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瑤,趙 春,史桂蘭
(江蘇省中醫(yī)院檢驗科,江蘇南京 212000)
?
158例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6種自身抗體檢測臨床分析
王瑤,趙春,史桂蘭
(江蘇省中醫(yī)院檢驗科,江蘇南京 212000)
摘要:目的探討抗角蛋白抗體(AKA)、抗環(huán)瓜氨酸抗體(抗-CCP抗體)、類風濕因子(RF)對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RA)臨床診斷的應用價值。方法以 158例 RA 患者(RA 組) 和80例非RA患者(對照組) 為研究對象,分別檢測AKA、抗-CCP、RF 水平,比較各項檢測對RA 診斷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析聯(lián)合檢測對 RA的臨床應用價值。結(jié)果對 RA 診斷的敏感度和特異度AKA為53.2%和95.0%,抗-CCP為57.0%和93.3%,RF為79.1%和58.3%。三者聯(lián)合檢測為94.3%和98.3%。結(jié)論在RA 診斷中RF的敏感度高于AKA和抗CCP,而AKA 和抗-CCP 較RF具有較高的特異度,三者聯(lián)合檢測可以提高 RA 診斷的靈敏度和特異度。
關鍵詞: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抗角蛋白抗體;抗環(huán)瓜氨酸抗體;類風濕因子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RA) 是一種常見的具有異質(zhì)性和系統(tǒng)性的風濕免疫性疾病,以慢性滑膜炎為基礎,慢性、進行性的侵蝕下層軟骨和骨,導致骨關節(jié)發(fā)生不可逆轉(zhuǎn)的破壞,關節(jié)功能喪失[1]。類風濕關節(jié)炎屬難治性疾病,發(fā)病率高,在我國,RA的患病率約為 0.2%~0.93%[2],其致殘率高,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因此盡早的診斷和治療對于RA的治療、預后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臨床實驗室目前檢測類風濕性疾病最常用的項目有檢測血清中的抗角蛋白抗體(AKA)、抗環(huán)瓜氨酸抗體(抗-CCP抗體)抗體和類風濕因子(RF) 等。本文通過對158例已確診的RA患者AKA、抗-CCP抗體、RF檢測結(jié)果的分析,來探討三種項目及其聯(lián)合檢測對于RA臨床診斷的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158例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本院就診的RA患者為實驗組,其中男71例,女87例,年齡19~78歲,平均50.8歲。均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ACR) 1987 年修訂的RA 診斷標準[3]。選取80例非RA患者為對照組,其中男31例,女49例,年齡在17~71歲,平均44.9歲。
1.2方法所有患者均為清晨空腹采取靜脈血 2~4 mL,室溫靜置30 min后,3 500 r/min離心5 min分離取血清,用于檢測AKA、抗-CCP抗體、RF水平。
1.2.1AKA檢測AKA用間接免疫熒光法(IIF) 進行檢測,檢測試劑盒來自德國歐蒙實驗診斷試劑有限公司。以大鼠食管中段角質(zhì)層為底物,以角質(zhì)層出現(xiàn)線狀、板層狀等典型熒光染色判斷為陽性[4]。無熒光或在大鼠食管其他部位產(chǎn)生的熒光均判為陰性反應。
1.2.2抗-CCP抗體檢測采用化學發(fā)光微粒子免疫檢測方法,用雅培i2000儀器和配套的抗環(huán)瓜氨酸多肽抗體試劑盒進行檢測。小于5.0 RU/mL判斷為陰性,大于等于5.0 RU/mL為陽性。
1.2.3RF檢測采用免疫比濁法,用Beckman-Coulter Immage 800檢測。小于20.0 U/mL判斷為陰性,大于等于20.0 U/mL為陽性。
1.3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 SPSS 13.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RA患者組AKA、抗-CCP抗體、RF的水平高于非RA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實驗組AKA、抗-CCP抗體及RF檢測
AKA、抗-CCP抗體及RF的靈敏度、特異度比較。RF的敏感度明顯高于AKA和抗-CCP抗體,達到79.1%。而AKA、抗-CCP抗體的特異度則高于RF,達到了95.0%和93.3%。將三者聯(lián)合檢測對于RA檢測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高達94.3%和98.3%。見表2。
表2 AKA、抗-CCP抗體及RF單項及聯(lián)合檢測的敏感度
3討論
RA是一種常見的以關節(jié)慢性炎癥為主要表現(xiàn)的系統(tǒng)性風濕性疾病,其致殘率很高,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RA 的關節(jié)損害多發(fā)生于起病最初兩年,常常由于疾病早期診斷困難延誤最佳的治療時機[5]。因此,找到適合的實驗室診斷指標,對于RF患者的早期診斷、治療和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目前應用最廣泛的RA診斷標準是 1987 年美國風濕病學會制定的 RA 分類標準,此標準中將實驗室檢查項目的類風濕因子作為條件。據(jù)文獻報道,RF 診斷 RA 的靈敏度范圍為 56.3%~88.8%,特異度范圍為 22.5%~96.2%[6-9]。本試驗中RF的敏感度為79.1%,特異度為58.3%,與其相符,證明RF對于診斷RA具有較高的敏感度。但RF在某些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綜合征、結(jié)締組織病中也會出現(xiàn)陽性,且在很多早期RA患者血清中,RF可能不升高,因此只將RF作為RA診斷的指標具有局限性,容易漏診。從而影響了RA標準的敏感度和特異度。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AKA和抗-CCP抗體等自身免疫項目對于RA的診斷具有較高的特異度。AKA又稱抗絲集蛋白抗體,是由 Young等[10]于 1979年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法(IIF),以 Wistar 大鼠食管中1/3 段上皮為底物,首先在 RA 患者的血清中檢測到的,發(fā)現(xiàn)其對 RA具有高度特異度。高科等[11]研究118例RA患者發(fā)現(xiàn)AKA的特異度為90.54%,敏感度為52.54%。本文研究AKA對RA的特異度高達95%,敏感度為53.2%,與其基本相符。
