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崗(信陽師范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聲樂作品《阿妹出嫁》的表演及演唱分析
楊永崗
(信陽師范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金沙作詞、孟勇作曲的《阿妹出嫁》是一首聲樂作品,其不僅具備強烈的民族特點與時代特點,而且具備鮮明的影響力與呼吁力,廣泛受到人們的歡迎與喜愛。因此本文從多個角度分析與研究了聲樂作品《阿妹出嫁》的表演及演唱藝術,從而展示民族聲樂作品在表演過程中需要注意與掌握的問題。
阿妹出嫁;民族聲樂;表演;演唱
聲樂作品《阿妹出嫁》是一首具備土家族音樂風格的藝術歌曲,且取材于本土婚俗,既具備強烈的民族特色又融合時代特征。題材主要來自于土家族姑娘獨特的風俗,即“哭嫁”,描述的是一個可愛、大方的出嫁新娘,及展現出一幅和諧美好的民俗風情圖,感情精細濃厚,思想性特征尤為突出。依據我有限的了解與掌握,當前有關《阿妹出嫁》的相關資料十分稀少,大多數人都比較注重少數民族音樂風格的分析與研究,且比重較大。因此,面對《阿妹出嫁》這些優(yōu)秀的聲樂作品,我們需要結合實際狀況進行深入分析與探究。
每個民族的地方特色與風土人情都存在差異性,主要原因在于各個民族的地理、生活環(huán)境不同。土家族有著深遠的歷史背景,且在悠久的歷史進程中塑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哭嫁歌就是土家族的藝術瑰寶,《阿妹出嫁》作為聲樂作品靈活的描繪了土家族女兒哭嫁的場面?!笆耖_紅花”是該作品中的第一句話,深刻體現了土家族習俗,石榴起初是張鴦出使西域引進的植物,隨之事件的推移,中國將石榴的寓意理解為人口繁多、人丁興旺。作者借鑒與選用石榴多子的寓意成功突出主題“阿妹要出嫁”。另外,作品旋律依據自在的結構特征,深刻展現了阿妹出嫁時愉悅而又緊張的心情,且聲音運用的合理性與人物形象塑造的形象化至關重要。
《阿妹出嫁》的旋律曲調具有特色,時而從低音轉化為高音,時而從高音轉化為低音,時而同音重復。
(一)低起低落
低起低落屬于拱橋型,主要包括兩種形式,一是從低音開始,按步進入最高音,再從高音返回低音,引發(fā)一連串波瀾,呈現波浪型;二是從最低音開始,依據音階形式進入到較高音區(qū),再返回低音,呈現小波浪型。
(二)同音重復
這首聲樂作品,時而選用連續(xù)出現的音創(chuàng)建成獨特的旋律形態(tài),這種同音重復的旋律形態(tài)類似于人們說話的旋律,即同一旋律上幾個不同的音反復講述。這種曲調旋律性較弱,卻呈現出現代音樂感。
(一)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
《阿妹出嫁》這首聲樂作品描繪的阿妹形象是分層塑造,首先引用石榴花開的環(huán)境突出阿妹出嫁的主題,激烈的旋律讓聽眾仿佛身臨其境,真切感受到土家婚禮的場景。隨后激烈的情緒比較,即歡喜愉悅之事轉變?yōu)榭藜薷?。第一部分歌唱所刻畫的是阿妹善良美麗的形象,第二分部則演變成升華的描述,演唱者不僅需要描述阿妹的形象而且需要展現情緒的變化,以塑造更完美的阿妹形象,并從側面解釋阿妹是因為舍不得家鄉(xiāng)才演唱哭嫁歌。
演唱者在充分掌握與了解作品描述人物心理特征與背景環(huán)境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展現人物形象,基于此,舞臺表演才更加真實化,從而吸引聽眾的注意力。因此,在演唱《阿妹出嫁》時,演唱者不僅需要悉心探求阿妹的形象而且了解作品本質,從而展現阿妹形象。
(二)舞臺表演的正確形式
聲樂藝術,顧名思義有聲有樂,其表現形式豐富多彩。一名優(yōu)秀的聲樂演員,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發(fā)生方式、演唱技巧而且需要掌握與合理運用形體語言。《阿妹出嫁》這首聲樂作品描述的是可愛、善良的阿妹形象,這無疑增加了表演者的要求,即整個表演過程中都要充分體現阿妹形象的活潑好動、可愛、善良的特征。首先表演過程中,身體筆直,給觀眾一種充滿活力與神氣的阿妹形象;其次表情是表演的重要形式,演員在描述人物形象與環(huán)境時需要結合聲音體現,演唱《阿妹出嫁》時需要以活潑、無邪的眼神改變結合表情進行表演;最后手勢的敏捷應用也尤為重要,應隨著作品旋律的改變而改變。
(一)演唱技巧性處理
