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分解與重構:安徽近代白話報刊中的行省意識研究

        2016-02-03 05:54:42
        安徽史學 2016年6期
        關鍵詞:行省白話報刊

        胡 鳳

        (安徽大學 歷史系,安徽 合肥 230039)

        ?

        分解與重構:安徽近代白話報刊中的行省意識研究

        胡 鳳

        (安徽大學 歷史系,安徽 合肥 230039)

        由于歷史、地理、文化等多重因素,近代安徽存在明顯的南北區(qū)域差異,皖人對省域和省屬的概念認同不強。在甲午戰(zhàn)爭、清末新政、辛亥革命、路礦廢約運動等政治歷史事件推動下,拯救民族危機和建設現(xiàn)代性國家都要求安徽作為一個現(xiàn)代化的行省出現(xiàn)。此時,輿論民間化加速,陳獨秀等安徽新式知識分子的活動空間擴大?;谧詮姾妥员5碾p重訴求,他們創(chuàng)辦了《安徽俗話報》、《安徽白話報》等一系列白話報刊。這些具備省屬報刊屬性的白話報刊,通過對安徽地理空間、歷史人物、省屬資源的介紹與描述以及與他省對比等多種方式,在分解傳統(tǒng)的南北分裂的安徽形象基礎上,試圖重構一個南北一體的現(xiàn)代化的行省。

        分解與重構;安徽;白話報刊;行省意識

        在中國數(shù)千年的思想傳統(tǒng)中,統(tǒng)治者家天下的觀念深入人心,直至辛亥革命時期,民眾還多只知王朝與天下,對于現(xiàn)代民族國家觀念則知之甚少。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清政府內(nèi)外交困,統(tǒng)治秩序出現(xiàn)了過渡性的紊亂局面,社會控制能力迅速削弱,這就給近代中國地方意識發(fā)展提供了較為寬松的社會環(huán)境,地方自治、現(xiàn)代行省觀念日益興起。國家、民族和行省關系需要重新解釋和架構,行省的意義、行省和國家民族的關系成為整個國家、民族都要思考的問題。以興行省而興國家,是普遍思維,從“新”行省開始,是基于“一因人心視其生省份之親切,易于鼓舞;二因專力一省,易為措置;三因一省自立,各省得以感動奮起,不致如泛言中國,各存觀望而無實志。”*歐榘甲(太平洋客):《新廣東》,自刊本,清光緒壬寅年九月,第3頁。因此行省意識源發(fā)于近代中國的主權意識,是一個由民族國家而要求行省獨立,由行省自立而實現(xiàn)國家奮起并行思維的產(chǎn)物。至辛亥革命時期,內(nèi)憂外患加劇,地方勢力的發(fā)展與國家民族危亡聯(lián)系在一起,行省意識不斷被報刊等媒介放大并突顯。

        行省意識*由于地方的概念可大于省域,如東南互保中的地方;還可以是小于省域的,如徽州地區(qū),為了規(guī)避地方意識中的團體和跨省域團體,本文對皖省的地域范圍取行省的概念,研究對象是皖省行省意識而非地方意識。是一種復雜的地方意識,一方面它凸顯作為一個行省所具備的統(tǒng)一的政治意義和家鄉(xiāng)利益。從地域的概念上講,行省具有宗族、群族、同鄉(xiāng)的意義;另外一方面,行省又是一個現(xiàn)代國家行政區(qū)劃的一個單元,具有現(xiàn)代性。行省意識是一個省對自己獨立身份的認知,也是外界對這個省作為獨立的行省單位的認知。因為行省意識的歷史性和復雜性,近代以來,許多省份都有重構、再建行省形象的必要,安徽就存在典型的省域認同和行省意識建構的問題。

        關于皖省建省時間和省域認同的問題,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曾引發(fā)數(shù)位學者持續(xù)爭議。首先是季士家撰《安徽建省考》*季士家:《安徽建省考》,《安徽史學》1989年第3期。,否認了安徽建省時間是順治十八年( 1661年)、康熙元年( 1662年)、康熙六年( 1667年)三種說法,認為應該是乾隆二十五年八月己亥 ( 1760年10月6日);后在《安徽建省時間再議》中,對其之前的一系列文章作了進一步的申述和闡明,仍堅持是乾隆二十五年建省。這一觀點遭到王社教、王亮功等學者撰文質疑,兩位先后發(fā)表《安徽建省時間與建省標志》*王社教:《安徽建省時間與建省標志》,《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1年第1期。、《安徽建省考析》*王亮功:《安徽建省考析》,《安徽史學》1992年第1期。、《再論安徽建省時間與建省標志》*王社教:《再論安徽建省時間與建省標志》,《安徽史學》 1993年第2期。等文,堅持認為在康熙六年,安徽有了自己的固定名稱、完整的政府機構、穩(wěn)定的疆域、固定的政府駐地,一個省級政區(qū)真正獨立。近年來的學術研究中,康熙六年安徽建省,漸成共識*陸發(fā)春:《從直隸江南到安徽建省》,《學術月刊》2012年第10期;陳瑞:《安徽建省330周年暨省情再認識學術研討會綜述》,《學術界》1997年第6期。。對于報刊構筑安徽行省意識、彌合皖南皖北的研究,近年來在對安徽報刊的研究中也有涉及,如《安徽近代報刊與皖南皖北地域整合——以1904—1911年為時限》*王萍:《安徽近代報刊與皖南皖北地域整合——以1904—1911年為時限》,《溫州大學學報》2011年第4期。、《〈安徽俗話報〉地方意識與全國觀念》*陸瑤:《〈安徽俗話報〉地方意識與全國觀念》,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等,但總體而言,這些研究多是針對白話報刊本身,缺乏將其置放在全國同類省域報刊的體系中的研究,也未有將其與辛亥革命的政治背景下對行省意識和行省形象建構的需求相聯(lián)系。本文將重點探討這一問題,以期多維呈現(xiàn)安徽近代白話報刊在民族、國家和行省關系下,在建構安徽地方意識上所起到的作用。

