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霞 劉 蕾 沈 倩 楊麗萍 楊 沙
(湖北省孝感市中心醫(yī)院,孝感市 432000)
頸動脈狹窄血管支架置入術100例的護理體會
黃曉霞 劉 蕾 沈 倩 楊麗萍 楊 沙
(湖北省孝感市中心醫(yī)院,孝感市 432000)
目的 探討頸動脈狹窄血管支架植入術(carotid angioplasty-stenting,CAS)的護理干預方法。方法 選取擇期行CAS術的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采用數(shù)字隨機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護理干預,護理前后行簡明健康測量量表(SF-36)評分,比較兩組護理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結果 觀察組護理后生理功能、軀體疼痛、社會功能、總體健康分別為(89.64±5.17)分、(86.37±6.30)分、(91.36±7.24)分、(87.22±6.96)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0%(3/50),顯著低于對照組20.0%(10/5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CAS后給予護理干預,可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頸動脈狹窄血管支架植入術;護理干預;并發(fā)癥;簡明健康測量量表
筆者對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擇期行頸動脈狹窄血管支架植入術(Carotid angioplasty-stenting,CAS)患者100例進行護理干預,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頸動脈狹窄血管支架植入術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數(shù)字隨機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觀察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齡43~76歲,平均(59.31±3.54)歲;血管狹窄程度:50%~70%26例,70%~90%20例,>90%4例。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11例,初中至高中20例,大專及以上19例。對照組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齡45~77歲,平均(60.23±3.71)歲;血管狹窄程度:50%~70%24例,70%~90%21例,>90%5例。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9例,初中至高中23例,大專及以上18例。兩組性別、年齡、血管狹窄程度、受教育程度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所有患者經(jīng)數(shù)字減影腦血管造影(DSA)證實,血管狹窄程度高于50.0%以上。經(jīng)我院倫理協(xié)會通過,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合并出血傾向或伴隨腦出血、嚴重心肺功能障礙、腫瘤、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急性或慢性感染、過敏體質。
2.1 對照組 行常規(guī)護理。術后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若存在心率、血壓過低等癥狀,及時告知醫(yī)生;觀察穿刺部位滲血情況及導管固定情況,預防導管彎曲、脫出;待術中肝素代謝完畢后,拔出鞘管,并行局部按壓和加壓包扎;指導患者正確咳嗽,鼓勵其多飲水。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行護理干預:(1)心理護理。術后告知患者及家屬手術情況,緩解其緊張情緒;講解術后護理的注意事項,增加其對術后護理方案的了解,積極配合臨床治療。(2)體位護理。術后輔助患者絕對臥床休息24 h,取沙袋壓迫患肢進行制動,持續(xù)6~8 h;指導患者適當活動健肢,預防深層靜脈血栓;因長時間臥床易引發(fā)肌肉酸痛、肢體麻木,術后可使用氣墊床,并囑咐患者家屬定時將手伸入患者身體下按摩,緩解酸痛感。(3)生活指導。術后將患者送回病房后,囑咐患者家屬喂食流質或半流質食物,以高蛋白質、高營養(yǎng)食物為主,勿進食豆?jié){、牛奶等產(chǎn)氣類食物;術后多進食水果,補充維生素;盡量多飲水,術后24 h飲水量應達到2 500 mL左右,有利于促使造影劑隨尿液排出,減少造影劑對機體的損傷;術后床上排尿困難者,可指導患者家屬用手按摩腹部,播放流水聲音,刺激患者正常排尿;若仍無法自行排尿,可留置導尿管,預防尿潴留。(4)用藥指導。術后給予抗凝藥物,治療期間應告知藥物治療的目的、用藥方法、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增加其預防意識;應用抗凝藥物期間,密切觀察患者牙齦、穿刺點等有無出血傾向;治療期間加強對凝血指標的檢測,適當調整藥物劑量,減少術后出血的發(fā)生率;注射結束后適當按壓時間,預防出血。(5)穿刺部位的護理。術后加強對鞘管的護理,觀察其固定、通暢等,預防導管堵塞、受壓、脫出;待術中應用的肝素基本代謝完后(約術后3.5 h),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若生命體征穩(wěn)定,可拔出鞘管,局部按壓20 min后取沙袋加壓包扎。密切關注足背溫度、搏動情況,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6)并發(fā)癥護理。①血管痙攣:血管痙攣是CAS術后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與術中導絲長時間停留刺激血管有關。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臨床癥狀,一旦出現(xiàn)肢體無力、失語、意識障礙等,則提示可能出現(xiàn)血管痙攣,應及時告知醫(yī)生行針對性處理。②低血容量:術后做好飲食指導,注意營養(yǎng)均衡,勿食用大豆等產(chǎn)氣食物;術后30 min進食流質食物,4 h內攝水量為1 000~2 000 mL,促使造影劑隨尿液排出。③高灌注綜合征:術后密切關注血壓變化,盡量控制在130/70 mmHg;密切觀察臨床體征及病情變化,若出現(xiàn)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則提示顱內壓升高,應及時告知醫(yī)生,給予降壓藥物治療。(7)出院指導。