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雯雯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 200336)
設計倫理學視域下的絲綢服裝解析
陳雯雯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 200336)
絲綢服裝在款式、色彩上紛繁多樣,是時代文化的折射和反思。其設計思想從追求形式上的創(chuàng)意,逐步轉向對社會及生活狀態(tài)的深思。本文探討了設計倫理學視域下的絲綢服裝,主要從面料織造、服裝設計兩方面探討其責任以及設計理念和方法,從而使產品、人、社會三者能真正健康和諧地統(tǒng)一起來,促進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設計倫理;絲綢服裝;社會責任;弱勢群體;全球化
隨著全球化速度的加劇,傳統(tǒng)服裝、民族文化日漸衰落,通過服裝區(qū)別地域的現(xiàn)象越來越少。老年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在服裝的選擇上少之又少,而服務于中青年群體的服裝品牌則多得不勝枚舉。這一系列問題引發(fā)了在設計領域中相關的道德思考,以下將詳述設計倫理學及該理論在服裝設計中的研究范疇。
設計倫理概念由美國設計理論家維克多·巴巴納克(Victor Papanek)于20世紀60年代末提出。設計倫理學是以道德關系為基礎的、跨越物質(設計活動)的社會關系與思想的社會關系,展開的物質與倫理觀念的矛盾研究,其任務是運用一定的倫理學觀念與發(fā)展規(guī)律,基于人因和特定條件與環(huán)境,正確設置的行為準則與社會規(guī)范實物,通過設計從道德觀念上求得人類社會的共同生存、平等、進步、秩序和安全,給予人類社會容易接受的造物實體,并促進整個社會道德教育。不同人群有著不同的實踐倫理,就服裝行業(yè)而言:生產商、設計師、消費者都承擔起各自的責任。
下文將從真絲面料和服裝兩方面探討其設計倫理和責任,通過優(yōu)化設計方法,從而使產品、人、社會三者能真正健康和諧地統(tǒng)一起來,促進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在設計絲綢服裝之前,真絲面料需要經過蠶繭收集、繅絲、紡織、染色的過程。
繅絲是制絲過程的一道重要的工序。通過和平絲的新工藝,不僅生產出質地柔軟、輕盈和蓬松的絲線,也是將人道主義精神得到了更好的詮釋。
另外,雖然真絲面料具有懸垂透氣、輕薄合身、柔軟滑爽、富有光澤等一系列穿著優(yōu)勢,然而牢度低、韌性差、陽光暴曬后易脆等缺陷導致了其服裝可穿壽命較短。
其三,紡織服裝業(yè)是世界上最大的產業(yè)之一,除農業(yè)外它使用了比其他任何行業(yè)都多的水。真絲面料染色過程中,不僅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而且染色后廢水中含有毒化學物質,惡化環(huán)境的同時還消耗著大量的能源,也導致了是全球氣候變暖。因此服裝制造和使用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減少或消除污染的過程,以減少水的使用這一舉措刻不容緩。耐克公司為避免水污染采用紡織無水染色系統(tǒng)。采用植物染料進行染色的絲綢服裝具有貼近自然、綠色環(huán)保、高附加值等特點。
3.1 款式設計
3.1.1 零料拼接
眾所周知,服裝的設計幾乎不可避免得產生零料,真絲服裝也不例外。時尚的藝術家Stephan Hann巧妙地將瑣碎的真絲布片層層拼接疊加,微妙的顏色過度,彰顯了藝術價值的同時,也以此作為改變時尚生活環(huán)境的一種方式(如圖1)。另一個例子是將裁剪后剩下的邊角零料繼續(xù)設計,用錯落有致的真絲零料拼接成內襯。真絲襯里可降低靜電對人體產生的刺激,所含的絲蛋白具有良好的保溫性和吸濕性。其中絲氨酸、蘇氨酸等與人體接觸時,能增強皮膚彈性,改善毛細血管的功能,促進皮膚表層脂膜的新陳代謝。
3.1.2 模塊化設計
零料拼接固然能節(jié)約面料,然而模塊化的設計則是從洗滌的角度節(jié)約能源。模塊化設計是指服裝的各個部分均可拆卸穿著和洗滌。減少洗衣量即減輕了環(huán)境的負擔。模塊化設計可減少衣服的清洗。弄臟的部分可快速從衣服的主體拆下后分開洗,衣領、袖口、下擺均可通過增加紐扣、拉鏈、暗扣等方式使其便于拆卸清洗。為了清潔甚至可以拆下衣服的任何部分。這樣就使衣服清洗的體積達到最小化,從而降低了清洗頻率,并提升干燥效率,減少了環(huán)境污染。
