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方今用·
洗心湯治療阿爾茨海默病36例療效觀察
王德學
(河南省鶴壁市中醫(yī)院,458030)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fā)展的神經系統(tǒng)退行性疾病。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zhí)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癡呆表現(xiàn)為特征,病因目前未完全明確。我國隨著人口的老齡化,AD發(fā)病率在逐年升高,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尤其到了后期,患者會完全失去自主生活能力,治療尤為困難,也會給家人帶來不小的經濟負擔及無盡的煩惱,因此,AD的早期發(fā)現(xiàn)及治療尤為重要。自2013年2月我院應用洗心湯觀察治療36例AD患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xiàn)總結如下。
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2013年2月—2015年3月門診及住院治療的AD患者72例,隨機分為治療組36例和對照組36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方面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采用簡易智能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篩選患者(該量表27~30正常,21~26輕度,10~20中度,0~9重度),文盲≤17分;小學程度≤20分;中學程度≤22分;大學程度≤23分可納入研究對象,兒童先天性癡呆不被納入。②中醫(yī)證型為肝郁氣滯、痰濁壅積,癥見:表情呆鈍,智力衰退,或哭笑無常,喃喃自語,或終日無語,呆若木雞,伴不思飲食,脘腹脹滿,痞滿不適,口多涎沫,頭重如裹,舌質淡,苔白膩,脈滑。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尼莫地平片(亞寶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40 mg,3次/d,吡拉西坦片(華中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1.2 g,3次/d。
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洗心湯治療。中藥處方出自《辨證錄》卷四,處方組成為:人參30 g,茯神30 g,半夏15 g,陳皮9 g,神曲9 g,甘草3 g,附子3 g,菖蒲3 g,生棗仁30 g。中藥服用方法:治療組患者每日水煎上九味藥,分早、晚各服120 mL,服藥后若熟睡,讓其自醒,切不可驚醒,療程為8周。
治療結果
療效標準。顯效:治療后簡易智能精神狀態(tài)檢查得分上升5~10分,中醫(yī)臨床癥狀明顯好轉。有效:治療后簡易智能精神狀態(tài)檢查得分上升1~5分,中醫(yī)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無效:治療后簡易智能精神狀態(tài)檢查得分無上升或下降,中醫(yī)臨床癥狀無好轉或加重。
結果:兩組患者經治療后,根據治療結果進行療效評估,結果對照組顯效2例,有效20例,無效14例,總有效率61.11%;治療組顯效11例,有效22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1.67%。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表現(xiàn)均較治療前有所改善,但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討論
AD在65歲以前發(fā)病者,稱為早老性癡呆(Presenile dementia);65歲以后發(fā)病者稱為老年性癡呆(Senile dementia)。該病可能是一組異質性疾病,在多種因素(包括生物和社會因素)的作用下才發(fā)病。雖然該病神經病理學,特別是分子生物學研究有了很大進展,但仍處于探索階段。目前西醫(yī)治療只是采取對癥治療,其中包括抗焦慮藥、抗抑郁藥、抗精神病藥的應用以及一些益智藥,或改善認知功能的藥物的應用,雖有一定的臨床療效,使臨床癥狀有所改善,但總體治療結果不能令人滿意。
中醫(yī)學把該病歸屬于“癡呆”范疇,雖然中醫(yī)古籍中有關癡呆的專論較少,但古代醫(yī)家對本病已有明確記載?!毒霸廊珪酚小鞍d狂癡呆”專篇,指出了本病由郁結、不遂、思慮、驚恐等多種病因漸積而成,臨床表現(xiàn)具有“千奇百怪”、“變易不?!钡奶攸c,并指出本病病位在心及肝膽二經。關于預后則認為本病“有可愈者,有不可愈者,亦在乎胃氣元氣之強弱”。陳士鐸《辨證錄》立有“呆”門,對呆病癥狀描述甚詳,認為其主要病機在于肝郁乘脾,胃衰痰生,積于胸中,盤踞心竅,使神明不清而成。陳氏還提出本病以開郁逐痰、健胃通氣為主要治療方法,創(chuàng)立有洗心湯、轉呆丹、啟心救胃湯等,至今仍十分常用[1]。筆者認為,本病多因年邁體虛、正氣不足而致痰濁內生、蒙蔽清竅而致病,基本病機為本虛標實。正氣不足為本,痰濁壅積為標,故施治應以通陽扶正、化痰開竅為法則。洗心湯中用人參以補氣,甘草以助之,少量附子以溫通陽氣;神曲消食健胃,共補正氣,使正氣旺盛;半夏、陳皮理氣化痰;菖蒲豁痰開竅,以祛除痰邪;棗仁、茯神佐以寧心安神。諸藥共用,以達到原書中所云之“不祛痰則正氣難補,補正氣而因之祛邪”、“邪見正氣之旺,安得不消滅于無蹤哉”的治療目的。結果顯示,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洗心湯治療36例AD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較對照組患者明顯提高。因此,中藥洗心湯對AD患者治療具有較為積極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周仲瑛.中醫(y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170-177.
(收稿日期2015-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