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學東
礦井巷道復修方案及其施工
文/孫學東
一般而言,巷道開挖后,巷道周圍巖體中的原有力學靜態(tài)平衡被打破,產(chǎn)生應力重分布,由此引起巷道圍巖體變形。尤其是隨著礦井開采深度的不斷增加,礦山壓力顯現(xiàn)越來越明顯,加劇了礦井巷道變形速度,巷道復修成為超前支護的預案工程。汪莊礦是原興隆礦務局旗下的一座國有地方煤礦,現(xiàn)為承德隆泰礦業(yè)有限公司,井田地質構造極為復雜,隨著開采的深入,巷道變形嚴重。汪莊礦通過理論分析、實地考察,建立巷道復修施工方案,推廣使用錨網(wǎng)、錨索、噴漿聯(lián)合支護的施工工藝,實現(xiàn)了超前支護、主動支護,降低了材料消耗和人工消耗。同時,避免了再次返修,提高了巷道復修后的安全系數(shù),確保了安全生產(chǎn),提高了經(jīng)濟效益。本文對隆泰礦業(yè)公司巷道復修方案及其施工進行了闡述。
汪莊礦自建礦投產(chǎn)以來,早期由于采掘區(qū)工作面相對較少,危巖壓力并不明顯,礦井巷道維護維修工程量相對較小,這一階段,屬于巷道復修的初始階段。伴隨著礦井開拓掘進的延伸與速度加快,礦井采空區(qū)不斷垮落,以及受地表不斷下沉的影響,井下巷道圍巖壓力不斷加大,受地質環(huán)境、礦井布置深度、巷道地壓、采動和支護時間過久等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巷道變形情況嚴重,出現(xiàn)了諸如離層、冒頂、片幫、兩幫移近、底板隆起,以及支護失效等情況。特別是其中部分失修巷道還擔負著礦井通風、人員運輸和井下人員逃生等功能,如1#皮帶下山,運輸大巷,車場,北翼通風上山等,導致每年大部分開掘隊伍投入到整修工作中,進而嚴重影響進尺和采掘銜接,成為制約礦井實現(xiàn)安全生產(chǎn)的“瓶頸”。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汪莊礦技術科通過理論分析、實地考察,研究巷道復修施工方案,大膽嘗試錨網(wǎng)、錨索、噴漿聯(lián)合支護的施工工藝,取得明顯效果,確保了安全生產(chǎn)順利進行。
1.確定施工方案
由技術科、地質科、安檢科專業(yè)技術人員組成一支專業(yè)普查隊伍,定期對井下所有巷道進行檢查和數(shù)據(jù)分析,針對巷道的不同支護方式,服務年限和現(xiàn)狀,確定巷道復修施工方案。對于原來使用壽命較長的永久性砌碹巷道復修時,基本改為掛網(wǎng)錨噴或架 “U”型棚支護,并安排技術人員和施工隊伍進行復修。
組建專業(yè)精干的開掘隊伍進行巷道復修,選用至少具有5年以上采掘工作經(jīng)驗的老職工配足巷修隊伍,并由專業(yè)強、技術精的職工擔任區(qū)隊管理人員,定期針對不同工程進行專業(yè)培訓和專業(yè)考核。
2.采取差異性施工措施
以1#皮帶下山復修,北翼通風上山巷道復修為例,分別介紹巷道變形防治措施。
1#皮帶下山。原巷道沿煤層頂板掘進,錨噴支護,受1#下山采區(qū)的影響,巷道頂板和兩幫噴層開裂,局部掉頂、片幫、斷面縮小,同時。1#皮帶下山服務期限較長,故在施工中采取以下改善措施:
①根據(jù)錨桿支護原理,即加固拱、懸吊原理、組合支護等,加強錨桿錨索支護強度,以克服較大的地應力,下山修復頂板采用打錨索加強支護。錨索長度為5.25m,直徑為15.24mm,每一排兩根,配長度為2.4m的專用槽鋼,與巷道橫向布置,間排距2400×2400mm。
②為防止噴層開裂,復噴滯后,以使地應力充分釋放。
③在斷層等地質構造帶,采取減小循環(huán)進度、采取超前支護、縮小錨桿錨索排距等支護措施。
