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仁軍
大連廣播電視大學長海分校,遼寧 大連 116599
?
關于多媒體示證與刑事訴訟證據規(guī)則的沖突與融合分析
張仁軍
大連廣播電視大學長海分校,遼寧大連116599
隨時刑事案件處理技術的日益先進,多媒體示證成為近些年來使用較為廣泛的一種證據展示方式。借助多媒體市政技術不僅是刑事司法活動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是新技術向法律界推進的重要體現(xiàn)。相對于傳統(tǒng)司法示證方式來說,多媒體示證具有高效、直觀、穩(wěn)定的優(yōu)點,進一步提高了庭審的效率,但是,多媒體示證也對傳統(tǒng)的刑事證據規(guī)則產生了一定沖擊,在具體的司法實踐中也會容易出現(xiàn)一些不可控的問題,正是基于這種情況,進行本文的研究。
多媒體示證;刑事證據;沖突;融合
隨著1996年刑事訴訟法的修訂,傳統(tǒng)庭審方式出現(xiàn)了較大的變化,尤其是在證據調查方面轉為由控辯雙方直接向法庭出示證據及相互質證。檢察機關為了能夠與庭審方式改革相適應,開始講多媒體示證系統(tǒng)運用于出庭公訴實踐。相對于傳統(tǒng)司法示證方式來說,多媒體示證具有高效、直觀、穩(wěn)定的優(yōu)點,進一步提高了庭審的效率,為防止被告人翻供提供了重要的作用。2000年,全國公訴改革會議把多媒體示證工作納入重要內容之一,進一步推動了多媒體示證工作的有序開展。
(一)多媒體示證的概念
隨著控辯式庭審方式的發(fā)展,多媒體示證形成和出現(xiàn),在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的大背景之下,多媒體示證技術為刑事公訴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礎。多媒體示證指的是利用信息背景下的電腦軟件,把案件偵查卷宗中的相關材料和證據編輯成圖像序列,在庭審開始的時候,利用多媒體將數字證據在屏幕上展示,讓雙方當事人及庭審人員觀看,從而達到出示證據的目的和效果。通常情況下,多媒體示證的形式非常豐富,主要有圖片、文字、視頻、錄音、動畫等,使庭審證據能夠非常直觀的效果,提高庭審的準確性。
(二)多媒體示證系統(tǒng)的主要構成
通常情況下,多媒體示證系統(tǒng)主要由資料收集、資料匯總制作和庭審演示三部分組成。
首先,資料收集部分。對于多媒體示證而言,資料收集非常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證據的準確度。資料收集部分主要包括微信錄音機、照相機、遠距離錄像設備、微型錄像設備、夜間錄像設備等,主要是根據案情的需要,采用不同的途徑對各種人證、物證、犯罪現(xiàn)場、證詞、文字、數據進行收集,為后期的證據制作奠定基礎。
其次,資料匯總制作部分。資料后期的編排制作主要就是利用各種錄像機、編輯機、掃描儀、打印機、刻錄機等,對前期收集到的有關犯罪案件的各種文字、視聽資料進行編排和處理,從而形成更為合理有序的證據鏈體系。
再次,庭審演示部分。庭審演示階段就是把案件偵查卷宗中的相關材料和證據編輯成圖像序列,在庭審開始的時候,利用多媒體將數字證據在屏幕上展示對編排好的各種庭審證據進行演示。
(一)與直接言詞原則沖突
在庭審過程中,直接言詞原則必須要求訴訟各方都要到庭,最終裁決不僅要依據直接原則,還要依據言詞原則。我國刑事訴訟法第47條明確規(guī)定:“證人證言一定要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訊問、質證”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我國法律對直接言詞原則是給予肯定的。多媒體示證系統(tǒng)推出之后,檢查人員為了能夠在庭審過程中更加直觀的向法庭出示證據,一般會將證人證言、被告人供述、被害人陳述及司法鑒定結論等以多媒體的形式出示給法庭,有些也會采用錄音的形式,這無疑與直接言詞原則相互沖突。
(二)與最佳證據規(guī)則沖突
我國民事訴訟法中明確規(guī)定:“書證應該提供原件,如果提供過程中出現(xiàn)困難,可以提高復制品、照片、副本等”。最高法院《解釋》第五十三條明確規(guī)定:“收集、調取的書證通常情況下應該是原件,只有在獲取比較困難的時候,才可以用副本或者是復印件?!睆纳鲜鰲l款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我國已經采納了最佳
