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黎明
學生怎樣才能寫出個性化的作文
陳黎明
所謂個性化寫作,就是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引導學生從個性化的角度去表達自我、吐露真情,形成自己個人的獨特風格。提倡個性化寫作是創(chuàng)新教育的要求,二十一世紀是開拓創(chuàng)新的時代,創(chuàng)新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題。而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潛能,培養(yǎng)人的創(chuàng)新精神,必須是以尊重人的個性,發(fā)展人的個性為前提,個性得不到自由充分發(fā)展的人,他會有創(chuàng)造力嗎?作文的過程就是一個復雜而艱苦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過程,是極具個性化、創(chuàng)造性的精神活動。作文教學只有認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才能激發(fā)學生抒發(fā)真情實感的欲望,表達自己獨特見解熱情,從而寫出有個性的文章。
如何指導學生開展個性化寫作呢?我從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淺見:
作文是情感體驗的過程,學生作文中之所以出現(xiàn)空話、套話、假話、大話連篇現(xiàn)象,很大的原因是作文缺乏真情實感,沒有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寫出來的東西就是人云亦云的文字堆砌,毫無個性可言。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生的情感體驗放到第一位,多渠道地創(chuàng)設自由、多元的氛圍。打開學生的情感閘門,把學生引入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讓學生在特定的情景中產(chǎn)生表達欲,從而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作文。
我曾聽過這樣一次作文公開課,課題是“說真情,寫真情”。當時的上課教師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為她很注重創(chuàng)設說真話、抒真情的情景。首先,教師放一段錄像,分別代表喜怒哀樂的畫面:有北京奧運會中國運動員獲得冠軍時國人歡呼的畫面;有一對兄妹做錯事后父親大發(fā)雷霆的畫面;有突然得知兒子身患絕癥的母親悲痛欲絕的畫面,有一對新人在“鳥巢”結(jié)婚時很幸福的畫面。這些畫面牽動著學生的心,不知不覺中融入到了學生的情感世界。其次,老師讓一位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學生習作《那一次,我真冒失》,配以動人心弦的鋼琴曲,敘述他誤解同學后的愧疚、痛苦的心情。學生的習作雖然稚嫩,然而妙在貼近學生實際,這段朗讀可謂讓學生情感的大門完全洞開。再次,教師趁熱打鐵,提出問題:試試講述生活中讓你動情的事情?結(jié)果,在小組交流時,學生們爭先恐后地談論讓自己最動情的事情,他們那激動的語調(diào),興奮的眼神,深情的訴說,足以表明老師設置的情感體驗成功了,學生們己經(jīng)做到“我口說我心,我手表我情”了。
作文教學中的情感體驗,不僅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還使他們的情操得到陶冶,情感得到尊重,個性得到發(fā)展。
《東坡志林》里提到,有人問歐陽修怎么寫文章,他說:“無他術(shù),惟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懶讀書,每一篇出,即求過人,如此少有至者。此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見之?!睖蚀_優(yōu)雅地使用本國語言文字,對于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時代的學生都很重要。所以說,對學生而言,單是多閱讀還是不夠的,還要學會從生活中去尋求素材。見解源于生活,好的文章往往來自作者對生活的真切感受、深刻理解。果戈里的名著《死魂靈》中的吝嗇鬼潑留希金,作者通過描寫他的外貌言行,把他的吝嗇鬼本性刻畫得入木三分,如果不是作者細致觀察生活,哪能寫出這樣有個性的,并在世界文學史上閃爍著異彩的人物呢?反觀學生的作文,千人一面,萬人同聲,原因之一就是較少關(guān)注生活。要使學生作文有個性,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感悟生活,從生活中找素材。
我曾經(jīng)出了一個作文題目《感悟幸?!罚瑢W生交上來的作文毫無新意,內(nèi)容大同小異。后來,我決定讓他們花一周的時間,用心去觀察生活,挖掘細節(jié),選擇感受最深的事情來寫。一周后,學生交上來的作文各有特色:有的說幸福是媽媽啰啰嗦嗦要“我”多穿件衣服;有的說幸福是爸爸不出去應酬,家人有說有笑地吃飯;有的說幸福是常受老師批評、毫無自信心的“我”偶爾得到老師的表揚;還有的說幸福是自己坐在教室里咳嗽了幾聲,靠窗的同學趕緊關(guān)上窗戶……雖然學生的作文有不夠完美的地方,但假話、空話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真情實感,而這一切都得益于對生活的感悟。
如果我們經(jīng)常引導學生關(guān)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用細膩的心靈去尋覓生活中的真善美。那么,學生的文章將是充滿靈性、新鮮獨特的。唯有如此,寫作才能創(chuàng)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能力,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讓學生做有個性的人,寫有個性的文章。
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化寫作也要在其它方面下功夫。比如,作文形式要靈活多樣,作文命題上要盡量減少束博,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素質(zhì)教育培養(yǎng)有個性、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才。
★作者單位:廣東中山市濠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