歌曲類型多而雜,不同歌曲展現的作品內容應采用不同的聲音進行表達。聲樂作品《阿妹出嫁》具備活潑、生動的特點,其主要體現的是阿妹可愛好的的形象,不僅演唱聲音需要豐滿、明亮,而且咬字吐字需要與中國審美相適宜。作品中呈現的部分襯詞,清晰地展示了土家族風格特征,但同時也是對演唱者技能的檢驗,且襯詞中存在一些高音,這無疑增加了演唱者的演唱要去,因此演唱這首聲樂作品需要整體掌握聲音的統(tǒng)一,需要注重細節(jié)描述。
著名大師魏良輔曾在《曲律》一書中明確強調曲的三絕,即字清、腔純、板正,由此可見樂曲中咬字吐字的重要性。關于咬字吐字的練習方式,我國傳統(tǒng)的藝術曲藝與戲曲練習模式中具有一套標準的練習方式,并強調了中國審美的重要特征,因此“字正腔圓”對《阿妹出嫁》演唱而言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其中“子正”主要是由演唱歌詞字音里的因素與四個聲調組成,演唱過程中,需要明確描繪作品內容,歌詞轉變時需要關注其的靈敏性,口腔動作也不需要過大;“腔圓”
指的是演唱過程中聲音的音色與靈敏性。我國傳統(tǒng)聲樂演唱的聲音具備多樣化特征,主要包括甜、亮、透、圓等。甜,指的是音色柔美甜蜜,具有魅力;亮,指的是音色明亮;透,指的是演唱過程中音色具備強烈的穿透力;圓,指的是音色合理轉變、悠揚流動。
《阿妹出嫁》這首聲樂作品,雖然語氣情感變化多折,但演唱過程中對聲音的要求極高,即聲音既要柔美、甜蜜、豐滿又要保障音色與位置的統(tǒng)一性。另外,在演唱過程中,咬字吐字固然重要,腔體的豐滿順暢也不融忽視,聲音與咬字有著緊密相連的關系,缺一不可,聲音與咬字的有效結合才是《阿妹出嫁》演唱的正確方向。
(二)以情帶聲、聲情并茂
我國民族聲樂優(yōu)秀傳統(tǒng)是聲情并茂。在民族聲樂中,用心體會與演唱是關鍵,在此基礎才能更好的演唱歌曲,對于聲樂作品而言,良好有效的發(fā)聲技巧與完美的音色固然重要,但其不是全部內容,了解與掌握作品內容突出作品主題思想更為重要。
首先,結合演唱者的生活閱歷領略作品情感本質。演唱者需要先在作品中投入自己的情感,在此基礎上崽融合作品的情感內涵,最后以表演的形式展示給觀眾。聲樂作品《阿妹出嫁》與其他傳統(tǒng)哭嫁歌存在差異性,特別年代的哭嫁歌所呈現的心情是抑郁、煩悶,而《阿妹出嫁》則呈現的是愉悅、歡快的心情,重點刻畫現代俺妹出嫁的場景。其次,融入自己的想象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演唱者需要在充分了解與掌握歌曲內容與音樂形象的基礎上開發(fā)自己的思維與想象力,以生動活潑的表達作品。在《阿妹出嫁》的演唱過程中,角色定位也尤為重要,阿妹是一位善良、可愛、活潑的姑娘但同時也具備湘妹子奔放、潑辣的性格,這無疑對演唱者有了更高的要去,即聲音需要豐滿、明亮、靈敏的特征。最后,感情的表述需要與觀眾審美相適宜。在演唱中國民族聲樂時,無論是聲音還是感情的表述都需要結合我國民族審美特征,且與之相適應,掌握好程度。因此,聲樂作品《阿妹出嫁》的演唱,需要融合演唱者豐富的生活閱歷、需要融入豐富的想象力、需要掌握聽眾的審美與現實水平,且在演唱過程中,阿妹愉悅又復雜的情緒需要充分展現出來,緊密結合歌唱與心情,以收放自如的狀態(tài)保持到作品演唱結束。
總而言之,關于民族聲樂作品,我們不僅需要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風格與人物形象,而且需要演唱者在多樣化情景的基礎上合理應用各種聲音色彩與情緒變化進一步刻畫作品的精神內在。《阿妹出嫁》這首聲樂作品,其特殊的民族性與演唱技巧是我們需要重點了解的內容,既充分展現了作品的音樂特征又體現了藝術魅力,另外演唱者的要求更高,即演唱者需要多角度了解作品、分析人物形象,在此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理解與實際狀況進行創(chuàng)作,從而更好的掌握情感,聲情并茂的完成演唱。
[1]林若瑜.淺談聲樂作品《阿妹出嫁》的演唱藝術[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2(07).
[2]韓淼.試析民族聲樂曲《阿妹出嫁》中的曲韻、聲韻、情韻[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22).
[3]陳慧.淺析花鼓戲藝術特色——以湖南花鼓戲《阿妹出嫁》為例[J].戲劇之家,2015(21).
楊永崗(1982—),男,河南省潢川縣,信陽師范學院,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聲樂教學與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