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誠
(湘南學院,湖南 郴州 423000)
陶瓷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與研究
周誠
(湘南學院,湖南郴州423000)
陶瓷設計是一門傳統性和現代性結合的課程,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陶瓷設計課程擺脫了傳統思想的束縛,開始朝著一種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但是,現階段的陶瓷設計課程教學發(fā)展面臨不同的機遇和挑戰(zhàn),需要有關人員對陶瓷設計課程教學進行改革。文章在闡述陶瓷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必要性的基礎上,從教學思想、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幾方面對陶瓷設計課程教學改革進行策略思考。
陶瓷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陶瓷設計課程教學的特點是課程教學內容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是一門理論和實踐充分結合的課程,也是一門能夠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課程。在社會科技的快速發(fā)展下,陶瓷設計的實踐知識更新速度加快,原有書本知識的內容跟不上時代發(fā)展對陶瓷設計提出的要求,為了更好地促進陶瓷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發(fā)展,需要對現行的陶瓷設計類課程內容體系進行整體優(yōu)化,實現對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的全面改革,從而提高陶瓷設計專業(yè)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為他們之后的專業(yè)學習和就業(yè)打下堅實的基礎。
課程建設是陶瓷設計課程教學工作開展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實現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陶瓷設計課程本身具有自己開設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在時代的快速發(fā)展下,如果還是一味地按照書本內容和既定的材料進行教學,難以滿足社會對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為此需要進行陶瓷設計課程教學改革。
(一)陶瓷產品商品化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影響下,消費者的要求越來越高,陶瓷產品優(yōu)劣的衡量標準融入了市場因素。在市場經濟的競爭中,傳統理念的陶瓷產品設計已經無法在競爭中勝出。因此,相關的陶瓷產品企業(yè)開始對陶瓷產品設計、陶瓷產品生產成本和陶瓷產品市場需求等方面高度重視,為此也對陶瓷專業(yè)人才素質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其具有創(chuàng)新的設計思維、熟練的制作技巧,而且還要求其具有一定的生產成本和市場預估等經濟意識,能夠根據市場發(fā)展變化來對陶瓷產品進行針對性設計和制作。
(二)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實際需求
伴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社會的發(fā)展對各行各業(yè)的人才需求已經由以往的數量追求上升到質量追求。在陶瓷設計專業(yè)人才領域亦是如此。日用陶瓷產品是關乎人類生存質量的生活用品,也是用來衡量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集體甚至一個國家文化品位的準則之一。好的陶瓷產品設計應該是能滿足消費者物質和精神雙重需求標準的。如果陶瓷設計專業(yè)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僅僅是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具備基礎的專業(yè)能力,在某種情況下是無法滿足社會實際發(fā)展需要的。為了迎合社會發(fā)展需求,需要相關專業(yè)人才和專業(yè)教學機構培養(yǎng)出智能化、復合型、創(chuàng)新型高素質的陶瓷設計人才。
(一)陶瓷設計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
1.陶瓷設計理論教學改革
陶瓷設計課程不僅是一種實踐活動,而且其發(fā)展需要完善的理論來進行指導。在現代設計理論和學科的建設發(fā)展下,陶瓷現代設計理論基本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包含了基本陶瓷設計理論、陶瓷評價理論、陶瓷應用理論等。但是受傳統陶瓷設計理論的影響,陶瓷理論體系的應用存在一些局限。為此,陶瓷設計課程改革需要從設計理論的本質入手,加強對傳統陶瓷設計理論的把握,并要求陶瓷專業(yè)學生能夠根據時代發(fā)展需要,在繼承以往陶瓷設計成果的同時,進一步形成具有中國社會發(fā)展特色的陶瓷設計理論。
2.陶瓷設計實踐教學改革
第一,陶瓷設計教學要和社會實踐發(fā)展相適應,通過陶瓷實際項目訓練發(fā)展,讓學生充分了解陶瓷課堂教學方案和實際工程項目之間的差距問題,并要聽取專家的意見補充陶瓷設計教學內容。第二,陶瓷產品的設計教學要體現實踐性,加強陶瓷設計教學中學校和社會實踐的聯系,將實際項目植入課堂教學,通過實踐促進教師對陶瓷設計教學內容和知識體系的更新。
(二)陶瓷設計課程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的改革
1.形成一種師生互選的教學發(fā)展機制
