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盧性正生平若干史事考略

        2016-02-14 14:56:37饒懷民湖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湖南長沙410081
        遵義師范學院學報 2016年1期
        關鍵詞:辛亥革命

        饒懷民(湖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湖南長沙410081)

        ?

        盧性正生平若干史事考略

        饒懷民
        (湖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湖南長沙410081)

        摘要:盧性正是辛亥革命時期著名的民主革命家、軍事家。他早年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一生追隨孫中山、黃興,常年奔走于湘、鄂、粵、皖、贛、蘇、浙等省,策動反清武裝起義,在滬、寧光復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為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準備了條件。由于積勞成疾,英年早逝,他成為辛亥革命史上一位被遺忘的功臣。加之資料缺乏,史學界對他的研究幾乎無人問津,有關他的生平史事以訛傳訛者仍不在少數(shù)。為還原一個真實的革命家形象,對其生平史事?lián)衿湟叻职藗€問題詳細進行考證,從而填補這一研究領域的空缺。

        關鍵詞:盧性正;辛亥革命;生平史事;考略

        盧性正是辛亥革命時期著名的民主革命家、軍事家。湖南益陽人,他早年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一生追隨孫中山、黃興積極從事革命活動,他雖然沒有上過專門的軍事學校,但卻與軍事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他與黃興、李燮和、夏思痛等革命黨人常年奔走于湘、鄂、粵、皖、贛、蘇、浙等省,往來聯(lián)絡,籌備發(fā)動反清武裝起義。1911年參與廣州黃花崗起義,起義失敗后,他將主要精力投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從事革命的組織聯(lián)絡活動;武昌起義后,他又與焦達峰、陳作新等人在湖南謀響應,并及時返回益陽故里,首舉義旗,率先光復益陽,實施新政,有力地支持了湖南的革命政權。湖南政局相對穩(wěn)定后,應李燮和之邀,旋赴上海,協(xié)助“李燮和軍攻吳淞”[1]P307,從而推動了滬、寧光復,為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準備了重要條件;1912年元旦,南京臨時政府宣告成立,他仍然繼續(xù)馳騁在反清武裝斗爭的戰(zhàn)場上,參與李燮和組織的光復軍,并擔任光復軍北伐總司令部副官長,籌劃北伐事宜,以遂實現(xiàn)民主共和的夙愿。然而,隨著南北議和告成,北伐戰(zhàn)事亦被取消,嗣后,盧性正協(xié)助李燮和整頓長江水師,以“消隱患而固國防”收到了極好的效果。但由于過度勞累,積勞成疾,英年早逝,年僅40歲。為辛亥革命貢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但是,長期以來,因資料匱乏,盧性正研究幾乎無人問津,使他成為辛亥革命史上一位被遺忘的功臣。有關他的生平史事以訛傳訛者不在少數(shù),有感于斯,筆者擇其要者分為八個問題,刨掘梳理,詳加考證,以明真相,以存信史。

        一、盧性正的出生時日

        關于盧性正的生年,過去有關盧的傳記幾乎眾口一詞,都認為是1872年,至于出生的具體日期則不得而知。據(jù)筆者搜集到的盧性正傳記不少于5種,茲縷述如下:1、益陽地區(qū)地方志辦公室編:《益陽地區(qū)志·人物志》(新華出版社,1986年版);2、桃江縣地方志辦公室編:《桃江人物》(1987年編?。?;3、桃江縣志編纂委員會主編:《桃江縣志》(1993年編?。?、湖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湖南名人志》(中國檔案出版社,1999年版);5、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湖南省委員會編:《湖南與辛亥革命》(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至于其他有關涉及盧性正的文章則全部采用《益陽地區(qū)志》和《桃江縣志》中盧性正的生年即1872年。如此看來,盧性正生于1872年似乎成了定論!然而,隨著《盧氏七修族譜》(1935年版)和《盧氏八修族譜》(1995年版)的發(fā)現(xiàn),盧性正出生的準確時間得到了確認?!侗R氏八修族譜》是在《盧氏七修族譜》的基礎上增加了1935年以后出生的盧氏后裔,內(nèi)容更加豐富。《盧氏八修族譜》刊有《歷屆族譜序言》、《歷修族譜職員表》、《八修族譜凡例》、《盧氏源流概述》、《族箴》、《派語》、《盧氏歷代名賢錄》、《人物傳記》等等,是迄今保存最為完整的盧氏族譜。《盧氏八修族譜》對于盧氏肇姓氏祖、遷湘鼻祖、遷安支祖、遷益起祖均有論及,而且對遷安支祖第一代至第二十八代各代譜主的生年(包括出生的具體時日時辰)、配偶以及畢生功業(yè)等等均有詳盡的記述,具有極其重要的史料價值。這對于解開盧性正出生時間的迷團提供了最為可靠的依據(jù)。據(jù)《盧氏八修族譜》記載:盧性正屬遷安支祖第二十二代,屬遷益起祖第十八代,“同治十二年癸酉三月三十日丑時生”。根據(jù)榮孟源編制的《中國近代史歷表》可知,同治十二年癸酉三月三十日當為公歷1873年4 月26日,那么為什么原有盧性正傳記一律誤記為1872年呢?考其原因,也許是因為人們只知道他于1912年病逝,年僅40歲,于是便推算他為1872年出生,至于具體時日亦不甚清楚。其實,湖南不少地區(qū)均有這樣一種習慣,年齡一般按虛歲計算,祝壽也是按虛歲計算(例如69歲就要辦酒祝70壽辰),而《盧氏八修族譜》則是根據(jù)《盧氏七修族譜》修訂的,而《盧氏七修族譜》是1935年編纂的,盧性正病逝僅23年,當年其至親還有不少人健在,其至親提供的出生日期和時辰是不會有誤的,而《盧氏七修族譜》根據(jù)其至親提供的出生時間當然是可以作為依據(jù)的。那么,盧性正出生在1873年4月26日的什么“時辰”呢?“時辰”本是舊時計時的單位。人們將一晝夜平分為十二個時段,每個時段叫做一個時辰,合現(xiàn)在的兩小時。十二個時辰用地支做名稱,分別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從半夜起算,半夜十一點到一點是子時;一點至三點是丑時;三點至五點是寅時;五點到七點是卯時;七點到九點是辰時;九點到十一點是巳時;十一點到翌日一點是午時;一點到三點是未時;三點到五點是申時;五點到七點是酉時;七點到九點是戌時;九點到十一點是亥時。嚴格地說,盧性正于1873年4月26日丑時生,應在4月27日凌晨一點到三點這個時辰出生,因此,他的準確出生時日應為1873年4月27日。

        二、盧性正“三入棘闈,三薦不售”考

        夏思痛《盧公淑雍先生傳》中談及盧的科舉功名時提及,盧性正“十歲即讀畢四書五經(jīng),始學為八股,十二歲補弟子員”,此后,盧性正“三入棘闈,三薦不售?!盵1]P305另據(jù)《桃江縣志》所載《盧性正傳》中稱:盧性正“10歲即瀏覽四書五經(jīng),八股文章。十二歲參加童子試,中秀才,時人目為神童,但在以后的舉人考試中,輒不得意,三試不中,”便無意科考。此后一段時間,“以狂人自慰,混跡于賭場煙柳之中,有時喝醉了,悲歌狂笑,使酒罵座,旁邊的人都趨避不敢惹他?!盵2]P550上述兩段記載表明:盧性正12歲考中秀才,那么他考中秀才那年應為1885年(盧出生于1873年)。此后,他連續(xù)三次參加鄉(xiāng)試考過三次舉人,都未考中,這三次考試又是在哪一年呢?要弄清這個問題,必須首先對清代的科舉考試制度要有所了解。眾所周知,讀書人晉升主要通過朝廷的各級常規(guī)考試,而常規(guī)考試主要包括如下層級:

