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森潤 吳 超
(廣州市公安局從化區(qū)分局,廣東廣州510900)
頜面部外傷后聽力障礙傷病關系分析1例
劉森潤 吳 超
(廣州市公安局從化區(qū)分局,廣東廣州510900)
輕度閉合性頭顱外傷可造成迷路震蕩和腦干功能受損,進而導致一定程度的高頻聽力損害,但不是絕對的。頭部外傷后聽力下降傷病關系分析依然是法醫(yī)學研究課題中的重點、難點。本文就一例傷情,結合臨床表現及輔助檢查,分析主觀聽閾與客觀聽閾檢查結果的差異性,進而解答單側顱腦外傷能否造成雙側聽力障礙、損傷與聽力障礙的關系,為遇到類似案件的同行提供參考。
法醫(yī)臨床聽力障礙夸大性聾損傷程度
10月15日凌晨,蔣某(男,47歲)被他人用拳打傷,左頜面部腫脹。
從化中心醫(yī)院門診病歷記載:
10月25日耳鼻喉科門診病歷記載:主訴:左耳被打傷后耳鳴10天。電耳鏡檢查:左外耳道通暢,鼓膜完整,無充血,各標志清。純音測聽報告示:“右耳中度混合性聾,左耳全聾?(實際聽力與檢查不相符)”。診斷:內耳震蕩?
廣州市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門診病歷記載:
11月10日:主訴:外傷后左耳聽力下降1月。現病史:一個月前被打傷,傷后感暈、頭痛,左耳聽力下降(重度)。聽性腦干聽覺誘發(fā)電位示:(1)左側I、II、III、IV、V波缺失(重度異常)。
(2)左耳主觀聽閾112dB(重度異常)。
11月15日:(1)聽性腦干誘發(fā)電位檢查(氣導閾值):右耳30dBnHL,左耳>99dBnHL。
(2)聲導抗檢查:雙A型,鼓室壓力正常;左耳同側未引出聲反射,右耳對側引出聲反射(1KHz-115dB);右耳同側及左耳對側可引出聲反射。
(3)多頻穩(wěn)態(tài)誘發(fā)電位檢查(氣導閾值):
?
(4)純音測聽結果(氣導/骨導閾值):
?
提示左耳重度感音神經性聾。
11月18日,乳突CT平掃+三維檢查:雙側乳突氣化型,雙側內聽道、中耳未見異常。
次年2月27日:(1)聽性腦干誘發(fā)電位檢查:左耳100dBnHL未引出相關波形,提示在2~4KHz聽力有重度損害;右耳閾值20dB,在正常范圍。
(2)聲導抗:左耳0.5~1KHz在110dB時可引出同側聲反射,右耳在80~85dB時可引出。提示左耳有聽力損害,右耳符合輕度聽力下降。
(3)多頻穩(wěn)態(tài)誘發(fā)電位檢查(氣導閾值):
?
提示右耳符合正常至輕度之間聽力下降,左耳符合重度感音神經性聽力下降。
(4)純音測聽及言語聽力圖:
左耳右耳250Hz未反應25dBHL 0.5KHz未反應30dBHL 1KHz未反應30dBHL 2KHz未反應30dBHL 4KHz未反應25dBHL 8KHz未反應30dBHL
提示右耳輕度感音神經性聽力下降;左耳無反應。
次年3月9日聘請上級單位,廣州院校法醫(yī)學專家組成專家組進行會診,意見:傷者蔣某左耳聽力下降與外傷有一定關系。
根據案情調查,蔣某傷前無明顯聽力下降既往病史,但無體檢、病歷資料支持。初始未訴耳部異常,三天后以“左耳聽力下降”為由要求補充鑒定,后客觀檢查提示左耳確實存在聽力下降。
首先從三個客觀檢查分析:
(1)聽性腦干誘發(fā)電位反映的是2000~4000Hz高頻段聽力大致的客觀均值,傷者三次檢查左耳的氣導閾值均無明顯變化,均為>99dB,而右耳閾值變化不大:30dB和20dB,可以認為傷者左耳高頻聽力在此段時間內一直有重度的下降,右耳聽力則介于正?;蜉p度的下降之間。
(2)多頻穩(wěn)態(tài)誘發(fā)電位兩次檢查結果對比,第二次在0.5KHz、1KHz、2KHz和4KHz四個頻率點的閾值均較第一次檢查好轉,但仍然為重度聽力下降的等級;兩次檢查右耳的結果均提示聽力介于正常與輕度下降之間,與聽性腦干誘發(fā)電位相印證。
(3)兩次聲導抗檢查時左耳均可引出同側聲反射,因此可以認為左耳不是全聾狀態(tài)。其次傷者在兩次純音聽力檢查可見右耳氣導聽閾結果重復性較好,結合上述三個客觀檢查,可認為右耳聽力狀況位于介于正常與輕度下降之間;但左耳兩次檢查時,傷者均選擇不配合進行反應,因此左耳聽力狀況應以客觀的聽性腦干誘發(fā)電位和多頻穩(wěn)態(tài)誘發(fā)電位檢查結果來進行判定,即左耳符合重度感音神經性聽力下降;傷者于從化中心醫(yī)院做的純音測聽檢查涉嫌夸大損傷程度。
最后,左耳確實重度感音神經性聽力下降,但電耳鏡檢查未見異常,CT檢查未見器質性改變,認定其左耳聽力下降與外傷有直接因果關系依據不足。其左頜面部外傷史明確,根據醫(yī)學相關理論分析,左耳聽力下降與外傷有一定關系,可能與內耳震蕩有關。根據《聽力障礙法醫(yī)學鑒定規(guī)范》附錄中根據損傷對聽力障礙的作用分為完全、主要、相等、次要、輕微和無關6級。綜合上述,左頜面部外傷對左耳聽力下降起次要或輕微的作用。亦符合“疑傷從輕、疑罪從無”刑事司法原則。
聽力障礙的法醫(yī)學鑒定首先需判別聽力障礙是否存在,其次確定聽力損害是否外傷所致,客觀測定出外傷所致聽力損傷的程度,最終準確做出損傷程度的評定。重點及難點在于通過結合主觀與客觀檢查,辯證地判斷聽力減退、影像學檢查、聽力學定位與損傷部位的吻合性、在時間上的連續(xù)性及因果性。
本案中,傷者初始未訴耳部異常,三天后方要求對聽力損傷進行鑒定,或因不理解,不配合檢查或糾纏拖拉,涉嫌夸大損傷程度,致使檢查滯后。另外,雙耳器質體查、影像學檢查未發(fā)現明顯異常。根據《人體損傷程度鑒定標準》第4.3.3之規(guī)定,既往傷/病為主要作用的,即損傷為次要或者輕微作用的,不宜進行損傷程度鑒定,只說明因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