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茵,劉蓓蓓,張秋菊,王君,高輝,孫仲萍雞西市傳染病醫(yī)院結核一科,黑龍江雞西158100
28例慢性結核性膿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圍術期護理
劉茵,劉蓓蓓,張秋菊,王君,高輝,孫仲萍
雞西市傳染病醫(yī)院結核一科,黑龍江雞西158100
目的針對慢性結核性膿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圍術期護理效果進行初步探討。方法收集28例慢性結核性膿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有關資料,對患者術前術后采用有效的護理措施。結果術后有1例患者產生切口感染,1例患者產生肺部感染,1例患者產生低血糖癥狀,對這3例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療及護理措施,患者都恢復健康。結論對慢性結核性膿胸合并糖尿病患者圍術期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使患者產生并發(fā)癥的可能性明顯降低,患者血糖指標得到有效控制。
糖尿病患者;慢性結核性膿胸;護理效果
該研究收集28例慢性結核性膿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有關資料,對患者術前術后采用有效的護理措施,獲得顯著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2年3月—2014年3月之間的28例慢性結核性膿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有關資料,其中有23例男患者,5例女患者,患者年齡在21~72歲,平均年齡為(44.5±1.5)歲。有17例患者在治療前被確診為糖尿病,其中曾接受過正規(guī)治療患者有12例,5例患者沒有接受過正規(guī)治療。術前有3例患者同時伴隨高血壓,1例患者同時伴隨冠心病。該研究中有11例患者實施纖維板剝脫,17例患者實施胸改術。
該研究中的患者術前控制血糖指標不超過7.6 mmol/L,術后控制血糖指標不超過7.5 mmol/L。術后有1例患者產生切口感染,1例患者產生肺部感染,1例患者產生低血糖癥狀,對這3例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療及護理措施,患者都恢復健康。
3.1術前護理
在心理護理方面,治療效果與心理護理具有一定的關系,特別是糖尿病屬于慢性全身性疾病,慢性結核性膿胸屬于高消耗性疾病,兩種疾病具有較長的病程,病情易產生反復,需一直進行服藥治療,患者普遍具有恐懼心理,導致產生憂郁、萎靡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心理護理,從內心對患者關心體貼,使患者生活質量不斷提高,提高戰(zhàn)勝疾病的自信心。對患者飲食及生活進行科學指導,采取化療及胰島素治療方法。針對慢性結核性膿胸需進行引流治療的患者,更應對患者提供相應的心理支持,使患者的術前準備期順利度過[1]。
在術前評估方面,對患者營養(yǎng)狀況采用血糖、體重、肝功能等檢測結果進行評估,以利于采取有效措施。當患者被確診為慢性結核性膿胸合并糖尿病,護理人員逐一評價患者病程、血糖指標的監(jiān)控等有關內容,結合收集的患者資料制定有針對性地方案[2]。
在飲食指導方面,結合控制患者血糖、尿糖等指標的測定結果對飲食進行調整,糖尿病臨床治療的主要措施就是控制飲食,需要嚴格控制飲食質量,使患者血糖指標得以正常維持。慢性結核性膿胸在臨床中屬于一種慢性高消耗性疾病,應采取高蛋白、高熱量、維生素含量較高的飲食,由于合成蛋白質與加強氨基酸輸入、生長激素及胰島素等都具有一定關系,對于蛋白質合成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皮質激素、胰高糖素、腎上腺素等對其分解都產生一定的影響。在確保熱量的前提下,才能正常合成蛋白質。護理人員應結合患者病情實際提高配餐合理性,制定飲食計劃應均衡,不僅能對慢性結核性膿胸提供所需蛋白質與熱量,還不會增高患者血糖指標。相對于普通患者,每日慢性結核性膿胸合并糖尿病患者應增加10%熱量,發(fā)熱及營養(yǎng)狀態(tài)不佳患者提高20%。對于飲食狀況不佳、重癥患者應盡可能使患者提高食欲,以免產生低血糖和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癥狀。每日三餐合理搭配主副食、葷素食,主食的膳食纖維、淀粉、維生素等應含量較高,可采用全麥面粉,由于具有較高含量的維生素E、B族維生素及膳食纖維等,可使患者糖耐量得到有效改善,對攝入脂肪量進行限制,采取適宜的蛋白質,并多選用魚、肉及豆制品等進行補充,并食用比較新鮮的綠葉蔬菜[3]。在指導疾病知識方面,使患者加深對慢性結核性膿胸及糖尿病有關知識的了解,對其全程治療重要性進行耐心解釋,隨時解答患者提出的有關疑問,使患者了解用藥后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及處置對策。加強對患者的運動指導,主要采取打太極拳、散步等不具有較大的運動量,不可參與比較劇烈的運動,使患者提高治療依從性。加強胰島素結合細胞能力,肌肉加強攝取葡萄糖,使患者糖耐量、心肺功能與呼吸功能得到明顯改善,以免受到精神刺激,降低產生各種并發(fā)癥的可能性[4]。