        童試,清代各省學政主持的地方科舉考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合格者取得生員(秀才)資格,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皆稱童生,取得生員資格者方可參加再上一個層次的考試,即鄉(xiāng)試。

        鄉(xiāng)試,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秋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發(fā)布正、副榜,正榜所取者叫舉人。

        會試,每三年在京城舉行一次考試,因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闈??荚囉啥Y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總裁,各省的舉人及監(jiān)生皆可應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

        殿試,是科舉制中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實際上皇帝有時也委派大臣主管殿試,并不親自策問。殿試錄取考生分為三等,稱“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稱號;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稱號。一、二、三甲統(tǒng)稱進士。

        需要指出的是,盧性正在12歲考中秀才之后,曾連續(xù)三次參加鄉(xiāng)試、考過舉人,但由于種種原因,都沒有考中,那么,盧性正參加過的三次鄉(xiāng)試又是什么時候呢?這就必須查清湖南鄉(xiāng)試的具體時間,幸運的是,我們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楊毓麟《光緒丁酉科湖南鄉(xiāng)試朱卷》一冊,也就是楊毓麟1897年(光緒丁酉秋八月)參加鄉(xiāng)試考舉人的試卷,楊毓麟此次鄉(xiāng)試中“第十五名舉人”。那么,按期鄉(xiāng)試考舉人每三年各省舉行一次的規(guī)定往前推算,湖南鄉(xiāng)試時間應分別在1894年、1891年、1888年、1885年,這是不言而喻的。盧性正“十二歲補弟子員”剛考中秀才不可能在同一年又去參加鄉(xiāng)試考舉人,可以肯定,他在1885年那次鄉(xiāng)試是不可能參加的;因此,盧性正三次參加鄉(xiāng)試考舉人的時間應為1888年、1891年、1894年;也就是他在十五歲、十八歲、二十一歲分別參加過鄉(xiāng)試。也許有人會問,1894年盧性正已經(jīng)二十一歲了,為什么夏思痛在《盧公淑雍先生傳》中稱盧性正“時年方二十,遂放蕩于形骸之外”呢?如前所述,我們認為夏思痛的這篇有關盧的傳記極其具有史料價值,但也有個別地方“有明顯的”失誤之處,例如將湖南學政陸寶忠誤寫成江標、李燮和誤寫成“李協(xié)和”、盧之病逝時間農(nóng)歷七月初七誤寫成“六月初七”之類;再說,“時年方二十”本是一個概數(shù),一篇回憶錄不可能將時間說得那么精確,有點誤差也不足為奇。

        三、盧性正赴日留學時間及所入學校

        關于盧性正赴日留學時間和所入學校的問題,也一直是個迷團。有關盧性正的傳記大多含糊其辭,未能準確標示出具體時間和學校。由益陽地區(qū)地方志辦公室編寫的《益陽地區(qū)志·人物志》(新華出版社,1986年版)有關盧性正的傳記這樣寫道:“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后,清廷屈辱求和,戊戌變法又以失敗告終。盧性正睹國事日非,內(nèi)心憂憤,遂與過去頹唐生活決裂,赴日本留學?!盵3]P1615此后,有關盧性正的傳記亦有類似的說法。桃江縣地方志辦公室編的《桃江人物》有關盧的傳記稱:“光緒中期,朝綱不修,政治腐敗。中日甲午之戰(zhàn),清廷屈辱求和,戊戌變法也以失敗而告終。性正乃一有志之士,睹國事之日非,內(nèi)心憂憤,遂決心與過去縱飲豪賭的頹唐生活決絕,借赴日本留學之機,探討日本富強之道?!盵4]P73至目前為止,唯一能說出盧性正赴日留學具體年限的是盧性正之子盧愛茲所撰的那篇《革命烈士盧性正傳略》,他在該文中寫道:“1906年,淑雍得其妻熊夫人暗典釵環(huán)之助,偕黃克強及其子一歐等潛赴日本”。這里所稱“偕黃克強及其子一歐等潛赴日本”一句雖然有誤,①黃興被湖廣總督張之洞選派赴日留學當在1902年5月,黃一歐當時才10歲,他沒有與黃興一道去日本留學,至于黃一歐留學日本的時間較盧性正要晚。但盧愛茲所云其父1906年留學日本一說卻是值得重視的,至少他對盧性正留學日本的年限是說得很明確的。那么,人們不禁要問,1906年是否正確呢?如果1906年是正確的話,盧性正又是在1906年中的哪一個月赴日留學的呢?對于此類問題,盧愛茲在另一篇自傳體長詩《逝波―我的簡略家譜和自傳提綱》中以其母親的口吻說道:“我同爾父結(jié)縭時,都望相偕到白首;無如爾父心憂國,南北東西不停歇。十載夫妻九別離,門前折盡行人柳。為與孫、黃早結(jié)盟,急須秘密赴東瀛;當時婚后才三月,仍是春閨夢里人。爾父行前傾肺腑,不為封侯為救民;誓把情絲千萬縷,化作凌霄萬里云。我忍離愁代整裝,暗典釵環(huán)壯行色;臨行破涕強為歡,叮囑事成早歸國。”②盧愛茲:《逝波—我的簡略家譜和自傳提綱》,未刊稿,第1頁。這段敘事長詩明確標示出盧性正赴日留學時間為其“婚后才三月”,也就是說,盧性正結(jié)婚僅三個月就迫不及待赴日留學,這一方面反映了他志存高遠、發(fā)憤圖強的心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舍小家為大家、公而忘私的愛國情懷。另據(jù)《盧氏八修族譜》記載:盧性正之子盧愛茲,字嗣伯,號元宗,“清光緒三十二年丙午十月二十日丑時生,一九八八年戊辰十月十八日巳時沒,壽八十二?!雹佟侗R氏八修族譜》,卷一,第80頁?!肮饩w三十二年丙午十月二十日”換算成公歷應為1906年12月5日。按照一般正常成年健康男女的生理規(guī)律,盧性正之妻熊氏懷孕當在1906年2月初,盧性正結(jié)婚當在1905年12月初。所謂“當時婚后才三月”一句表明,盧性正赴日留學當在1906年3月初。那么,這一推算是否成立呢?另據(jù)日本人實藤惠秀所著《中國人留學日本史》記載:“當時的弘文學院,除設有三年的本科及速成科外,更設有一年半、八個月甚至六個月的各種速成師范科。這些速成科,當然是有傳譯隨同授課的?!盵5]P601906年這是中國學生留學日本的高峰期,湖南共有留日學生589人,全國在日留學生約8000人。[6]P72因此,盧性正極有可能選擇在當時留日高峰期赴日留學。那么,他究竟在哪一所學校學習?學制又有多長呢?盧性正的好友夏思痛在其所撰《盧公淑雍先生傳》中記載:盧性正“復發(fā)奮留學日本,親族皆歡,以為可入正軌矣。詎知數(shù)月即返。人問何故遂歸?曰:待我學成,則無國可歸矣?!盵1]P306所謂“數(shù)月即返”,日本最短學制當屬弘文學院速成師范科,時間為六個月畢業(yè);而且有“傳譯隨同授課”,適宜于初到日本不懂日語的中國留學生聽課。加之,自費留學日本費用較高,如果學制太長,一般人負擔不起,盧性正靠其妻熊氏“暗典釵環(huán)”資助,在經(jīng)濟上自然也不是很寬裕的,因此,他在弘文學院速成師范科學習,六個月畢業(yè)的可能性極大。況且,當時日本的弘文學院速成師范科新學期開學時間一般都在四月初左右。盧性正三月初赴日,路途費時十數(shù)日,加上有關入境入學手續(xù)所需時日,也就到了四月初,四月初入學也完全符合日本新學期開學的慣例。因此,盧性正赴日留學時間應為1906 年3月初;萍瀏醴起義發(fā)生于當年12月4日,他受黃興派遣,回國后響應萍瀏醴起義。盧性正畢業(yè)回國的時間當為1906年11月初。