模塊化設計要求消費者養(yǎng)成臟的部分拆開清洗的習慣。等臟的衣服部件堆得多了再清洗相對減少了洗衣的頻率和洗衣的數(shù)量。其次,此類設計也應考慮洗衣頻率不同是否產生色差、縮水率等問題,從而保證衣服不同部件洗滌次數(shù)不同,但不影響各部分搭配在一起時的視覺效果和舒適度。再次,干洗衣服時白色、淺色服裝往往比深色服裝需要更熱的溫度?;诖嗽O計師和消費者應當更多從倫理的角度(消耗能源、保護環(huán)境)考慮對服裝顏色偏好的選擇。
3.2 版型設計
3.2.1 減少衣片
除了服裝款式設計可遵循倫理的原則,以保護自然,減少消耗為前提之外,版型的設計也可以此為考量。優(yōu)化版型,最大限度的在設計的過程中調整版型減少邊角料的浪費。節(jié)省原材料不僅等同于節(jié)約了經濟成本,同時也節(jié)約了自然資源。從設計倫理的角度而言,極簡主義(Minimalism)的不僅是一種設計風格,更是一種對環(huán)境減少索取的負責任行為。例如真絲服裝的領口運用環(huán)形抽褶的設計,在下擺或袖口處運用勾線處理替代傳統(tǒng)的鎖邊方式,通過減少服裝的裁片數(shù)量和長度節(jié)省布料,體現(xiàn)了節(jié)制、尊重自然和他人的設計美德。
3.2.2 無零料裁剪
如果說極簡主義設計通過減少衣片縮減零料降低了對原材料的索取,從而保護環(huán)境的話,那么身兼學者、教育家和服裝設計師多種身份的Holly McQuillan則將這種理念推向了極致。由于服裝制作的過程從原生纖維、捻紗織布、裁剪制衣、銷售采購這些過程都來自于不同的國家,所有的過程產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具有納米紡織科技背景的服裝設計師MARK LIU設計的所有裙擺、衣片邊緣似拼圖般完全嚴絲合縫,裁剪時完全杜絕了面料的浪費。這直接解決了“平均15%的織物在服裝裁剪過程中被浪費”的常規(guī)問題,促進了時尚生態(tài)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并用創(chuàng)新設計打破了時尚界限。
3.2.3 手氈法
手氈法制衣是另一種完全利用原料,不產生任何廢料的手工制作的無接縫服裝。該手法將絲綢、羊毛、棉、甚至花邊層層疊加、浸濕后拉動纖維,直到不同纖維變得纏結并互相融為一體,形成啞光、柔軟的服裝。其整體和細節(jié)都有獨特的復古肌理。羊毛收縮,但絲不縮水,在收縮過程中需要精細的監(jiān)測,以確保均勻的質地和合適的尺寸和款式。 手氈法較靈活,可產生多種款式服裝。穿著時透氣舒適,具有微妙而柔軟的質感。
3.3 二次設計
在一次性服裝快速時尚圈里,再設計是慢時尚的終極表達,為每一件必須單獨構思和制作。美國人每年扔掉約31kg服裝和紡織品,約有百分之85的填埋;在英國,每年九千億件衣服被丟棄。在填埋過程中,紡織品有特別的問題。合成纖維不分解,而可分解的毛料衣服會產生甲烷,這導致了二氧化碳排放與全球變暖。此外,舊衣服到非洲大陸的出口已經摧毀了新興紡織服裝工業(yè)?;厥辗b,再利用和重新設計都將變得勢在必行。
3.3.1 零料回收
零料回收并再次投入設計是近年來設計倫理學研究的一個趨勢所在。紡織行業(yè)產生大量的廢棄物:如損壞的面料,用剩下的紗線,線,布邊,裁剪產生的細小不均勻的布料。RIEDIZIONI品牌回收天然和人造纖維,將紡織邊角料(毛線、絲線或絲光布邊)融入塑料制成的包袋(如圖2)。無用的微屑和織物邊與橡膠、絲織物的邊角料產生了樂趣和優(yōu)雅、現(xiàn)代與古典、手工藝和工業(yè)化相結合的獨特價值。相對紡織產品而言,塑料產品具有結實耐用,韌性和防水的優(yōu)勢。
3.3.2 服裝回收
在設計實踐中,設計師們遵循著循環(huán)理念。有一個正在增長的趨勢表明:設計師利用二手服裝和紡織零料重新解構并設計新的服裝。除了零料回收提升了設計的含量以外,棄置的服裝回收后再設計成為了目前西方設計師應對設計倫理的一種態(tài)度。收集跳蚤市場的舊式服裝,修復或重新設計以滿足客戶的偏好。每件服裝不僅獨一無二的,而且將民族、民俗服飾得以傳承并賦予現(xiàn)代感的設計。復古絲巾制成的禮服獨特而別致。色彩與印花的微妙作用秉承了將“新的變成舊的,老式的都變成新的了”的二次設計理念(如圖3)。TRAIDremade將捐贈的服裝和將進入填埋場的紡織品重新設計,每件售出的服裝可用以幫助援助貧困的國際發(fā)展項目。在英國該品牌設置了900個服裝回收站。有些丟棄的衣服不僅質量好而且非常耐用,重新修補或解構,賦予其全新的生命(如圖4)。前衛(wèi)設計師GEOFFREY B. SMALL將廢棄衣物視為零件,提出一種新的環(huán)保與時尚的關系、與設計師創(chuàng)作時的新思考方向。其作品限量版定制衣通過手工印染,回收再利用老式織物演繹著社會和倫理觀念(如圖5)??沙掷m(xù)的,個性化的和對環(huán)境無害的高檔服裝提升著設計的質量。