現階段的陶瓷設計教學應用的是教師根據原有的課程計劃來形成的教學方案,學生需要根據教師的要求來完成相應的陶瓷設計課程學習。在這種模式下,教師和學生都是機械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和學的過程中缺乏必要的互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由此導致學生陶瓷設計學習的積極性較差,不利于陶瓷設計教學效果的充分實現。因此,陶瓷設計教學的改革需要在陶瓷設計教學過程中引入一種師生互選的機制,將陶瓷設計課程具體分為不同的專題小組來進行有區(qū)別的教學,教師也需要通過自己對專題的研究來制定出具有特色的陶瓷設計教學內容,對不同小組的陶瓷學習進行安排,通過小組學習實現學生對教師教學模式的適應。
2.將陶瓷設計技能型的教學轉變?yōu)橐环N能力型的教學
陶瓷設計教學要求學生能夠掌握一定的技能,比如陶瓷設計的草圖、模型、設計應用軟件等,但是在實際的陶瓷設計教學中還不能把教學的目光僅僅局限于此,而是應該同時注重陶瓷工藝技術、陶瓷材料性能和陶瓷設計經濟成本費用對陶瓷設計的影響。陶瓷設計的開展需要對多種學科知識進行充分的應用,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活動,要求學生具備綜合分析和問題協調處理的能力。為此,陶瓷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關鍵是實現陶瓷設計技能型的教學轉變?yōu)橐环N能力型的教學,著重培養(yǎng)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實現對教學模式的合理運用
陶瓷設計課程改革中應用的教學模式主要是師生互動和以學生為中心的兩種教學模式。其中,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陶瓷設計課堂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創(chuàng)造主動探究學習的積極環(huán)境,改變原有教師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不僅是陶瓷設計知識的傳授者,而且也是學生進行陶瓷知識學習的幫助者,同時還要強化學生在學習中認知主體的地位,注重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4.推進工作室的教學模式
陶瓷設計課程是一門需要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的課程,一些知識能夠用語言進行傳授,但是更多的內容則是需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自主創(chuàng)作。為此,陶瓷設計改革需要教師以工作室教學模式著重引導學生把握正確的陶瓷設計方向,引導學生獨立解決自己的設計問題,為學生的陶瓷設計提供更為廣闊的實踐和交流平臺。
(三)實現對陶瓷設計教學實驗的改革
傳統的陶瓷設計實驗教學內容較為簡單,實驗課程大多是驗證性的實驗,缺乏對陶瓷設計獨立的思考,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此,陶瓷設計的改革發(fā)展需要充分激發(fā)學生動腦和動手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創(chuàng)新精神。經過實驗驗證和討論發(fā)現,將多個簡單的驗證性實驗改為三個綜合性實驗,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對陶瓷知識的靈活運用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還能提高學生集體合作的精神。通過整合性實驗課程的開設能夠提高學生對陶瓷類課程學習的興趣,改善原有的陶瓷課堂教學效果,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進行結合,在最大限度上提升學生的陶瓷知識學習興趣。需要注意的是,在這種陶瓷設計實驗教學中仍有一些地方需要進一步地完善,比如要加強個別小組對實驗教材和文獻資料的理解消化,提升實驗設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另外,受陶瓷設計實驗設備有限和學生陶瓷樣品制作和性能測試跟不上時代需要的影響,需要教師在實驗教學中努力克服這些實驗過程容易出現的問題,不斷完善陶瓷實際實驗。
在新課改的發(fā)展下,陶瓷設計課程的改革變得十分必要,通過陶瓷設計課程的改革發(fā)展能夠讓陶瓷設計教學更好地適應國家發(fā)展需要,并根據教學實際探討出適合時代發(fā)展需要的多樣化陶瓷設計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在激發(fā)學生陶瓷設計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同時,更好地促進陶瓷設計教學發(fā)展。另外,陶瓷設計課程的改革發(fā)展需要依賴廣大教師的支持,為此,需要有關教育人員加快打造一支高素質的陶瓷設計課程教師隊伍,培養(yǎng)更多的雙高型教師,在高素質教師的引領下實現我國陶瓷設計教學在良性、健康的教學發(fā)展道路上越走越好。
[1]張新昌.包裝結構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02(1):49-52.
[2]詹偉.陶瓷設計專業(yè)教學改革初探[J].景德鎮(zhèn)高專學報,2009(3):120-121.
[3]曾明玉,余建榮.論陶瓷藝術設計專業(yè)課程設置的改革[J].邢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5):3-6.
[4]胡繼林,劉鑫,胡傳躍,汪形艷.陶瓷類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廣州化工,2010(2):191-192,211.
[5]蔣鴻輝,李之鋒,鄧義群,王春香,漆小鵬.“卓越計劃”背景下陶瓷工藝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究[J].大學教育,2016(3):20-21.
[6]金福.陶瓷類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大眾文藝,2016(11):209.
[7]趙林.《陶瓷工藝學》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4(29):158-159.
J502
A
周誠(1979-),女,湖南郴州人,湘南學院,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產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