        一、晚清時期的安徽省域整合和行省認同的必要性

        近代國勢危迫,國家和行省的主權意識不斷被強調(diào),一方面要求行省獨立,由行省獨立推助國家的自強和獨立,另一方面又鼓吹行省的現(xiàn)代性,而行省的現(xiàn)代性最終也是為了實現(xiàn)國家的現(xiàn)代性。在晚清報刊,尤其是留日學生所辦的刊物中,“我滇人”、“吾湖南人”、“我閩人”、“我安徽”等具有強烈“省界”觀念的說詞隨處可見。這類報刊話語包含了深刻的地域認同性和排他性,也強調(diào)一種省域上的聚合性和同一性。由此而論,媒介逐漸成為地方意識的重要載體。知識分子通過報刊對行省意識的建構較之以往,有對傳統(tǒng)省域概念的分解,也有對現(xiàn)代行省觀念的重構,這種復雜性具體到安徽尤為明顯。

        安徽的省域認同較之他省更有必要性是有歷史因素的。今天的安徽省域,從魏晉到兩宋,皖南皖北都屬于不同的行政區(qū)域,甚至不同的政治主體。安徽建省時間前文提到是清康熙六年,即1667年。此前,安徽歸屬江南省,后江南分為江蘇、安徽二省。安徽建省后,由于省級行政區(qū)的劃分標志并不明顯,清政府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仍將安徽視為江南省的一部分,直到乾隆中后期,才將安徽明確確立為省級行政區(qū)劃層級單位。至道光年間,《安徽通志》的成稿印制,則使得安徽省在成為組織認同的唯一主體地位之后,其省域最終實現(xiàn)了社會認同。安徽省逐漸脫離江南,成為獨立的省份后,其地理空間和人文特征卻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去獲取外在認可和自身肯定。

        首先,即使完成了行政區(qū)劃上的江南分省,安徽省在很長一段時間,仍被當作江南省的一部分對待。梁啟超以省為單位在描述近代學風與地理區(qū)域的關系時,認為“安徽與江蘇合稱江南,在前清鄉(xiāng)科,同試一闈,事實上蓋為不可分之一文化區(qū)域也”*③④梁啟超:《近代學風之地理的分布》,《清華學報》第一卷第一期,第23頁。,仍將安徽歸為與江蘇一體的文化區(qū)域。

        其次,中國以省制為一級行政區(qū)啟自元朝。元、明二朝后,行省制度逐漸成型。清承明制,省制確立,影響當今。清末傳統(tǒng)社會宗族制下的安徽,對生活空間的定位偏重宗族、群族和地域的接近,對現(xiàn)代意義的行省的認同感不高。

        再次,近代安徽地處華東腹地,“沿江通海,承東啟西,連南接北”*楊杰、吳克明:《安徽形象評價及對策分析》,《社會科學家》2006年第9期。,其地域多元,兼具南北色彩。從安徽的地域上看,淮河和長江將安徽分成三段,地理風貌和人文景觀各有不同。淮北是中原官話,江淮之間是江淮官話,長江以南是吳語和徽州話(吳語居多),三地語言不通。加之江河隔斷,交流困難,導致一省三地,對彼此的認同并不強烈。梁啟超認為皖北與皖南風氣固殊③,并詳細說明了皖省南北三地在學風上的不同,“皖北沿淮一帶,……自昔惟產(chǎn)英雄,不產(chǎn)學者,故無得而稱焉。皖北沿江一帶……交通四達,多才華之士,其學以文史鳴。皖南……群山所環(huán),民風樸淳而廉勁,其學風堅實條理而長于斷制,此其大較也?!薄雹苓@種南北地域差異,當時皆有認知。時人在對安徽的風土人情進行總體描述時,也要強調(diào):“皖北是沙土地,那里的百姓,性情強悍,和山東、河南的人差不多,所以尚武功。皖南到處都是山,因為限于地理,不能不終歲勤勞,在家種茶打獵的也有,散居各省出外作商的也有,所以重實業(yè),所以安徽人的特質一是尚樸,二是好義,三是貴勤。”*天僇生:《敬告安徽人》,《安徽白話報》第一期,清光緒三十四年九月上旬,第2頁。

        把一個自然地理、社會風俗及人文特征差別明顯的三塊地域,整合為一個有強烈認同的省級行政建置單位,僅僅依靠行政命令和行政規(guī)劃顯然是不夠的。自道光年間至辛亥前后,時間不足百年,安徽人的自我認同感和外界認同感顯然不足。這種認同不足,也導致皖人民智難啟,國家觀念、行省意識缺乏。在國家和民族危難的歷史境況中,皖省三地的整合,安徽省域整體性、區(qū)域同一性的強化都有待進一步推動。清末地方自治這一現(xiàn)代意義的行政體制提出后,對整個安徽行省意識的整合與重構更加迫切。如何解構安徽分裂為皖南是江南文化圈,皖北是中原文化圈,南北分裂各自為政的區(qū)域定位,重構安徽為一個獨立、完整的省份,皖省新式知識分子采用了興辦省域白話報刊的方式。他們試圖利用報刊的傳播,彌合皖南皖北,完成皖省的省域認同。而安徽近代報刊雖然肇始于清末,較京、滬及沿海省份晚,但發(fā)展壯大于辛亥革命前后,辛亥前后是安徽報刊發(fā)展的一次高潮,這次報刊發(fā)展高潮,主要是具備強烈的省際觀念的省屬白話報刊的發(fā)展。