在控制患者血糖指標方面,可采用降糖藥物口服或胰島素皮下注射方法,對三餐及睡前血糖或尿糖指標進行監(jiān)測,結合化驗值對胰島素用量進行確定。術前檢測患者每日三餐及睡前的血糖指標,將其控制在7.1~11.1 mmol/L,24 h尿糖不超過10 g作為患者的手術指征。術前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血糖指標檢測,避免因術晨禁食導致產生低血糖。特別是采取胰島素注射的患者,應嚴格按醫(yī)囑執(zhí)行,注意對胰島素劑量及劑型進行核對,若患者產生大汗、面色蒼白、加快心率及胸悶等情況,可采取高滲葡萄糖注射液靜脈滴注方法。
3.2術后護理
在心理護理方面,護理人員應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疏導方法,對其不良心態(tài)進行糾正,提高患者起戰(zhàn)勝疾病的自信息。特別是術后患者需要較長時間帶管,增大了患者的心理壓力,對患者在心理上提供相應的支持。在護患之間通過建立良好的關系,多與患者溝通交流,使患者精神及心理壓力最大程度的減輕,使血糖指標減少波動,以利于疾病的治療。
在血糖指標控制方面,術后患者返回ICU應及時對其血糖指標變化進行監(jiān)測,每2 h檢測1次血糖。術后第1天血糖指標每4 h檢測1次,之后逐漸調整為每6 h或8 h檢測1次。結合患者血糖指標對胰島素的用量及速度進行相應調整,術后控制血糖指標保持在7.1~11.1 mmol/L。術后禁食過程中,按照每毫升1U的比例對胰島素與生理鹽水進行配比,應用微量泵采取靜脈注入方式對患者血糖指標進行控制[5]。
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測,并對體溫、血糖等指標進行觀察,還應對是否產生咯血、氣胸、失血性休克、感染等并發(fā)癥加強關注,若產生上述癥狀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
在引流管管理方面,應保持引流管達到通暢、胸腔閉式引流裝置處于無菌狀態(tài),因積液相對較為濃稠,應經常對其進行擠壓,手與胸壁之間保持在20 cm左右的距離,太遠則難以達到壓力要求,無法取得良好效果,以免受壓或扭曲胸腔閉式引流管,每日對水封瓶進行1次更換。將引流管固定妥善,在胸腔下放置引流瓶,與地面靠近或床沿緊貼,以免將其踢倒或打碎,瓶內液體防止向胸腔流入,使患者產生逆行感染。若膿胸沒有徹底消除或切口產生感染,主要還是將胸腔引流管保持通暢。
在預防感染方面,糖尿病患者因具有較高的血糖,中性粒細胞只能緩慢移動,白細胞降低了細菌的吞噬能力,對于某些細菌的生長繁殖十分有利,易導致患者皮膚、肺部及全身產生感染。因此,針對慢性結核性膿胸合并糖尿病患者,護理人員應指導其用口罩或手帕將口鼻捂住后打噴嚏或咳嗽,使病房環(huán)境保持通風,每日采用紫外線照射對病房進行消毒?;颊哳^部及會陰部應注意清潔,以免產生泌尿系感染,將導尿管保留24 h[6]。術后加強治療結核,與廣譜抗生素聯合應用以免產生切口感染,因患者合并糖尿病,切口難以愈合,因此,應嚴格對插管及切口護理過程中的無菌操作。引流瓶更換過程中,應加強對連接管和接頭部位的消毒,每隔一至兩天對切口敷料進行一次更換,若切口分泌物將敷料滲濕或污染,應對其進行更換。
綜上所述,慢性結核性膿胸合并糖尿病在臨床中屬于慢性全身消耗性疾病,具有較長的病程及比較復雜的病情,應針對患者實際情況,對患者制定具有個性化的圍術期護理方案及科學合理的飲食計劃,對患者采用有效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支持,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使患者血糖指標得到有效控制,降低產生并發(fā)癥的可能性,從而獲得預期護理效果。
[1]肖建紅.惡性腫瘤伴糖尿病97例化療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13,5(11):61-65.
[2]常樹建,陳衛(wèi)昌.腫瘤患者合并糖代謝異常的對列研究[J].中華當代醫(yī)學,2014,3(16):80-84.
[3]徐永杰.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焦慮患者血糖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6(13):86-89.
[4]顧紅.惡性腫瘤合并2型糖尿病化療39例護理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14,9(21):132-135.
[5]劉學云.術前病人的心理觀察和心理護理[J].實用護理雜志,2015,2(7):42-45.
[6]比麗云.整體護理健康教育手冊[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9:261-270.
R587.1
A
1672-4062(2016)07(a)-0139-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3.139
劉茵(1981.7-),女,吉林省吉林市人,本科,研究方向:護理。
2016-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