應用型本科人文公選課混合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5,(02):13~16.
[6]熊佳慧,吳姣麗.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J].課程教育研究,2015,(08):35~38.
[7]張景玉.對任職培訓開展混合式教學的思考——基于MOOC和翻轉(zhuǎn)課堂的視閾[J].繼續(xù)教育,2015,(01):79~81.
[8]蔣 翀,費洪曉.基于MOOC的混合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5,(3):120~125.
Design and practice of hybrid learning strategy based on MOOC
LIU Xing-h(huán)ong,ZHANG Jun-xiang,LI-quan,TIAN-jun,LIN-song,XIANG Dan-dan
(College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Hubei Normal University,Huangshi,435002)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level and teaching process of hybrid learning,it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OC and analyzes the blending learning strategy based on MOOC.Then,it takes the Huangshi area middle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takes the control experiment method,the flip classroom based on the"school online"as an example,it discusses design and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hybrid learning strategy,and compares the research based on the flipped classroom,the hybrid learning strategy.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is method can better stimulate students’interest and enthusiasm.
MOOC;hybrid learning strategy;practice;control
G434
:A
1009-2714(2016)04-0091-06
10.3969/j.issn.1009-2714.2016.04.020
2016—02—18
湖北省教育廳科技項目:協(xié)作云計算在置換培訓中的應用(D20142514);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置換培訓在線學習共同體創(chuàng)新研究(14D061).
劉興紅(1971— ),女,湖北蘄春人,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教育技術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