        二、 安徽近代白話報刊與皖籍新式知識分子——行省意識的建構主體

        清末報刊以官報或立憲報刊為主。這些報刊的受眾多屬官、學、紳、商等具有一定學識并掌握一定社會資源的社會群體。對啟發(fā)略有識字能力的普通民眾群體,則以白話報刊報刊彌補宣傳上的缺位。此外,明治維新以后的日本白話文運動顯然也是重要的外力。甲午戰(zhàn)后,日本開始重新整理國故,基于適應日本社會的需要和解決日本殖民地學習日文的困難兩個因素,大力推廣白話文。此時,包括陳獨秀、房秩五等在內(nèi)的皖籍留日學生,回國后開始創(chuàng)辦或投入安徽白話報刊,甚至后來積極籌劃《新青年》雜志、開展白話文運動,都應當受了日文白話文運動影響。

        此時皖省報紙,大都是既無標點符號,也不分段落的文言文,如皖省早期的官辦期刊《閣鈔匯編》,登載大量的輯錄文牘,全文多不見句讀。后來,為了閱讀的方便,逐漸采用“空格斷句法”和“圈點法”來斷句。但仍是“深文奧意,滿紙之、乎、者、矣、焉、哉字眼,沒有多讀書的人那里能夠看得懂呢?”*佚名:《開辦安徽俗話報的緣故》,《安徽俗話報》第一期,光緒三十年七月初十日,第1頁。,在這種訴求下,安徽白話報刊應時而生。

        從地緣上看,白話文運動形成了從沿海向內(nèi)地輻射的態(tài)勢。全國在清末最后十年出刊的百余種白話報中,以長江流域的江蘇、浙江、安徽三省最盛行*陳萬雄:《五四新文化的源流》,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7年版,第160頁。。當時的安徽白話報有《白話報》*皖省早期資產(chǎn)階級報刊。據(jù)馮自由著《革命逸史》第三集第51頁(中華書局1981年版)介紹:這張報紙是桐城人汪熔于清光緒二十五年在蕪湖創(chuàng)辦的。次年,汪熔離蕪去湖南領導自立軍起義,其長兄鑒向湖南巡撫俞廉三告密,逮捕入獄,死于獄中?!栋自拡蟆烦隹跀?shù)不詳,亦未見其他資料記載。、《霹靂白話報》(后改為《安徽通俗教育公報》)、《安徽俗話報》、《安徽白話報》、《安徽船》、《青年軍報》、《血報》數(shù)種,數(shù)量雖少,但不乏有全國影響者,尤以《安徽俗話報》和《安徽白話報》為甚。論及安徽白話報的影響,《警鐘日報》曾轉載日人著作有關《武漢報紙銷數(shù)調(diào)查》表,計傳播于武漢的報紙報刊有21種,《安徽俗話報》讀者以學堂為主,銷數(shù)為20,僅略低于同類的《江蘇》30份,《浙江潮》40份*③劉望齡:《黑血 金鼓——辛亥前后湖北報刊史事長編》,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83—84、56頁。。另外,1907—1909年間《申報》有八次提及《安徽白話報》,說明當時的《安徽白話報》在白話報刊領域頗有影響。當時的地方政府亦認識到白話報刊的重要性,安徽省都督曾批準每月補助白話報300元*安徽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安徽省志·新聞志》,方志出版社1999年版,第284頁。,鼓勵措施雖然第二年即停止,但仍可證明時人對白話報刊的認同。

        除了白話報刊的時代屬性外,安徽白話報刊也具備省屬報刊特性,屬于清末以地方報刊命名的行省報刊系列。隨著科舉制度的廢除,傳統(tǒng)士大夫逐漸脫離科舉取士的發(fā)展路徑向現(xiàn)代知識分子轉型。尤其在留日學生群體中,省屬報刊作為知識生產(chǎn)和信息傳播的空間,成為他們重建地緣關聯(lián)的重要紐帶。這些刊物以本省的歷史、文化、省情為重點內(nèi)容,以本省鄉(xiāng)民為主要閱讀對象,多介紹本省的興革及西方殖民勢力對本省資源的覬覦。蕪湖被辟為通商口岸后,與省城安慶漸成這批激進刊物的傳播陣地。辛亥革命時期最早以省區(qū)命名的革命刊物《湖北學生界》于安徽就設有代派處”③。其他如《江蘇》、《浙江潮》等在皖亦多設有代派處。這些以留日學生、同鄉(xiāng)會為支撐的刊物多以行省命名,強調(diào)地方的行省意識,安徽白話報刊也不例外?!栋不账自拡蟆吩瓟M為《愛國新報》,《安徽白話報》的前身為《國民日日報》。兩報的易名顯然受到省際意識的提升和白話報紙大規(guī)模出現(xiàn)的影響,而且,從宗旨、創(chuàng)辦者、刊物內(nèi)容等來看,這兩份白話報刊當隸屬近代留日學生興辦的地方報刊體系,是當時以省命名的一批期刊中的一員。

