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平
(福建省總工會干部學校 福州市 350001)
?
創(chuàng)建勞資對話機制 共建和諧勞動關系
李 平
(福建省總工會干部學校 福州市 350001)
[摘要]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轉型期,勞動關系矛盾進入多發(fā)期,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任務艱巨繁重。要在原有制度的基礎上,再建立一個勞資對話機制,使勞資雙方及時溝通信息,及時解決企業(yè)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員工最困難、最憂慮、最急迫的實際問題,共建和諧穩(wěn)定的勞動關系。
[關鍵詞]勞資對話;機制;和諧勞動關系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意見》指出:“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轉型時期,勞動關系的主體及其利益訴求越來越多元化,勞動關系矛盾已進入凸顯期和多發(fā)期,勞動爭議案件居高不下,有的地方拖欠農民工工資等損害職工利益的現象仍較突出,集體停工和群體性事件時有發(fā)生,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任務艱巨繁重?!币虼?,工會和企業(yè)如何在現有的機制下,再創(chuàng)建一個勞資對話機制,及時溝通、及時解決勞資雙方需要解決的問題,進一步促進員工利益的維護,促進企業(yè)和諧發(fā)展,需要我們認真地思考。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意見》中指出:“勞動關系是生產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會關系之一。勞動關系是否和諧,事關廣大職工和企業(yè)的切身利益,事關經濟發(fā)展與社會和諧?!秉h和政府高度重視努力構建中國特色和諧勞動關系,指出,這是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是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重要保證,是增強黨的執(zhí)政基礎、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勞資對話在西方發(fā)達國家也是常用的協(xié)調勞資矛盾的方式。例如法國在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法國勞動部就把學者、工會成員、大公司的老板和人事管理人員聚集在一起,目的在于增進他們之間的了解和聯系,并為他們之間的各種合作提供可能性。2015年,針對法航宣布裁員方案遭到大量員工的抵制出現的暴力事件,10月13日,法國總統(tǒng)奧朗德發(fā)表講話,呼吁改善企業(yè)勞資對話。他說:勞資雙方應該切實擔負各自責任,資方在實施大規(guī)模裁員等重大決定時要考慮職工的承受能力,同時企業(yè)職工也不應該以暴力行為相抗。
我國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勞資對話的協(xié)調機制,早在2008年,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就提出:“指導企業(yè)建立勞資對話的溝通機制,盡量將爭議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減少爭議發(fā)生的數量?!眹以谥贫壬弦膊扇×艘幌盗械拇胧缫月毚鷷榛拘问降钠髽I(yè)民主管理制度、廠務公開制度、職工董事、職工監(jiān)事制度、協(xié)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勞動關系矛盾調處機制等等,并且取得一定的效果。然而還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一些企業(yè)民主管理制度形同虛設,重大問題繞過職代會;一些企業(yè)惡意拖欠克扣員工工資;一些企業(yè)主沒有依法用工;一些企業(yè)主在企業(yè)遇到困難時不懂得依靠員工,如有的企業(yè)主哀嘆道:員工不滿意可以跳槽,我們不滿意只有跳樓。如果勞資雙方在現有的民主管理制度上再建立一個對話機制,在積極、客觀、友善的氣氛中及時溝通信息、共商解決辦法、共創(chuàng)共享效益,對于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對于企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對于員工權益的保障,都有重要的意義。
1、勞資對話的主體。勞資對話的主體,應有別于已經建立的各項制度,否則等于重復。筆者認為,新的勞資對話的主體應是小范圍的、高效率的、深層次的。勞方是縣級總工會和鄉(xiāng)鎮(zhèn)(街道、工業(yè)園區(qū))工會主席、副主席,資方是企業(yè)的董事長、總經理。只有在轄區(qū)內的最高層次進行對話,才能談得深、講得透、擺的出、見實效。
2、勞資對話的分類。為了有針對性地及時解決問題,勞資對話一般以同一行業(yè)來分類,如電子行業(yè)、制鞋行業(yè)、服裝行業(yè)、家具行業(yè)、餐飲行業(yè)、旅游行業(yè)、建筑行業(yè)等等,分類不宜過大、過雜,要有共同的特點,這樣對話才有共同的話題,針對性才強。
3、勞資對話的時間。一般一個行業(yè)一季度一次比較合適。如果轄區(qū)內的企業(yè)數量不是很多,也可以1至2個月一次。如果遇到重要的、急需溝通解決的問題,也可以臨時進行對話溝通,目的是要及時化解矛盾沖突、及時解決職工的合理訴求、及時幫助企業(yè)解決生產經營中出現的困難。
