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張岳鋒
善問者如攻堅木 善待問者如撞鐘——中職語文教學如何有效提問初探
江蘇 張岳鋒
隨著語文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中職語文教學改革也如火如荼,各種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理念應運而生,為中職語文整體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提供了廣闊的發(fā)展前景。盡管如此,中職語文教學現(xiàn)狀仍令人堪憂,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動力不足;部分教師更樂意做一些流于形式的所謂的教學改革和嘗試,更不用說做深入的、系統(tǒng)的、貼近學生實際的科學探索和研究。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筆者借鑒了諸多普通中學的語文課堂教學的經(jīng)驗,以如何提高課堂提問的質(zhì)量為突破口,結合自身十多年中職語文教學實踐,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有效提問 備好教材 備好學生 靈活運用
課堂提問是組織教學中的重要手段,它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引發(fā)思維碰撞,引導思維導向,反饋學習情況等,也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向?qū)W生有意設問,引起學生思考,以期實現(xiàn)預期教學目標的教學方式。課堂教學離不開課堂提問,它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筆者在多年的中職語文教學實踐中切身體悟到,相當部分教師對課堂提問處理得甚是草率和隨意。概言之,當前中職語文課堂對問題的設置主要存在以下幾大欠缺:(1)提出的問題大而空。(2)提出的問題平而淡。(3)提出的問題多而雜,且提問隨意不適時。有些教師的語文課堂問題迭出,似亂石鋪路,缺乏時效性、整體性和科學性。
那如何來提高中職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呢?
應該說,《學記》中的一段話或許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示?!秾W記》說: “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后盡其聲;不善待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币馑际牵荷朴谔岢鰡栴}的教師,就像砍伐堅木,先易后難一樣,先提容易的問題,后提難的問題,激發(fā)起學生對這些由易至難的問題主動進行思考的積極性,久之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善于對待學生發(fā)問的教師,就好像對待撞鐘一樣,如果學生問的是小問題,就從小處回答,如果學生問的是大問題就從大處回答,讓學生從容領會,透徹理解,才算結束。這種“從容”、“盡聲”的回答,可以使問題一環(huán)緊接一環(huán),步步深入地進行下去,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tài),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這句話中就道出教師在教學中提問要循序漸進、先易后難,回答學生的問題要有針對性并具啟發(fā)性。
結合理論與實踐,筆者不辭谫陋,就如何做到有效提問提幾點自己的想法,不求面面俱到,只求給同行帶來些許的啟發(fā)和感受。
第一,備好教材,備好學生,備好教法是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前提和關鍵。中職學生語文基礎普遍比較弱,語文學習興趣比較淡,學習方法普遍比較欠缺,這一客觀的學生學習現(xiàn)狀就向每一位中職語文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若你提的問題過簡單,學生可以不假思索而答之,收效甚微;若是問題過難,超出學生的認知發(fā)展區(qū),學生就面泛難色,無言以對。我聽過不少公開課,經(jīng)常會看到不少教師提問并沒有經(jīng)過事先認真的揣摩和思考提什么、怎么提、為什么提,結果某一問題一經(jīng)被提出,要么輕易被“消滅”,要么成了一道永遠的屏障。同時,對層次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提問,力求有的放矢,因材施問。對于下等生,不宜提過難的問題,以判斷性問題(其基本形式是:“對不對?”“是不是?”)、敘述性問題(其基本形式是:“是什么?”“怎么樣?”)為主,回答的問題不論正確與否,都以鼓勵為主,祛除其原本自卑之心,揚起其信心之風帆。對于中等生,可以提一些稍微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逐步培養(yǎng)語文的學習能力,以便讓其慢慢向優(yōu)等生轉(zhuǎn)化;對于優(yōu)等生,多提述理性問題(其基本形式是:“為什么?”)、擴散性問題(其基本形式是:“除此之外,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充分挖掘其語文學習的潛質(zhì),為將來的研究性學習打好基礎。
第二,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各種提問方法。在此,我搜集了部分教者的提問方法,僅供各位同仁參考,畢竟具體情況各有不同,不能千篇一律強而求之,關鍵在于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能做到融會貫通,最終不拘一格靈活運用,乃最上之境界。(1)抓住關鍵提問突破法。教師要善于抓住關鍵問題炸開學生思維的決口,讓學生的思維直流奔涌而出,做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2)蠶食鯨吞法 。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的問題多大學生一時難以回答,這時就要化整為零,提出一個個子問題,然后各個擊破,進行蠶食鯨吞。(3)循序漸進提問法。教師在進行提問時,有些問題不可一步到位,就如登山一樣,要拾階而上,于峰巔領略無限風光。(4)深挖激趣法。學生如果覺得教師提的問題過于簡單,那么就提不起來興趣,但教師如若深挖問題引導學生思維,就如投一塊石頭于平靜的湖水之中,激起層層波浪。有的課文看起來很平實很簡單,其實卻獨具匠心,那么這種提問法,就能顯示它的獨到之處。提問方法很多,在此不一一贅述。
本文筆者就課堂有效提問的闡述雖不免管窺蠡測,但筆者最根本的意圖在于,喚起相關的語文教育工作者真正關注中職語文教育的現(xiàn)狀,集思廣益,共同探索出中職語文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與此同時,真誠的希望語文同行經(jīng)常研讀一些古代的教育典籍(如《學記》),從中汲取教育的養(yǎng)料,不斷提升自身的教育素養(yǎng),化理論為實踐,我堅信,中職語文教育一定有屬于你的一片天地。
(作者單位:常熟高新園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