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璇
【摘 要】教無定法,貴在高效。本文作者就如何提高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暢談了行之有效的途徑,希望大家予以關注。
【關鍵詞】以趣促讀;分類閱讀;讀練結合;以讀質疑
數學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描述科學的語言。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的全面深化,小學數學教學改革也如火如荼,廣大一線教師積極探索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解題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小學生應初步具備一定的數學自學能力”是小學數學新課標說強調的,但假如學生缺乏一定的閱讀能力,那這一新課標也不能高效達成的。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就如何提高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淺談點滴體會,以達拋磚引玉之夙愿。
一、以趣促讀,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激情
數學閱讀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本渠道,是處理數學相關信息的必由之路。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痹谛W數學教學中,我們只有靈活采取以趣促讀的辦法,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自己探究的激情。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的辦法枚不勝舉,其中通過講述中外“自學成才”的數學家的故事是非常行之有效的。譬如,我在課堂上簡要講述了華羅庚自學成才的故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家境比較貧困,他初中畢業(yè)后就到一所普通的職業(yè)學校就讀,由于家庭太貧困,學習不到一年就輟學了。后來在初中時代的王老師的幫助下,華羅庚有幸來到學校工作,為了實現自學成才之夢,他利用寶貴的休息時間自學數學,并撰寫了很多論文向國內學術刊物投稿,但是一篇篇稿子全被了退回來,直至最后寫了一篇很有研究價值的論文才被清華大學教授熊慶來發(fā)現,并讓華羅庚到清華大學擔任助理員。功夫不負有心人,華羅庚終于成為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一石激起千層浪,許多學生陶醉在這個感人故事的氛圍之中,紛紛表示向老前輩學習,好好學好數學,將來為振興中華出力。
二、分類閱讀,夯實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
閱讀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假如盲目閱讀,那就達不到預定的效果。一般可以根據數學知識的類型和語言特點采取分類閱讀的方法,并引導學生運用感知、想象、分析、比較,判斷、推理等思維方式進行感悟,逐步使學生形成技能。閱讀的分類主要包括以下三類:
其一,概念、公式、定義的閱讀。閱讀讀小說時可以通過快速瀏覽就可知故事梗概,但學生閱讀數學時必須慎密推敲后才能初步理解相應的大意。假如在學生沒有理解“單位‘1”和“平均分”的意義的前提下閱讀“分數”的概念,那就會出現簡單的接受和機械的記憶的弊端。因此,我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重點讓他們充分感知“幾分之幾”和“幾分之一”,理解“單位‘1”、“平均分”的內涵,最后我再讓學生閱讀理解“分數”的定義,教學效果顯著。
其二,“想一想”、“想想做做”、“你知道嗎”等閱讀材料的閱讀。目前使用新課程有“想一想”、“想想做做”、“你知道嗎”等課后閱讀材料,由于這些內容不僅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緊密結合相應的基礎知識,因此,我們只有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開動腦筋去思考,才能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
其三,文本中習題的閱讀。新教材中的大部分習題更加貼近社會生產、現實生活的實際情況,呈現形式豐富多彩,既有文字敘述,還有圖畫、表格、對話等方式,那些習題一般具有開放性、真實性、趣味性和探究性的特征,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一定要鼓勵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題的習慣,為正確解答較難問題掃除障礙。
三、讀練結合,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片面注重閱讀屬于紙上談兵,只有堅持“讀練結合”的閱讀原則,方可有效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學生在閱讀數學知識時,適當動筆圈畫重要的字詞,不僅可以幫助理解和記憶,而且能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讀練結合”的良好習慣。眾所周知:數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十分重。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循循善誘的引導學生邊讀邊畫、邊讀邊做、邊讀邊算。在應用題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一邊閱讀題目,一邊畫圖分析,及時找出習題中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以及問題的關鍵所在。譬如,我在執(zhí)教“垂線畫法”一課時,先讓學生直線閱讀文本中描述的具體畫法與步驟,使學生初步感知垂線的形狀和內涵,然后要求學生按照相關步驟畫出垂線,并分析所畫的垂線與文本上的垂線的異同,最后我進行適當總結。從而達到畫龍點睛的功效。
四、以讀質疑,拓寬學生的創(chuàng)新視野
所謂以讀質疑就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在閱讀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小學數學敘述嚴謹、語言簡練,對大部分學生而言比較枯燥,不易理解。因此,我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時,除了設置的問題疑有層次性和啟迪性外,還要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質疑,逐步養(yǎng)成愛問、好問、會問的習慣。諸如教材中對商不變的性質如此描述:“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同時縮小或擴大相同的倍數,商不變?!蔽以谝龑W生進行閱讀時,要求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引導進行推敲:①假如在乘法里會出現這一原理嗎?②結論中的“同時”代表什么意思?若刪除“同時”該結論還成立嗎?③為什么一定要縮小或擴大“相同的倍數”?假如同時縮小或擴大不相同的倍數會怎樣的結果?如果同時減去或加上相同的數,那么商的大小是否發(fā)生變化?學生圍繞上述系列問題閱讀,創(chuàng)新思維的閘門被成功打開,他們不僅明白了“為什么”,而且感知了蘊含其中的閱讀方法,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每一位園丁在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只有有的放矢的在學生的主觀意識中播下數學閱讀的種子,才能結出行之有效的數學閱讀之花,才能培養(yǎng)他們敏銳的觀察力,才能穩(wěn)步提高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解題能力,讓更多的學生展開數學閱讀的“翅膀”在知識的星空中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