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湘玉 蔣媛媛
自我管理模式對哮喘患兒緩解期家庭干預的應用研究
劉湘玉 蔣媛媛
目的 觀察哮喘緩解期兒童實行自我管理的護理干預方法及對其家庭干預的效果。 方法 選取104例學齡期哮喘緩解期患兒為研究對象,按照數字表法隨機將患兒分為對照組50例和觀察組54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自我管理模式家庭干預。比較2組患兒臨床控制情況、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情況及癥狀自評改善情況。 結果 觀察組隨訪6個月哮喘發(fā)作次數、急診次數、住院時間、治療花費均低于對照組,日常生活管理、疾病醫(yī)學管理、社會心理管理評分改善情況均高于對照組,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恐怖評分改善情況均高于對照組。 結論 實行自我管理的家庭干預方法能有效提高兒童哮喘的控制情況,提高患兒及其家屬的生活質量,降低哮喘復發(fā)率。
自我管理; 家庭干預; 哮喘;生活質量
兒童支氣管哮喘是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控制率較低[1],影響學齡期患兒及其家庭生活質量[2],哮喘發(fā)作引發(fā)的心理恐慌、焦慮逐步受到臨床的關注,哮喘緩解期的治療和自我管理成為哮喘防治研究的重點。國外研究[3]表明,哮喘兒童實行自我管理行為教育能夠有效地降低患兒的峰流速值,減少急性發(fā)作次數,改善患兒及其家屬的生活質量。而國內對兒童哮喘自我管理的臨床應用報道較少?,F將哮喘緩解期兒童實行自我管理的護理干預方法及對其家庭干預的效果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1~12月兒科哮喘??剖罩蔚膶W齡期哮喘患兒104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兒均符合2009年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制定的《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中支氣管哮喘的診斷標準[4],病情穩(wěn)定,處于哮喘臨床緩解期。其中男性56例,女性48例,年齡6~14歲,平均年齡(8.7±2.1)歲。按照數字表法隨機將患兒分為2組,其中對照組50例,觀察組54例。2組患兒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主要包括詳細的解釋哮喘治療藥物的使用方法、吸入裝置的應用方法、解答患兒及其家屬治療的相關問題,出院前家庭日常生活注意事項,定期復診等內容。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強指導自我管理模式的家庭干預宣教,采用出院及復診時的一對一教育、每月1次電話回訪、每2個月1次哮喘相關知識講座培訓的方法進行立體宣講。具體內容如下。
1.2.1 疾病醫(yī)學管理
分別指導患兒家屬快速掌握緩解期及長期預防性藥物的特點和正確使用方法,告知藥物不良反應及其處理方法,宣講緩解期用藥的重要性,指導哮喘吸入藥物技術,指導應用特異性免疫治療不良反應處理方法,指導患兒及其家屬掌握峰流速儀的方法及峰流速值的病情監(jiān)測方法,指導哮喘急性發(fā)作先兆癥狀和發(fā)作時的緊急處理方法。
1.2.2 日常生活管理
主要包括指導患兒家屬保持家居環(huán)境清潔,避免接觸誘發(fā)因素及呼吸道感染,指導日常飲食,避免食入過敏食物,避開寒冷、干燥的運動環(huán)境,指導患兒進行呼吸功能訓練,并鼓勵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避免大哭、大笑、大喊等過度換氣動作等。
1.2.3 社會心理管理
向患兒及其家屬宣講心理因素在哮喘發(fā)病和治療中的作用,指導患兒掌握必要的心理調節(jié)方式,指導患兒家屬協(xié)助患兒取得家庭、同學、朋友、老師的支持,定期組織并鼓勵患兒及其家長參加各種哮喘防治講座活動。
1.3 觀察指標
2組患兒均隨訪6~12個月,比較2組患兒哮喘緩解期6個月內發(fā)作次數、急診次數、住院時間、哮喘治療相關花費情況;比較2組患兒哮喘自我管理能力、患兒家長癥狀自評改善。患兒哮喘自我管理能力采用哮喘兒童自我管理自評量表進行測評[5],該量表共包含日常生活管理(7條目35分)、疾病醫(yī)學管理(18條目90分)、社會心理管理(9條目45分)3維度。癥狀自評改善情況采用臨床精神衛(wèi)生癥狀自評量表(SCL-90) 對患兒家長進行測評,該量表包含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和精神病性9個癥狀因子,每個因子滿分5分。2組患兒均于入選時及入選后6個月進行1次測評。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2.1 2組患兒哮喘緩解期臨床控制結果比較
觀察組隨訪6個月哮喘發(fā)作次數、急診次數、住院時間、治療花費均低于對照組。見表1。
2.2 2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情況比較
觀察組日常生活管理、疾病醫(yī)學管理、社會心理管理評分改善情況均高于對照組。見表2。
2.3 2組患兒家長癥狀自評改善情況比較
觀察組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恐怖評分改善情況均高于對照組。見表3。
表1 2組隨訪6個月哮喘緩解期臨床控制結果比較 (±s)
表2 2組自我管理能力自評得分改善情況比較 (分,±s)
表3 2組患兒家長癥狀自評改善情況比較 (分,±s)
隨著現代醫(yī)學向生理-心理-社會綜合模式的轉變,對患者及其家屬的教育逐步形成有系統(tǒng)評價的醫(yī)學活動,其中自我管理應用廣泛。自我管理是指在專業(yè)衛(wèi)生保健人員的協(xié)助下,通過患者自身的健康行為增進和保持健康,通過對疾病的監(jiān)控管理自身疾病的癥狀和征兆,從而減少疾病對自身功能、情感和社會人際關系的影響。哮喘緩解期患兒潛伏著再發(fā)作特征,其家庭干預、自我管理顯得尤為重要[6],必須從對哮喘疾病誘發(fā)的日常生活因素及相應的預防措施的講解、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自我監(jiān)測、哮喘發(fā)作先兆癥狀的正確評估和處理、規(guī)律使用藥物及采取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哮喘疾病給生活和學習帶來的影響,讓哮喘患者融入到社會當中的社會心理管理[7]。
本組資料顯示,通過自我管理家庭干預,哮喘緩解期兒童及其家屬對疾病的認識明顯改善,重視急性發(fā)作期的治療,能夠有效監(jiān)測哮喘發(fā)作時的病情,并給予及時的自我處理,預防和緩解了哮喘的發(fā)作,有效地減少了哮喘的發(fā)作次數、急診次數,縮短了住院時間和治療帶來的家庭經濟負擔。同時,對患兒及其家屬進行的預防和治療知識宣教管理,對患兒家屬進行的心理問題和社會融入協(xié)助,有效疏導了患兒及其家屬的心理障礙,使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得到有效改善,住院時間縮短,學齡期患兒學習時間延長,提高了患兒家庭的生活質量[8]。