        這些有過留學日本經(jīng)歷的新式知識分子,因對清政府救亡能力失望,同時受西方“地方自治”的啟發(fā)與鼓勵,開始倡導通過“愛鄉(xiāng)”來“救國”?!皭坂l(xiāng)”的落腳點就是通過創(chuàng)辦地方報刊來實現(xiàn)。安徽白話報刊的采編主體就是皖籍新式知識分子。所謂新式知識分子,“就近代知識分子而言,新知識群體主要是由留學生、國內(nèi)學堂學生及接受西學的開明士紳組成。”*嚴昌洪、許小青:《癸卯年萬歲——1903年的革命思潮與革命運動》,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97頁。具體到主持白話報刊的皖籍新式知識分子,主要是陳獨秀、汪孟鄒、李辛白、韓衍等思想激進、接受過近代新式教育的皖人。安徽白話報刊的興辦主要依托的是以新式知識分子為主體的安徽同鄉(xiāng)的社會網(wǎng)絡?!栋不账自拡蟆钒l(fā)刊詞說明了陳“約了幾位頂相好的朋友,大家拿出錢來,在我們安徽省來開辦這種俗話報”*⑦⑧佚名:《開辦安徽俗話報的緣故》,《安徽俗話報》第一期,清光緒三十年二月十五日,第1—4、3、2頁。。這幾位頂好的朋友,就包括房秩五和吳汝澄等。雖然辦報后第二期房秩五即東渡日本,吳汝澄去協(xié)助興辦桐城中學,但是房、吳二人一直支持著《安徽俗話報》,如房秩五雖在日本,仍積極提供關于教育方面的文章, 吳汝澄負責撰寫小說。《安徽俗話報》轉遷蕪湖,主要的采編群、作者群轉以科學圖書社汪孟鄒等人為中心?!栋不账自拡蟆返玫搅送裘相u的業(yè)師胡子承的經(jīng)濟支持,科學圖書社會員章谷士、曹復生積極參與撰稿。除了采編之外,在發(fā)行上,《安徽俗話報》也是由科學圖書社發(fā)行,不過印刷還得靠章士釗的上海東大陸印刷局,局內(nèi)的辦事程吉甫也是安徽同鄉(xiāng)。不僅《安徽俗話報》如此,《安徽白話報》“發(fā)起人有李鐸(警眾)、李辛白、范鴻仙、陳仲衡。撰稿者有王鍾麒(旡生、天僇生)、胡季仁、胡適、齊宗濂(悅羲)、王無言等,他們多是安徽籍革命黨人?!?丁守和:《辛亥革命時期期刊介紹》,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 494頁。

        安徽白話報刊的主創(chuàng)團體以皖籍新式知識分子為主,“做報的都是我們安徽人,所說的話,大家可以懂得”⑦,這就保證了是安徽話語、熟知安徽情況的、站在安徽立場的、與安徽利益休戚相關的一些人在主導白話報的話語權,他們的話語具有貼近性,更易為皖人所接受,更易突出皖省行省意識。同時,白話報刊成為這些皖籍知識分子的訴說和表達平臺,知識分子和其思想本身也成為行省意識的一個構成和外在表征。

        三、清末新政背景下的啟蒙與再現(xiàn)——行省意識的具象建構

        從戊戌變法到新中國建政前的半個多世紀里,國內(nèi)戰(zhàn)事連綿,政局數(shù)度更迭。安徽地處南北要沖,戰(zhàn)略地位顯要,備受各種政治勢力矚目。然而近代安徽信息卻非常閉塞,“皖南皖北老山里頭,離上海又遠,各種報都看不著,別說是做生意的,做手藝的,就是頂刮刮讀書的秀才,也是一年三百六十天坐在家里,沒有報看,好像睡在鼓里一般,他鄉(xiāng)外府出了倒下天來的事體,也是不能夠知道的?!雹唷栋不瞻自拡蟆穭?chuàng)刊號上刊登《敬告安徽人》一文,申明該報宗旨:“好叫我們同鄉(xiāng)父老們,子弟們,姊妹們,大家曉得安徽同中國的關系,同心合意把個黑暗的安徽變做光明的安徽,把個極閉塞的安徽變做極開通的安徽,把中國做個全球的第一國,把安徽又做中國的第一省?!?②天僇生:《敬告安徽人》,《安徽白話報》第一期,清光緒三十四年九月上旬,第1頁。在近代挽救民族危亡的歷史語境中,歷史地理知識啟蒙成為晚清民智啟蒙的重要內(nèi)容,白話報刊對安徽行省意識的建構最直接地體現(xiàn)在安徽歷史和地理空間的建構上。

        作為行省報刊,安徽近代白話報刊的啟蒙從安徽本省歷史展開論述。除設有“歷史”專欄描述安徽歷史事實外,白話報刊對安徽歷史名人也多有涉及,刊載有許多關于朱元璋、花木蘭、老子、范增等安徽歷史名人的傳記。歷史名人作為先祖和榜樣,更容易帶動地域自豪感和認同感,這種從祖先、根基角度建筑安徽行省共同體的的設想,基于歷史維度的追憶,是建構安徽行省意識的有效手段。同時,對安徽歷史起源、歷史名人、歷史事跡進行介紹與描述時,多以中國歷史為背景,將安徽歷史與中國歷史相關聯(lián)?!栋不瞻自拡蟆肥灼趯Π不諝v史進行追溯就稱:“請先說安徽的歷史,在開天辟地的時候。有個神人,名字叫做拒神氏。和黃帝同出長淮。這便是安徽入中國之始。到了禹王做皇帝,會諸侯于涂山,這涂山便是現(xiàn)在的懷遠縣。這件事,算是我們安徽在中國,第一件有名的歷史。”②這種將安徽歷史置放于整個國家歷史中進行描述,可以準確地將安徽行省的發(fā)展在國家歷史地理中給予呈現(xiàn)。

        除了歷史觀之外,從地理空間角度展現(xiàn)省屬領土意識也是白話報刊論述的焦點。建構民族國家過程中,知識分子將領土觀念與主權觀、民族觀一起給予建構。《安徽俗話報》在描述安徽地理時,將其置于宇宙、國家、六部和十八省的四級體系中:“我們安徽省的位置就可明白了,就是太陽系有八大游星,而地球居其一。地球有五大洲,而亞細亞洲居其一。亞細亞洲有十余國,而中國居其一。中國大別為六部,而中國本部居其一。中國本部有十八省,而安徽省居其一?!?一圈:《安徽地理》,《安徽俗話報》第十六期,清光緒三十年十月十五日,第3頁。這種對世界、國、行省和家的啟蒙式描述,使皖人對自己所處的地理位置有著明確的心理定位?!栋不账自拡蟆穼Π不盏牡乩砜臻g和省域地文、人文景觀的描述集中在《安徽地理》(第十六期)、《安徽地理(續(xù))》(第十七期)、《安徽地理說略》(第十二期)、《安徽地理說略(續(xù))》(第十三期)四篇文章中,《安徽地理》分為安徽的天文地理、安徽的地文地理(山脈、水道、湖泊)兩部分敘述,用樹狀結構圖的方式展示安徽在太空、世界、地球上的位置。以太陽系為最高系統(tǒng),安徽等中國各州為最低系統(tǒng),精確地標示出安徽在整個宇宙中的地位。