證據規(guī)則,并逐步擴展到了物證領域。隨著多媒體示證系統(tǒng)的引入,檢察機關通過多媒體技術把物證、書證等原始證據進行技術處理,通過多媒體進行庭審演示,之前的原始證據就變成了傳來證據,其說服力大大下降。
(三)與證言證詞的沖突
在多媒體示證系統(tǒng)下,主要是證據的形式通過各種多媒體形式被人為地改變了,尤其是一些原始的書證、物證,在多媒體示證中就會變證據的原始形態(tài)為電子信息的形式。與此同時,卷宗中的其他書面材料也沒有以原始形態(tài)本身作為質證的對象,而是以屏幕上的電子圖象接受質證。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認為,通過多媒體示證技術的引入,使得原始書面材料、書證等材料與直接的質證相互沖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質證的科學性。
(一)提高多媒體示證的技術水平和準確度
首先,采用實用性的多媒體工具軟件。在多媒體示證中,包含了一些系列性的技術工作,為了保證多媒體示證數據的準確性,采用采用VB、AUTHWAPE等通用商業(yè)軟件,確保證據的有效性;其次,優(yōu)化證據材料制作。依據直接證據材料制作的三維動畫或平面示意圖,在法庭上形象地說明作案過程人物關系或危害結果。在公訴中用于輔助說明和幫助理解,但在運用過程中應注意它不是證據,否則給人創(chuàng)造證據的錯覺;再次,加強與相關技術部門的合作。在證據進行多媒體轉換的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同技術部門進行溝通,以便更好地對證據進行采集和轉換,保證公訴庭審證據的準確性。
(二)強化刑事庭審的配合
在公訴過程中采用多媒體示證,做好庭審各環(huán)節(jié)的相互配合尤為重要。在庭審過程中,操作人員一定要熟悉具體的案件情況,對案件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有所了解和認識,對于哪個環(huán)節(jié)需要多媒體示證,哪個環(huán)節(jié)不需要示證都應該了如指掌,同時,對于公訴人舉證的先后順序也應該非常清楚。每一份證據都應該在公訴人征得審判長同意之后,再把具體的證據投放到大屏幕上。如果在庭審現(xiàn)場中出現(xiàn)臨時改變舉證順序的情況,要及時與操作工作人員相溝通,從而獲得整齊劃一的效果,避免出現(xiàn)多媒體操作與公訴相互不一致的情況,確保刑事庭審工作的合理性和準確性。
(三)強化相關人員的多媒體技術培訓
多媒體示證是一項技術活,對技術人員的要求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制作材料、演示材料的基礎上,對于庭審人員不應該只是要求觀看演示、閱讀材料的感性層面,應該培養(yǎng)相關人員的多媒體示證技術,真正掌握和了解證據鏈的形成過程。在具體的工作中,應該按照不同科室和人員構成,制定差異性的培訓計劃,培訓科室骨干,形成一批兼具操作和指導能力的骨干,由點及面帶動多媒體示證工作的軟件使用、實戰(zhàn)技巧等整體技術水平的提升,從而更好地減少多媒體示證與刑事證據規(guī)則的沖突,更好地實現(xiàn)兩者的融合發(fā)展,為庭審的準確打下堅實的基礎。
[1]趙廷光等著.計算機犯罪的定罪與量刑[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
[2]左衛(wèi)民,周長軍著.刑事訴訟的理念[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3]李文健著.刑事訴訟效率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
[4]張文顯著.法學基本范疇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3.
[5][美]博登海默(Bodenheimer,E.)著,鄧正來,姬敬武譯.法理學-法哲學及其方法[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
[6][英]丹寧(L·Denning)著,李克強等 譯.法律的正當程序[M].北京:群眾出版社,1984.
D925.2
A
2095-4379-(2016)25-0195-02
張仁軍(1974-),男,漢族,遼寧大連人,法學本科,大連廣播電視大學長海分校,講師,研究方向:刑事訴訟法原理、刑事訴訟法訴訟制度、刑事證據制度,刑法學定罪量刑制度、刑法罪名、犯罪構成要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