        四、盧性正赴廣西的時間及任教的學校

        關于盧性正赴廣西的時間,多數(shù)有關盧的傳記不能具體說明;有的傳記甚至將盧赴廣西的時間放在他赴日留學之前;有的傳記雖然指出盧赴廣西的時間是1908年,但也沒說明具體日期。例如由湖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的《湖南名人志》在有關盧性正的傳記中寫道:“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后,赴日留學,加入華興會,后奉黃興派遣,回國進行革命活動。回國后在師范學校和太平府中學任教,向師生傳播民族民主革命思想,鼓勵人們起來推翻清王朝封建統(tǒng)治,建立民主共和國家?!盵7]P555這里顯然將盧赴廣西的時間提前了兩年!另外一本由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湖南省委員會編的《湖南與辛亥革命》在有關盧的傳記中這樣寫道:盧性正“為尋求救國道路,他追隨同鄉(xiāng)、老師夏壽華(思痛)赴廣西,任太平府中學教員,暗中聯(lián)絡志士成立革命團體,遂結(jié)識黃興并成為摯友。作為黃興領導的‘華興會’骨干,他與黃興及其子黃一歐潛赴日本?!盵8]P74這段話自相矛盾,既然廣西才“結(jié)識黃興,并成為摯友”,那么,又怎么可能早在1904年作為黃興領導的華興會“骨干”呢?這里,另外,作者將盧性正赴廣西的時間提前到了盧赴日留學之前。毫無疑問,盧性正赴廣西的時間應在盧性正赴日留學回國之后,那么,盧性正究竟是什么時候赴廣西任教的呢?只要認真審讀夏思痛所撰《盧公淑雍先生傳》中的一段記述,便可以從中找到答案。夏思痛寫道:“時適前清光緒末年,壽華以廣西督練公所總辦莊蘊寬氏召充測量局提調(diào),駐龍州?!笔缬郝劧苍唬骸拔艺伎瓷疥査?,訪黃克強戰(zhàn)績于鎮(zhèn)南關,請與俱?!眽廴A曰:“可。但君佯狂太甚,人畏之,可稍斂否?”淑雍曰:“佯狂非與生俱來者,何不可去之?”“是歲十一月,發(fā)長沙,途次聞光緒逝世。”淑雍忻忻然謂曰:“滿清其速亡矣。”問故,曰:“滿清以孱子始必以孱子終,以攝政王始必以攝政王終,何疑焉?”壽華曰:“亡固然,第君所言者循環(huán)之理,予所信者人心已去。”淑雍笑曰:“終亦必亡而已,何必同?”“月余,至龍州,淑雍果一滴不入唇,一韻不出口?!眽廴A笑曰:“不飲尚不俗,不吟則不雅矣?!笔缬涸?“君輩但知嫖賭為玩世喪志之事業(yè),而不知吟飲亦然。試問飲何益于身與世,吟何益于國與民?凡天下無益之事業(yè)皆可作嫖賭觀可也?!盵1]P306從夏思痛與盧性正同赴廣西途中的一段真實對話可知,他們兩人是在出發(fā)途中“聞光緒逝世”的;而光緒帝是在1908年11月14日病逝于瀛臺涵元殿,比慈禧太后早一日逝世。由此可以確定盧性正與夏壽華是同赴廣西的,由于當時交通沒有現(xiàn)代便捷,路途尚需不少時日,他們出發(fā)應該是在11月14日以前,因此盧性正赴廣西任教時間應為1908年11月中旬,似無疑義。

        盧性正赴廣西后,以教書為掩護,積極從事革命的宣傳活動,以培養(yǎng)人才為己任,選擇做教師這項職業(yè)。那么,他又是在哪所學校任教呢?弄清這個問題,必須要與莊蘊寬在廣西辦學校的經(jīng)歷聯(lián)系起來。莊蘊寬,1866年生,江蘇常州人,曾任前清廣西太平思順兵備道、鎮(zhèn)南關監(jiān)督、廣西督練公所參議兼兵備參謀教練三處總辦,統(tǒng)領邊防全軍,駐節(jié)龍州。他先后在廣西創(chuàng)建了梧州中西學堂、龍州實業(yè)學堂、廣西邊防將弁學堂、廣西陸軍測繪學堂、廣西邊防初級師范學堂、廣西邊防政治學堂、廣西巡警學堂、廣西邊防陸軍步兵學堂、崇信女子高等小學、廣西陸軍小學堂、廣西陸軍干部學堂等10余所學校。莊蘊寬出身于官宦世家,在清朝軍界頗具影響,清廷對他十分信任,曾于1906年派他作為清朝陸軍部特派員赴日本參加天皇加冕典禮;同時,他又是清末最早覺悟并傾向革命的高級軍官,他曾在廣西任邊防督辦時參與營救黃興,并以此與黃興結(jié)為密友,并與在桂的革命黨人有著深厚的友誼。也就在1906年他趁參加日本天皇加冕典禮的機會,“經(jīng)趙鳳昌、吳稚英等人介紹,到日本士官學校看望中國留學生”,并聘請即將回國的李書城、王孝縝、孫孟戟、陳之驥、尹昌衡、孔庚等一批同盟會會員到“廣西任教?!盵9]P70蔡鍔回國后擔任廣西陸軍小學堂總辦。由此盧性正與蔡鍔相識。正是因為莊蘊寬聘請了一大批同盟會員來桂,才使得廣西的革命風潮如火如荼地發(fā)展起來。也就在盧性正赴桂任教之前,孫中山、黃興在廣西領導和發(fā)動過兩次較大的武裝起義。一次是鎮(zhèn)南關起義,一次是欽、廉、上思之役。

        鎮(zhèn)南關起義發(fā)生在1907年12月2日,地點在廣西鎮(zhèn)南關。具體指揮者除孫中山、黃興外,還有黃明堂、關人甫等人,參加人數(shù)100余人,持續(xù)時間7天。黃明堂、關人甫按照孫中山的指示,于1907年12月2日率鄉(xiāng)勇80余人,攜帶快槍42支襲擊鎮(zhèn)南關,清守軍100余人猝未及防,紛紛繳械投降,義軍乘勝占領鎮(zhèn)南、鎮(zhèn)中、鎮(zhèn)北三炮臺。12月3日,孫中山親率黃興、胡漢民、日本人池亨吉、法國退職炮兵上尉狄氏等至關,登上炮臺,全軍鼓舞。次日,清軍援兵發(fā)炮攻擊,義軍黃勇還擊,孫中山也親自參戰(zhàn),并親為受傷義軍裹傷。陸榮廷派人向義軍“密函約降”,孫中山信以為真,與黃興等人去河內(nèi)籌款,擬擴大戰(zhàn)績。7日,清軍機關指責張鳴歧失去重隘,“交部議處”,并責令他督飭各路“即日克復”。其時,清軍丁槐、龍濟光部等各路援軍齊集,以4000余人的優(yōu)勢兵力四面圍撲,黃明堂等人突圍出走,于12月9日撤離鎮(zhèn)南關。