        上述有關安徽人文歷史和地理空間的陳述,是從時間和空間兩大主線呈現(xiàn)省域概況,這種描述,對皖省行省定位非常必要,但是不夠具體。所以白話報刊登載了大量的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學類文章,介紹本省物產(chǎn)明細、學務礦務、安徽教育、安徽經(jīng)濟等。在這些介紹中,安徽實業(yè)和物產(chǎn)也作為報刊話語中的安徽自述,成為白話報刊展現(xiàn)安徽省情省貌,彌合南北差異,構筑安徽統(tǒng)一體的行省觀的重要手段。

        1901年,內(nèi)憂外患之下,晚清政府開始實施“新政”。安徽白話報刊對于“新政”的舉措,分實業(yè)、教育、地方自治等作了重點報導和闡論,在迎合推動新政內(nèi)容的同時,安徽白話報刊不自覺地進行了安徽鄉(xiāng)土地理、省情省貌的具象建構?!栋不账自拡蟆房前不照{(diào)查會的《安徽全省物產(chǎn)表》*《安徽全省物產(chǎn)表》,《安徽俗話報》第十七期,清光緒三十年十一月朔日,第41頁。及《安徽全省物產(chǎn)表(續(xù)十七期)》*⑥安徽調(diào)查會:《安徽全省物產(chǎn)表(續(xù)十七期)》,《安徽俗話報》第十九期,清光緒三十一年五月朔日,第37頁。,列出所轄各區(qū)的特產(chǎn),麥、豆、茶、藥、山貨、水果等的產(chǎn)地及銷處,甚至作何用處都予詳細說明,如梓、梓油這一項,產(chǎn)地潁州,銷江淮造船用⑥。這種調(diào)查式的報道是當時報刊比較常用的新聞樣式,如辛亥湖北報刊里有調(diào)查會情況,《湖北學生界》第一期就開始設立調(diào)查欄。這種調(diào)查式的新聞,可以系統(tǒng)地展現(xiàn)全省的物產(chǎn)明細,內(nèi)容來源于具體的調(diào)查機構,有較強的可信度和權威性。此外,《安徽地理說略》、《安徽地理說略(續(xù))》對皖省主要的米糧、茶葉、水果等產(chǎn)出地給予分析:“所以皖南出米項多的處所,就要算太平一府同寧國、池州兩府的半部了……每年有許多吃不完的米,常常運到蕪湖出賣。因為蕪湖是個通商碼頭,輪船來往甚便。時常有廣東人或者他省的人,來此買米,每年總數(shù),實在不少,大約蕪湖一年出口的米拉長扯算,總有兩三百萬石,這宗米的價錢,就有四五百萬的銀子。這一宗出口的米,雖不系全全然出在皖南,然而皖南的米,大約總占全數(shù)中的十分之二三,所以這一筆銀子養(yǎng)活的人,也就不少了?!?⑧《安徽地理說略(續(xù))》, 《安徽俗話報》第十三期,光緒三十年九月初一日,第17、19頁?!俺嗣准Z,還有茶葉、水果,以及那山上產(chǎn)的木頭及他種東西。”⑧除了這些集中的物產(chǎn)介紹外,安徽白話報刊還有不少專文,介紹徽州的工藝,以及各地茶務、煤礦、礦務、出口米數(shù)等*《徽州工藝的情形》(《安徽俗話報》第十五期)、《霍山茶務減色》(《安徽俗話報》第十五期)、《安徽的煤礦》(《安徽俗話報》第二期)、《蕪湖出口米數(shù)》(《安徽俗話報》第八期)、《太平茶市》(《安徽俗話報》第六期)、《論安徽的礦務》(《安徽俗話報》第二期)。。在煤礦事務說明中,以東流縣、貴池縣、宿松縣、太湖縣、懷寧縣、青陽縣、廬江縣等十地為敘述單元,具體到某鎮(zhèn)某山,草煤、鐵煤、煙煤、焦煤等種類,并綜合評價全省煤礦儲備情況:“照以上所查的看起來,安徽省的煤礦,也著實在不少?!?三愛:《安徽的煤礦》,《安徽俗話報》第二期,清光緒三十年三月十五日,第24頁。這種具體的物產(chǎn)的表述是最直觀和貼近底層民眾生活的,他們以自身的物產(chǎn)比照報刊介紹,同時知曉全省的物產(chǎn)分布和產(chǎn)銷情況。值得特別關注的是,安徽白話報刊在論述安徽省情時,極少分開講述皖南、皖北歷史,而是將皖南皖北作為一個整體來描述,使報刊話語中呈現(xiàn)關于安徽行省共同體的地域認同。在論述地方事務時,安徽白話報刊采取地方敘事口吻,常以“我們安徽”、“我們安徽人”作為敘事切入點?!毒锤姘不杖恕芬晃男形淖畛跫袋c明作者的皖籍身份,稱:“兄弟是個安徽人。今日又是《安徽白話報》出版的第一日。所以兄弟很想把我們安徽的歷史的形勢的風俗,以及安徽的特色,安徽的弱點,詳細演說一番。把一篇極大的文章,演成一篇極淺的白話?!?天僇生:《敬告安徽人》,《安徽白話報》第一期,清光緒三十四年九月上旬,第1頁。這種地方敘事口吻在報刊標題上也有呈現(xiàn)?!栋不瞻自拡蟆窐祟}常以《奉勸安徽人買宣屯鐵路股票》、《奉勸安徽人不要賣鐵路勸股票》等形式出現(xiàn),將閱讀對象直接定位為安徽人,且對讀者以一省的兄弟姐妹相稱,拉近了報刊與讀者之間的距離,對安徽行省意識的聚焦可見一斑。

