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松
?
拉莫三嗪添加-替換治療丙戊酸治療無效的癲癇患者的臨床療效
劉松
【摘要】目的 探討拉莫三嗪添加-替換治療丙戊酸治療無效的癲癇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接受治療的丙戊酸治療無效的癲癇患者30例,對患者加以拉莫三嗪進行治療,對患者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進行觀察比較。結果 30例患者中,完成聯(lián)合用藥患者26例,剩余4例因不良反應不耐受而退出治療。該26例患者中,完全控制者16例、有效者8例,其治療總有效率為92.3%。后轉化為拉莫三嗪單藥治療患者15例,且其中完全控制者6例、有效者5例,其治療總有效率為73.3%。結論 拉莫三嗪添加丙戊酸治療丙戊酸無效的癲癇患者效果較好。
【關鍵詞】拉莫三嗪;丙戊酸;癲癇;療效
癲癇是臨床上的常見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該病可對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沉重負擔。相關資料指出,我國癲癇患者接近900萬,且每年以70萬左右的人次增加[1]。丙戊酸是目前治療癲癇的主要藥物,但丙戊酸單藥失敗后轉化為其他藥物治療的成功率會明顯降低[2]。拉莫三嗪聯(lián)合丙戊酸治療近年來在臨床上受到重視,在本次調(diào)查中,筆者選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接受治療的丙戊酸治療無效的癲癇患者30例,將分析拉莫三嗪聯(lián)合丙戊酸治療無效癲癇患者的療效。詳情如下所示:
1.1臨床資料
本次納入對象為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接受治療的丙戊酸治療無效的癲癇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患者年齡為31~59歲,平均(40.2±2.1)歲?;颊卟〕虨?個月~20年,平均(11.5±2.1)年。根據(jù)疾病類型對患者進行劃分,其中單純型發(fā)作患者7例、部分繼發(fā)性全面發(fā)作患者12例、復雜型發(fā)作患者5例、強直-痙攣型發(fā)作患者6例。
1.2方法
前8周作為藥物添加階段,指導患者除了繼續(xù)服用丙戊酸以外,同時聯(lián)合藥物拉莫三嗪進行治療。詳情如下:拉莫三嗪(生產(chǎn)企業(yè):GlaxoSmithKline Pharmaceuticals S.A.;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130026),初始劑量為每日12.5 mg,后逐漸增加劑量至每日100~200 mg。在藥物劑量添加時,需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其中治療前4周每間隔2周加量1次,后4周每周加量1次。待劑量基本穩(wěn)定后,對患者進行為期12周的聯(lián)合治療。在經(jīng)過上述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癲癇發(fā)作情況,若患者癲癇發(fā)作得到有效控制,則可逐漸減少丙戊酸的藥物劑量,且在8周內(nèi)完成減量。對于在此階段內(nèi)癲癇重新發(fā)作的患者,則恢復丙戊酸至原來劑量,但降低不列入本次調(diào)查范圍內(nèi)。對于減少丙戊酸但癥狀仍能夠較好控制的患者,將以拉莫三嗪進行為期12周的治療。
1.3療效判定指標
(1)完全控制:治療后患者的癲癇癥狀得到有效控制,且在治療期間患者均未發(fā)作;(2)有效:治療后患者的癲癇發(fā)作頻率減少至少50%以上;(3)無效:治療后患者的癲癇發(fā)作頻率減少不足50%。治療總有效率(%)=完全控制率(%)+有效率(%)。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所得數(shù)據(jù)以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
筆者對本次調(diào)查結果進行分析,30例患者中完成聯(lián)合治療患者共26例,完成單藥治療患者共15例。26例聯(lián)合治療患者中,完全控制者16例、有效者8例、無效2例,其治療總有效率為92.3%。15例拉莫三嗪單藥治療患者中,完全控制者6例、有效者5例,其治療總有效率為73.3%。
癲癇是臨床上的常見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該病主要特征為腦神經(jīng)元異常放電,進而導致患者反復癇性癥狀。對于確診為癲癇的患者,其病情可延續(xù)多年,對患者的身心健康構成嚴重的傷害[3]。一直以來,臨床上主要以抗癲癇藥物丙戊酸對患者急性治療,并取得較好的效果。藥物丙戊酸為不含氮的廣譜抗癲癇藥,可治療各種類型的癲癇疾病,且該種藥物治療具有吸收快、起效快等特征,在癲癇治療中具有重要意義。但存在部分人群的癲癇治療效果不佳,且對于丙戊酸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其后期選擇其他藥物治療效果仍不理想。