4、勞資對話的試點和推廣。為了使勞資對話取得實效,可以先與具有勞模、“五一勞動獎章”、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身份的企業(yè)主建立對話機制,取得好的經驗后再進行推廣,從而達到樹立典型、以點帶面的效果。
5、勞資對話的程序。縣級總工會和鄉(xiāng)鎮(zhèn)(街道、工業(yè)園區(qū))工會主席事先與企業(yè)主溝通,確定對話的時間、地點和話題,然后雙方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對當前要溝通的問題現狀如何?有什么積極作用?存在什么困難?解決的措施等等,在對話會上開誠布公地進行溝通,盡可能找到平衡點,積極找出解決的辦法,形成對話紀要,提交行業(yè)職代會審議通過,共同促進溝通協(xié)商事項的解決落實。
勞資對話是一項既普通、又重要,既實在、又智慧的工作。尤其是當經濟遇到下行壓力的時候,更加需要勞資雙方以關注、關心、信心和坦誠之心,共同努力開展好勞資對話。為此,一方面,上級工會要按照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的要求,改革和改進機關機構設置、管理模式、運行機制,堅持力量配備、服務資源向基層傾斜,真正將工會的組織結構從“倒金字塔”向“金字塔”轉換,實現工會的人、財、物向鄉(xiāng)鎮(zhèn)(街道、工業(yè)園區(qū))傾斜,配齊配強鄉(xiāng)鎮(zhèn)(街道、工業(yè)園區(qū))和基層工會工作者的力量,使黨的階級基礎、群眾基礎穩(wěn)如泰山。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對鄉(xiāng)鎮(zhèn)(街道、工業(yè)園區(qū))以及基層工會干部的系統(tǒng)培訓,全方位提升他們的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水平、工會理論和企業(yè)管理的知識、實踐工作的能力和談判對話的技巧,使工會干部具備勝任工作的對話能力,為職工群眾排憂解難,真正做到“始終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堅持為黨分憂、為民謀利”,真正做到“多做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的工作,多做統(tǒng)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進感情、激發(fā)動力的工作”。再一方面,企業(yè)家要真正擔負起社會責任,不僅要關注自身企業(yè)的發(fā)展,還要關注民生民情,更要關注企業(yè)員工的切身利益,切實為社會的穩(wěn)定、企業(yè)的發(fā)展、員工權益的維護,開好每一場對話會,解決好實際問題,及時化解利益沖突,確保企業(yè)和諧勞動關系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04-28.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5-04-09.
[3]習近平.在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上的講話[Z].2015.
責任編輯 陸路
[中圖分類號]F249.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008-8636(2016)02-0020-03
[收稿日期]2015-12-11
[作者簡介]李平(1955- ),男,福建福安人,福建省總工會干部學校校長、黨總支書記、講師。
Establishing a Mechanism of Dialogues between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 to Develop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Together
Li Ping
(Fujian Trade Union Federation Cadre College, Fuzhou, 350001)
【Abstract】At present, China is in a period of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while conflicts are frequent in labor relations, so it is an arduous task to develop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another mechanism of dialogues between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based on original system, in order that they can promptly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solve enterprises' problems with their production or management and handle the most diffi cult, worrisome and urgent problems for employees, in order to jointly establish harmonious and stable labor relations.
【Keywords】Dialogues between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Mechanism,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