        在清末民族主義狂飆運動中,安徽近代白話報刊對于近代行省意識、國家觀念的啟蒙以地理空間和皖省整體歷史追憶雙層路徑呈現(xiàn)。在論述安徽行省時,多將其置于行省、國家、世界的立體框架中進行考察,且注重整合皖南皖北的地域時空差異,這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近代安徽民眾關于安徽行省之認識。對安徽共同歷史的回憶和構筑時,并非簡單的歷史描述,而是對現(xiàn)代行省向往的基礎之上,沿用康熙以來的皖省省域設置,講述皖省一省的大歷史,而非皖南、皖北的歷史。實業(yè)、學務等的自述一方面教化本省,從心理到媒介完成對安徽行省意識的建構,另一方面也是在外省、全國和世界的視域下,審視和塑造安徽形象,不僅要求皖人再審視安徽,也期待外省人認識安徽。此類具象介紹說明中所彰顯的行省意識,更多的是在近代中國民族危機逐漸加深的背景下,啟迪民眾認識本省進而了解國家和社會成為行省報刊的主要任務。

        四、報刊的安徽視角和他者目光——行省意識的對比建構

        施堅雅(William Skinner)在研究晚清中國城市時指出,大部分中國人想到中國的疆域時,都是從省、府和縣這一行政等級區(qū)劃出發(fā)的,人們往往用行政地域來描述一個人的本籍,以表示其身份*施堅雅著、葉光庭等譯:《中華帝國晚期的城市》,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l頁。。而“省”界之所以成為新式知識分子關注焦點,與當時主導的民族國家與行省的認知有關。針對當時中國省與省之間“不相親愛”,以及“愛中國者不如愛其所生省份之親”等情形,有學人提出“莫如各省先行自圖自立,有一省為之倡,則其余各省,爭相發(fā)憤,不能不圖自立”*歐榘甲(太平洋客):《新廣東》,自刊本,清光緒壬寅年九月,第3頁。。各省先行自圖自立,是省屬報刊宣傳鼓動的主要方向。這種鼓吹一省如何求強求大,往往采用與地域相近、發(fā)展狀況相近的省份相比較的方法。

        《奉勸安徽人買宣屯鐵路股票》一文通過對比本省和外省的鐵路股票情況,鼓動本省人買宣屯鐵路的股票。該文詳細描述未修鐵路前的寧國、徽州兩府的情況:“我們寧國、徽州兩府的人,困在那老山凹子里頭,要想出門一次,最少也要走四五天旱路。要是遇了雨雪,那就算不定日期了。兩府的同鄉(xiāng),因為交通不便,耽誤了多少事,白花了多少錢。”*公隱:《奉勸安徽人買宣屯鐵路股票》,《安徽白話報》第六期,清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下旬,第4頁。文章鼓動大家買宣屯鐵路的股票,以推動鐵路建設。除建議安徽人要踴躍購買本省鐵路股票,另一方面又《奉勸安徽人不要賣鐵路勸股票》。在奉勸之初,作者以與湖北對比的方式指出現(xiàn)存鐵路股票的問題。“湖北簽捐票,信用最好,沒有一個月不發(fā)大彩,買票的人只怕買不到手,沒有人疑惑他有弊?!倍?安徽)“賣出的數(shù)目,一次少一次,又聽見點號副票舞弊,更外是不敢買,再往下賣去,恐怕連鬼也不上門了”*公隱:《奉勸安徽人不要賣鐵路勸股票》,《安徽白話報》第二期,清光緒三十四年九月中旬,第2頁。。在這些鼓動中,作者有意識地不斷通過皖省和外省的對比來催動皖人自我意識的覺醒,自強自立,以保省強省為己任。為了突出這種內(nèi)外省的對比,《安徽白話報》特別安排了一篇外省人對本省事務評價的文章——《勸我們安徽淮北的人不要廝打胡鬧了》。作者盛國城為江蘇人,開篇即表明自己非安徽籍的地域身份,稱“因為兄弟是個江蘇人,不是安徽人的原故。”*⑧盛國城:《勸我們安徽淮北的人不要廝打胡鬧了》,《安徽白話報》第四期,清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上旬,第1、7頁。點明外省人身份以后,作者開始鼓吹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針對近代安徽的內(nèi)憂外患,勸安徽淮北人“非變淮北同胞的小勇為大勇不可”⑧。對于該文的論述,《安徽白話報》隨即在該文后登有署名為“蟲”的評論,該評論稱:“這位盛君,他是江蘇人,他這篇演說把我淮北同胞的性質,形容的真正不錯?!?盛國城:《勸我們安徽淮北的人不要廝打胡鬧了》,《安徽白話報》第四期,清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上旬,第6頁??梢?,《安徽白話報》對于外省“他者”關于安徽事務的論述有其自身的評判立場。

