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崱±睢『?/p>
中國刑警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5
?
淺談涉嫌犯罪現(xiàn)場初查證據的證據能力
桑韻李海
中國刑警學院,遼寧沈陽110035
摘要:公安機關在對涉嫌犯罪案件立案前,會依法對涉嫌犯罪現(xiàn)場進行初步調查,理論學界和公安一線部門對涉嫌犯罪現(xiàn)場初步調查獲取證據的證據能力等問題存在模糊認識。通過對涉嫌犯罪現(xiàn)場初查行為及初查證據的法律性質分析,初查是為案件立案提供證據支持,它與立案后的偵查,在法律性質上都是一項偵查活動。初查證據,經查證屬實后,應具有證據能力。
關鍵詞:涉嫌犯罪現(xiàn)場;初查;初查證據;證據能力
公安機關在對涉嫌犯罪案件立案前,會依法對涉嫌犯罪現(xiàn)場進行初步勘查,以初查的結果來判明涉嫌犯罪現(xiàn)場是否符合立案條件。經立案偵查后,在起訴、審判中,理論學界和公安實踐部門對初查證據的證據能力存在著不同的觀點。根據不同的觀點,筆者將對涉嫌犯罪現(xiàn)場初查的法律性質和初查證據的證據能力進行分析,對涉嫌犯罪現(xiàn)場證據的證據能力問題進行總結與思考。
一、兩種不同的觀點
公安機關對管轄范圍內的案件在立案前,會依法對涉嫌犯罪案件的現(xiàn)場進行初步勘查,該初查活動是否具備合法性?理論學界和公安一線部門對初查是否合法持完全相反的觀點。
(一)理論學界的觀點
理論學界認為公安機關的初步勘查不是法定的偵查活動,其認為初查活動是立案前的一般性調查,是公安機關決定立案或者不立案的一種審查活動。[1]其認為訴訟活動中,程序的開始是立案,立案是每個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案件的起始步驟。當公安機關辦案人員確定犯罪事實存在,經立案之后才能對違法犯罪案件進行偵查、起訴及審判。且他們認為立案前的初查活動不但包括對涉嫌犯罪現(xiàn)場進行一般性調查而且還包括對特殊案件進行現(xiàn)場勘查、尸檢等專門性調查,但所有的初查活動目的是為立案提供材料,涉嫌犯罪現(xiàn)場的初查屬于立案前審查工作的范疇,并不是法定意義上的偵查。
(二)公安一線部門的觀點
公安機關一線部門認為初查是合法的偵查活動。其認為我國刑事訴訟法以及相關法規(guī)都對現(xiàn)場勘驗作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如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六條:“偵查人員對于與犯罪有關的場所、物品、人身、尸體應當進行勘驗或者檢查。在必要的時候,勘驗指派或者聘請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在偵查人員的主持下進行勘驗、檢查?!盵2]另外,公安機關頒發(fā)的《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guī)定》,該規(guī)定對犯罪現(xiàn)場的各項工作進行了詳細的規(guī)定。[3]
上述法律法規(guī)皆在說明初查活動是合法的,無論立案前的初查還是立案后的偵查都是刑事訴訟活動中重要的偵查措施,都是依法的并且是合法的。
二、歐美國家對初查行為在法律上的規(guī)定
歐美國家法律規(guī)定的立案程序和我國法律規(guī)定的不同。英美法系國家在法律上對立案程序沒有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他們國家刑事訴訟活動的開始就是警察機構偵查活動的開始。在英國,警察接到民眾報案后就可以對所報案件進行偵查。[4]在美國,在案件的被害人、案件的知情人或者獲悉犯罪情況的警官向主管官員控告某個犯罪行為的實施后,就對該刑事犯罪開始偵查。[4]當然也有的國家要求在案件偵查之前,辦理立案偵查的相關手續(xù),但是并沒有把立案程序規(guī)定為獨立的訴訟階段。比如意大利刑事訴訟法典規(guī)定,警察機構接到有關犯罪的控告或者由其主動獲取犯罪信息的時候,應當立即在專門的登記本上登記,之后開始對涉嫌犯罪的案件進行偵查。[5]
歐美國家的法律規(guī)定了案件偵查的條件,而不是立案的條件。因此,從英美法系等國家的法律規(guī)定,我們可以看出初查是偵查活動的一部分,是合法的。
三、對涉嫌犯罪現(xiàn)場初查行為的合法性分析
