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帆 雷木丁 吳興斌 戴丙亮(云南省瑞麗市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 678600)
楊國平 董趙寧(云南省瑞麗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678600)
淺談生豬宰后檢疫與處理
蔣帆 雷木丁 吳興斌 戴丙亮(云南省瑞麗市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 678600)
楊國平 董趙寧(云南省瑞麗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678600)
宰后檢疫是宰前檢疫的繼續(xù)和補充,因為宰前檢疫只能了解癥狀,除個別典型病例外(如口蹄疫等),不能僅憑臨床表現(xiàn)就確診疾病。大多要靠宰后檢疫,主要通過皮膚、內(nèi)臟的病變以及實驗室化驗才能做出確診。另外,在生產(chǎn)實踐中,生豬的宰后檢疫必須與屠宰加工同步進行,做到不漏檢、不錯檢,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上市豬肉的安全,才能讓消費者吃上放心肉。
(1)頭部檢疫。檢疫重點是炭疽、囊蟲等疾病。首先,在放血入燙池前或剝皮前,通過放血孔順長切開下頜區(qū)的皮膚和肌肉,在下頜骨支內(nèi)側找到左右頜下淋巴結。其次,在割頭或半割頭后,與左右側下頜骨平行處切開咬肌,檢查兩則咬肌有無囊尾蚴。
(2)皮膚檢疫。煺毛后的豬在檢疫中首先視檢其全身組織狀態(tài),檢查其體表有無水腫、腫瘤,局部性出血性膠樣浸潤,肉色是否變暗、發(fā)黃或發(fā)黑,是否帶有酸臭味,以便檢出炭疽、惡性水腫或黃疸,同時,要根據(jù)皮膚上的出血點的不同,檢出豬瘟、豬丹毒、豬肺疫。
(1)胃、腸、脾的檢疫。視檢胃、腸系膜有無異常,剖檢胃腸系膜淋巴結,看有無腸型炭疽,并觀察胃腸的漿膜,看其表面有無細頸囊尾蚴,必要時,剖開胃腸,看其黏膜有無出血、膿腫、潰瘍、干酪樣壞死等病變,以便檢出豬瘟、豬丹毒、豬肺疫等疫病。
(2)心、肝、肺的檢疫。首先視檢心、肝、肺的大小、形態(tài)、色澤,看其表面有無出血、腫大、變性,然后仔細檢查肺部,切開組織看有無結核、結節(jié)及肺絲蟲病變。檢查心臟時剖開心觀察心外形、大小、色澤以及心外膜、心包膜的狀態(tài),確定尸僵程度。檢查肝臟時,注意有無淤血、“脂肪肝”、“檳榔肝”并注意膽管是否變粗變白(肝片吸蟲病)。
(3)膀胱、子宮等器官一般不作檢查,如有可疑布氏桿菌病時,檢查生殖器官,注意有無紅腫等炎癥變化。檢查膀胱黏膜時,如有出血和樹枝狀充血,多見于豬瘟。
(1)胴體內(nèi)的檢疫。首先觀察肌肉色澤,肋骨兩側小血管有無血液滯留和肌斷面濕潤度,以判斷放血程度的好壞,然后看胸腹膜、關節(jié)脊椎斷面有無異常。
(2)淋巴結的檢疫。豬胴體檢疫的淋巴結有淺腹股溝淋巴結和深腹股溝淋巴結。必要時檢髂內(nèi)淋巴結和深頸淋巴結??戳馨徒Y有無充血、出血、水腫、發(fā)炎、化膿壞死等病理變化。如豬瘟淋巴結出血性炎癥,淋巴結切面上周邊出血,呈大理石樣花紋。豬丹毒淋巴結卡他性炎癥,淋巴結腫脹,切面多透明液流溢,有細小出血點。
(3)腰肌檢疫。檢查有無囊尾蚴。剖檢時,先沿脊椎下緣將左右腰肌割開2/3。再在腰肌割面上縱深切3~4刀,觀察有無灰白色呈橢圓形或圓形半透明的米粒大的囊泡。
(4)腎臟的檢疫。先輕輕剝離腎包膜,觀察腎臟色澤、大小、有無淤血、充血、出血點及其他病變。
(1)生鮮肉。肌切面平整,呈現(xiàn)紅色、有光澤、彈性好、有黏性,脂肪氣味芳香等鮮活性。
(2)淘汰種公母豬肉。種公豬肉皮厚、毛孔粗,肉質粗硬且?guī)孕任?;種母豬肉皮厚、肉質粗硬,乳腺發(fā)達。
(3)變質肉。肌切面不平整、呈暗色、無光澤、彈性差、無黏性、有臭味等病變。
(1)豬瘟和豬肺疫。豬瘟出血點遍布全身,淋巴切面呈周邊或網(wǎng)狀出血,腎表面有針類出血點;豬肺疫皮膚出血點大小不一,腎和淋巴結有出血點和壞死點。
(2)豬丹毒與鏈球菌病。豬丹毒表皮有大、小紅斑,疹塊有方形和菱形;豬鏈球菌病淋巴結腫、關節(jié)腫大。
(3)豬胸膜肺炎與氣喘病。豬接觸傳染性胸膜肺炎肺兩側呈紫紅色,肺葉切面似肝,肺間質充斥血色膠凍樣液體,肺表面有一層黃色纖維素性滲出物與胸膜粘連。鏡檢肺和胸膜均呈纖維素性炎癥變化;豬氣喘病在心葉、尖葉、中間葉及部分病例的膈葉前綠出現(xiàn)融合性支氣管肺炎,以心葉最為顯著,俗稱“肉變”、“蝦肉樣變”。
(1)旋毛蟲檢疫。在豬肉尸左右膈肌腳各取一小塊20g左右的肉樣,先撕去肌膜觀察有無蟲體,然后將肉樣用剪刀順肌纖維方向在不同部位剪取24小片,壓片鏡檢,看有無旋毛蟲,旋毛蟲包囊呈橄欖形,約0.8~1.0mm。
(2)囊尾蚴檢疫。主要寄生在咬肌、膈肌、腰肌、心肌、肩胛外側肌。腹部內(nèi)側肌。眼觀成熟的囊尾蚴的外形呈橢圓形,約豆粒大。
(3)肉孢子蟲的檢疫。主要寄生在腹肌、股部肌肉、肋間肌、膈肌和咽喉部肌肉,眼觀可見與肌纖維平行的乳白色毛根狀小體,大小約0.5~5mm,如有鈣化白點,應壓片鏡檢(方法與旋毛蟲相同)。
對合格的豬胴體開具產(chǎn)品合格證,并加蓋合格驗訖印章,準予上市。
(1)有條件食用。凡患有一般傳染病,輕度寄生蟲病和普通病理損傷的肉尸和臟器,根據(jù)病損性質和程度,經(jīng)冷凍、鹽腌、產(chǎn)酸高溫等無害化處理后,使傳染性、毒性消失或寄生蟲全部死亡者,可有條件食用。
(2)化制。凡患有嚴重傳染病,寄生蟲病和嚴重病理損傷的肉尸和臟器,應煉制工業(yè)油。
(3)銷毀。凡患有烈性傳染病、炭疽、豬瘟的肉尸和臟器,必須用焚燒、深埋等方法處理。
總之,生豬屠宰檢疫是肉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閘口”,是保證肉品質量安全及消除豬病往外傳播和流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只有做好生豬屠宰檢疫,對肉品做出準確判斷,才能確保公共衛(wèi)生安全和上市豬肉的衛(wèi)生安全,才能真正讓消費者吃上放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