瓜氨酸是 RA 患者血清中抗絲集蛋白相關抗體識別的主要抗原決定簇成。2000 年,Schellekens等[12]針對主要瓜氨酸,人工合成了一種環(huán)化肽,即抗-CCP抗體???CCP抗體是一種新的對 RA 有較高診斷價值的血清學標志物,國內(nèi)近年相繼報道抗-CCP抗體在診斷 RA 中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和特異度[13-16]。本文研究抗-CCP抗體診斷RA的敏感度和特異度達到了57.0%和93.3%。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RA組中AKA、抗-CCP抗體、及RF陽性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RF的敏感度為79.1%,高于AKA的53.2%和抗-CCP抗體的57.0%,而它的特異度為58.3%,明顯低于AKA的95.0%和抗-CCP抗體的93.3%。三者聯(lián)合檢測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94.3%和98.3%。說明這三項指標聯(lián)檢時能夠起到互補的作用,提高RA 診斷的靈敏性和特異度,有利于RA的早期診斷。
參考文獻
[1]周霞.三種抗瓜氨酸抗體檢測在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吉林醫(yī)學,2014,35(10):2170-2171.
[2]李正,鄒毅,袁文娟,等.AKA、抗-CCP抗體、抗RA33抗體和APF聯(lián)合檢測在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早期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44(8):618-620.
[3]Arnett FC,Edworthy SM,Bloch DA,et al.The American rheumatism association 1987 revised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J].Arthritis Rheum,1988,31(3):315-324.
[4]胥國強,楊佳佳,蒲澤宴,等.RF、抗CCP抗體和AKA對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診斷的評價[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3,34(11):1390-1392.
[5]左川,楊南萍,彭曉東.抗角蛋白抗體在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臨床意義[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4,8(2):97-99.
[6]吳定昌,肖婷,黃超林.血清RF和抗CCP抗體濃度檢測在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2,16(8):1434-1436.
[7]陳炳陽,鄧紅莉,陽衛(wèi)平.抗環(huán)瓜氨酸肽抗體對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診斷價值[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08,5(18):1091-1093.
[8]李光迪,劉芳,張長菊.抗環(huán)瓜氨酸膚抗體與類風濕因子 IgM 聯(lián)合檢測在類風濕關節(jié)炎早期診斷中的應用[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07,28(8):696-698.
[9]彭莉萍,何述祥,趙曉薇,等.抗環(huán)瓜氨酸肽抗體和類風濕因子檢測在診斷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中的價值[J].內(nèi)蒙古醫(yī)學雜志,2009,41(1):90-91.
[10]Young BJ,Mallya RK,Leslie RD,et al.Anti keratin anti-bodies in rheumatoidarthritis[J].Br Med J,1979,61(82):97-99.
[11]高科,陶娟,王繼紅,等.三種自身抗體聯(lián)合檢測對類風濕關節(jié)炎早期診斷的臨床價值[J].貴陽醫(yī)學院學報,2015,40(2):179-182.
[12]Schellekens GA,Visser H,De Jong BA,et al.The diagnostic propertie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antibodies recognizing a 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J].Arthritis Rheum,2000,43(1):155-163.
[13]左勇,李梅.抗環(huán)瓜氨酸肽抗體在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檢驗雜志,2011,11(2):68-69.
[14]葛文亮.抗CCP抗體和RF聯(lián)檢在RA診療中的臨床價值[J].放射免疫學雜志,2010,14(2):131-133.
[15]何應中,王麗,鄭國波,等.抗環(huán)瓜氨酸肽抗體、類風濕因子和抗核抗體檢測診斷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應用價值[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10(12):1392-1394.
[16]潘秋榮,孫肖依.多指標聯(lián)合檢測對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臨床診斷價值[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32(13):1436-1437.
·臨床研究·
收稿日期:(2015-09-08)
文獻標識碼: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5.24.058A
文章編號:1673-4130(2015)24-36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