        近代湖南是開放激進的象征,湖湘文化總體上以抗爭為主基調(diào),加之與皖省地理位置等有相似之處,故白話報刊在比較皖省與外省時,最常見的便是與湖南省對比。安徽第一份報紙《皖報》便是效仿湖南《湘報》所辦,安徽的三大高等學府之一的安徽公學也是自湖南安徽旅湘公學北移而成。湖南作為安徽典型的比照樣本,時常出現(xiàn)在白話報刊的敘事中。如《血書感動湖南人》一文,詳述了得知俄國人占了奉天后,湖南鄉(xiāng)紳學生們激烈的反應,“有一位湖南姓陳的在日本國學堂里讀書,聽見這個消息,就大哭起來,立刻把自己的手指頭兒咬破,拿了一大張白紙,把國勢危迫的情形,寫了一封血書,寄把湖南朋友……那各處的紳士學生,忽然見了這個血書,都魂飛天外,也有哭的,也有叫的,也有頓腳碰頭的,立刻大家都情愿編成兵隊,為國捐軀,若是外國兵來,都要和他拼命,是斷不肯歸降的。”將面臨瓜分的危迫局面時湖南人的反應描述得十分形象,然后文末話鋒一轉,落腳到安徽,“唉,你看我們安徽現(xiàn)在還是個什么樣子呢?”*《血書感動湖南人》,《安徽俗話報》第一期,光緒三十年七月初十日,第16頁。這種直接的比照,態(tài)度非常鮮明,激勵皖人斗志。

        在論述收回礦利的方法時,白話報刊多參照湖南在路礦問題上的經(jīng)驗、辦法解決本省問題?!栋不账自拡蟆肪驮凇墩摪不盏牡V務》一文中說道:“現(xiàn)在湖南全省的礦山,都歸湖南礦務公司開辦,沒有絲毫權利在洋人手里了,我們安徽省要想挽回這十五州縣的礦事,也只有照湖南這樣辦法最好。”*④⑤三愛:《論安徽的礦務》,《安徽俗話報》第二期,清光緒三十年三月十五日,第5頁。關乎一省之礦產(chǎn)資源,在處理方法上卻有著鮮明對比。一面“我們安徽的礦,不止這十五州縣讓了洋人,還有沿江一帶的煤礦,因為百姓攔阻、地方官封禁,就有些糊涂紳士,串通洋人出頭開采的。”④另一面,“從前湖南,也有好幾處要緊的礦,被無恥的紳士,私下里賣給洋人開采,后來旁的紳士知道了,連忙拿出錢來,一面創(chuàng)設全省的開礦公司,一面請趙撫臺和洋紳商量,將賣去的礦山收回?!雹萸迥┟癯酰V產(chǎn)資源是西方侵略勢力在華重要的掠奪對象,礦產(chǎn)資源豐富的地區(qū)大多出現(xiàn)了抵御外來侵略的礦務危機,皖省白話報刊吹湖南處理礦務危機的方法,以伺效仿,以此可窺見近代湖南對安徽的影響。

        結合近代中國日益加劇的民族危機,面對來自異域的威脅,安徽近代白話報刊受近代民族主義思潮影響,又多強調(diào)中西對比中的危機意識。比如在學務上,對于蒙學的學科分類、科學等概念,白話報刊反復強調(diào)在國外這是普通小孩也知道的事情。隨著清末新政的實施,各省新政人才緊缺,遂出現(xiàn)了官派學生留洋的熱潮,但安徽在留學生上實施新政的力度顯然不及他省?!艾F(xiàn)在各省出洋留學的人,無論官費自費,就在日本而論,已有兩千多人,但是我安徽人甚少,計算總數(shù),不過五十人。比較別省,實系有愧,恐怕將來安徽省,無論學堂實業(yè),均無人能辦。那就更比不上別省了?!?《安徽公費的留學生》,《安徽俗話》第十二期,清光緒三十四年八月初一日,第10頁。

        報刊在宣揚本省如何先行自圖自立時,多采用這種自述和對比相結合的方法。以安徽白話報為例,一面從本省歷史、地理風貌、物產(chǎn)學務上話語自述,另一面又通過路礦、鐵路和學務等具體事件多方對比,以及和不同的參照系從不同方面反復比較、比量,促使皖人愛其所生省份,也讓皖人重新認識皖省,認識到皖省的落后與蒙昧,認識到處在民族危亡境況中,皖省的危機重重。

        結 語

        皖省新式知識分子對白話報的省域整合和行省意識的構建是有清醒地認識的:“……現(xiàn)在的中國,各種報都在第二層,卻不可不辦白話報?,F(xiàn)在的安徽,各種事業(yè)也都在第二層,卻不可不辦安徽白話報……所以我說今日救國的方法,是要先從一般同胞,叫他們略略懂得點道理。凡是官吏怎樣的貪殘,外人怎樣的橫暴,國勢怎樣的可危,我們百姓,怎樣的大家想個保國的方法,把這番話時時刻刻灌輸?shù)竭@般下等社會的腦筋里頭?!?天僇:《論安徽白話報復活的關系》,《安徽白話報》第二期,清宣統(tǒng)元年七月中旬,第1—2頁。強調(diào)以辦報來開啟民智,強省保國。此外,白話報刊對行省意識的建構,從《安徽俗話報》到《安徽白話報》其實是逐漸強化和凸顯的過程?!栋不账自拡蟆访枋鲋匦挠卸赐钍〉乩?、歷史、礦產(chǎn)等情勢和日俄戰(zhàn)爭、英侵西藏等涉外戰(zhàn)況。而《安徽白話報》重心始終在安徽本省事務上,從開辦到復刊,每期最重要的論說欄始終以安徽事務、安徽人的角度去書寫,出現(xiàn)了《安徽人哭安徽人》、《敬告安徽人》、《告安徽白話報者一》等等具有明顯的“安徽”行省觀念的標題。從1904到1910年,這兩個白話報刊關注重心的變化,表現(xiàn)出報刊對本省事務的不斷強化,也是面對日益突出的本省路礦問題白話報刊不自覺地承擔歷史使命的表現(xiàn)。

