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孝忠
(甘肅省隴西縣文峰鎮(zhèn)孫家坪小學)
淺談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對策
◆馬孝忠
(甘肅省隴西縣文峰鎮(zhèn)孫家坪小學)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除了一般的農村教育問題外,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是一個越來越突出的社會問題,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我們從事教育工作所面臨的一個新課題。教師是關鍵,我們要本著對每一個孩子負責的態(tài)度,把更多的關愛和呵護給這些心靈最脆弱的孩子們。
留守兒童 問題 現狀 對策
近年來,隨著農村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這一社會現象的普及,又出現了“留守兒童”一族。于是,給教育的主陣地——學校又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而迎接這一挑戰(zhàn)的,無疑是奉獻在第一線的廣大班主任工作者。下面我就針對我們學校的留守兒童現狀,提出一點教育對策,與同仁們共勉。
1.情感教育問題。留守兒童由于親情和心理關懷的缺少,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又很少與外界接觸。所以感情比較冷漠,有些性格也比較孤辟、偏激,并且又無人約束,因此,時常與人打架斗毆。
2.學習教育問題。隨著現代社會的發(fā)展,各種娛樂場所也逐漸增多,特別是手機上網游戲成癮,使得留守兒童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引出一系列的教育問題。
3.道德教育問題。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由此可見,父母教育特別是道德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孩子做很多事情的時候都會模仿父母,父母的行為方式往往是孩子一生的座標。留守兒童由于長期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時的指點和幫助,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做決定,由于小孩子是非觀念不強,一些錯誤行為和做法不能及時得到糾正,容易養(yǎng)成不好的習慣和不良的品行。
1.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現狀。由于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在外,沒有辦法照顧孩子,絕大多數孩子是由年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祖輩來照顧,也有一小部分由其他的親戚來照看。由于老人們一般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一些,對孫輩較為溺愛,只重視孫輩們的身體健康,在教育方面不怎么在意。而其他親戚因為留守兒童不是自己的孩子,可能會出于各種原因放任自流,導致對留守兒童的監(jiān)管不力甚至根本不管。因此,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缺失太多。
2.留守兒童學校教育的現狀。留守兒童由于長期沒有家長的陪同及約束,又缺乏好的學習環(huán)境,在學校的學習成績普遍偏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重視“好”學生而忽視對“差”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從而導致學習成績不好的留守兒童形成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同時,由于教師的教學任務和家務負擔都很繁重,他們沒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特別關照那些留守兒童。
1.作為學生家長要經常給孩子進行電話溝通,作為其家庭教育缺失的一種有效補償方法。通過父母與孩子間經常的電話溝通,可以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就在身邊,父母并沒有放棄他們。父母在電話中除了對孩子在生活方面表示關心外,還要對孩子進行學習教育,讓孩子明白學習的重要性。
2.作為教師,由于學生的家長沒在身邊,對學生不僅在學習上要進行教育,更要在生活中進行照顧。要隨時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了解他們的家庭背景、人際關系、性格特征、行為習慣、道德品質、學習動機和態(tài)度,以便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對他們不正常的行為表現及時干預,正確引導,并進行有關心理輔導,給他們更多的心靈關懷。
3.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留守兒童因父母的遠離,使得他們普遍缺少和父母的溝通,缺少父母的賞識,缺少了來自父母的壓力,自律能力相對差,缺乏安全感。這就需要我們深入到學生當中去,到學生的家庭里中去,經常和這些學生進行情感和語言上的交流,以填補他們缺少父母呵護的空白,了解、關心他們的生活,對生活困難的學生要及時給予幫助。同時和他們的監(jiān)護人互相溝通,使其積極配合學校共同教育:每天要督促孩子完成學習任務,要經常和孩子進行情感、語言上的交流,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建立學習目標,激發(fā)學習動機。
4.動員社會共同關心、關注留守兒童的成長。一是鄉(xiāng)、村、社要做好工作。確保外出務工人員妥善安排好子女,落實好監(jiān)護和教育責任,并要求外出務工期間盡可能多與子女聯系。二是由共青團、少工委、婦聯等組成專門機構,抽出一部分人員專門做留守兒童工作。三是政府整合社會上各種力量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通過社會各界的關心,讓留守兒童意識到他們不是孤獨寂寞的,他們也有朋友,也有人關心,也有人愛護,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5.教師要引導留守兒童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教師在和他們交流過程中要正確引導他們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艱辛,增強他們的是非觀念、判斷力和責任感,使他們對父母的理解轉化為學習的動力。事實上,有些孩子除了完成學習任務外還要承擔繁重的家務,照顧弟弟妹妹甚至老人。在長期的生活中,他們的意志變得堅強起來,思想變得成熟起來,學習也很用功。而這些品質是其他孩子所沒有具備的。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賞識。教師要善于發(fā)掘留守孩子身上的優(yōu)點,對他們吃苦耐勞、自立自強的精神加以表揚,鼓勵他們將這些生活事例以作文或者主題班會的形式把自己的心里話傾訴出來,號召同學們向他們學習。這些學生當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后就會增強對學習的信心,有了正確的學習動機后,就能極大地促進學習。
總之,留守兒童的教育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需要家庭、學校、政府和社會等多方面協調合作,共同構建起面向留守兒童的一整套完備的社會化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