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星
(北京市石景山青少年活動中心)
琴童該如何練琴
◆王 星
(北京市石景山青少年活動中心)
隨著教育觀念的革新,學琴的孩子增多,年齡也呈現低齡化趨勢。然而,琴童數量的增加,并沒有使琴童隊伍的質量相應的提高。針對此問題,從掌握科學的練琴方法分析,為孩子的學琴提供保障。
近年來,教育觀念的優(yōu)化,家長大多主張孩子有一技之長,學琴成為培養(yǎng)興趣與氣質的首選。但在學習過程中,存在大量的半途而廢的琴童,提高琴童學習興趣,科學的練琴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很多家長認為“學琴=上課”,事實上“學琴=練琴”。在日常的教學中從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我們基本上可以將孩子在課下的練習情況分為三類:只學不練,偶爾練習和定時練習。這三種狀態(tài)不僅會決定孩子學習的進度,同時也可以看到學琴的結果。只學不練的孩子最多堅持一學期的學習。偶爾練習的同學通過不斷的改進,由偶爾練習過渡到定時練習時狀態(tài)就會越來越好,取得進步。如果偶爾練習的狀態(tài)持續(xù)的久了,也會無果而終。定時練習是最好的學習狀態(tài)。孩子在開始學琴時,要固定好時間練習,這樣才能循序漸進。
練琴是練習一種條件反射的形成。條件反射是指原來不能引起某一反應的刺激,通過一個學習過程,把這個刺激與另一個能引起反應的刺激同時給予,使他們彼此建立起聯系,在條件刺激和條件反應之間建立起的聯系就叫做條件反射。
學習樂器演奏要完成眼(讀譜)——腦(形成動作圖譜)——手(完成大腦的指令)——耳(聽辨演奏效果)——腦(分析耳朵傳遞的信息確定下一次的動作)——眼(讀譜開啟下一次循環(huán))。這個過程需要通過不斷的練習、重復,刺激演奏者由慢到快正確的處理譜面信息,規(guī)范演奏技巧從而不斷地提高演奏技能。
通過上圖,我們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學琴不只是課上的理解,更多地是課下的練習。大部分的琴童每周上一次課,合理地安排課下的練習時間才能真正的理解、實踐、消化課上的學習內容,才能做到眼到手到,演奏時得心應手。
規(guī)范的練習包括練琴的狀態(tài)和練琴的動作。練琴的狀態(tài)是指在練習之初就要用節(jié)拍器看譜練習。用節(jié)拍器練習可以很快的建立起準確的節(jié)奏感和速度感;首先,看譜練習可以提高大腦對譜面信息處理的速度和精度;其次,還要注意演奏動作的規(guī)范性。學習樂器演奏更多的是學習一種科學的肢體動作,在演奏動作由慢到快的練習過程中不能操之過急,要一步步的掌握動作要領,感受大到氣息小到指尖的動作細節(jié)。
1.掌握節(jié)奏、速度、旋律的特點
在教學過程中,我經常把音樂比作一個建筑,不同的音樂就像是不同風格的房子,音樂中的節(jié)奏和速度就是房子的框架結構(frame),旋律則是房子的風格。房子是否結實完全取決于結構的穩(wěn)定,練習中對速度和節(jié)奏的把握決定了音樂的穩(wěn)定性。旋律則代表了不同的風格,有中式的、歐式的、哥特的,旋律演奏的準確度,決定了音樂風格的統(tǒng)一。音樂中的表情記號則是室內裝修,強弱快慢取決于演奏者的個人愛好,就像房子內的裝修可以因個人的興趣愛好來決定。在練習過程中對音樂的節(jié)奏和速度的把握,最初就是來自于對節(jié)拍器的使用。
2.讀譜準確和動作規(guī)范的重要性
在學習過程中,我經常會告訴學生:“認真看,下手慢”,這就會解決演奏中因讀譜不準或動作變形帶來的錯誤。我們從開始學習演奏就需要讀譜,讀譜像是我們剛開始讀書一樣,要從易到難慢慢積累,在讀譜的過程中大腦要完成對譜面信息的處理,從對譜面上標記的調號、節(jié)奏、速度、音高到強、弱、快、慢、氣口等表情記號再到動機、樂句、樂節(jié)、樂段等音樂語言的準確解讀是正確演奏的基礎。大腦處理譜面信息快了手的動作才能隨即加快,動作的準確率也會提高。在學習演奏的過程中,很多初學者會將譜子背下來。背譜的結果是大腦不再受到譜面信息的刺激,所以會慢慢淡化對譜面信息的反應,這反而使讀譜的速度變慢準確度變低,導致學習效率低下,長此以往,見到新樂譜會不知所措無從下手。所以,學琴伊始千萬要學會準確地讀譜。
另外,動作規(guī)范也是學習演奏的要素之一。演奏任何一種樂器都要有規(guī)范的動作做支撐,練習每一種演奏技巧都是完成一種動力定型的過程。動力定型是指身體外邊和內部的條件刺激,依一定的順序不變地重復多次后,大腦皮質上的興奮和抑制過程在空間和時間上的關系即可固定下來。動力定型具有穩(wěn)定性,它是按固定程序進行活動的模式;但也具有靈活性,即它是綜合的衍射模式,在條件改變時,能使動力定型更適合于客觀條件的要求。一般地說,習慣一類的動力定型,穩(wěn)定性較大、靈活性較少。技能一類的動力定型則靈活性比較大。動力定型在一定條件下形成,也可以在新的條件下加以改造或發(fā)展。所以,規(guī)范的練習可以減少動作的走形,從而有利于演奏動作的掌握和發(fā)展。
總之,學習樂器演奏是手、腦、眼、耳緊密協調的肢體動作,需要用科學的方法不斷鞏固。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要重視演奏動作的規(guī)范性,同時也要不斷培養(yǎng)良好的練琴習慣,好的習慣才是成功的開始。
[1]劉芳.如何提高練琴效率[J].黃河之聲,2015,(13).
[2]褚子萱.走在音樂的道路上[J].琴童,2015,(07).
[3]唐丹.練琴中要思考的幾個問題[J].北方音樂,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