我們不禁要問涉嫌犯罪現(xiàn)場初查行為是否具有合法性?這需要結合我國公安實踐來進行認識。公安機關辦案人員通過對知情人、被害人等進行調查訪問或者對涉嫌犯罪現(xiàn)場進行勘驗檢查,發(fā)現(xiàn)有證據能夠證明確實發(fā)生了犯罪事實,并且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情況之下,公安機關辦案人員應當迅速的作出立案決定。初查的目的不僅是為立案提供材料支持,而且是證明是否發(fā)生犯罪。初查收集到的證據為立案后的偵查活動提供了方向,初查和立案后的偵查都是公安機關辦案人員的一項偵查活動。因此,理論學界把公安機關對涉嫌犯罪現(xiàn)場的初查定性成是公安機關在立案前所進行的一般性的調查,是一項簡單的審查活動,不是合法的偵查行為。這是片面的,是不合理的。在整個訴訟活動中,初查行為符合刑事訴訟行為的基本特征,也具有訴訟活動的性質。
筆者認為結合我國公安實踐,涉嫌犯罪現(xiàn)場的初查應當賦予法律效力,關鍵是初查活動中依法獲得的證據當具有證據能力。
四、通過不同方面分析初查證據的證據能力
在我國對證據的審查必須嚴格的以法律法規(guī)為依據。審查證據是否具備證據能力,主要是從證據的客觀性、關聯(lián)性和合法性三個不同方面進行,其中證據的合法性審查是工作中最主要的內容。[6]筆者將根據審查的三個不同方面來分析初查證據的證據能力。
(一)初查證據具有客觀性
證據被采納的基本條件是所審查的證據應當具有客觀性,客觀性包含兩個要素:內容和形式。內容的客觀性要求證據材料必須是對客觀事實的真實反映,這里所說的真實不是猜測或者編造出來的“真實”;形式的客觀性要求所提供的證據能以某種形式被人們感知,必須具備客觀存在的形式。被審查的證據必須具有客觀性,不具有客觀性的證據不具備證據能力。初查是公安機關在接到報案、舉報、控告材料后對涉嫌案件的現(xiàn)場或者人員進行初步勘查檢驗。公安機關辦案人員在犯罪現(xiàn)場提取到的能證明犯罪事實發(fā)生的證據,例如作案工具或與案件有關的痕跡物證等。初查證據從內容上來說是對報案、舉報、控告材料的客觀真實的真實反映,從形式上來說是具體的能證明犯罪事實發(fā)生的物證,能被人們所感知。如上所述,客觀性的兩個要素都能在初查證據中體現(xiàn),因此初查證據具備客觀性。
(二)初查證據之間具有關聯(lián)性
案件的審判必須建立在合法的證據鏈之上,這就要求與案件有關的證據相互之間應當具有關聯(lián)性。這就要求證據不但要與案件事實具有關聯(lián)性,而且證據能形成一條完整的證據鏈。按照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刑事訴訟活動的開始是對案件立案,而初查活動是為立案服務的,公安機關辦案人員對報案、舉報、控告材料展開調查,在初查中收集到的證據能夠證明犯罪現(xiàn)場確有犯罪事實發(fā)生、某犯罪嫌疑人有重大犯罪嫌疑、犯罪的行為與后果在刑法上具有因果關系、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等,初查所收集的證據擁有實質上的證明意義,公安機關辦案人員也以此來對報案、舉報、控告的材料進行立案。在立案后,公安機關辦案人員對案件進行偵查的時候,是在原有的現(xiàn)場進行勘查檢驗和收集證據,而偵查活動是建立在對涉嫌犯罪現(xiàn)場初查活動基礎之上,初查證據之間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且能證明犯罪事實,所以初查證據具有關聯(lián)性。
(三)初查證據具有合法性
證據合法是證據被采納最主要的標準,證據合法的前提是證據必須符合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合法的內容包括主體合法、形式合法和程序合法。根據我國非法證據排除的相關規(guī)則,要絕對的排除非法證據,不過有一些證據通過轉化使之合法后也可以被采納?!吨腥A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四條有明確規(guī)定,通過刑訊逼供等非法手段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以及采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6]當然在訴訟活動中,也有些證據可以通過轉化使其合法,如補簽姓名、依法重新取證等方式,經查實,若該證據具備合法性則予以采納。[6]在案件的起訴和審判階段中,初查證據的證據能力受到爭議的關鍵就是初查證據是否具有合法性,反對者否定初查證據證據能力是因為他們認為刑事訴訟法沒有明確規(guī)定初查制度,而認為初查證據沒有證據能力。