出院時囑咐患者每天按時服用藥物,詳細講解按時服藥的重要性、服用藥物時間、劑量、注意事項及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提高依從性;告知按時入院復查,便于盡早發(fā)現(xiàn)異常,行針對性干預治療;勿參加重體力勞動,可多參加太極拳、慢跑等有氧運動,按時起床,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2.3 觀察指標 ①護理前后行簡明健康測量量表(SF-36)評分,評估內容包括生理功能、軀體疼痛、社會功能、總體健康4個方面,均為0~100分,分值越高提示健康狀況越好;②記錄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2.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9.0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1 護理前后SF-36評分對比 兩組護理前生理功能、軀體疼痛、社會功能、總體健康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均顯著下降,與護理前相比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護理后生理功能、軀體疼痛、社會功能、總體健康分別為(89.64±5.17)分、(86.37±6.30)分、(91.36±7.24)分、(87.22±6.96)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理功能、軀體疼痛的評分比較 (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社會功能、總體健康評分對比 (分)
3.2 術后并發(fā)癥比較 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0%,顯著低于對照組20.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330,P=0.030)。見表2。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比較 [n(%)]
4.1 CAS治療頸動脈狹窄的優(yōu)勢 頸動脈狹窄是由頸內動脈粥樣硬化斑引起的血管管腔狹窄,隨著疾病發(fā)展,會造成血管完全閉塞,引發(fā)缺血性腦血管疾病,誘發(fā)不良預后。隨著介入術發(fā)展,頸動脈狹窄血管支架植入術CAS 逐漸用于臨床治療中,該方式具有手術創(chuàng)傷小、安全性高的特點。但腦血管彎曲多,管徑相對較窄,部分患者術后會出現(xiàn)并發(fā)癥,影響手術效果[1]。頸動脈狹窄是腦血管疾病的重要誘發(fā)原因,會增加疾病致殘率和致死率,嚴重影響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大量研究指出,CAS術是臨床治療頸動脈狹窄的有效手段[2,3]。然而,腦血管解剖結構較為復雜,血管壁較薄,部分患者行介入術后往往會伴隨出現(xiàn)并發(fā)癥,直接影響手術效果[4,5]。因此,臨床需重視對CAS術后的護理干預,以提高患者預后生活質量。
4.2 CAS治療頸動脈狹窄的護理干預 加強對患者的心理干預,告知患者及家屬疾病控制情況,能夠緩解其消極情緒,積極配合臨床治療。術后對患肢進行制動,可預防穿刺部位血凝栓脫落;長期臥床會引發(fā)肢體酸痛,因此術后可使用氣墊床,并指導患者家屬定時按摩腰背部肌肉,有效緩解腰肢酸軟癥狀[6,7]。加強飲食指導,術后將患者送回病房后,可囑咐家屬喂食流質或半流質食物,促使其身體機能恢復。術后應用抗凝藥物期間,告知患者用藥目的及注意事項,加強對牙齦、穿刺部位等的觀察,根據(jù)凝血功能調整用藥劑量,降低術后出血風險。護理人員應詳細了解CAS術后并發(fā)癥類型及臨床表現(xiàn),密切觀察血壓、體征、臨床癥狀,一旦出現(xiàn)異常及時告知醫(yī)生,行針對性治療,控制病情發(fā)展,提高手術效果。出院時向患者講解按時服藥重要性,囑其按時服藥治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參加有氧運動,促使術后恢復。本組研究中,觀察組患者SF-36評分及亞型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這與吳雪影等[8]研究結果一致,其認為加強對CAS術患者的護理干預,能夠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CAS術后行積極護理干預,可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術后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1] 陳 莉,秦 超,莫雪安,等.頸動脈內膜剝脫術與頸動脈支架術的療效及安全性的比較[J].中風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4,31(1):29-31.
[2] 宜 昕.頸動脈狹窄支架置入術患者生活習慣與術后并發(fā)癥相關性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2,9(21):133-134,136.
[3] 張 慶,鐘代曲,康麗娟,等.Orem自理理論在頸動脈血管成形支架置入術后患者康復中的應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3,19(34):4266-4269.
[4] 周金細.循證護理在預防頸動脈狹窄支架置入患者并發(fā)低血壓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2):47-48.
[5] 李建軍,齊潤花.頸動脈狹窄病人行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的圍術期護理探討[J].護理研究,2013,27(10):3376-3377.
[6] 張 青.頸動脈狹窄支架置入患者發(fā)生低血壓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2):373-374.
[7] 符曉艷.腦血管疾病顱內支架置入術的術后觀察及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6):47-49.
[8] 吳雪影,陳淑良,任曉棠.頸動脈狹窄支架置入術后并發(fā)癥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理與康復,2012,11(12):1142-1143.
黃曉霞(1976~),女,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臨床護理。
R 473.6
B
1673-6575(2016)02-0310-03
10.11864/j.issn.1673.2016.02.62
2015-11-29
2016-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