④適當放大巖體開挖尺寸,以折抵變形對斷面的影響。
⑤底鼓嚴重處臥底布置底角錨桿,阻止兩幫應力向巷道底板轉移。
北翼通風上山巷道。由于該處地應力較大,巷道頂幫變形嚴重,噴漿層開裂,大面積脫落,巷道底鼓,為防止巷道繼續(xù)變形,對此采取復修加固措施:
①巷道頂打Φ20mm×2000mm的左螺紋樹脂錨桿錨網(wǎng),間排距為850×850mm,沿巷道走向均勻布置三排M鋼帶梁配合錨索加固支護,鋼帶梁首尾相連,形成桁架,鋼帶梁長度3.6m,錨索眼距1.6m,錨索長度7.25m,直徑17.8mm。由于錨索配W鋼帶梁與錨桿聯(lián)合支護,大幅增加了支護強度,改善了巷道圍巖的抗變形能力。
②巷幫噴漿層開裂處,采用風鎬挖刷,刷夠一排及時加以錨網(wǎng)支護,連續(xù)刷幫處巷道肩窩打錨索配合M鋼帶加固。
③巷道底鼓變形處采用風鎬支護臥底,保證架空乘人裝置運行時不刮蹭底板,臥底后巷幫底角必須錨固。
④根據(jù)以往經(jīng)驗,如噴漿太厚,在巷道來壓時噴漿容易開裂和脫落,且掉落下來的噴漿塊太大,給行人安全帶來隱患,為此,北翼通風上山巷道復修時噴漿厚度規(guī)定為以覆蓋住網(wǎng)片為準。
3.錨網(wǎng)、錨索、噴漿聯(lián)合支護的優(yōu)點和存在的問題
錨網(wǎng)、錨索、噴漿聯(lián)合支護能充分利用圍巖自身強度形成主動支護,用它進行巷道維護能主動進行預應力支護,避免了圍巖進一步松動破壞而形成新的應力中區(qū)。采用這種支護方式開幫、挑頂?shù)墓ぷ髁啃。彭妨可?,工人勞動強度低,人工消耗少,維護成本大幅度降低。
支護后可以直接利用自然平衡拱原理錨固外部圍巖,安全系數(shù)大,有利于安全施工并提高維修后巷道使用的安全性,巷道在復修過程中,不受斷面寬度和高度限制。可將所有懸矸鑿凈,施工安全且施工進度快。
但是,由于修復巷道圍巖裂隙多,巖體較破碎,施工時也容易出現(xiàn)鉆眼時易夾持鉆桿、鉆孔時易堵塞、支護密度不均,以及由于錨桿孔變形,孔壁有裂縫后易形成樹脂錨固劑插入途中卡住,影響錨固強度等問題。
4.施工工藝和注意事項
頂部錨桿采用MQT-120風動錨桿機鉆眼,安裝。其余錨桿用YT-28風鉆打眼,風煤鉆安裝后,須用風炮逐根加固。施工具體程序如下:
①采用專用2m以上的長釬子進行敲幫、問頂,找頂人員一人站在上方避開掉矸石可能滾動的方向,另一人位于安全地點觀察幫頂動向,找到危巖活石。
②將巷道擴至設計斷面,并在臨時支護掩護下錨網(wǎng)、打眼、安裝錨桿,根據(jù)施工措施是否要求增加一道錨索,經(jīng)驗收合格后,最后噴漿,達到施工設計要求。
施工時,施工人員必須認真找出松散破碎巖石,防止松動巖石受鑿巖震動,冒頂傷人。且需要露出完整巖體,避免出現(xiàn)堵錨桿孔、卡錨固劑、卡釬子等現(xiàn)象。錨桿要按設計的間排距安裝,且每根都要上緊螺母,使托板、金屬網(wǎng)緊貼巖面,錨桿與巷道巖面角度≤150。噴漿厚度,材料配比,噴后養(yǎng)護時間都應該按施工設計要求及規(guī)定執(zhí)行。此外,建議推廣使用全長錨固或加長錨固,這項技術適用于反復來壓巷道,可提高巷幫整體強度。
通過采用錨網(wǎng)、錨索、噴漿聯(lián)合支護技術復修巷道,經(jīng)過長期觀察,頂板沒有出現(xiàn)冒落現(xiàn)象,杜絕了反復維修,降低了修復費用,成效顯著,施工方法值得借鑒。
(作者系承德隆泰礦業(yè)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黨委書記)
(責任編輯:周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