        如果說鎮(zhèn)南關起義還只是革命黨人取得一次小小勝利的話,那么欽、亷、上思之役則是黃興領導的一次大獲全勝的武裝斗爭。此次戰(zhàn)役發(fā)生在1908 年3月27日,地點在廣東省欽、亷二州和廣西上思一帶,具體指揮者是黃興,參加人數(shù)雖只有200余人,卻持續(xù)戰(zhàn)斗40余天。黃興根據(jù)孫中山的指示,偕安南華僑中的同盟會員200余人,組成“中華革命軍南軍”,自任總司令,于1908年3月27日向欽州進發(fā),29日至小峰,偶遇清軍600余人依山為陣進行堵?lián)?,黃興采取以退為進的戰(zhàn)術,將清軍引離陣地后,分三路猛攻:第一、二路利用峻險地形正面出擊;第三路則迂回包抄,清軍大敗,僅剩殘兵50余人逃脫。4月2日,黃興列陣于欽州馬篤山,郭人漳派遣最驍勇的管帶龍某率三營清軍來攻,黃興發(fā)槍遙射,龍中彈落馬,俘斬清軍哨官兩名,將敵軍擊潰。義軍連戰(zhàn)皆捷,向廣西邊境移動,郭人漳合兵尾追,以數(shù)千人包圍義軍,黃興招募敢死隊夜襲清營,清軍自相侵擾,不戰(zhàn)而潰。黃興率部追擊,清軍幾乎全軍覆沒,郭人漳的軍旗和戰(zhàn)馬均被義軍繳獲,自此義軍縱橫馳騁于欽、亷、上思一帶。這是打得最好、堅持時間最長的一次戰(zhàn)役,曾受到孫中山的多次表彰。孫中山曾在《革命原起》一文中說:“克強乃以二百余人出安南,橫行于欽、亷、上思一帶,轉(zhuǎn)戰(zhàn)數(shù)月,所向無前,敵人聞而生畏,克強之威名因以大著?!盵10]P14

        由上述可知,盧性正之所以要去廣西,除了他的老鄉(xiāng)、好友夏思痛“以廣西督練公所總辦莊蘊寬氏召充測量局提調(diào)”、可以同往這一方便條件之外,作為華興會員、同盟會員的盧性正恐怕更向往的是“訪黃克強戰(zhàn)績于鎮(zhèn)南關”,去與黃興一道參加反清武裝斗爭。盧性正所謂“正思看山陽朔”、觀賞桂林、陽朔山水風景是假,“訪黃克強戰(zhàn)績于鎮(zhèn)南關”、隨黃興一道去參加反清武裝斗爭才是他此行的最終目的。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等到盧性正于1908年11月中旬來到廣西時,黃興卻輾轉(zhuǎn)流亡到了日本東京,“為躲避高利貸債務,匿居滔天家,住到十二月,前后共五十余日?!雹俳傩銟洌骸秾m崎滔天年譜稿》,載《宮崎滔天全集》第5卷,第692頁。究其原因,是因為黃興“想印刷一些紙幣,以備在中國發(fā)動革命時使用。他從橫濱一個高利貸者借了一萬元錢,委托了一個日本人印刷。但是,結(jié)果紙幣既沒印成,錢也沒有交還?!雹趯m崎龍介:《先父滔天的一些事跡》,載宮崎滔天著《三十三年之夢》附錄。黃興欠下一筆高利貸債務,一籌莫展,只得在好友宮崎滔天家匿居,以暫時躲避債務。盧性正當然沒有找到黃興,他只得暫時在測量局提調(diào)夏思痛的龍州駐地安頓下來,決定去謀一個教師的職業(yè),以教書為掩護達到培養(yǎng)革命人才的目的?!熬訜o何,適上思廳請師范教員于邊關道,淑雍應聘往。數(shù)月,復充太平府中學教員。淑雍在校大倡非破壞不能建設之學說,一時風動。清軍忌之,故所至輒不一周年即去?!盵1]P306這段記載表明,盧性正赴桂之后,先應聘在莊蘊寬創(chuàng)辦的廣西邊防初級師范學堂任教,數(shù)月后,“復充太平府中學教員”。由于他在教學中向?qū)W生宣傳民主革命思想,遭到清吏嫉恨,他在太平府中學任教不到一年時間,地方官責令校方解雇而去職。加上在廣西邊防師范學堂任教的時間,盧性正在廣西任教也不過只有兩年左右的時間。

        五、盧性正赴廣州參加黃花崗起義的時間及過程

        關于盧性正赴廣州參加黃花崗起義的具體時間幾乎所有盧的傳記均未能提及,大都認為是在黃花崗起義前臨時趕赴廣州的。眾所周知,黃花崗起義發(fā)生在1911年農(nóng)歷三月二十九日,即公歷4月27日,因此,黃花崗起義亦稱“三·二九”之役。如果說盧性正是在起義之前臨時趕赴廣州的話,那么,盧性正遲至1911年4月下旬才到達廣州,很顯然,這肯定是不符合事實的。唯一談及盧性正趕赴廣州參加黃花崗起義具體時間的還是盧的同鄉(xiāng)、好友夏思痛,他在《盧公淑雍先生傳》中寫道:“辛亥正月,忽來廣州,壽華迎而勞之曰:‘虬髯公來甚佳,正有一局當決。遂引與香港同志會晤。三月二十九日之役,偕黃上將之長君一毆等數(shù)人入城稍遲,與克強相失。倉卒事敗,避居壽華巡警教練所數(shù)日。事稍定,護送返港。”[1]P306此處,夏思痛所言“辛亥正月忽來廣州,”自然是指農(nóng)歷,如果換算成公歷,當為1911年2月。那么,盧性正是不是在1912年2月來到廣州的呢?早在1910年11月13日,孫中山在檳榔嶼召開秘密軍事會議,黃興、趙聲等同盟會主要骨干以及南洋和國內(nèi)東南各省的代表參加,號召內(nèi)地同志舍命、海外同志出財,與清廷作“最后一搏”。會后,黃花崗起義的準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1911年1月底,同盟會統(tǒng)籌部在香港成立,黃興任部長,趙聲任總指揮,領導這次起義。2月5日,譚人鳳奉黃興之命攜款5000元,前往長江流域各省發(fā)動響應廣州起義。2月上旬,抵達上海,以3000元交鄭贊丞,負責辦理蘇、贛、皖、湘等省黨務;2月23日,抵達武漢,以800元交居正、孫武,作為活動經(jīng)費;3月初,抵達長沙,以700元交曾杰負責辦理黨事。譚于4月中旬返回香港。值得一提的是,黃興在派遣譚人鳳攜款赴長江流域各省進行聯(lián)絡以響應廣州起義的同時,復派遣盧性正攜黃興手書赴湘中聯(lián)絡各地軍官響應。據(jù)當時湖南負責響應起義的革命黨人曾杰回憶:“組織甫就,黃克強又遣盧淑雍來湘,并攜黃手函,分致湘中各軍官者,待至臨事始轉(zhuǎn)達云云,即匆匆返粵?!薄氨R性正返粵約二十余日而廣州事敗之耗,達于湖南?!盵11]P198從曾杰的這段記載可知,在譚人鳳于1911年3月初來長沙與曾杰等人研究響應廣州起義之后,黃興“又遣”盧性正攜黃興“手函”,“分致湘中各軍官者”。既然盧性正“返粵約二十余日而廣州事敗之耗,達于湖南”,那么,盧性正是在譚人鳳抵長之后來長沙的,應在3月下旬;也就是說,盧性正在1911年3月下旬以前就已經(jīng)到達廣州和香港了。另據(jù)李燮和胞弟李云龍所輯《知止軒隨錄》中有一段補錄很值得重視,李云龍補錄云:“未幾,燮和偕陳方度回國參加辛亥廣州之大舉。蒞香日,革命軍統(tǒng)籌部黃克強、趙聲咸優(yōu)禮之。湘籍同志,應黃克強君招到港者,尚有柳聘農(nóng)、胡國梁、盧淑雍、袁佩生諸人。”[12]這段記載給我們提供了兩個重要線索,一是盧性正等湘籍同志是“應黃克強君招到港者”;二是與盧性正同時到達香港的還有李燮和、陳方度、柳聘農(nóng)、胡國梁、袁佩生諸人。據(jù)李燮和之子李興瀟、李興藻回憶:1911年“3月,黃興函約先父去香港研究起義問題。當時興瀟出生不到半歲,先母家務繁忙,身體虛弱,但她沒有因身家利害去阻礙義舉,而是將自己大部分積蓄捐助為軍費,積極支持先父的革命行動,使他能及時去香港會晤黃興、趙聲等人,并率領南洋黨人陳方度、柳聘農(nóng)、胡國梁和黃興長子黃一歐等人參加廣州起義。”①李興瀟、李興藻:《追憶先父李燮和》,2004年編印,第19頁。既然燮和由黃興函約“去香港研究起義問題”是在1911年3月,那么,陳方度、柳聘農(nóng)、胡國梁、盧性正、黃一歐等人不可能在1911年3月之前到達廣州和香港,因此,盧性正不可能在1911年2月到達廣州和香港。盧性正只有可能在1911年3月初到達廣州,而不可能在此之前就已經(jīng)到達廣州。弄清盧性正赴廣州參加黃花崗起義的時間對于還原盧性正參與黃花崗起義的活動軌跡具有重要意義。

