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井濱,張 麗
(大連市血液中心質控科,遼寧大連 116001)
?
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容量標準及質控方案的探討
鄭井濱,張麗
(大連市血液中心質控科,遼寧大連 116001)
摘要:目的探討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的容量標準并選擇適當的質量控制策略進行有效質量控制。方法根據全血容量、血漿容量、白細胞過濾損失量等數據推算出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的理論容量標準,利用稱量法獲得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的實際容量參考范圍。通過血漿容量范圍針對性抽檢,提高質量控制效率。結果1 U/2 U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的容量標準為141 ~193 mL/280~364 mL。通過血漿的容量范圍控制,可以在大約5%的樣本中抽檢出全部異常樣本的66.7%(12/18)和71.4%(15/21)。結論初步建立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的容量參考標準。通過血漿容量的參考范圍,可以提高容量異常樣本檢出率,對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容量的質量控制更加高效。
關鍵詞: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容量;參考范圍;質量控制
成分輸血是當前輸血技術發(fā)展的趨勢,也是輸血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或懸浮紅細胞)是目前臨床主要應用的紅細胞類血液制劑。新版標準中對于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的容量要求為標示量(mL)±10%,標示量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制定,但從多年實際情況來看這類紅細胞血液制劑都是以單位(U)作為標示量提供給臨床使用的,并非確切的容量(mL)數[1]。血液制劑的不同保養(yǎng)液類別,不同的加工制備流程等都會對其容量產生明顯影響,這給臨床醫(yī)護人員計算患者輸液量帶來一定困擾,同時也給血液制劑的質量控制工作增加了難度。為此,筆者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初步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血液來源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街頭獻血屋采集的符合獻血標準的無償獻血者所捐獻的全血。200 mL全血共400袋,400 mL全血共430袋。
1.2儀器與試劑Valor3000型電子天平(奧豪斯有限公司)。采血袋為TA-RFB T-200型及TA-RFB Q400型一次性使用去白細胞濾器血袋(上海輸血技術有限公司),血液保存液為枸櫞酸-枸櫞酸鈉-葡萄糖(ACD-B),紅細胞保存液為甘露醇-腺嘌呤-磷酸鹽(MAP)。
1.3方法
1.3.1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的估算容量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理論容量=采集全血容量+血液保存液量-血液過濾損失量-分離血漿量+紅細胞保存液量;公式說明:(1) T-200血袋中兩種保存液均為50 mL,Q-400血袋中兩種保存液均為100 mL。(2) 血漿分離由Fresenius HemoCare Compomat G4型血液成分分離機自動完成。(3) 血液過濾損失量=全血過濾前重量-全血過濾后重量。
1.3.2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的實際容量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實際容量=(成分血重量-空袋重量)/成分血比重;公式說明: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的比重以1.080計算。
1.3.3參考范圍外樣本比較血漿參考范圍外樣本與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參考范圍外樣本比較,確定是否一一對應。
2結果
2.1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的估算容量1 U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理論容量均值為171 mL;2 U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理論容量均值為331 mL。數據結果見表1。
表1 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理論估算所需數據稱量結果
2.2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的實際容量及95%CI見表2。
表2 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容量范圍實測結果
2.3血漿參考范圍外樣本與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參考范圍外樣本比較二者符合率為1 U:66.7%(12/18);2 U:71.4%(15/21)。對血漿容量異常樣本進行針對性抽檢時發(fā)現容量異常去白細胞懸浮紅的概率高于單純隨機抽檢時的樣本異常抽檢概率(5%)。
