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明,夏忠臣
(齊齊哈爾大學 a.馬克思主義學院; b.保衛(wèi)處,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
?
龍江發(fā)展智庫
論黑龍江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保障機制
王永明a,夏忠臣b
(齊齊哈爾大學 a.馬克思主義學院; b.保衛(wèi)處,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黑龍江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省內潛在的文化資源和活力得到了激發(f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社會文化和管理中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當前,黑龍江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主要包括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機制建設不重視、公眾參與保障機制不健全,經費投入不足以及缺少健全的法律保障等。為此,應充分認識到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機制的必要性,從現(xiàn)存的問題出發(fā),進一步健全黑龍江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精神保障機制、參與保障機制、經濟保障機制以及法律保障機制,創(chuàng)造良好的精神和物質保障條件,使黑龍江省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能夠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讓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促進文化產業(yè)發(fā)展、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發(fā)揮出更大的作用。
[關鍵詞]黑龍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機制
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黑龍江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省內潛在的文化資源和活力得到了激發(f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社會文化和管理的發(fā)展中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吨泄仓醒腙P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強調指出:“制定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盵1]由此可見,黨和國家對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高度重視。當前,黑龍江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保障機制建設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重視程度不足、群眾參與程度不足、參與渠道狹窄、缺少必要的資金保障、法律保障亟待健全等。進一步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機制的建設,解決當前存在的客觀問題已經勢在必行。
一、健全黑龍江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機制的必要性
保障機制建設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最基礎和最核心的內容。首先,完善的保障機制能夠推動黑龍江省社會經濟與文化的良好發(fā)展。黑龍江省要想把握住時代機遇,建立一個覆蓋面廣、結構合理、發(fā)展平衡、網絡健全、運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就必須要完善相關保障機制,從而確保本省的文化優(yōu)勢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fā)和利用。只有明確文化建設在黑龍江省政治、經濟與文化發(fā)展過程中的戰(zhàn)略地位,才能使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得到科學的發(fā)展,為黑龍江省文化與經濟、政治、社會的協(xié)調邁進奠定基礎。其次,加強保障機制建設可以促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好地滿足黑龍江省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有效地運用制度和實踐來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權益。通過健全的保障機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能夠向廣大人民群眾提供高質量的社會文化服務與產品,創(chuàng)造更多良好的文化活動條件,在一定程度上保護社會文化的創(chuàng)造力,提升社會成員的整體素質,為文化事業(yè)提供強大的發(fā)展動力,最大程度地培育長遠消費需求,為黑龍江省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黑龍江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黑龍江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盡管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但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對保障機制建設不重視、公眾參與保障機制不健全、經費投入不足以及缺少健全的法律保障等方面。
(一)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機制的建設缺少重視
目前來看,黑龍江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相關的個別主管部門和領導在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機制建設重要性的認識不到位。在實踐的過程中,往往更加看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種類多少、數(shù)量多少,最大程度地爭取達到“百花齊放”的狀態(tài)。但是從單一產品來看,許多文化產品和服務種類的發(fā)展還不夠充分和完善。部分文化項目匆忙建設,虎頭蛇尾,相應配套設施建設不到位。同時一些負責人存在錯誤的政績觀,在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等顯性工作方面高度重視,卻忽略了對于社會成員公共文化知識和文化觀念的培育與引導,致使社會成員對于公共文化活動和服務的認識比較淺薄,被動接受政府提供的現(xiàn)有文化資源,公共文化服務中群體意識、公共觀念、文化價值觀念等無法得到開發(fā)。
(二)公眾參與保障機制不健全
群眾參與不足是黑龍江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重要問題之一,這主要源于公眾參與保障機制的不健全。人民群眾是公共文化服務的應用主體和監(jiān)督主體,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享有高度的主體參與權利。但目前來看,廣大人民群眾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參與程度較低,公共文化服務在很大程度上要完全依賴于政府行政權力的行使,文化活動的開展仍然要依靠政府的動員;現(xiàn)有文化服務和產品不能最大程度地吸引人民群眾的關注,公眾參與文化活動的深度及廣度仍然不足。個別縣域地區(qū)的管理者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過程中過分看重經濟效益或急于實現(xiàn)短期利益,使群眾不能真正參與到文化活動的決策、計劃、實施以及評價中來,無法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質量。
(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經費投入不足
近年來,黑龍江省各級政府在經濟建設方面投入的資金所占比例較大,而公共文化服務作為非直接盈利性項目往往在經費投入方面不占優(yōu)勢。用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資金不足,造成相應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不到位,容易使各種文化活動的開展缺少設備、場地以及活動資金等,導致文化項目、產品及服務的發(fā)展后勁不足。同時,由于缺少必要的資金保障,也使公共文化服務和管理隊伍建設受到制約,難以聘用或引進高級專業(yè)人才。目前來看,黑龍江省用于文化事業(yè)方面的財政支出還有待增加,仍需進一步加大人均文化服務經費的比例。
