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新勇
(伊犁日報社,新疆伊寧835000)
編者按語的特征及寫作
□韓新勇
(伊犁日報社,新疆伊寧835000)
在新聞評論的各類題材中,編者按語是篇幅最為短小、依附性最強的一種體裁。離開了新聞報道,編者按語就失去了存在的針對性和必要性。它既要幫助讀者準確地領會報道或文稿的意圖,也要補充或深化報道的主旨,使讀者對報道或文稿有更為深入、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編者按語在報紙上運用廣泛,不僅用于消息、通訊,而且用于配合刊登重要的讀者來信、記者來信、專欄和文章。它形式多樣、靈活機動,有的冠于文前,有的插在文中,有的落在文尾。其名稱大同小異,有的叫編者的話、編者按、編者注、編后話,有的甚至沒有稱號,用括號再加上不同于正文的字體來區(qū)別。這些都沒有固定的格式和法則,多數(shù)是根據(jù)實際情況和需要而定。
近年來,隨著新聞改革的深入,編者按語的表達方式越來越多,越來越活,越來越豐富多彩??v觀報紙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編者按語,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政論型按語。政論性按語是編者對新聞或文稿所加的評價或議論性文字,以提綱挈領的方式點明報道的中心思想,劃清是非界限和政策界限,或運用褒貶評議、引申生發(fā)等方式,通過個別啟示一般。這類編者按語往往代表編輯部意見,根據(jù)當時面上的實際工作情況,推廣某些經(jīng)驗,宣揚某個典型,指導當前工作而配發(fā)的。如人民日報為《內(nèi)江企業(yè)社會集資過濫》一文配發(fā)的編者按語,在開門見山地指出不經(jīng)銀行批準,擅自發(fā)行債券股票,造成金融秩序混亂的嚴酷現(xiàn)實后,筆鋒一轉(zhuǎn)明確指出,“為加強對社會集資的控制和管理,任何單位未經(jīng)批準不得發(fā)行債券股票,是大局的需要。搞好治理整頓,是我國經(jīng)濟走出困境的唯一可以選擇的出路,進行治理整頓必須一心一意?!绷攘葦?shù)語,觀點鮮明,措詞中肯,表明了編輯部的態(tài)度,對全國各地治理整頓經(jīng)濟環(huán)境,會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強化型按語。這類編者按語往往是編輯部為強化讀者的第一印象,給讀者當好“導讀”,集中讀者的注意力而編寫的。比方說,在旅游中,普通的山水經(jīng)過導游美妙的介紹,就能吸引游人的注意力,留下山水美、景色麗的印象。編輯也像導游一樣,運用編者按語作好“導讀”工作,以最醒目簡潔的語言文字,提煉出新聞中最精彩的內(nèi)容、主題,使讀者一上眼就被緊緊吸引住,非讀不可,讀后留下深刻印象。
注釋型按語。這類編者按語主要是為配發(fā)的文章點睛提神,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在某種程度上還可以對新聞起到補偏救弊的作用。在編輯工作中,常常碰到有的新聞報道比較新鮮,很有新聞價值,可是文字平淡,份量不重。編輯想補救一下往往無從下手,一則未經(jīng)親自采訪不可妄加內(nèi)容;二則強加幾句也是言之無物,與原稿難以協(xié)調(diào)。碰到這種情況,編輯就借助于配發(fā)一條編者按語來補其不足,昭其未著。如《消費時報》發(fā)表《挑著新產(chǎn)品擔子趕早市》一文,講的是開發(fā)新產(chǎn)品這個并不新鮮的主題,而妙在編者按語卻獨具匠心,從開發(fā)新產(chǎn)品,提高對原材料漲價的消化能力一事中,引申出此舉可以避免企業(yè)出現(xiàn)比價復歸現(xiàn)象的重要觀點,給讀者以深思和啟迪。