        1911年3月初,應黃興之召,盧性正來到廣州,由夏思痛“引與香港同志會晤”,盧性正潛赴香港,與黃興、趙聲、李燮和、陳方度、柳聘農(nóng)、胡國梁、袁佩生、黃一歐等人會面,相與研究有關廣州起義事項;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準備,黃興派遣譚人鳳攜款赴長江流域各省以謀響應;繼又派遣盧性正攜黃興“手函”來長,“分致湘中各軍官者”,“待至臨事始轉(zhuǎn)達”,即匆匆返粵,參加黃花崗起義。1911年4月8日,統(tǒng)籌部在香港召開發(fā)難會議,預定4月13日在廣州發(fā)動起義,分兵襲取廣州城,由趙聲、黃興分別擔任革命軍正副指揮。可就在統(tǒng)籌部舉行發(fā)難會議的同一天,同盟會員溫生才在未報告統(tǒng)籌部的情況下,單獨行動,槍殺了清署理廣州將軍孚琦,溫不幸被捕遇害;同日,又有革命黨人吳鏡運炸藥被捕,廣州清吏加緊戒嚴。而美洲的款項和由日本購買的軍械也未能如期運到,原定于4月13日起義的計劃未能按期實現(xiàn)。4月23日,黃興由香港潛入廣州,在兩廣總督衙門附近的小東營五號建立了起義指揮部。由于內(nèi)奸告密,清政府在全城戒嚴,搜捕革命黨人,同盟會起義部署被打亂,參加起義人數(shù)銳減。黃興臨時將原定十路進兵的計劃改為四路,決定在4月27日(農(nóng)歷三月二十九日)發(fā)動起義。1911年4月27日下午5時30分,以黃興為首的“選鋒隊”120余人猛攻督署,督署衛(wèi)兵頑抗,革命軍槍彈齊發(fā),擊斃衛(wèi)隊管帶,沖入督署,兩廣總督張鳴歧聞訊逃往水師提督衙門。黃興放火焚燒督署后,又沖殺出來,與李準衛(wèi)隊發(fā)生激烈的遭遇戰(zhàn),革命黨人林時爽等多人飲彈陣亡。黃興傷右手,斷兩指,仍堅持指揮,直到最后只剩下他一個人才避入一家小店改裝出城。按照原擬計劃,黃興以同鄉(xiāng)、老友張通典、夏壽華(即夏思痛)二人方在粵垣官署任職,可供內(nèi)應。乃命其子一歐偕燮和等赴廣州,訪張、夏等探求方略,夏時任廣州巡警督練所所長,遂留燮和等于所中,準備與各“選鋒隊”同時發(fā)動,并擔任起事時進攻巡警道衙門,轟炸巡警道王秉三之責,屆時由燮和、陳方度等率警察學生20余人占領巡警衙門。詎料事起倉卒,旋即失敗,李燮和、陳方度、盧性正、柳聘農(nóng)、胡國梁等亦擬按原訂計劃進行,夏壽華、張通典等極力反對,他們認為,“徒焚一署,而外援不至,吾輩皆死,于事何益?”李燮和等人在督練公所藏匿兩日,夏思痛為掩護其脫險,“急編柳聘農(nóng)、胡國梁、黃一歐于學生隊中,又雜李燮和、陳方度、盧性正、姚大慈于教員中,”待風潮稍息,“遣班長護送出城,始附輪赴香港。”[13]P385安全脫險。另據(jù)胡國梁回憶:“黃一歐、陳方度、盧性正、李燮和、胡漢民等等都是在初三、四日出城的。”[14]P273此處所述四月初三、四日,即5月1、2日。盧性正在香港與黃興會面后,待黃興傷情略有好轉(zhuǎn),5月27日,盧性正經(jīng)由廣州返湘,“攜有克強先生左手寫的詳函,報告三月二十九(4月27日)事件(即黃花崗起義失敗)的經(jīng)過,于當時秘密行動所遇之艱險,事后改期二次理由及臨期明知必敗而不得不出于一擊的事理與決心,皆詳述無遺。并由盧淑雍詳述黃、譚二公脫險與夏卓春(壽華)先生在巡警教練所救護湖南各同志出險后,棄職而逃之情況?!盵11]P199因當時誤傳“譚、黃二公皆已死難”,[11]P198所以黃興特地再次派遣盧性正來湘說明情況。盧性正再次回湘,傳達了反清武裝前線最新消息,使真相大白于天下;勉勵湘籍志士堅定信心,失敗了再干,從而有力地推動了兩湖地區(qū)的革命運動。由上述可知,盧性正赴廣州參加黃花崗起義的時間應為1911年3月初應黃興之召赴廣州的。

        六、盧性正赴上海的時間及在滬、寧光復中的作用

        要查明盧性正赴上海的時間有兩個問題必須首先弄清楚。一是盧性正本人在黃花崗起義失敗后的活動軌跡;二是李燮和在黃花崗起義失敗后的行蹤;因為盧性正赴上海是應李燮和之邀召而去的。

        盧性正離開廣州時,同鄉(xiāng)、友人夏思痛曾囑咐他說:“此次雖失敗,影響實大,君其往鄂,再圖后舉?!焙髞淼氖聦嵶C明,這番囑咐是很有見地的。當時,以孫中山、黃興為軸心的同盟會在東南沿海領導的反清武裝起義迭次失敗之后,開始將戰(zhàn)略重心轉(zhuǎn)移到長江流域一帶,其中特別具有重要戰(zhàn)略地位的武漢和滬、寧成為革命黨人關注的焦點,盧性正返湘后自然也將視線投向了兩湖和滬、寧等地的革命運動。他“冒暑溽,忍饑渴,往來滬、鄂間,聯(lián)絡布置,數(shù)月無寧息?!彼H自參與了武昌首義的各項準備工作。武昌首義成功之后,他“急返長沙,約同舉事,一面歸益陽,勒令知縣某獨立,故益陽之響應湖北轉(zhuǎn)在長沙前。”“不廢一錢,不鳴一槍,倉庫、監(jiān)獄保存如常,市肆安堵,并不知有變更之事?!苯又?,他又在益陽實施新政,“收箴言書院為高等小學校,并強迫各里設立小學,一時雷厲風行,縣中頑固紳董不敢反抗?!盵1]P306可以說,益陽基本上是屬于“和平”光復的。10月22日,長沙光復,湖南軍政府正式成立,隨后更名為中華民國軍政府湖南都督府。公推焦達峰為都督,陳作新為副都督,湖南成為繼武昌首義之后首先響應湖北的省份。

