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二一醫(yī)院,吉林 白城 137000)
?
三維適形放療治療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分析
劉國東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二一醫(yī)院,吉林 白城 137000)
目的 分析三維適形放療治療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48例,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24例。觀察組給予三維適形放療,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放療,對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1年、3年、5年生存率進行統(tǒng)計對比。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1年、3年、5年生存率高于對照組。結論 三維適形放療治療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效果顯著,可顯著提高患者1年、3年及5年生存率,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三維適形放療;非小細胞肺癌;效果
肺癌為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類型,近年來我國肺癌患者人數不斷增多,且患者病死率也呈現出不斷升高的趨勢。非小細胞肺癌為臨床常見的肺癌類型。通常情況下肺癌早期發(fā)現難度較大,很多患者在確診時已進至中期或晚期。相關調查顯示,初次就診的肺癌患者中約70%已無法接受手術切除療法,此時患者只能通過放療或化療盡可能延長生存時間。三維適形放療可將腫瘤局部的放射劑量予以最大限度增大,同時可盡可能減少周圍正常組織所受的放射劑量,故近年來在惡性腫瘤放療中的應用不斷增多。本次研究為研究三維適形放療治療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效果,我院選取48例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隨機分組后分別給予常規(guī)放療即三維適形放療,結果顯示三維適形放療效果更為理想,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選取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我院收治的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48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24例。觀察組男15例,女9例,平均(58.1±3.3)歲,鱗癌17例,腺癌7例;對照組男16例,女8例,平均(58.9±3.4)歲,鱗癌19例,腺癌5例。所有患者Karnofsky評分均超過60分。兩組患者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可比較。
1.2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放射治療,在模擬定位機下完成定位,主要照射野包括:可見腫瘤及外放2 cm、同側肺門、上縱膈、全縱膈,根據患者腫瘤情況,進行斜野照射,且在照射中需避免照射其脊髓,劑量為1.8~2.0 Gy/次,1次/天,每周治療5次,總劑量在40~48 Gy。觀察組給予三維適形放射治療,使用熱塑網狀體模對患者體位進行固定,進行CT掃描,將CT圖像傳至臨床治療系統(tǒng)中,靶區(qū)勾畫完成后開始進行治療。原發(fā)灶以及陽性淋巴結均為腫瘤體積范圍,患者臨床靶區(qū)在距離靶區(qū)邊緣分別外擴6 mm;計劃靶區(qū)為臨床靶區(qū)外擴1.0 cm;90%~95%等劑量曲線包繞90%~95%的計劃靶區(qū),選擇6MVX線直線加速器實施分割照射,2 Gy/次,1次/天,每周治療5次;總劑量達到50 Gy時需進行增強掃描,總劑量為64~68 Gy。
1.3療效判斷[1]:根據WHO實體瘤療效相關標準評價治療效果。治療后,患者病灶消失,無新病灶,且維持超過4周,為完全緩解;其病灶面積縮?。?0%,且維持超過4周,為部分緩解;病灶面積縮?。?0%,或增加<25%,為穩(wěn)定;治療面積與治療前比較,增加>25%,或有新病灶,為進展??傆行?(完全緩解+部分緩解)/例數× 100%。并對患者隨訪5年,統(tǒng)計其1年、3年、5年生存率。
1.4統(tǒng)計學分析:數據選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 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患者完全緩解8例,部分緩解12例,穩(wěn)定3例,進展1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3.3%;對照組患者完全緩解3例,部分緩解11例,穩(wěn)定6例,進展4例,治療總有效率為58.3%;經對比,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患者生存率比較:觀察組1年生存率為70.8%(17/24),3年生存率為41.7%(10/24),5年生存率為20.8%(5/24);對照組1年生存率為58.3%(14/24),3年生存率為29.2%(7/24),5年生存率為8.3%(2/24);經對比,觀察組1年、3年、5年生存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
肺癌屬于臨床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其中非小細胞肺癌為主要肺癌類型,占肺癌總數的80%[2]。早期肺癌患者由于缺乏典型癥狀,臨床確診時一般已進入中晚期,此時患者再采取手術治療往往難以取得理想效果,因此臨床常采用放化療方式來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延長其生命年限[3]。
放療在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中應用較多,然而常規(guī)放療通常難以取得令人非常滿意的治療效果,據統(tǒng)計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采用常規(guī)放療后5年生存率為5%~10%。三維適形放療目前是臨床治療肺癌患者的主要方式,近十年來該技術得到了快速發(fā)展,在展開治療時,通常選擇一次性定位,但因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縱膈淋巴結通常有局部轉移現象,計劃靶體積較大,再加上肺部照射體積等因素的限制,所以照射劑量一般控制在50 Gy[4]。經過十年來的發(fā)展,三維適形放療已逐步建立了完整的一套質量控制體系及質量保證體系,且該技術逐漸得到完善,是將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合理應用在放射治療的計劃設計、驗證、實施及監(jiān)督階段。采用三維適形放療可有效增加患者腫瘤區(qū)照射劑量,因此可顯著提高治療效果。同時已有臨床研究發(fā)現,三維適形放療的應用可有效降低患者心肺損傷發(fā)生風險。三維適形放療是常規(guī)放療的一次革新,在治療中實施調強放射治療,能夠滿足臨床照射劑量實際需求來逆向生成非均勻射束強度,可有效改善劑量分布,滿足靶區(qū)需求,并對正常器官形成保護,可減輕對附近正常組織的照射,提高靶區(qū)照射劑量,從而提高患者治療效果,延長其生存期限[5]。另外,三維適形放療避免了傳統(tǒng)盆腔四野加Ir后裝治療的操作容易不規(guī)范現象,能夠減少腔內放射源定位不準確、機械損傷等導致的劑量不足、過量過多或劑量分布不均等不足[6]。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實施三維適形放射治療,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放射治療,經過相應治療可知,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83.3%和58.3%,二者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從這一結果可以看出,三維適形放療可促使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治療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其應用效果優(yōu)于常規(guī)放療。本研究對兩組患者展開為期5年隨訪,其中觀察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別為70.8%、41.7%、20.8%,均高于常規(guī)放療患者生存率,從這一結果中可以看出,三維適形對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近期療效及遠期療效均十分顯著。
綜上所述,三維適形放療治療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顯著,可顯著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高患者生存率,延長其生命年限,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1] 張艷峰,蘇文中.新輔助化療治療Ⅲa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觀察[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7(3):66-67.
[2] 王曉華,劉黎,周強,等.三維適形放療同步聯合紫杉醇/順鉑治療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J].西部醫(yī)學,2012,24(9):1714-1718.
[3] 陳慶生,張坤強,曾德豪,等.三維適形放療治療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分析[J].腫瘤基礎與臨床,2014,27(1):29-31.
[4] 魏利國.肺癌早期的X線表現[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13,22(4):342-343.
[5] 孫曉東,付占昭,顧濤,等.護理干預對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同步放化療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12,21(1):17-18.
[6] 張潔霞,蔡迪,李時悅,等.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治療臨床比較[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5,22(4):285-288.
R734.2
B
1671-8194(2016)20-01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