實踐證明,在編輯工作中,對于某些編之尚弱,缺少“文眼”的新聞,如能寫一條編者按語加以提示,文章便可身價倍增,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說明或提示型按語。這類編者按語大都是對報紙上發(fā)表的文章做簡單說明和提示,用以介紹作者身份,交待事件背景,說明有關情況,表明刊載的目的等等,以引起人們的重視和興趣,幫助人們了解及理解新聞及文稿。這類按語有的交待背景材料,說明來龍去脈,有的對作者扼要介紹,有的揭示發(fā)表新聞或文章的重要意義。如《人民日報》副刊上為“七味書譚”專欄配發(fā)的編者按語:“新年伊始,相約七位大手筆寫點品書小文章。他們是在《讀書》當過‘龍?zhí)住囝^的馮亦代。和堂·吉訶德作過戰(zhàn)的‘楊門女將’楊絳、經(jīng)文只取‘西天’的董樂山、小說不忘‘南渡’的宗璞、文思借助酒興的楊顯益、‘頑皮’不減少年的金克木和賣文實在不如賣字的黃苗子。七位先生將評書品書、論人論事、談天說地、指東道西,將那書中蘊含的人間七味——苦辣酸甜腥咸麻——細細品出,為讀者諸君茶余添點讀趣,酒后增點談興?!边@種編者按語真切感人,怎不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呢?
編者按語雖然所占版面篇幅很小,甚至只有幾十個字,但它的地位與作用卻十分重要。它言簡意賅,旗幟鮮明,是編輯用來強化新聞的一種重要手段。一般地說,報紙上凡是加發(fā)編者按語的新聞報道,都是比較重要而又有普遍指導意義的。
從編輯工作實踐看,編者按語這個文體確實有它特殊的魅力。但是,有人可能認為幾十個字、一二百字,只不過信手拈來,隨意按去,容易得很。其實不然,要真正寫好編者按語并非易事,其中大有文章。那么,怎樣才能把編者按語寫得新穎、中肯、親切感人,又給讀者以新的思考與啟迪呢?
立足依托,有所超脫。讀者是報紙的直接服務對象,在寫作編者按語之前,要面對社會實際和讀者群體,對所要寫按語的新聞和文章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思索,應體現(xiàn)讀者之所思,為讀者編寫按語這一主旨,明確告訴讀者什么,解決什么問題,然后才去動筆寫作。編者按語不論是說明情況,闡述道理,或是批駁錯誤觀點,提倡什么,反對什么,都應該是編者真實感情的抒發(fā)與表露,憑著真情實感和對問題的真知灼見予以透徹精辟的分析,誠摯地把觀點、道理和盤托給讀者,使讀者感到可讀、可親、可信。
態(tài)度鮮明,講求分寸。一條編者按語反映著編輯部的政治態(tài)度,編者所愛、所憎、所褒、所貶、所提倡、所反對的是什么都應一清二楚,不可含混其詞,模棱兩可。應根據(jù)所要配發(fā)的文章內(nèi)容,有針對性地扣緊主題,運用簡潔明快清晰的語言,清楚地告訴讀者,正確體現(xiàn)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中央指示精神,力求做到言之成理,有的放矢,從而增強編者按語的感染力。同時還要講究說理的分寸和藝術(shù),不可盛氣凌人和咄咄逼人。
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常言說“文貴情真”,編者按語要把自己擺在讀者中去,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動之以情,曉了以理,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讀者,與讀者推心置腹,感情交融。用動情的事實、語言去感染讀者,使讀者感到情真意切。所謂“情深讀者眾,花香蝶自來”,其道理就在于此。
文字精粹,點到為止。編者按語寫作本無固定模式與手法,它完全可依各人所需而為,揮灑自如。編者按語之所以被稱為評論體裁的“輕騎兵”,就是說文字語言要寫得活潑、清新、明快、中肯而又內(nèi)涵豐富,要在文字上反復推敲,寫得精粹些,力求言簡意賅,提綱挈領,使讀者一目了然。
(本欄編輯:秦明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