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柳麗
(貴州師范大學大學外語教學部 貴州 貴陽 550001)
淺析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作用
黃柳麗
(貴州師范大學大學外語教學部 貴州 貴陽 550001)
語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同時也是文化傳播的重要媒介。大學英語是提升學生語言能力,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流意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大學英語教學既要充分對學生進行英語信息的輸入,更要從實際情況入手,結合現狀要求,加強中國文化的滲透,夯實學生向外推動文化交流的綜合素質。本次研究以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作用為基礎,結合具體情況,對如何將中國文化落實到英語教學中進行分析。
中國文化;大學英語;滲透作用
大學生是未來跨文化交際的主體,是傳播中國文化的生力軍。大學英語,是學生在系統(tǒng)教育體系中,較長時期的習得中西方文化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大學英語教學,既要培養(yǎng)學生能夠吸收,借鑒外國先進的文化和思想,更重要的是,在中西文化的對比環(huán)境中,滲透中國文化,讓學生加強對中國優(yōu)秀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擔負起文化傳播的責任和使命,將中國優(yōu)秀文化傳播出去,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成為文化傳播的主力軍。
文化形式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實踐階段必須掌握滲透作用的具體要求,行之有效地進行。以下將對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作用的必要性進行分析。
我國是個具有豐富國家內涵和民族文化的文明古國。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強化,我們一方面需要對外經濟文化形勢進行更為深入地了解,另一方面,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價值觀念等對其他國家同樣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中國文化更廣更深入的傳播出去是全球化發(fā)展以及我國國際影響力提升的必然。大學英語教學不僅是語言的教學,更是文化的習得,對未來擔當文化交流主要責任的大學生,滲透深厚的中國文化,強化對其傳統(tǒng)意識的培養(yǎng)和宣傳,是全球化發(fā)展及中國進一步走向國際的必然。
全球化趨勢的迅速發(fā)展,各個行業(yè)及領域跨國合作的日益頻繁,以及我國優(yōu)秀人才輸出逐漸增多,都為中國文化在國際上影響力的逐步擴大搭建了更大的平臺。在向外交流的過程中,我們要對其他的文化尊重,認可;更為重要的是,要向外適當的宣傳我們自身的文化,讓我們的文化也得以認可,尊重和理解。基于此要求,大學英語教學有著國際化人才的培養(yǎng)的良好土壤。教師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需考慮到傳統(tǒng)文化形式的具體要求,樹立中國文化滲透的理念,起到關鍵性的引導和推動作用。在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需要做好教育的導入和滲透工作,既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又能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進行了解;在外語學習的過程中,恰如其分地進行中國文化的滲透,通過中國優(yōu)秀文化影響和熏陶,激勵大學生更好更豐富地掌握英語知識;通過中西方文化的對比,吸收不同文化的精髓,完善自身人格,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力爭成為德才兼?zhèn)涞膰H化人才。
近些年來我國英語教育事業(yè)取得了突出的進步,通過大學英語階段的學習,相當數量的學生能夠用英語進行交流。實踐發(fā)現,他們的對外交流更多的在于對對方的吸收,而自我思想和文化的傳播則顯得薄弱。在大學英語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這就需要從實際情況入手,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結合傳統(tǒng)文化形式的具體要求,需要將中國文化和大學英語學習結合在一起,實現中國文化的有效英語表達,讓交流者不再囿于對交際對象的吸收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對交際對象進行文化傳播和共享。
針對大學英語教育的重要性,在實踐過程中,需要從實際情況入手,采用滲透式教學形式,突出重點。以下將對如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文化進行分析。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實踐教育過程中首先應具備堅定的文化立場,對中國文化形式和英語教學體系進行深入了解。文化的滲透和有效吸收,不同于某一學科某個知識點的傳授。教師不能簡單的分析說教。鑒于此,為有效進行中國文化的滲透,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注重教學方式的變革,需要將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和外國文化有機結合在一起;教師本身要強化自身文化修養(yǎng),了解中西文化形式的內涵,做學生學習上的引導者。教師本身要對傳統(tǒng)文化具有洞察力,從全球化的角度入手,掌握文化的人文精神。實踐階段要對不同文化形式進行比較,讓學生在學習階段認識到中外文化的差異所在,從而更加深刻的領略我國歷史文化精髓,進而為后續(xù)文化交流奠定基礎。
英語教師的跨文化交際素質高低直接影響大學英語教學效果,英語教學的主要渠道是課堂,因此中國文化的滲透也必須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教師擔負著語言教學和文化傳播的任務,要想在英語教學中導入傳統(tǒng)文化,對教師的綜合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教師必須具備深厚的語言功底,掌握更多類型的跨文化意識。教師要充分備課,對教學實用性進行分析,盡量開闊眼界,增加教學的實用性;在充分備課環(huán)節(jié),還需要考慮到中國文化滲透的恰當時機,自然有效的實現滲透效果;此外由于不同文化形式種類有很多,要注意培養(yǎng)跨文化的敏感性,適當進行語言文化的交流。
師生間的有效互動對文化滲透效果有著重要影響。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突破原有教學體系的限制,加入更多的互動交流形式。師生有效的互動除了能夠密切師生關系,讓學生多渠道和多途徑了解英語知識外,還能夠通過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思想的碰撞,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使得學生潛意識地加深對我國文化的理解,增強其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為未來中國文化的傳播打下基礎。
大學英語教學對塑造學生人文情懷,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在實踐教育階段,需要讓學生更清晰的了解我國歷史文化,逐漸提升對文化意識的認知。中國文化落實到大學英語教育中,符合英語教學目標,同時也是實現跨國家文化交流的關鍵所在??梢酝ㄟ^注重教學方式的改革、提升教師的綜合能力以及融合師生互動的形式進行滲透教育,進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1]李倩,孫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J].新鄉(xiāng)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2(12):207-209.
[2]李婭琳,陳曉靖.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文化之必要性研究[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1,01(01):141-144.
[3]袁春波,李婭琳.試論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1,06(12):142-14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