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進湖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第一中學,福建 大田 366100
?
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提問有效性探討
陳進湖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第一中學,福建 大田 366100
高中生物課堂中的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運用好提問可以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實踐教學中,我們應該深入研究提問的策略,變平淡提問為生動激趣的教學引導手段,大幅提高提問的有效性,為高效完成高中生物教學任務服務。
高中生物;提問;有效性;激勵;啟發(fā);分岐
平淡無奇的課堂提問好比“流水賬”似的作文,無法引導學生的共鳴,學生在一成不變反復無味的提問過后,會對生物課堂失去信心,這樣的情形勢必拖累課堂教學任務目標的達成。那么如何根據課堂教學實際,提高生物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進而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呢?下面結合教學實踐,就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如何開展有效提問談一些看法和做法,與同仁共勉。
高中生物教學特別適合多種形式的提問,鑒于一成不變的提問形式會引起學生的煩感,嚴重降低提問的有效性,實踐教學中,教師應該適時變換提問的形式,以期全面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特別有效且常用的提問形式有激勵式、啟發(fā)式、引岐式等,具體運用哪種提問形式,需要教師根據學生和課堂的實際靈活運用。
(一)運用生活實例進行例證促進提問有效性
針對學習表面似懂,但又一時難以回答的問題,教師可以舉生活中的實例進行例證,讓學生頓感恍然大悟,有效促進問題的有效性。例如,在學習《染色體變異》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問學生:“是不是我們食用的水果都有籽兒呢?”同學們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答案,但對于沒有籽的水果好像一時之間難以找出,這時,教師可以很幽默的繼續(xù)追問到:“那有沒有同學吃香蕉的時候牙被咯掉的呀?”這個時候學生們就會恍然大悟。教師再繼續(xù)追問:“既然香蕉沒有籽兒,那它是怎么繁殖呢?而且香蕉為什么沒有籽兒呢?”通過這種提問引發(fā)了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提高了學生課堂的聽課效率。
(二)適時啟發(fā)化難為簡提高提問有效性
啟發(fā)式的提問是針對較難回答的問題,老師可以在學生“卡殼”時適時進行啟發(fā)、點撥,使學生的思維能夠順著正確的思路進行聯(lián)想,進而正確回答問題。教師的啟發(fā)需要掌握好分寸和時機,讓學生產生頓悟,而不能過多過深地進行啟發(fā)。例如,在教授《食物鏈與食物網》這個片段時,學生對食物鏈交織的越復雜所形成的食物網抵抗力穩(wěn)定性越強不能很直觀的理解。通過舉漁網的例子來啟發(fā)學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教師可以這樣啟發(fā)學生:“同學們一定都見過漁網吧,我們把漁網上每一根單獨的繩子看成一條食物鏈,把這些繩子所交織成的網狀結構看成食物網,請問是繩子越多交織的越復雜從而食物網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越強呢?還是反其道而行之?”這樣一來,問題便迎刃而解。
(三)利用同學們對同一問題的分岐促進提問的有效性
對同一個問題,全班同學持著多種看法,教師可以利用同學們的這一分岐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促進問題認識上的一致統(tǒng)一,同時也有效鍛煉了學生們的求異思維和發(fā)散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光合作用》這個章節(jié)時,有很多習題會談到凈光合作用和總光合作用,在光補償點時二氧化碳的吸收為0,學生知道這個時候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但是是凈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呢?還是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呢?學生會搞混,很多時候認為是凈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這個時候我們通過光補償點時沒有有機物的積累來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如果是凈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此時有機物會積累,因為有機物的積累就是凈光合作用剩余的有機物,而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凈光合作用為0,符合沒有有機物的積累,問題順利的解決。
問題提的好固然十分重要,但這僅是成功的一半,還有更為重要的一半,那就是怎樣對學生的回答做出合理的反饋,或是給予激勵,又或是給予學生加以引導,仍然很重要。實踐教學中,我們應加強學生回答問題的后續(xù)指導,使提出的問題得到圓滿的解答,進而達到提高教學的有效。
(一)加強回答問題的優(yōu)化,提高提問的實效性
在教學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很多設計的十分巧妙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卻收不到應有的啟發(fā)思考、發(fā)展思維的效果。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問題提出之后,教師缺乏必要的引導,或者是進行了引導,但是“啟而不當”、“啟不得法”。只有“啟而得當”、“啟而得法”,課堂提問才不流于形式,才能落到實處。教師可以運用以下優(yōu)化對策:
1.適時給學生回答問題進行鋪路架橋。生物學知識多較抽象難懂,學生的思維定勢又阻礙了順暢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這時就需要教師及時恰當地進行“鋪路”,輔助學生順暢地回答上問題。對于特別困難的問題,則需要教師給學生“架橋”,與學生共同通過這個“橋”。最后,教師要從始至終對問題進行梳理,幫助學生全面掌握相關問題知識。
2.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引,避免回家問題“跑偏”。由于生物學的相關知識聯(lián)系得較緊密,學生對知識之間的區(qū)分不夠明確,回答問題往往是“東拉西扯”,這時就需要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引,引導學生回到正確的問題思路上來,進而有效回答問題。
(二)將激勵滲入回答問題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在生物課堂提問中滲入激勵手段,讓學生時刻在融洽的課堂氛圍中回答問題,讓學生體會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要賞識激勵每個學生,人需要賞識,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更不例外;要擅于運用教育機智,在課堂氣氛不夠濃厚的時候適當運用幽默的方式,不僅可以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更重要的是使課堂氣氛更加和諧民主;回答問題時,學生答錯的內容,教師可以用多種手段讓其自己認識并糾正,只要糾正對了就要贊賞,讓他們看到自己的成績,以利再學。
總之,提高提問的有效性是促進高中生物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學生對于抽象的概念、難于理解的實驗有著諸多“問號”,甚至產生了畏難情緒。若教師能夠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提問,將學生的“問號”較好地轉變成教師的提問,達到師生共同解決問題的目的,課堂教學質量將大幅得到提高。師生“共渡難關”需要我們一線高中生物教師著力加強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提問的有效性真正得到了提高,才能真正打造出高質量的生物課堂。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