3.4 抵御全球化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日益迅捷,服裝款式同化現(xiàn)象普遍。世界各地人民在穿著西裝、皮鞋的同時,傳統(tǒng)服裝和民族元素在主流社會中愈見減少。尊重歷史、文化,提升審美修養(yǎng)和設計能力,才能創(chuàng)造出更有生命力的作品,也是設計師的責任所在。以追求平等、反主流為口號的的DO IT YOURSELF成衣走秀中,Vivienne Westwood將不對稱的褶皺真絲緞大膽的和條紋針織衫結合,傳統(tǒng)的印度紗麗得以提煉和抽象化,形成了賦予現(xiàn)代氣息的都市女裝,同時更是把印度服飾文化得以宣揚和發(fā)展。
3.5 為弱勢群體設計
貼身穿著真絲針織服裝,不僅能防止螨蟲和霉菌滋生,還能有效防止外界紫外線對皮膚的刺激。經臨床試驗,穿真絲針織服裝對預防高血壓、腦血栓、老年性中風有一定的療效。在炎熱的夏季,采用絲綢制作適合的居家T恤衫非常契合老年人的體型和生理特點。對于殘疾的兒童和成年人而言,真絲服裝在款式上盡量使其自身穿衣和脫衣成為可能,這樣就會產生很強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在色彩上不必太突兀鮮亮,從而減少外界對他們產生的過度關注和異樣眼光。
綜上所述,真絲服裝的設計倫理準則包括:服裝設計滿足美學和功能性的需求;服裝體現(xiàn)出節(jié)制、尊重自然和他人; 適度的創(chuàng)意和回收利用再度創(chuàng)造的可能。時尚的廢棄物轉售和再利用,閉環(huán)回收和可回收的系統(tǒng)促進環(huán)境的發(fā)展。積極探索新型生態(tài)環(huán)保型面料,增加可循環(huán)和低耗能無污染面料的使用;采取易拆卸的可持續(xù)設計和新型技術處理廢料,未來的服裝設計必須綜合考慮全球性的社會需求和人類的高質量生活的真正需求,從而達到最優(yōu)化的使用人類有限資源和能源的目的,并引領人類邁向更環(huán)保的時尚方式。
[1] 杭 間. 設計道[M]. 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9:151.
[2] 趙偉軍. 倫理與價值——現(xiàn)代設計若干問題的再思考[M].合肥: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10:20.
The Analysis of Silk Fashion on Design Ethics
CHEN Wen-we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hanghai 200336, China)
Silk fashion vary in design, colour and material, they present reflections and projects ideas on contemporary culture. Its design concept has shifted from pursuing creativity in shape and form to reflection towards the society and its living conditions. This journal will discuss design ethics such as design responsibilities, ideologies and design methods between silk fabrics and fashion design, hence to allow products, people and society to be truly harmonised together in a healthy unity as well as to allow our nation's designers to refer to and to reflect on.
design ethics;silk fashion;social responsibility;the disadvantaged;globalization
TS941.2
B
投稿日期:2016-10-28
該文章獲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和上海市教育發(fā)展基金會“晨光計劃”《基于設計倫理學的服飾品設計研究》項目資助(項目編號12CG80)。
陳雯雯(1983-),女, 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服裝設計及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