        正當兩湖地區(qū)的革命風暴風起云涌之際,在我國的華東地區(qū)革命黨人也正在緊鑼密鼓地策動滬、寧光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李燮和。李燮和早在黃花崗起義風聲稍息、武昌首義正在醞釀之際,他避居香港,“遇陶成章、王文慶,遂與俱至上海組織光復會機關部于法租界銳進學社內(nèi),設中國女子國民會,以浙江女子尹銳志、尹維俊主任機關部事。”“復與陶成章、王文慶至杭州,亦設機關部于杭城?!贝贾寐杂蓄^緒,李燮和潛歸故里探問母親,至則“乃知母歿已逾一年矣!”[15]P31不禁悲從中來;此時,清吏追捕李燮和正急,他在故里不可久居,“復間道走漢口”。[15]P31在漢僅滯留數(shù)日,“洞知其事,慨然曰:‘首舉武漢,其得地利,逾于廣州遠矣。然淞滬,東南門戶,得之則長江以南,可無血刃而定也’?!盵16]P42加之,李燮和曾在上海加入過光復會,與陶成章組織光復會分機關部數(shù)處,具有雄厚的群眾基礎,“遂東行,至上海?!盵16]P42武昌首義前數(shù)日,即10月6日,李燮和來到上海后,他經(jīng)過細心尋訪,驚奇地發(fā)現(xiàn),“上海軍警兩署,其長官率多湘人?!盵16]P42他們大多是昔日跟隨曾國潘、曾國荃兄弟的湘軍子弟的后裔,如果能將上海、南京一帶的湘籍軍人爭取過來,反戈一擊,易致強敵于死命,可以穩(wěn)操勝券。其時,李燮和通過調(diào)查了解,要光復上海有兩位關鍵人物必須首先要“爭取”過來。一位是湘鄉(xiāng)人黃漢湘,此人時任吳淞巡防營管帶,擔任吳淞一帶防守任務;另一位是益陽人陳漢欽,此人時任上海閘北巡防營管帶,擔任上海閘北一帶防守任務。這兩位湖南人由于學歷不同、社會經(jīng)歷不同,性格迥異。黃漢湘1885年出生于漢口,1905年考入湖南武備學堂新軍班,1906年暗中支持過萍瀏醴起義,失敗后棲身于上海巡警總隊,由湘軍后裔破格提拔為吳淞巡防營管帶,此人崇尚義氣,鄉(xiāng)土觀念極強,早萌反清之志,聯(lián)絡較易,于是,李燮和便直接派遣體操學校學生某將其召來,兩人見面,一拍即合,相見恨晚。黃漢湘素重李名,十分敬重李之為人,表示愿意效命疆場。并介紹“上海閘北巡邏隊隊官陳漢欽,可用也?!盵17]P66陳漢欽出生于1878年,農(nóng)民出身,少年時代立志從軍,成年后與鄰居同去洞庭湖區(qū)幫人割禾,行至沅江草尾鎮(zhèn)在清軍營門前歇息,得知營中需補充新兵,即報名參軍,從此踏上行伍征途,初為炊事員,后轉(zhuǎn)為正兵,經(jīng)過幾年艱辛的努力,好不容易才由哨官提升為上海巡警總局巡邏隊隊官兼水上巡邏隊隊長,嗣任閘北巡防營管帶。此人性格內(nèi)向,處事穩(wěn)重,加以受到同僚的制約和監(jiān)視,行事處處小心謹慎。能否將其“爭取”過來,李燮和沒有足夠的把握。于是,他想到了昔日與共生死的摯友和同鄉(xiāng)、同年、同學盧性正。何不將盧性正邀來同去做盧的益陽同鄉(xiāng)陳漢欽的工作呢?他便托人帶口信給盧,要盧速來上海有要事相商。此時,湖南軍政府已經(jīng)成立,“規(guī)模略定”,勝利已成定局,盧性正“猶不暇安處”,正準備大展宏圖,一試身手,他接到李燮和的通知,立即沿長江東下,直奔上海。毫無疑問,如果益陽和長沙等地沒有光復,盧性正是不會輕易離開湖南的,正是因為湖南的光復大業(yè)已經(jīng)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暫時告一段落,才使他抽出時間如約前往上海的。因此,他赴上海的時間應在10月24日左右。盧性正一到上海,即與李燮和一道做陳漢欽等人的策反工作,從而使陳漢欽最終歸附革命,上海閘北巡防營亦成為義軍一支重要的方面軍。接著,李燮和、盧性正又通過陳漢欽一道去做其他湘籍軍警的策反工作,“駐滬巡防營管帶章豹文、巡防營水師管帶王楚雄,及附近制造局之炮兵營哨官成貴富,燮和因陳漢欽招之,諸人皆許諾。又,上海道所轄之滬軍一營,其管帶畏事,已離其營,該營士兵亦陰附于陳漢欽?!盵16]P46黃漢湘惟恐“巡防望輕,未能以力致諸軍,乃紹介朱廷燎于燮和?!盵16]P46朱廷燎系鹽捕水師統(tǒng)領,亦為“湘人,在軍久,與駐軍諸將往來,多交舊,”“與黃漢湘同鄉(xiāng)而友善,嘗語漢湘,問‘李燮和可因以成事否也?黃漢湘時則以‘肯定可以成事’相回復,于是,‘黃漢湘自上海歸吳淞,以燮和語告鹽捕水師統(tǒng)領朱廷燎,廷燎來見,自言愿效力,遂歸。與黃漢湘聯(lián)絡巡警廳長楊承溥及要塞統(tǒng)領姜國樑,廣軍駐扎吳淞之濟字營督隊官徐占魁等皆聽命,于是滬南北及吳淞一帶兵警皆附燮和?!崩钲坪驼且揽窟@批軍警的力量占領閘北、攻打江南制造總局、促成吳淞反正、從而光復上海的。上海光復后,陳其美排擠李燮和,采用各種手段當上了滬軍都督。李燮和顧全大局,退守吳淞,著手編練光復軍,繼而參與南京光復,在搶占南京城制高點的戰(zhàn)斗中,光復軍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孫中山曾經(jīng)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在批復李燮和請辭光復軍總司令的呈文中說:“該司令規(guī)劃東南,往來淞滬,朱家結(jié)士,翟義興軍,用張光復之旂,誓掃膻腥之穢。遂乃蛟騰滬瀆,鷹攫金陵,收龍盤虎踞之雄,作電掣風驅(qū)之勢。于是漢陽晴樹,無礙云繞,岳墓南枝,頓教風定。厥功甚偉,其績尤多。當夫開府吳淞,聯(lián)軍蘇浙,橫江鎖鐵,竟膠王濬之樓船;斷水投鞭,其懾符秦以草木,定倒懸之大局,推發(fā)之功人?!盵18]P219李燮和之所以能“定倒懸之大局”,湘籍軍警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湘籍軍警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及時反正,則是與盧性正等人協(xié)助李燮和利用老鄉(xiāng)關系做策反工作分不開的。誠如老革命黨人夏思痛所云:盧性正“與李燮和軍攻吳淞,以上海為南京聲援,”既而參與滬、寧光復,為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準備了重要條件。盧性正作為“發(fā)之功人”李燮和的助手、這位無名英雄其功亦不可沒矣。