本組資料還顯示,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方式應多樣性,最為直接的是個性化教育,即采用一對一的形式教育患兒及其家屬,提供患者的相關診斷信息,了解患者及其家屬對哮喘治療的期望和可能實現的程度,制定長期系統(tǒng)的自我管理計劃,進行藥物吸入技術及峰流速儀操作的現場演示培訓,并現場指導藥物吸入器的正確使用。定期復診,及時與哮喘兒童及其家屬溝通交流,對哮喘兒童及家長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及時給予解答和指導,評價自我管理計劃的實施程度,并不斷提供更新的教育材料[9]。對患兒進行定期的哮喘健康教育知識講座能夠增強患兒及其家屬對哮喘相關知識的認知,同時通過集體活動增強患兒及其家屬社會融入程度,通過分享良好控制者的經驗,提高患兒及其家屬治療和自我管理的依從性,將自我管理教育融入到患者生活之中,從而更為全面地提升患兒及其家屬的生活質量[10]。
本研究顯示,哮喘緩解期兒童及其家屬自我管理的護理干預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兒童哮喘的控制,提高患兒及其家屬的生活質量,降低哮喘的復發(fā)率,是一種對兒童哮喘系統(tǒng)有效地管理方案。
[1] 梁萍,樓芳,覃世文,等.兒童哮喘控制現狀及家長對疾病認知水平的調查.中國婦幼保健,2012,27(5):719-721.
[2] Kauppi P, Kupiainen H, Lindqvist A, et al. Overlap syndrome of asthma and COPD predicts low quality of life.Journal of Asthma,2011,48(3):279-285.
[3] Mancuso CA, Sayles W, Allegrante JP.Knowledge attitude and self-efficacy in asthma self-management and quality of life.J Asthma, 2010,47(8):883-888.
[4] 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中華兒科雜志,2008,46(10):745-753.
[5] 胡平,張際,黃英,等.哮喘兒童自我管理量表的編制.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13(31):3513-3515.
[6] 徐文林,王愛敏,于桂玲,等.家庭環(huán)境及家庭功能與兒童哮喘自我管理水平的相關性研究.中華護理雜志,2014,49(11):1347-1352.
[7] 周淼,譚建新.調查研究哮喘兒童社會生活因素與免疫學因素現況調查.廣東醫(yī)學,2013,34(9):1428-1431.
[8] 周莉,韓春暉,馬鴻雁,等.居家自我護理行為干預模式在學齡期兒童哮喘管理中的應用.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70-72.
[9] 許敬,劉新文.家庭護理管理計劃對兒童哮喘患兒再入院的影響研究.中國婦幼保健,2013,28(15):2341-2343.
[10] 覃花桃,王婉.多元化健康教育對兒童哮喘有效控制的研究.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3,21(2):215-217.
The application of self management mode in family intervention of children with asthma
LIUXiangyu,JIANGYuanyuan.
DepartmentofPediatric,People'sHospitalofLonghuaDistrictofShenzhenCityinGuangdongProvince,Shenzhen518109,China.
s】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pplying the self management mode in children with asthma and its effect on family interven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04 children in asthma remission stage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of 50 cases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of 54 cases, according to a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family intervention based on self management mode. The clinical control, self-management and symptom improvemen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During the follow-up of 6 months, the asthma attacks, times of emergency treatment and hospitalization, as well as the treatment cos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increase in the daily life management, medical management, management of social psychology scores, as well as somatization, obsessive-ompulsive symptoms,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depression, anxiety and terror feeling of the forme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latter.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family intervention based on self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ntrol of children's asthma remission period, promote the life quality of asthma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 and reduce the rate of recurrence of asthma.
Self management; Family intervention; Asthma; Quality of life
518109 廣東深圳,廣東省深圳市龍華新區(qū)人民醫(yī)院兒科
·臨床護理·
兒科護理
10.3969/j.issn.1674-3768.2016.01.015
201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