(四)缺少健全的法律保障
目前黑龍江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法制保障基礎相對薄弱,現(xiàn)有的制度與法規(guī)不能完全適應快速發(fā)展的社會文化整體形勢和需求。黑龍江省文化建設領域的相關法律依據(jù)主要以國家整體的法律法規(guī)為主,如《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著作權法》等,缺少對公共文化服務的專門立法,對公共文化服務的產品種類、性質、目的、發(fā)展程度、監(jiān)督評價以及行為規(guī)范等缺少詳細的法律規(guī)定,致使當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存在粗放發(fā)展的問題,在建設的總體環(huán)節(jié)上缺少科學的法律依據(jù)。
三、黑龍江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機制建設的主要對策
黑龍江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保障機制建設應主要從精神保障機制、公眾參與保障機制、經濟保障機制以及法制保障機制等4個方面入手,多管齊下,更好地發(fā)揮對經濟文化發(fā)展的推動作用。
(一)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精神保障機制
精神保障機制建設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機制建設的前提和基礎。首先,應轉變觀念,提高對于文化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視,認清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其在黑龍江省整體經濟文化發(fā)展中的推動作用,進一步加強媒體宣傳。要積極轉變政績觀,在政府工作人員考核標準上突出文化建設指標的設置。同時,注重構建多元化社會管理模式,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全面納入到社會建設之中。其次,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應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fā)展方向,緊密圍繞實現(xiàn)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堅持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為主題,加強公共文化知識普及工作,使公眾充分了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相關知識、了解自身的公共文化權利、了解通過哪些途徑反映自身對于公共文化服務的訴求,使黑龍江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運行更具普適性和吸引力。
(二)健全公眾參與保障機制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離不開公眾的參與,只有人民群眾真正參與到公共文化建設中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才有意義。近些年來,在市場經濟高速發(fā)展的背景下,文化發(fā)展出現(xiàn)了兩個層面,即市場性的文化產業(yè)之路和公益性的文化事業(yè)之路。一方面,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依賴于市場運作的滿足,另一方面公益性文化需求則由政府單方面組織開展,二者之間的結合不足,使群眾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程度低下。因此,首先要進一步拓寬人民群眾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渠道,建立公眾參與平臺,廣泛通過報紙、網絡、電視以及政府網站等征求公眾的意見和建議;其次,要加快文化資源共享工程建設的步伐,拓展基層公共服務網點的建設,實現(xiàn)城、縣、鄉(xiāng)、街道等公共文化服務網點的互聯(lián);最后,應面向人民群眾廣泛征集文化資源,包括家風文化、歷史文化、紅色文化等等,使黑龍江省潛在的文化資源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務。
(三)加強經濟保障機制建設
作為邊疆大省,黑龍江省蘊含著豐富的北方文化,充滿著黑土地的風情與鮮明的人文性格,在當前全球化發(fā)展的重要歷史時期,要想將這些文化優(yōu)勢充分地挖掘出來,并作用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之中,就必須要加強相應的經濟保障機制建設。首先應整合資源,擴展投資渠道,通過制定政策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現(xiàn)資金來源的多元化,建成一種在政府主導下多種投資方式并存的資金保障機制;其次,應加大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方面的專項資金支持,為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提供必要的活動資金、硬件和軟件設施;最后,應聘用一批掌握先進技術經驗和管理知識的專業(yè)人才,組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智力團隊,運用他們的專業(yè)知識將政府撥款和社會渠道籌集的資金進行科學的運作,確保每一筆資金都能夠真正發(fā)揮作用,確保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常態(tài)化建設。
(四)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法律保障機制
在我國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戰(zhàn)略決策和大力發(fā)展文化產業(yè)的背景下,為了確保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各具體環(huán)節(jié)通過相關的法律制度進行規(guī)范就顯得非常有必要。完善公共文化法律體系要以保障法為突破口,努力實現(xiàn)中央和地方立法的協(xié)調推進[3]。要進一步加強黑龍江省有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地方性法律法規(guī)建設,實現(xiàn)地方性法律法規(guī)與國家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的和諧統(tǒng)一,要在相應的法律基礎上制定并細化如《公共圖書館條例》《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應用管理條例》以及《博物館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從而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切實的法律保障。
總之,加強黑龍江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離不開對保障機制的研究和發(fā)展,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精神和物質保障條件,使黑龍江省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能夠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讓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促進文化產業(yè)發(fā)展、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發(fā)揮出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4-10-29(01).
[2]阮可.我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標準研究[J].中國出版,2015,(6):11.
[3]張永新.以制定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為突破口 積極推進公共文化立法進程[J].中國行政管理,2015,(2):8.
〔責任編輯:曲萬濤〕
[收稿日期]2016-04-22
[基金項目]2013年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guī)劃項目"黑龍江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保障機制研究" (2013A021)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王永明(1972—),女,黑龍江齊齊哈爾人,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
[中圖分類號]G1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284(2016)05-0148-03
·公共事業(yè)發(fā)展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