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華
(吉林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生本教育讓中學生愛上政治課
◆白玉華
(吉林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華南師大博士生導(dǎo)師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理論為基礎(chǔ)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了教育方法,特別受到一線教師的青睞,也喚醒了多年沉悶的政治課堂。引入生本教育思想的中學政治課徹底得到改變,學生們愛上了政治課。通過簡析過去學生不愛上政治課的原因;生本德育讓政治課課堂充滿活力兩大方面對讓中學生愛上政治課進行了詳細闡述。
德育 生本德育 政治課教學
生本教育理論融入中學課堂教學實踐,不僅促進了各科教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更在中學政治課教學實踐中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生本德育一改過去一談?wù)握n,教師郁悶、學生頭痛、說起來重要、上起來次要、教師說教,學生死記硬背的政治課教學被動尷尬的局面,為學校實施德育主渠道——課堂教學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道路,徹底改變了師生的政治課堂生活,讓中學生們真正愛上了政治課教學,也悄悄地改變著學生的思想道德面貌。筆者就如何利用生本教育讓中學生愛上政治課進行詳細論述。
過去要說學生喜歡政治課,那可是天方夜譚,原因很多,只從課程本身來說,大概有以下幾種主要原因:
1.課程設(shè)置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后,中學政治課課程設(shè)置內(nèi)容經(jīng)過幾次基礎(chǔ)教育重大改革,雖然已很貼近學生的生活,但難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脫離社會實際發(fā)展水平,對學生的道德衡量標準仍多用理想化的“圣人”水準來要求,脫離學生個體發(fā)展實際,說教的道德內(nèi)容枯燥無味、空洞無實物,既缺乏系統(tǒng)性理論的指導(dǎo),又無規(guī)律性、可操作性、延伸性的學科知識聯(lián)結(jié),讓學科教師和學生難以操作和無所適從。
2.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
沒有運用生本教育理論時的政治課授課方法陳舊單調(diào)、形式主義泛濫,教學方法基本是說教式、缺少更多的新意。教師選取的人物事例通常是臉譜化,高大上的英雄形象,好像不食人間煙火,沒有現(xiàn)實中的人的真情實意,對學生來說既遙遠,又生硬;既崇敬,又不能效仿;聽時感動,學做時無法企及。課堂上教師的說教和現(xiàn)實生活,使正在形成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學生道德認識扭曲,學生對道德的認識都是片面的、疑惑的、似懂非懂的。因為不敢表達真實想法和意愿,學生的道德情感始終處于被壓抑的狀態(tài),學生的道德水平很難隨著年齡增長而有真正實質(zhì)性的升華,進而實施正確的道德行為。如此,政治課缺乏吸引力是再所難免。
3.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
社會、學校、家長對于政治課的重視程度不夠是人所共知的現(xiàn)實,目前國內(nèi)中考、高考在實施素質(zhì)教育喊了多年的今天,片面的考試選拔人才制度,升學率的指揮大棒仍統(tǒng)治著整個社會、學校、家庭。整個社會高喊著德育居首位的口號,事實上智育始終凌駕于德育之上,甚至用智育代替德育的評價,追求分數(shù)是全民效應(yīng),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德育應(yīng)有的生機。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wù)。而作為實施德育的主渠道——政治課堂是實施德育的主陣地。生本教育理論指導(dǎo)下的政治教學,一切為了學生,一切回到學生,一切依靠學生,課堂面貌煥然一新,學生不僅愛上了政治課,而且良好的品德得到不斷培養(yǎng),學生地課堂學習中的良性發(fā)展,使學校德育工作在課堂上就打下了堅持可靠的基礎(chǔ)。
1.生本德育下的政治課堂一切為了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郭思樂認為在良好學習生活中產(chǎn)生素樸的德是青少年學生發(fā)展的特性,良好教學生態(tài)自會形成良好的人格,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產(chǎn)生的德性,就像青少年的身體成長中不是靠外來力量改變,而是靠自己所吃的食物的營養(yǎng)充足均衡一樣,就會一天天地慢慢長成的一樣。
