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寒冰 馬 麒 王 澂 王 蒙
(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超聲科,江蘇 蘇州 215004)
超聲造影伽馬擬合分析技術(shù)在腎癌與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陳寒冰 馬 麒 王 澂 王 蒙
(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超聲科,江蘇 蘇州 215004)
目的 研究超聲造影伽馬擬合分析技術(shù)在腎癌(RCC)與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該院接受診治并有完整超聲造影影像學資料的RCC患者50例(RCC組)和RAML患者30例(RAML組)。超聲造影檢查并采集動態(tài)造影數(shù)據(jù),導入SW-UCS-1 型超聲造影分析軟件進行脫機分析,對時間-強度曲線進行分析并獲得以下參數(shù):曲線下面積(AUC)、強度增幅(AMP)、峰值減半斜率(a2)、上升支斜率(a3)、峰值強度(PI)、基礎強度(BI)、達峰時間(TTP)、顯影時間(AT)、平均通過時間(MTT),同時評價兩組患者的增強強度及增強模式。結(jié)果 RCC組與RAML組比較,AUC、a3、PI、AMP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兩組a2、BI、TTP、AT、MTT比較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增強模式研究發(fā)現(xiàn):RCC組主要為“快進快出”(78%),RAML組主要為“慢進慢出”(83.33%),增強強度發(fā)現(xiàn):RCC組主要為高增強(84%),RAML組主要為低增強(83.33%)。結(jié)論 超聲造影伽馬擬合分析技術(shù)是一種鑒別RCC與RAML的良好方法,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超聲造影;腎癌;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隨著超聲造影技術(shù)不斷發(fā)展,研究顯示超聲造影檢查中腎臟良、惡性占位性病變顯示出不同的灌注模式,良性病變主要表現(xiàn)為“慢進慢出”模式,而惡性病變主要表現(xiàn)為“快進快出”,這使得超聲造影在腎臟良惡性病變的鑒別診斷方面有一定優(yōu)勢,特異性、準確性和敏感性均較高〔1〕,但該方法的缺點為主觀性較強。近年來,定量分析軟件研究較熱門,我們考慮把超聲造影與定量分析技術(shù)結(jié)合對腎臟良惡性病變進行分析。本文作者利用超聲造影與伽馬擬合分析技術(shù)相結(jié)合的方式,探討其在鑒別診斷腎癌(RCC)與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中的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診治的RCC患者和RAML患者,所有患者均經(jīng)臨床和手術(shù)病理確診,并有完整的超聲造影影像學資料。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jīng)過醫(yī)院倫理協(xié)會批準。RCC組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齡43~74歲,平均(51.45±12.09)歲,其中41例腎透明細胞癌,5例乳頭狀腎癌,2例集合管癌,2例嫌色細胞癌。RAML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齡40~72歲,平均(56.15±11.24)歲。
1.2 儀器與方法
1.2.1 儀器與超聲造影 采用西門子Sequoia 512彩超診斷儀,4C1-S探頭,探頭頻率為2~4.5 MHz。先灰階超聲檢查腎臟病灶部位,篩選出合適的造影切面并確保能夠很好展示腫瘤及其周圍腎組織。保證每個病例的造影條件始終如一,機械指數(shù)<0.2,病灶下方為聚焦點位置所在。所有患者的超聲造影檢查都由同一名經(jīng)驗豐富的超聲醫(yī)生操作。造影劑為SonoVue(Bracco公司),使用前先用生理鹽水溶解,最終濃度為5 mg/ml,混合均勻至乳白色液體,每次造影時抽取1.2 ml注入肘部淺靜脈團,結(jié)束后用生理鹽水沖管。采集動態(tài)造影數(shù)據(jù)2.5 min,存盤備用。
1.2.2 定量分析 使用的SW-UCS-1 型超聲造影分析軟件(上海申維影像科技有限公司),將存盤影像學資料導入分析,采用伽馬擬合分析技術(shù)對時間-強度曲線進行分析:曲線下面積(AUC)、強度增幅(AMP)、峰值減半斜率(a2)、上升支斜率(a3)、峰值強度(PI)、基礎強度(BI)、達峰時間(TTP)、顯影時間(IAT)、平均通過時間(MTT)。
1.2.3 評判標準 根據(jù)軟件分析所得到的時間-強度曲線及各參數(shù)值,以病灶區(qū)和腎皮質(zhì)a2、a3來判斷增強模式:病灶區(qū)與皮質(zhì)區(qū)a2比較,前者數(shù)值大于后者時表現(xiàn)為“快出”,小于后者時則表現(xiàn)為“慢出”、 病灶區(qū)與皮質(zhì)區(qū)a3比較,前者數(shù)值大于后者時表現(xiàn)為“快進”,小于后者時表現(xiàn)為“慢進”。以病灶區(qū)強度增幅與皮質(zhì)區(qū)強度增幅來判斷增強強度:低增強為病灶區(qū)強度增幅低于腎皮質(zhì);高增強為病灶區(qū)強度增幅高于腎皮質(zhì);等增強為病灶區(qū)強度增幅等于腎皮質(zhì)。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軟件行t檢驗。
2.1 兩組患者各參數(shù)比較 見表1。兩組AUC、a3、PI、AMP比較差異顯著(P<0.05),a2、BI、TTP、AT、MTT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參數(shù)RCC組(n=50)RAML組(n=30)t值P值AUC(dB·s)1321 67±674 78793 34±321 895 6430 000a2(dB)0 027±0 0110 026±0 0101 0260 313a3(dB)1 67±1 230 98±0 594 8760 000PI(dB)79 01±56 0142 98±28 033 6540 002BI(dB)2 87±2 013 01±2 98-1 5430 123TTP(s)25 54±6 1425 97±5 93-1 0120 234AT(s)16 01±4 8716 21±5 05-0 7650 421MTT(s)19 55±4 6719 34±3 211 3580 201AMP(dB)29 02±5 4620 98±8 953 7850 001
