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洪濤邵國慶李瑞紅李德春
·病例報告·
靜脈輸液港并發(fā)纖維蛋白鞘一例
杜洪濤1邵國慶1李瑞紅2李德春1
靜脈輸液港; 纖維蛋白鞘; 尿激酶; 纖溶酶原激活物; 病例報告
植入式靜脈輸液港( venous port access, VPA)又稱植入式中央靜脈導管系統(tǒng)(central venous port access system, CVPAS),簡稱輸液港,是一種可以完全植入皮下的閉合靜脈輸液裝置。其常見的并發(fā)癥主要為誤穿動脈、血氣胸、縱膈血腫、皮下血腫、傷口愈合障礙、導管阻塞、導管相關(guān)性感染,罕見的并發(fā)癥有夾閉綜合征、導管連接處滑脫、輸液底座翻轉(zhuǎn)、漏液、纖維蛋白鞘形成[1-3]。靜脈輸液港導致的纖維蛋白鞘國內(nèi)文獻鮮有報道,2014年本院在臨床上遇到一例,現(xiàn)報告如下。
患者男性,29歲。因“左側(cè)胸部不適5月”在當?shù)蒯t(yī)院行CT及胸水脫落細胞檢查,確診為左肺癌,后行MRI、ECT檢查示腦、骨轉(zhuǎn)移,于我院腫瘤內(nèi)科化療。由于長期大量輸注化療藥物,致外周淺表靜脈閉塞,輸液困難,因此于2013年12月28日植入7Fr巴德三向瓣膜式輸液港(圖1)。植入后輸液順利,于2014年1月9日開始出現(xiàn)輸注化療藥物時感右側(cè)頸部酸痛不適,停止輸液后癥狀減輕,第2天再次輸液時癥狀反復。為排除輸液港引起,行輸液港造影示:推注順利,對比劑沿導管反流(圖2),加壓注射時沿對比劑返流進入輸液港底座周圍(圖3)。根據(jù)造影圖像,結(jié)合發(fā)生時間,考慮為纖維蛋白鞘形成,給予尿激酶溶解治療,20 ml注射器抽吸尿激酶(5000 U/ml)5 ml經(jīng)輸液港脈沖式注入,每天3次。尿激酶溶解治療期間暫停經(jīng)輸液港輸液,溶解治療3 d后造影復查,示仍有對比劑包繞導管(圖4)。考慮溶解效果不佳,為方便患者化療,遂經(jīng)左側(cè)頸內(nèi)靜脈再次植入輸液港。拔除右側(cè)的輸液港。此后,為了預防纖維蛋白鞘形成再次影響輸液,我們在日常使用后封管時,均用肝素水,至目前輸液順利,患者也未再出現(xiàn)明顯不適。
圖1 植入輸液港后
圖2 經(jīng)輸液港造影
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的臨床應用,給外周靜脈穿刺困難及腫瘤化療患者帶來了福音,大大減輕了反復靜脈穿刺的痛苦和化療藥物外滲的危險,保證了藥物治療的順利實施。但是纖維蛋白鞘的存在會嚴重影響輸液港的使用。纖維蛋白鞘是包裹在中心靜脈導管表面的膜狀物,有研究表明纖維蛋白鞘于置管24 h后,在導管和靜脈壁接觸點開始形成,然后沿管壁延伸,達到管壁全長約需要5~7 d的時間[4-5],因此,患者一般在7 d后才開始出現(xiàn)癥狀,本例患者在植入輸液港第10天時出現(xiàn)癥狀,與纖維蛋白鞘的發(fā)生時間相符。纖維蛋白鞘早期主要成分為平滑肌細胞、紅細胞、內(nèi)皮細胞、膠原蛋白等,7 d后,血栓開始部分機化;60 d后血栓完全機化,成為成熟的鞘,由大量紡錘樣成纖維細胞和膠原蛋白組成,不含有纖維蛋白成分,是一種致密的、半透明的纖維結(jié)締組織[6]。因此,一旦鞘完全成熟,應用纖維蛋白溶解藥物是無效的。2002年Whigham等[7]對50例靜脈輸液港發(fā)生纖維蛋白鞘患者研究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輸液不暢后,及時進行造影,一旦確診后立即給予溶解治療,將1 mg纖溶酶原激活物(tPA)加入0.4 ml無菌鹽水后,從導管內(nèi)緩慢滴入,15 min后若導管功能未恢復,同樣藥物再次滴入,連續(xù)使用 4次后,導管再通率為52.9%,這說明早期發(fā)現(xiàn)纖維蛋白鞘后及時應用tPA進行溶解治療,一般都會溶通,但有可能只是將覆蓋在導管頭端的部分纖維蛋白鞘溶解了,并未根除纖維蛋白鞘。本例未能夠溶通,可能與我們應用的是尿激酶,效果不如tPA,另外可能與我們?nèi)芩ǖ姆椒ㄓ嘘P(guān)。為了預防纖維蛋白鞘影響輸液,筆者建議:所有植入輸液港的患者不論導管是否為三向瓣膜式,術(shù)后使用時均應用肝素水封管,不提倡根據(jù)說明書建議的用生理鹽水封管。為了減少纖維蛋白鞘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而影響日常使用,導管的日常維護和觀察非常重要,醫(yī)護人員應注意觀察輸液港使用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處理。
圖3 經(jīng)輸液港造影
圖4 尿激酶溶解后
1 孔秋煥,李燕兒. 輸液港非正常拔管原因分析及護理[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1,17(21):2556-2557. doi:10.3760/cma. j.issn.1674-2907.2011.21.032.
2 洪曄. 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的并發(fā)癥及護理研究進展[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 2009,19(33):3579-3581. doi:10.3760/cma. j.issn.1674-2907.2009.33.061.
3 張彥茹,馮蕾,路士搏. 1例輸液港輸液纖維蛋白鞘形成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1,8(7): 124.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1.07.066
4 Xiang DZ, Verbeken EK, Van Lommel AT, et al. Composition and formation of the sleeve enveloping a central venous catheter[J]. J Vasc Surg, 1998, 28(2): 260-261.
5 Kamper L,Piroth W,Haage P.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dysfunctional hemodialysis catheters[J]. J Vasc Access, 2010,11(4):263-268.
6 O’Farrell L, Griffith JW, Lang CM. Histologic development of the sheath that forms around long-term implan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J]. J Parenter Enteral Nutr,1996,20(2):156-158.
7 Whigham CJ,Lindsey JI,Goodman CJ, et al. Venous port salvage utilizing low dose tPA[J]. 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 2002, 25(6): 513-516.
2015-11-12)
(本文編輯:王劍鋒)
10.3877/cma.j.issn.2095-5782.2016.01.014
江蘇省徐州市科技局課題(XZZD1353)
221009 徐州市中心醫(yī)院放射科1;221009 徐州市中心醫(yī)院營養(yǎng)科2
李德春,Email:lidechun7878@sina.com
杜洪濤,邵國慶,李瑞紅,等.靜脈輸液港并發(fā)纖維蛋白鞘一例[J/CD].中華介入放射學電子雜志,2016,4(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