3討論
正常成年人靜脈血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濃度、血細胞比積等指標在不同地域會有不同的差異,同一地域中性別因素也會有所不同[2-5],因此在臨床診療過程中針對不同地域會制定男性女性各自的參考值范圍。對于醫(yī)學參考值范圍,最常用的百分界限是95%。通過抽檢數據,統(tǒng)計得出大連地區(qū)1 U/2 U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容量的95%參考范圍為141~193 mL/280~364 mL。血液制劑的不同保養(yǎng)液類別,不同的加工制備流程都會對其容量產生明顯影響。紅細胞及血漿的制備一般分富血小板血漿法和白膜法等,采供血機構對于血漿的分離過程也各有差異,比如將來源于1 U全血的血漿制成標準的100 mL,過量的血漿留在懸浮紅細胞中[6-7],而本血液中心采取的是重離心分漿方式,盡可能分離出全部血漿。理論上這種分離血漿的方式會導致懸浮紅細胞容量波動較大,但筆者認為這種方式制備的成分血純度更高,與成分輸血的宗旨更為一致。
通過本次試驗可以看出,利用1.3.1中的公式估算的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的理論容量與實際稱量獲得的容量范圍比較接近,僅有4~10 mL的誤差(約占采血量的2%),分析其原因可能為全血稱量誤差、血漿容量測量誤差、血漿制備中二次離心損失、多聯袋導管中少量血液殘留等因素所致。理論容量與實際容量的符合性說明了成分血制備的整個過程是處于比較穩(wěn)定的受控狀態(tài),估算的理論容量是可信的。在實際工作中如何能夠高效地抽檢出容量異常血液,及早發(fā)現可能存在的潛在問題,更好地保證血液質量是質控工作中最為關心的問題。通過1.3.1中的公式可以看出,當采集的血液一定時,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的容量主要取決于有多少血漿制劑被分離出。因此,只要“制定”出合適的血漿參考范圍,參考范圍外的血漿所對應的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就可以作為質量控制的重點檢查對象??紤]到前述容量推測過程中誤差因素的存在,血漿容量范圍由72~136 mL/187~279 mL修正為80~130 mL/190~270 mL(血漿多以10 mL為一個標示量級),范圍外樣本對應的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逐一抽檢,并與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95%CI外的數據對比,兩范圍外的異常樣本符合率分別為1 U:66.7%(12/18)和2 U:71.4%(15/21)。這種有針對性的抽檢方式,雖然只檢測了處于異常范圍的大約5%的樣本,卻發(fā)現了全部血液中約2/3的容量異常的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這比單純隨機抽檢具有更高的檢出率。每袋血漿的容量可以在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中獲得,通過監(jiān)控血漿的實際容量,選取適當范圍,可以起到間接監(jiān)控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容量的作用,避免了每袋懸浮紅細胞實際稱量的繁瑣過程,提高容量異常樣本檢出率,對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容量的質量控制更有針對性??紤]到血液資源的寶貴,在不影響血液安全的情況下可適當放寬參考范圍,比如選擇99%CI來控制。對于容量偏低的血液,在其他質控項目均符合要求的情況下可以根據實際容量選擇重新更改標示量后再次發(fā)放或更改為科研用血等措施[1],既避免血液資源因容量不合格而造成浪費,又保障了臨床用血的安全有效。
參考文獻
[1]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質量要求[S].北京: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2]叢玉隆,金大鳴,王鴻利,等.中國人群成人靜脈血細胞分析參考范圍調查[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3,83(14):1201-1205.
[3]許朝暉,王貞,劉艷.大連市健康漢族成人血常規(guī)參數參考值調查[J].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32(6):695-698,702.
[4]王勝玉.高海拔地區(qū)4162例農牧民靜脈血細胞參數參考范圍調查分析[J].青海醫(yī)藥雜志,2010,40(9):69-70.
[5]張偉,吳靜.烏魯木齊市漢族健康人群靜脈血血細胞參考區(qū)間調查[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1,8(2):160-161.
[6]張淑琴,溫濤,趙君.不同方法制備的紅細胞懸液血比積與容量的探討[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1,13(1):76-77.
[7]李軍.懸浮少白細胞紅細胞容量標準探討[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0,7(12):1276-1281.
·臨床研究·
收稿日期:(2015-09-18)
文獻標識碼: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5.24.046A
文章編號:1673-4130(2015)24-36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