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波
(三亞學院,海南 三亞 572011)
高校聲樂教學實踐中對學生演唱能力的探索
馬曉波
(三亞學院,海南 三亞 572011)
在高校聲樂專業(yè)教學開展中,課堂教學拓展了學生聲樂知識理論和演唱技巧,實踐教學則將課堂教學中傳授的理論指導進一步轉化為實際演唱能力,因此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不斷的積累學生的演唱能力則非常關鍵。本文將從三個方面,討論如何在高校聲樂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演唱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高校;聲樂教學;實踐;演唱能力
在高校聲樂教學開展實踐中,課堂教學是最主要的教學形式之一,通過聲樂教師專業(yè)的引導、傳授,使學生掌握聲樂專業(yè)所需具備的理論知識與演唱技巧。然而,要使高校聲樂學生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演唱技巧轉化為實際演唱能力,進一步拓展、強化專業(yè)素質,則需要通過不斷的實踐教學來加以實現(xiàn),為學生將來的專業(yè)素養(yǎng)打下牢固的基礎。
從表面來看,擁有一副好嗓子、唱歌不走調,似乎就算具有一定演唱能力,但是從深層進行分析,“能唱”和“能唱好”其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高校聲樂專業(yè)中,經過專業(yè)的培訓,幾乎每名學生都具備一定的演唱能力,但是跟聲樂界的大師一比,高下立見分曉,即使是在同樣的環(huán)境,用同樣的配樂,唱同樣的聲樂歌曲,觀眾也能馬上分辨出誰的演唱更加專業(yè)、更加精彩、更具藝術感染力,這就是“能唱”和“唱得好”的區(qū)別。
那么,怎樣在教學實踐中提升高校聲樂專業(yè)學生的演唱能力,使其演唱表演更加富有魅力,從初級的學生水平向成熟的聲樂演唱者邁進,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要點:
經驗是學生在演唱時的適應能力以及面對演唱過程中突發(fā)情況時能夠準確做出判斷的能力。實踐經驗的多少,很大程度上能夠影響學生的舞臺表現(xiàn)能力。實踐經驗較少的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缺乏自信、精神緊張,甚至影響正常發(fā)揮的情況。這就需要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對學生加以訓練,增強學生的實踐經驗,提高學生自信心理。
首先,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教學態(tài)度十分關鍵。在教學中,教師是學生的榜樣、參考對象和學習目標,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遵循鼓勵性原則,多鼓勵、多贊美,對于學生的進步要肯定,對于學生的不足也應委婉、耐心的給予幫助、引導,從教學環(huán)境上營造和諧的氛圍,為學生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提供條件。
其次,重視每一次實踐對學生的演唱能力提升作用。目前,在高校聲樂教學中,實踐平臺主要包括校內的表演活動、學校間的交流活動和校外的表演活動。從整體上來看,大部分高校在學生實踐活動的組織和鼓勵上還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實踐活動對學生的提升作用并不明顯。學生每次參加演唱,通過實踐獲得的提升大多來自自我的感悟、同學間的交流提醒,而來自經驗更豐富的教師的指導則比較少。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演唱能力,對于學生在各個實踐平臺的鍛煉,教師應密切注視,加以關注,對于學生在演唱過程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給予適時的分析,引導學生及時關注其他演唱者的表現(xiàn)能力,幫助學生通過每一次演唱,去粗取精,查漏補缺,充分提高自己的演唱能力。
演唱又被稱為藝術作品的“二次創(chuàng)作”,即在創(chuàng)作者原有的情感基礎上,由演唱者融入自己對作品的理解,用曲調和聲線表達出新的情感內涵。情感是演唱的靈魂,只有有感情的演唱,才能感染聽眾,成為精彩的演出。而如何理解作品的內涵,將自身的情感融入進演唱之中呢?這就需要演唱者具備提升思想境界和文化修養(yǎng),才能切實理解聲樂作品的情感內涵和藝術思想。因此,從聲樂教學來說,除了注重學生在演唱技能方面的培養(yǎng)以外,還應重視學生的藝術理解能力、音樂審美能力等方面的塑造。
在高校聲樂教學過程中,應該適當增加聲樂作品欣賞課程,引導學生從作品的背景、內涵、審美等方面進行鑒賞、分析,使學生從作品的背景故事、音樂風格、創(chuàng)作手法、詞曲特點,以及創(chuàng)作者的年代、經歷、性格等方面理解聲樂作品的情感內涵,全方位、立體化地解析整部聲樂作品,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和細節(jié)觀察能力。這樣,不僅能夠教會學生分析作品的方法,還能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并補充學生在人文、哲學、歷史、審美方面的不足,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為演唱能力的提升奠定思想基礎。
聲樂演唱是一種綜合“演”與“唱”的藝術。所謂“唱”,是指通過聲腔發(fā)音形成旋律,“演”則指通過肢體配合“唱”進行動作渲染。觀眾在欣賞演唱的過程中,不僅通過聽覺體驗演唱者聲音的美妙,還通視覺體驗演唱者面部表情、眼神情感、肢體語言、身姿體態(tài)的動人。在聲樂演唱的過程中,只有“演”與“唱”共同搭配,才能使表演更加立體、更加形象、更加豐滿,更具藝術感染力。因此,在聲樂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不但要重視對學生演唱基礎和演唱技巧的培養(yǎng),也應重視對學生表演技能的傳授。在平時聲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注意對學生身姿表情的鍛煉,引導學生正確把握不同的情感狀態(tài)下應該具備的表情和身體語言。例如,在聲樂演唱中表達情緒激昂的情感時,伴隨著伴奏音樂的最高音處,及時的用力揮起手臂,能夠有效地增強聲樂作品的情感傳遞,提升表演者的情感渲染力度。
總的來說,聲樂演唱是一門綜合了各方面學科內容的表演藝術,不僅要求演唱者具有專業(yè)的演唱技巧和豐富的表現(xiàn)力,還要求演唱者能夠理解聲樂作品的內涵、情感及思想,具備二次藝術創(chuàng)作能力和表演能力。高校的聲樂教學開展,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標,全面的拓展和塑造聲樂專業(yè)學生的演唱實踐能力,應從各個方面加以重視聲樂教學對于學生演唱能力的提升作用,對聲樂專業(yè)學生進行綜合素質培養(yǎng)訓練,促使高校聲樂專業(yè)學生從“能唱”進化成為游刃有余的“會唱”,全面塑造聲樂專業(yè)學生成為專業(yè)人才所具備的演唱能力,提升高校聲樂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