2.2 兩組患者增強模式比較 結(jié)果顯示,RCC組增強模式主要表現(xiàn)為“快進快出”(78%),其次為“慢進快出”(14.00%)、“快進慢出”(6.00%),“慢進慢出”(2.00%)。RAML組的增強模式主要表現(xiàn)為“慢進慢出”(83.33%),“快進慢出”(10.00%),“慢進快出”(6.67%),無“慢進快出”的病例。
2.3 兩組患者增強強度的比較 RCC組主要為高增強(84.00%),其次為等增強(14.00%)、低增強(2.00%),RAML組主要為低增強(占83.33%),其次為等增強(16.67%),無高增強的病例。
腎臟是人體重要的排泄器官,腎臟占位性病變中最常見的是RCC和RAML。目前治療RCC的主要方法為外科手術(shù)治療,而RAML一般無需手術(shù)治療,因此,對這兩種疾病進行早期、準確的鑒別診斷顯得尤其重要。
超聲是早期診斷腎臟腫瘤的首選方法〔2〕,但是灰階及彩色超聲并不能準確鑒別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腎癌,也不能幫助判斷腫瘤的病理類型。超聲造影技術(shù)發(fā)展迅速,其已逐漸用于肝臟腫瘤、乳腺腫瘤、腎臟腫瘤的診斷〔3,4〕。國內(nèi)外很多研究顯示超聲造影檢查在腎臟良惡性病變的鑒別診斷中很有應用價值,優(yōu)勢在于良惡性病變的灌注模式差異明顯〔5~7〕。超聲造影技術(shù)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造影劑產(chǎn)生的高強度非線性諧波信號,顯示腎臟組織、病灶內(nèi)部及周邊微血管灌注特征,從而幫助判斷占位性病變的性質(zhì)及分型〔8,9〕。雖然超聲造影技術(shù)用于腎臟占位病變的鑒別診斷研究趨于完善,但對造影結(jié)果的分析主要還停留在肉眼觀察,該方法的缺點表現(xiàn)為主觀性較強。本研究使用SW-UCS-1 型超聲造影分析軟件對造影結(jié)果進行分析,得到相應的定量參數(shù)及判斷增強強度和增強模式。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兩組患者灌注速率差異明顯,分析原因可能為惡性腫瘤新生血管增多、結(jié)構(gòu)出現(xiàn)異常,導致血管通透性增強、橫斷面積增大、動靜脈瘺形成,這些改變使得RCC中超聲造影劑灌注增強加快,TIC曲線出現(xiàn)AUC和PI增加;增強模式研究發(fā)現(xiàn):RCC組主要為“快進快出”,RAML組主要為“慢進慢出”,與文獻報道一致〔10〕;RAML“慢出”的增強表現(xiàn)可能與血管扭曲、變形、呈“渦旋狀”血管網(wǎng)或血竇有關(guān)〔11〕。陳寒冰〔12〕的研究中,31例RCC超聲造影檢查發(fā)現(xiàn)高增強的比例高達87.10%,與本研究一致。
綜上所述,本研究證明了超聲造影與伽馬擬合分析技術(shù)結(jié)合可以使整個分析過程相對客觀、真實,避免了超聲造影結(jié)果判斷的主觀性,是一種鑒別RCC與RAML的良好方法。
1 趙 娜,程 琦.CT 能譜成像在鑒別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腎癌的應用價值〔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5;34(6):945-50.
2 王 薇,楊 欣,鄭春梅,等.超聲造影鑒別診斷腎臟良惡性腫瘤價值〔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3;27(10):998-1000.
3 姜 波,范久波,邱 爽,等.彩超檢查在腎臟惡性腫瘤診斷及治療中的應用〔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2;12(18):3532-4.
4 金進曉,臧國禮,陳日曙,等.超聲造影對腎臟良惡性腫瘤的診斷價值〔J〕.浙江創(chuàng)傷外科,2012;17(4):566-7.
5 Wolters K,Herget-Rosenthal S,Langenbeck M.Renal sonography〔J〕.Internist(Berl),2012;53(3):282-90.
6 王 燕,趙玉玲,曾紅春,等.超聲造影對腎臟良惡性腫瘤診斷價值的Meta分析〔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14;14(10):1206-9.
7 李 鑫,梁 萍,于曉玲,等.實時超聲造影技術(shù)診斷腎臟實性占位病變的價值〔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34(6):890-5.
8 岳湘竹,李亞珂,王 玲.超聲造影對肝臟局灶性病灶的診斷價值〔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2;10(11):1781-3.
9 馬文琦,杜曉鵬,周 琦,等.實時超聲造影對腎臟腫瘤診斷價值的應用研究〔J〕.現(xiàn)代泌尿外科雜志,2013;18(1):49-51.
10 李 萍,李鳳華,方 華,等.腎臟良惡性病灶微循環(huán)血流灌注定量分析中超聲造影伽馬擬合分析技術(shù)的應用〔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9;29(6):702-4.
11 王田力,于書奎,譚勁挺.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影像學診斷及鑒別〔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shù),2004;20(1):108-10.
12 陳寒冰.超聲造影在腎癌診斷中的應用評價〔D〕.蘇州:蘇州大學,2013.
〔2016-06-16修回〕
(編輯 郭 菁)
陳寒冰(1982-),男,碩士,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腹部超聲診斷方面的研究。
R73
A
1005-9202(2016)24-6155-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6.24.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