        七、盧性正在光復軍北伐總司令部擔任副官長的職務是否屬實的問題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中華民國正式宣告成立。1月11日,黃興“授李燮和為光復軍北伐總司令,設司令部于江寧城中韜園?!盵16]P5212日,李燮和“奉到部頒光復軍北伐總司令關防”。[15]P37據(jù)熟悉光復軍北伐總司令部人事編制的龔翼星在其《光復軍志》中記載:“李云龍自廣西來,為參謀長,盧性正為副官長,以李任為旅長。前王得超之來江寧,中道遷移,至是與白志祥營卒,皆以索餉哄于司令部,得超、志祥得監(jiān)禁罪。既以得超攻上海制造局有功,赦之;而徐占魁以團長失檢察,免其職,以周朝霖代之。未幾,李任復辭去,李炯代為旅長,李剛以炮兵司長兼稱團長。燮和則申誓軍中,復添募憲兵一隊,檄楊承溥為司令官。軍政漸肅,異于初起時矣。”[16]P52那么,這段記載是否屬實呢?我們認為,回答是肯定的。龔翼星生于1879年,較李燮和、盧性正小六歲,字乃成,自號臾園,安化伏口人,距李燮和家較近。1903年鄉(xiāng)試中舉人,1907年參加京城由禮部主持的會試,選農(nóng)工商部主事。民國成立后,他曾擔任南京軍事參議院秘書。他為人正直,從不趨炎附勢,袁世凱蓄謀稱帝,他毅然上書袁氏,曉以大義,反對專制。趙恒惕督湘,推行“省憲”,友人勸他競選縣長,并以東安縣長相許,他辭以“懶于應酬,欲以口舌得官,非我所樂為”,遂不應命。張敬堯主湘,有人賄以重金請其撰文為張祝壽,他以“生平不為逢迎拍馬之交”加以拒絕??谷諔?zhàn)爭開始后,他回到家鄉(xiāng),熱心桑梓教育和社會公益活動,憐恤貧苦農(nóng)民及弱勢群體,1938年發(fā)起創(chuàng)辦安化黎明小學,收容當時逃難來梅城人士子弟就學,自任董事長兼校長;1942年兼任清風鄉(xiāng)中心小學校長。曾謂“國勢垂危,國民尚能堅持抗日,實有賴于教育之力量和未死亡之民心,自當致力于教育事業(yè),或有助于救亡圖存。”龔翼星好學上進,擅長書法,工于詩文,每至一處,求書者絡繹于道,窮困潦倒時,曾在南京賣字營生,曾舉辦書畫義賣,將所得慰勞前方抗日將士。解放后為湖南省文史館館員,從事湖南文物和歷史史事考證,其中對楚國馬殷朝的瓷器考證頗有建樹。1957年病逝。有已刊《光復軍志》、《上袁大總統(tǒng)書》等珍貴文獻行世;亦有大量未刊《詩詞》、散文遺存。他在《光復軍志》中敘及光復軍北伐總司令部人事編制時特別提及李燮和為總司令、李云龍為參謀長、盧性正為副官長以及下屬職員名單,自然是可信的。光復軍北伐總司令部成立之后,李燮和曾“定三道北伐之議:以朱瑞軍道出津浦、柏文蔚軍出廬、潁向河南、而李燮和渡海趨煙臺。”[16]P52“燮和乃復增募步兵混成一旅,合之吳淞原有之兵仍為一師。復接據(jù)上海都督陳其美電,滬軍劉基炎等三營,同盛典型四營均隨北伐,由燮和節(jié)制。二月初二、三等日,迭奉臨時陸軍部命令,以登、黃、即墨民軍危急,急需派兵應援。燮和即派遣參謀陳毅、副官姚敏、公羊壽文等先赴煙臺籌辦兵站一切事宜。初七日,指派第二混成旅長李炯率第一團第三營、第二團第二營,第一團團長周朝霖率該團第一營于初九日會同滬軍劉基炎等營開赴煙臺。燮和誓師江上,擬克日率領后隊繼行?!盵15]P38以解煙臺都督胡瑛之圍,嗣因南北和議告成而中止。由上述可知,光復軍北伐總司令李燮和的參謀長是其胞弟李云龍,盧性正則是光復軍北伐總司令部副官長,其職位僅在李燮和、李云龍兄弟之后,列第三位;李燮和的親侄子李剛還只是光復軍北伐總司令部屬下的一個“炮兵司長兼稱團長”而已。①李剛,1884年生,派名興翰,字育仁,李燮和之兄李代墉之次子,留日學生、同盟會員。曾任光復軍北伐總司令部炮兵司長兼團長。民國時授少將加中將銜。后任青島港務局局長等職,1944年病逝,享年60歲??梢姳R性正當時地位之重要。

        八、盧性正病逝的具體時間

        有關盧性正病逝的年份是毋庸爭議的,幾乎所有盧性正傳記的作者都一致認定為1912年;但是具體到哪一月哪一日卻有不同的說法。夏思痛所撰《盧公淑雍先生傳》一文稱:“迨南京平定,臨時政府成立,而君病矣,日嘔血數(shù)升,不數(shù)月卒于家。時中華民國元年七月二十日壬子六月初七也,享年四十。”[1]P307益陽地區(qū)地方志辦公室編:《益陽地區(qū)志·人物志》認定盧性正于“民國元年(1912)7月不幸逝世。”[3]P1615桃江縣地方志辦公室編:《桃江人物》稱:“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時,性正已病入膏肓,日吐血數(shù)升。民國元年七月二十日性正逝世。臨終就殷殷以國事向同志囑托?!盵4]P75桃江縣志編纂委員會主編:《桃江縣志》稱:“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時,他已病入膏肓,民國元年7月20日逝世”。[2]P550湖南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所編《湖南名人志》在簡述盧性正生平史跡之后寫道:“民國元年(1912)七月不幸逝世?!盵7]P555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湖南省委員會所編《湖南與辛亥革命》亦稱:盧性正于“1912年7月20日”逝世,“年僅40歲”。[8]P74由此可知,迄至目前為止,幾乎所有關于盧性正的傳記均認為盧性正病逝于1912年7月20日,而這一時間皆出于夏思痛所撰寫的《盧公淑雍先生傳》,誠然,夏思痛作為盧性正的同鄉(xiāng)、好友,他對盧性正的一生所從事的革命活動了如指掌,其所撰盧的傳記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這是毋庸置疑的;但上述有關盧的傳記中亦有明顯的瑕疵,例如夏思痛在談及盧性正少年時代考中秀才時指出:盧性正“十二歲補弟子員,學使元和江標最矜賞之,目為神童?!盵1]P305但據(jù)筆者查證,江標,字建霞,江蘇元和(今蘇州)人。1860年生,1889年中進士,次年由庶吉士改授翰林院編修,居北京城,1894年任湖南學政,管理全省學務,積極協(xié)助湖南巡撫陳寶箴規(guī)劃新政,遭湖南守舊派攻訐。1898年受命四品京堂、總署京章上行走,尚未就職,新政失敗,即被革職,永不敘用,并交地方官嚴加管束。1899年壯志未酬的江標在抑郁中卒于家鄉(xiāng),時年僅39歲。盧性正生于1873年4月27日,盧“十二歲”時,應為1885年,本年度湖南學政不是江標,而是陸寶忠,陸從1885年至1887年擔任湖南學政長達三年之久。況且,陸寶忠之前任是曹鴻勛;后任則是張亨嘉。根據(jù)《清代職官年表》記載:從1881年至1899年期間,湖南學政人事異動如下:曹鴻勛(1881-1884)、陸寶忠(1885-1887)、張亨嘉(1888-1890)、張預(1891-1893)江標(1894-1897)、徐仁鑄(1898-1899),[19]P2743-2755由上可知,江標擔任湖南學政時,盧性正已經(jīng)二十一歲了!誠如夏思痛所云:此時的盧性正由于“三入棘闈,三薦不售”,曾因仕途受阻而一度陷入苦悶之中,常常借酒消愁,“使酒罵座”,“終日昏昏”,過著一種“放蕩于形骸之外”的生活。也許是因為江標在擔任湖南學政時期積極協(xié)助湖南巡撫陳寶箴規(guī)劃新政,成效卓著,知名度較高的緣故,夏思痛便將陸寶忠誤記為江標。另外,例如夏思痛誤將“李燮和”寫為“李協(xié)和”等等,因此,夏思痛將盧性正病逝的日期農(nóng)歷七月初七誤記為“六月初七”,整整提前了一個月時間。今人在撰寫有關盧性正的傳記時為圖方便,往往采用了夏思痛所撰《盧公淑雍先生傳》的說法,不愿意去認真查找族譜,以致造成以訛傳訛。我們認為,盧性正病逝的時間應以《盧氏八修族譜》記載為準,應為“民國元年壬子七月初七日亥時沒,年四十?!睋Q算成公歷,即為1912年8月19日。