        在彰顯行省意識時,安徽白話報刊并非純粹只看到行省,而是強調(diào)行省是國家民族中的行省。無論是持續(xù)六年之久的銅官山事件,還是安徽鐵路、安徽教案,都是近代危亡的時代主題下,國家觀念和行省意識在反侵略事件上的表征。通過反侵略,爭奪路權,在捍衛(wèi)省屬資源的過程中,保衛(wèi)國家和民族,同時國家觀念、民族觀念和行省意識的話語體系得到統(tǒng)一。這種對外抗爭中的逐步強化的省域認同,對接下來的安徽辛亥革命、安徽五四新文化運動,都是極好的造勢和鼓動。如五四運動后,在陳獨秀、胡適等皖籍新式知識分子的領導下,安徽的“六二”運動、反對省三屆議員賄選、痛打“豬仔議員”等一系愛國民主斗爭皆取得相當成就。陳獨秀更是對安徽學界做至高評價:“豬仔議員在全中國各省都有,獨有安徽學生加以聚眾的懲戒,各省教育都只顧著自己有官做便得了,獨有安徽教育廳長拼著官不做,以強索教育費冒犯長官……安徽學界又算是全國學界之領袖。”①陳獨秀:《安徽學界之奮斗》,《向導》 第四十六期,第349頁。

        同時,這種行省認同以及國家視域下的行省觀的建構,對于民國以后的安徽行省建制與行省改革,奠定了一定的輿論基礎和思想基礎。甲午戰(zhàn)爭后,國內(nèi)出現(xiàn)了兩種不同的改革省制的主張:一是“虛省改道”,一是各省“分立自?!?。前者是建設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統(tǒng)治的前提下,簡化地方行政機構;后者是試圖建立“省省府府,州州縣縣,鄉(xiāng)鄉(xiāng)市市”②粱啟超:《盧梭學案》,《飲冰室合集·文集》之六,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110頁。的自治,最終目的是為建立聯(lián)邦制的國家奠定基礎。民國成立最初,在省制問題上推行過多種方案,上述兩種主張在不同時期均有不同程度的體現(xiàn),直至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裁撤道,開始實行省、縣二級制,方是最終穩(wěn)定了省制。行省建制是一個不斷被思考和正視的問題,在這些改制中,皖省從地理上的省域和作為行政機構的行省被不斷強化,此后逐漸完成了一個行省的建構的歷史過程。這其中安徽白話報刊的造勢和彌合,功不可沒。

        [本文為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青年項目“學術與政治:民國時期新聞團體的職業(yè)教育研究(1912—1949)”(AHSKQ2015D107)、安徽大學輿情與區(qū)域發(fā)展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課題“學術與政治:抗日戰(zhàn)爭與中國現(xiàn)代輿論學的學科建構”(QK201509)的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方 英

        Decomposition and Reconstruction:Study on the Provincial Consciousness of Anhui Modern Vernacular Newspapers

        HU Feng

        (Department of History,Anhui University,Hefei 230039,China)

        Due to historical,geographical,cultural and other complicated factors,there were apparent reg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north and south of modern Anhui,resulting in weak provincial identity of Anhui locals.Driven by the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1895,New Deal of late Qing Dynasty,the Revolution of 1911,the Movement to abolish unequal treaties of railways and mines,and other political-historical events,a modernized province of Anhui is called for to solve the national crises and build a modern country.Meanwhile,the accelerating popularization of public opinions brought about ampler space for Chen Du-xiu and other Anhui new intellectuals.Based on both demands of self-reliance and self-defense,“Anhui colloquialism Periodical”,“Anhui vernacular Periodical” and a series of provincial newspapers were founded.As vernacular newspapers with provincial identity,they made use of the description of the geographical space,historical figures,and provincial resources and the comparison with other provinces to reconstruct a modernized province of integrating the north and the south,basing on the decomposition of separated image of Anhui.

        decomposition and reconstruction;Anhui;vernacular newspapers;provincial consciousness

        K257.9

        A

        1005-605X(2016)06-0157-08

        胡 鳳(1982- ),女,安徽亳州人,安徽大學歷史系博士研究生,安徽省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猜你喜歡
        行省白話報刊
        知識拓展:元朝的行省制度
        本刊推薦2024年優(yōu)秀教育報刊
        白話寄生蟲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南方周末(2021-07-15)2021-07-15 19:49:39
        百強報刊
        Kiss and Ride
        西夏遺民也兒吉尼與元末廣西行省的設置與維持
        西夏學(2018年1期)2018-04-29 09:07:30
        公元1—2世紀羅馬帝國的巡察機制
        安徽史學(2017年5期)2017-11-07 06:26:12
        在“門”字內(nèi)加字可以組成新的字,試著填填下面的空吧!
        Thoughts on Ethnic Regional Autonomy and China’s Frontier Governance
        民族學刊(2014年3期)2014-04-29 05:44:19
        亚洲男女内射在线播放| 亚洲成AV人国产毛片| 国内激情一区二区视频| 高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国产黄色片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熟女|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露脸| 久久婷婷国产剧情内射白浆 | 久久精品午夜免费看| 中文字幕av素人专区|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久久| 成人亚洲性情网站www在线观看| 男人阁久久| 日产国产亚洲精品系列|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完整版| 人妻被黑人粗大的猛烈进出| 日韩精品欧美激情国产一区| 国语对白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 日本VA欧美VA精品发布|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在线| 中文乱码字幕精品高清国产 | 女同性恋一区二区三区av|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亚洲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人妻丰满熟妇av蜜臀| 精品国产品香蕉在线| 影视先锋av资源噜噜| 亚洲无线码1区| 日本一二三四区在线观看| 久久成人影院精品777| 精品伊人久久香线蕉|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妖精| 色欲色香天天天综合网www| 1区2区3区高清视频| 无码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实拍日韩精品av在线| 国产精品ⅴ无码大片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