因此,在政治課堂教學中,運用生本教育思想,教師徹底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一切為了學生出發(fā),從過去單純教授知識,改變?yōu)橐獮閷W生未來一生發(fā)展而著想,要對課程和教學進行再造。為什么要強調(diào)對課程和教學進行再造呢?因為生本教育就是為了學生好學而設(shè)計的教育。只有教師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知識的增長、心理的成熟,品德的完善規(guī)律來設(shè)計課堂教學,能讓學生愉快地完成學習的任務(wù),才能達到政治課教育教學最終目的——讓學生學會掌握我國目前德育教育的內(nèi)容,并運用所學知識認識自我、認識別人、認識社會,才能成為符合國家現(xiàn)代化建設(shè)所要具備的在道德層面合格的人才。
2.生本教育下政治課堂一切回歸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體
生本教育理論認為,學生能學好習的前提是教師們充分相信學生能在良好的教學生態(tài)中,在教師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幫助下,完成教學任務(wù)。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主導(dǎo)、點撥、化解難點的作用,因為教師無論水平多高,可是政治課教學的真正的目的是要學生能學會認識道德領(lǐng)域在其年齡段應(yīng)有的要求,懂得自已在社會、學校、家庭所扮演的角色,并能舉一反三地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與人的問題,不斷地成長、最后將教學內(nèi)容化為學生的道德行為才行。
所以,生本教育下的政治課堂徹底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主體、以教師教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建立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形式為主的教學方法。無論是學生小組分組、小組發(fā)言模式、討論學習問題、結(jié)論達成共識。教師高度尊重學生的意見,全面依靠學生自我解決問題,讓學生在政治課課堂中,充分展示小組及個人的觀點、對問題的各種看法、容許保留不同意見。課前小組成員既分工又合作,利用各種方式查資料、準備發(fā)言提綱、利用課余時間討論、輪流擔當主發(fā)言人。課堂上,各個小組就教學問題展開充分的討論,各小組有時會為某個問題爭得不可開交,但這樣的合作學習方法激發(fā)了學生們對學習的濃厚興趣,學生經(jīng)常在課堂上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3.生本教育下的政治課堂讓學生健康成長
學生們不僅學會了各種學習方法,掌握了學習內(nèi)容,而且最可喜的是學會了傾聽別人的意見、看法;接納別人的獨特想法、創(chuàng)意;學會了欣賞、肯定、鼓勵、贊美別人;學會了與不同人的協(xié)同、合作。學習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具有挑戰(zhàn)性、思維多元化、學習手段多樣化、語言表達流暢、分析判斷能力增強……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之中,一改過去政治課堂一些學生無所事事,上課就盼著下課,混日子的現(xiàn)象,整個教學充滿了活力,學生們真正愛上了政治課堂教學。學生的民主、公正、真誠、上進、友善、互助等優(yōu)秀品格不斷地得到培養(yǎng),并以積淀的方式、最不刻意的方式,形成個體的本性,美好品格水到渠成。
生本教育政治課堂中學生們真正體會了自由、平等、友愛、和諧、充滿關(guān)心、充滿情趣、充滿快樂,學會了學習、學習了合作、學會了做人。
[1]郭思樂.改革核心:課程與教學的再造.人民教育,2015,(4).
[2]郭思樂.德育的真正基礎(chǔ):兒童的美好學習生活——論教學生態(tài)在德育中的地位.教育研究,2005,(10).
[3]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2005.
[4]靳慧.怎樣才能讓中學生愛上政治課[J].學周刊,2012,(33):205.
[5]尚超.論中學生思想政治課興趣培養(yǎng)的有效途徑[D].河南大學,2014.
[6]周娜娜.興趣培育與中學生思想政治課的教改對策[D].蘇州大學,2012.
[7]王芬.提高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