        綜上所述,盧性正,出生于1873年4月27日。12歲中秀才,此后,他又先后分別于1888年、1891年、1894年參加過鄉(xiāng)試,沒有考中舉人,從此,便過上“放蕩于形骸之外”的生活,萌生反清革命思想。1906年3月初赴日本留學,入日本弘文學院速成師范科,六個月畢業(yè)。為響應萍瀏醴起義,受黃興派遣,于1906年11月回國。但萍瀏醴起義很快失敗,為躲避清吏追捕,他在鄉(xiāng)下匿居了一段時間,于1908 年11月中旬隨同鄉(xiāng)、友人夏思痛去廣西,先在莊蘊寬創(chuàng)辦的廣西邊防初級師范學堂任教。數(shù)月后,“復充太平府中學教員”,由于他在教學中向?qū)W生宣傳民主革命思想,被清吏責令學校解聘。1911年3月初,盧性正應黃興之召,來到廣州,參與黃花崗起義,此次起義失敗之后;他往來于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冒暑溽,忍饑渴”,“聯(lián)絡布置,數(shù)月無寧息”。武昌首義后,他與焦達峰、陳作新等人在湖南謀響應,并率先光復益陽,實施新政,待事定之后,于1911年10月24日,應同鄉(xiāng)、同年、同學李燮和之邀前往上海,協(xié)助李燮和等人做上海軍警的策反工作,繼而參與光復滬、寧的斗爭,為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準備了重要條件。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他又繼續(xù)馳騁在反清武裝斗爭的戰(zhàn)場上,先后擔任光復軍北伐總司令部副官長等職,并協(xié)助李燮和整頓長江水師,由于操勞過度,于1912年8月19日不幸病逝,年僅40歲,為辛亥革命貢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參考文獻:

        [1]夏思痛.盧公淑雍先生傳[A].王佩良.夏思痛集[C].長沙:岳麓書社,2009.

        [2]桃江縣志編纂委員會.桃江縣志[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3.

        [3]益陽地區(qū)地方志辦公室.益陽地區(qū)志·人物志[M].北京:新華出版社,1986.

        [4]桃江縣地方志辦公室.桃江人物[M].桃江:桃江縣二輕印刷廠,1987.

        [5]實藤惠秀.中國人留學日本史[M].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3.

        [6]霍修勇.兩湖地區(qū)辛亥革命新論[M].北京: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

        [7]湖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湖南名人志[M].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1999.

        [8]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湖南省委員會.湖南與辛亥革命[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

        [9]吳歡.民國諸葛趙鳳昌與常州英杰[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0.

        [10]孫中山.革命原起[A].中國史學會.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一)[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11]曾杰.乙戊集[A].楊世驥.辛亥革命前后湖南史事[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58.

        [12]馮自由.光復軍司令李燮和[J].香港《大風旬刊》,民國二十八年六月五日(1939年6月5日).

        [13]王景峨.夏公壽華先生行狀[A].王佩良.夏思痛集[C].長沙:岳麓書社,2009.

        [14]胡國梁.辛亥廣州起義別記[A].中國史學會.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四)[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15]李燮和.光復軍事略[A].易志祥.李燮和研究史料集[C].漣源:漣源市政協(xié)文史委,2010.

        [16]龔翼星.光復軍志[A].易志祥.李燮和研究史料集[C].漣源:漣源市政協(xié)文史委,2010.

        [17]錢基博.辛亥江南光復實錄[A].易志祥.李燮和研究史料集[C].漣源:漣源市政協(xié)文史委,2010.

        [18]孫中山.批李燮和呈(1912年3月10日)[A].孫中山全集(第二卷) [M].北京:中華書局,1982.

        [19]錢實甫.清代職官年表(第四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0.

        (責任編輯:魏登云)

        A Study of the Historical Events of Lu Xing-zheng

        RAO Huai-min
        (School of Historical Cultur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China)

        Abstract:Lu Xing-zheng, a famous democratic revolutionist and militarist during the Revolution of 1911, went to Japan for study and joined the Tongmeng Leaguein hisearly years.In hiswhole life,hefollowed Sun Yat-senand Huang Xing to join the movementsagainst the Qing Dynasty in many provinces like Hunan, Hubei, Guangdong, etc, and h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volutions of Hu and Ning, providing a prerequisit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Nanjing contemporary government. To our regret, he died very early because his over-fatigue. Thanks to the lack of materials, experts or scholars in the historical circle seldom makes a study of him, and what’s worse, there are some misunderstandings about his life. Therefore,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study of him.

        Key words:Lu Xing-zheng; the 1911 Revolution; historical events of one life; a brief study

        作者簡介:饒懷民,男,湖南華容縣人,湖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辛亥革命史。

        收稿日期:2015-09-12

        中圖分類號:K2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583(2016)-0021-11

        猜你喜歡
        辛亥革命
        歸納、圖示學習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博物館
        辛亥革命與中國共產(chǎn)黨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辛亥革命的法國認知
        近代史學刊(2018年1期)2018-12-06 09:20:56
        研教結(jié)合——以辛亥革命結(jié)局表述探源為例
        辛亥革命后的宋慶齡與日本
        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對聯(lián)(2011年16期)2011-11-20 03:38:48
        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專欄
        對聯(lián)(2011年20期)2011-09-19 06:24:46
        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內(nèi)外大征聯(lián)揭曉
        對聯(lián)(2011年18期)2011-09-19 06:23:54
        性色av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蜜桃成人无码区免费视频网站|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综合网|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 人妻人妻少妇在线系列| 久久精品亚洲熟女九色| 中文字幕av久久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ⅴ无码大片在线看 | 色偷偷噜噜噜亚洲男人| 日韩人妖干女同二区三区| 一本色道久久亚洲综合|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熟女| 亚洲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韩精品有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ba |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精品蜜芽| 国产大片黄在线观看| 开心五月激动心情五月| 中日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亚洲中文av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水蜜桃|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 久久久精品久久波多野结衣av| 国产人成在线成免费视频| 亚洲黄色一级在线观看|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成人无码 | 日韩女优在线一区二区| 蜜桃视频永久免费在线观看| 日韩日韩日韩日韩日韩日韩日韩| 国产男女猛烈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婷婷| 成熟的女人毛茸茸色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语淫秽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三叶草欧洲码在线| 中文字幕无码专区一VA亚洲V专| 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