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杰
煙臺大學法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5
?
我國夫妻房屋歸屬問題
——父母出資為子女所購房屋的歸屬
王少杰*
煙臺大學法學院,山東煙臺264005
近年來,中國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房地產(chǎn)市場日漸繁榮,與之相是不斷攀升的房價。房價居高不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無法獨立承擔買房重任,父母出資為子女結(jié)婚購房的現(xiàn)象越來越普遍。然而日益增長的離婚狀況,使得夫妻之間有關房屋歸屬問題日益成為司法實踐中的難點,其中父母出資為子女購房的歸屬問題尤為突出。本文主要從婚前、婚后父母出資為子女購房的歸屬問題進行探討,找尋解決該類房屋糾紛問題的合理途徑,正確引導婚姻價值觀念。
夫妻房屋歸屬;婚姻法;婚前;父母出資購房;完善
(一)夫妻個人房產(chǎn)
除了婚姻當事人另有約定外,只屬于婚姻關系一方婚前的房產(chǎn)或法律明確規(guī)定只歸一方所有的房產(chǎn),該房產(chǎn)的歸屬不會因為婚姻關系的存續(xù)而有所變化。
(二)夫妻共同房產(chǎn)
在夫妻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歸夫妻雙方共同所有的房產(chǎn)或者是結(jié)婚前約定歸雙方共有的房產(chǎn)。
無論是婚前還是婚后父母為子女購房,該行為的法律性質(zhì)均可分為兩種的:一種是父母的行為在法律上是對子女的贈與行為;另一種是父母對子女的借貸行為。
筆者認為,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房屋的行為應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父母與子女之間就房屋或購房款進行了明確約定,此時應以雙方之間的約定為準;另一種情況是父母與子女之間對其房屋或購房款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此時應推定為贈與行為。
婚前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房屋可以從出資者和出資份額兩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父母作為出資者在子女結(jié)合前為其購買房屋的情形,可以分為一方父母出資購房和雙方父母共同出資購房兩種。
人民法院在司法實踐中對于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房屋的所有有權(quán)歸屬問題基本上認定為對自己子女的贈與,極少情況下將其認定為對婚姻雙方的共同贈與。
雙方父母共同出資為子女購房,若是登記在夫妻雙方名下,除有約定為按份共有外,應認定為共同共有;若是登記在夫或妻一人名下,除另有約定外,房屋按照出資比例按份共有。
(二)從出資份額方面來看,婚前父母出資為子女購房可以分為全額出資和部分出資。
父母在子女結(jié)婚前全額出資,為其子女購買房屋的,該部分出資是對自己子女的個人贈與,該房屋應歸其子女所有。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由于房價高昂,多數(shù)父母很難全額出資為子女婚前購房,所以父母在子女結(jié)婚前為其部分出資購房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該部分出資通常視為對其子女的贈與。
對于男女結(jié)婚后,父母出資為其購房的情形,本文亦從以上兩個角度進行探討。
(一)父母作為出資者在子女結(jié)婚后為其購買房屋的情形,也可以分為一方父母出資購房和雙方父母共同出資購房兩種情況。
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房,若是房產(chǎn)登記在雙方子女名下,該房屋作為夫妻共同財產(chǎn);若是登記在自己子女名下,該房屋將作為自己子女的個人財產(chǎn);若是該房產(chǎn)是登記在自己子女配偶名下的,一般應認定為是向自己子女的贈與,除非當事人之間有書面約定或者是能證明父母出資時曾明確表示將房屋贈與其子女配偶。
雙方父母共同出資為子女購房,若是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則應認定為按出資份額按份共有,另有約定的除外;若是登記在雙方子女名下的,視為雙方父母對夫妻雙方的共同贈與,為夫妻共同所有。
(二)從出資份額方面來看,婚后父母出資為子女購房可以分為全額出資和部分出資。
父母在子女婚后為其購買房屋,全額出資并登記在其子女名下的,該行為屬于對自己子女的贈與行為,此種情況下該房屋所有權(quán)歸子女一方所有。但是由于現(xiàn)在高昂的房價,父母很難做到全額出資,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在子女結(jié)婚后部分出資,為其支付購買房屋的首付款,由締結(jié)婚姻的夫妻雙方共同還貸,此種情形一般被看作是對夫妻雙方的共同贈與,該部分出資也被認定為夫妻共同所有。
我國目前實行的是有限所得內(nèi)的婚后財產(chǎn)共同制。一系列法條及相關規(guī)定,如婚姻法第17條規(guī)定的夫妻共同財產(chǎn)的范圍、司法解釋二第11條對于其他應當歸為共同所有的財產(chǎn)的規(guī)定,以及司法解釋二、三對于婚前婚后父母出資的房產(chǎn)歸屬的確認,都傳遞著“婚后所得共同所有、誰出資誰所有、誰投資誰受益”的基本觀念。這使得夫妻之間的婚姻關系,更加注重財產(chǎn)方面的有關規(guī)定,而忽略了婚姻本身所應該具備的功能。
建立健全夫妻房屋歸屬制度,有利于維護和保障婚姻雙方權(quán)利,同時對于維系社會和諧穩(wěn)定起著重要作用。在此筆者認為除了從司法解釋的跟進與補充上對夫妻房屋歸屬方面的進一步完善進行探討,還要多多思考和總結(jié),盡量將每一個細節(jié)、每一種具體情形都考慮在內(nèi)。同時,要解決我國夫妻房屋歸屬問題,建立完善的制度至關重要。在處理房屋歸屬問題時,要以保護弱勢一方利益為基本原則,同時要輔以相關的配套制度,以確保歸屬問題處理以后一系列債權(quán)債務等得以解決。
[1]陳葦主編.婚姻家庭繼承法[M].群眾出版社,2005:131.
[2]《合同法》第185條:“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chǎn)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
[3]林允子.《父母出資為子女購房的幾個法律問題》.《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3)(總第93期).
[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22條第1款2003年12月26日頒布,2004年4月1日起施行.
[5]《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10條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chǎn)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chǎn)支付首付款并在銀行貸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財產(chǎn)還貸,不動產(chǎn)登記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chǎn)由雙方協(xié)議處理.
[6]《婚姻法解釋三》第7條第2款規(guī)定:“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chǎn),產(chǎn)權(quán)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chǎn)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王少杰(1989-),女,漢族,山東萊西人,煙臺大學法學院研究生在讀。
D923.9
A
1006-0049-(2016)17-01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