筆者認為,法無禁止即合法,雖然我國現(xiàn)行刑事訴訟法沒有明確規(guī)定初查制度,但也沒有明確的否定初查制度。從公安實踐來看,初查行為不但具有刑事訴訟活動的性質,而且符合刑事訴訟行為的基本特征。所以筆者認為初查行為是合法的,初查活動中依法收集的證據也是合法的,經查屬實的初查證據具有證據能力。
五、對涉嫌犯罪現(xiàn)場初查證據的證據能力問題的總結
任何案件的辦理都是圍繞證據而進行的司法證明的過程。在辦理刑事案件過程中,立案前的初查和立案后的偵查都是警察取證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都會對刑事案件的結果產生巨大的影響。公安機關辦案人員的初查行為不但具有刑事訴訟活動的性質,而且符合刑事訴訟行為的基本特征。所以初查行為是合法的,依法在涉嫌犯罪現(xiàn)場獲得的初查證據,經查證屬實,當具備證據能力。
六、對涉嫌犯罪現(xiàn)場初查證據的證據能力問題的思考
初查證據在起訴和審判過程中受到爭議的關鍵原因是我國現(xiàn)行的刑事訴訟法沒有明文規(guī)定其合法,所以在今后的刑事訴訟法修改的時候,有必要明確規(guī)定初查的程序、方式。并將可適用的范圍擴大為所有因案件材料無法判斷是否符合立案標準的案件。理由如下:
(一)根據歐美國家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來看,初查是偵查的組成部分,不是立案的組成部分,初查是偵查的基礎,具有刑事訴訟性質,初查活動及初查證據具有法律效力。另外,我們發(fā)現(xiàn)初查這一活動并不是我國獨創(chuàng)的,所以有必要在修改刑事訴訟法的時候,借鑒外國的相關法律規(guī)定,在法律上明確規(guī)定初查程序及方式是合法的。
(二)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依法治國重大問題決定》的說明中,提出全面依法治國,開啟中國法治新時代。這就要求廣大司法工作者,一定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guī)去執(zhí)法,盡可能的減少錯案,冤案發(fā)生。而在案件的辦理過程中,初查是立案的基礎,初查結果的錯誤都會導致錯案,包括錯誤立案和錯誤不立案,不管出現(xiàn)哪種錯案,帶來的后果都非常嚴重。若因初查結果的錯誤而導致錯誤的立案,會導致與案件沒有關系的人被刑事拘留或者逮捕,嚴重的甚至被錯誤起訴和判決。若因初查結果的錯誤而導致該立案缺沒有立案,則放縱了犯罪,使得本應被追究刑事責任的犯罪分子逃避了刑事處罰。[6]初查的目的不僅是使公安機關判明報案、舉報、控告的材料是否符合立案條件而準確立案,而且還為后續(xù)的偵查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初查活動為公安機關提高辦案的準確性以及防止錯案發(fā)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在刑事訴訟法修改的時候,有必要法定初查程序和方式,以便在司法實踐過程中,更加符合習近平總書記依法治國的思想理念。
[參考文獻]
[1]楊宗輝,王均平.偵查學[M].北京:群眾出版社,2002.
[2]公安部人事訓練局.犯罪現(xiàn)場勘查教程[M].北京:群眾出版社,2000.
[3]公安部刑事偵查局.現(xiàn)場勘查基礎訓練手冊[M].北京:群眾出版社,2007.
[4]王以真.外國刑事訴訟法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5]周欣.中外刑事偵查概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
[6]王曉霞.論初查證據的證據能力[J].人民檢察實務研究,2007(18):41-45.
作者簡介:桑韻(1991-),男,江蘇鹽城人,中國刑警學院刑事技術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D9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04-02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