近年來,拉莫三嗪添加丙戊酸治療丙戊酸治療無效的癲癇在臨床上受到重視。拉莫三嗪為苯三嗪類衍生物,該種藥物與其他的抗癲癇藥物機制不同,通過聯(lián)合丙戊酸給藥,可獲得較好的療效[4]。本次調(diào)查結果可知,拉莫三嗪添加丙戊酸聯(lián)合給藥治療總有效率為92.3%(24/26),該調(diào)查結果可有效說明,該種聯(lián)合給藥法對抗癲癇發(fā)作臨床效果顯著。相關資料指出,拉莫三嗪與丙戊酸除了藥學動力方面存在相互促進作用外,其還可能存在其他方面的關聯(lián)。如藥物有拉莫三嗪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患者興奮性氨基酸釋放,而丙戊酸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其釋放,進而形成該種互補關系,提高抗癲癇的治療效果。而當逐漸減少丙戊酸的藥物劑量時可發(fā)現(xiàn),患者的治療效果逐漸下降,而該種結果也說明了單藥治療丙戊酸治療無效的癲癇可使得治療效果下降[5]。
綜上所述,拉莫三嗪添加-替換治療丙戊酸治療無效的癲癇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臨床上可不斷的推廣該種藥物治療方法,以幫助更多患者受益。
參考文獻
[1] 盧沖,魏亞芬. 拉莫三嗪添加-替換治療丙戊酸治療無效的癲癇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5,(19):126-127.
[2]章曉富,陳瑛,高慧麗,等. 拉莫三嗪添加-替換治療丙戊酸治療無效的癲癇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J]. 臨床神經(jīng)病學雜志,2014,27(1):50-52.
[3]楊梅. 拉莫三嗪添加-替換治療丙戊酸治療無效的癲癇心血管患者的療效分析[J]. 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2(18):65-66.
[4]婁婷婷,朱弘,韓杰,等. 190例癲癇患者視頻腦電圖結果分析[J].沈陽醫(yī)學院學報,2015,17(2):80-82.
[5]李欣,寧樹君,羅海龍,等. 拉莫三嗪單藥治療老年癲癇患者的Meta分析[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4):3987-3988.
The Clinical Eficacy of Lamotrigine Added Valproic Acid Therapy Replaces Invalid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Epilepsy
LIU Song, Internal Medicine-Neurology department, Nanshi Hospital of Nanyang, Nanyang 473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icacy of lamotrigine add - replacement therapy for ineffective of valproat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epilepsy. Methods 30 cases of epileptic patients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or valproate therapy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4, they were treated with lamotrigine treatment, patient outcomes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Results In the 30 patients, 26 cases received combination therapy, and the remaining four cases had adverse reactions due to intolerance withdraw treatment. In the 26 patients,complete control in 16 cases, efiective in 8 cases, the total efiective rate was 92.3%. After conversion to lamotrigine monotherapy in 15 patients, and in which full control in 6 patients, efiective in 5 cases, the total efiective rate was 73.3%. Conclusion Lamotrigine combined with valproate in treatment of valproic acid inefiective patients with epilepsy has better efiect.
[Key words]Lamotrigine, Valproic acid, Epilepsy, Eficacy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6.03.124
【文章編號】1674-9308(2016)030-0175-02
【中圖分類號】R742.1
【文獻標識碼】A
作者單位:473000 河南省南陽南石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