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璐
(濰坊工程職業(yè)學院,山東 青州 262500)
學前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學一體化模式的構建
王 璐
(濰坊工程職業(yè)學院,山東 青州 262500)
學前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學一體化模式的構建是提高教學教學效率和質量的重要舉措之一。在教學中,要切實落實個別教學、小組教學和集體教學三者的一體化。其中,集體教學要重基礎、小組教學重分層,而個別教學要重差異。
學前教育;聲樂教學;一體化模式
近年來,隨著國家及社會對幼兒教育越來越重視,幼兒園的規(guī)模和數(shù)量急劇擴大。為順應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和為祖國培養(yǎng)未來合格人才的需要以及不斷滿足人們對幼兒教育的需求,許多高校相繼開設了學前教育專業(yè)。學前教育專業(yè)主要分為公共基礎課(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專業(yè)基礎課(學前教育學、學前教育心理學等)、專業(yè)技能課(鋼琴、聲樂、舞蹈等),其中聲樂教學在專業(yè)技能課中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學前教育專業(yè)的聲樂教學不同于專業(yè)的音樂學習,它是未來的幼兒教師應具備的專業(yè)技能之一。學前教育的學生是未來的幼兒教師,因而在聲樂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到幼兒身心發(fā)展的需要,根據(jù)幼兒的發(fā)展規(guī)律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使所教的聲樂具有鮮明的“幼教”特色并能夠真正用于未來的幼兒教育活動中去。由于課時的限制,聲樂課在學前教育專業(yè)的課程設置中往往占據(jù)較小的比例,因此提高學前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就顯得勢在必行,而其中關于學前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學一體化模式的構建便是有效途徑之一。
學前教育專業(yè)聲樂教育一體化模式主要指的是個別教學,小組教學和集體教學這種點線面相結合的一體化模式。由于學前教育專業(yè)中課時的限制,再加上生源的問題,絕大部分的學生都是通過普通教育考進來的,他們之前很少受過關于聲樂的訓練,甚至有些學生連樂譜都看不懂,因此選擇這種點-線-面一體化的聲樂教學模式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起點和學習需求,能夠極大地提高學前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一)點——個別教學
所謂的個別教學,正如其字面意思所言,是教師和學生一對一的進行聲樂教學。這種教學方式秉承著“一對一”進行指導的理念,在許多專門的聲樂教學中應用廣泛。這種單獨輔導的教學模式能夠使的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進度,并能根據(jù)不同學生的音樂資質進行差異化的輔導,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學生的需要為中心,對于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充分了解其薄弱點進行重點攻關,而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也可以適當加快學習的進度并不斷增加學習的難度等等。同時,這種單獨的教學形式也能夠使的真正喜歡聲樂的學生的學習需要得到極大地滿足。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種一對一輔導的教學模式存在著極大的弊端:首先,學前教育的學生大多數(shù)聲樂基礎較差,這種單獨輔導極大地浪費了教師的時間和精力,教學效率較低;其次,單獨化的教學,學生之間較少存在競爭,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學生的共同進步。
(二)線——小組教學
小組教學,顧名思義就是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進行聲樂教學,一般來說,教學的學生數(shù)介于個別教學和集體教學之間,每個學習小組以5-8人為宜。這種教學模式是高校擴招后廣泛應用的模式之一。這種分組教學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聲樂教師能夠按照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進度進行分組,將相同或相似學習進度的學生分為一組,各個小組的學生共同進行練聲,運用對唱、重唱或是齊唱的形式來對歌曲進行演唱,再使用對比教學法對個別學生的作品藝術處理以及發(fā)生技巧等方面進行指導[1]。
小組教學將相同水平的學生分為一組,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互相切磋,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競爭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學生聲樂學習的進步。但需要注意的是,分組教學過程中也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特殊情況,比如小組內的成員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學習差距逐漸拉大,教學進度不統(tǒng)一;或是有些小組水平較差,從而成員自暴自棄等等。針對這些情況,聲樂教師要積極進行觀察,不斷調整教學策略,保證每個小組都能積極向上,進而不斷提高學習效率。
(三)面——集體教學
集體教學也稱之為大班教學,即把班級中所有的學生聚集在一起在某間教室里游一位教師進行教學的模式,它是傳統(tǒng)學前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學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能夠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教師能夠集中講解一些聲樂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但是這種方式注重的是集體的整體學習進度,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既降低了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的學習進度,同時也沒有照顧到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具有一定的弊端。
傳統(tǒng)的聲樂教學往往是采用集體教學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小組教學和個別教學。這三種教學模式各有優(yōu)劣,只有將三者結合起來,進行一體化教學,才能極大地提高聲樂教學的學習效率和質量。
(一)集體教學重在基礎
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聲樂基礎較差,因此在剛開始開始聲樂課程時,應采用集體授課的形式,宜班級為載體進行聲樂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這種模式重在使學生在學習之處打下堅實的基礎,所有的學生學習內容、進程大抵相同,因此采用集體教學的模式不但能夠節(jié)省教師的體力和時間,還能使構建一種和諧的班級氛圍。
(二)小組教學重在分層
在經歷過一段時間的集體教學之后,學生之間的差異慢慢顯現(xiàn),學習進度也有所不同,這時最好是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進行小組教學。小組教學重點在于分層,將相同水平的學生分為一組,教師可以根據(jù)各小組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
(三)個別教學重在差異
個別化教學重點是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因材施教,教師可以根據(jù)具體學生的學習情況采用具體的教學方式,這樣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學的針對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這極大的彌補了集體教學和小組教學忽視差異性的缺陷。
[1] 耿苡.論“點—線—面”的結合——學前教育專業(yè)聲樂課教學模式構建[J].黃河之聲,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