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格
(河北省邢臺市南和縣第一幼兒園,河北邢臺054000)
幼兒園應注重習得的潛移默化
張新格
(河北省邢臺市南和縣第一幼兒園,河北邢臺054000)
習得是人類發(fā)展的重要形式,也是形成人穩(wěn)定習慣、氣質、修養(yǎng)甚至思維方式的重要途徑。幼兒教育在注重學得教育的同時,還應注重習得的影響和熏陶。幼兒園應通過多種手段加強對幼兒的習得教育引導,提升幼兒教育水平,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
幼兒教育;習得;潛移默化;言傳身教;文化熏陶;寓教于樂
所謂習得,是指日常交際環(huán)境中通過自然地運用第一語言能力而逐步地、下意識地發(fā)展能力。相關心理理論研究通常將知識的學習過程劃分為習得、保持、應用三個階段。習得可理解為個人的心理內容、心理過程、心理狀態(tài)或現(xiàn)象中“客體化的人類本質能力”的個人再生與變革。亦即,人類文化在被主體消化、積累、運用乃至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過程中,人格的心理特性和心理構造得以發(fā)生、發(fā)展。它與學得的區(qū)別在于:學得注重人知識、技能、思想的提升,屬于教育成果,具有明確的目的性;習得注重對綜合素質的提升,屬于潛移默化的結果,注重對人的深遠影響。習得對人的影響更具長期性和穩(wěn)定性,是提高公民自身素質、修養(yǎng)的重要途徑。目前的幼兒教育注重學得教育,忽視習得影響,導致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缺乏應有的優(yōu)雅氣質和文化修養(yǎng)。因此,目前的幼兒園應注重習得對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這個問題進行粗淺的探討。
教師不僅是知識文化的傳播者、能力技巧的培養(yǎng)者,更是幼兒做人、做事的典范。幼兒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外部的事物和人有著極強的模仿欲望,尤其是對自己老師的言行更是情不自禁地去模仿。因此,幼兒園應注重對教師的全面培訓,尤其是常態(tài)下容易忽視的愛心、禮義、修養(yǎng)等方面的培訓,讓每個教師都能以溫文爾雅的形象出現(xiàn)在幼兒面前,并以平等的態(tài)度去對待幼兒。比如,當幼兒幫助教師摞凳子后,教師應對其說“謝謝”;當教師的言行對幼兒不當時,教師一定要說“對不起”;當教師和幼兒談心時,應蹲下身子,讓幼兒感到教師對他們的尊重;當幼兒的訴求不合理時,教師要耐心解釋原因,分析利害;當幼兒感到恐懼無助時,教師要以擁抱、撫慰等肢體動作讓幼兒感到溫暖和安全。
教師的這些行為不但會讓幼兒感受到內心舒適,而且會潛移默化影響幼兒的言行舉止。比如,師生共同就餐時,幼兒發(fā)現(xiàn)教師吃飯時專心致志,沒有吧嗒嘴的習慣,將自己盛來的食物全部吃完,并將自己的餐具送回到餐車中。幼兒就會不自覺地去模仿,養(yǎng)成良好飲食習慣,并自覺收拾自己的餐具。這一習慣會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長期保持,對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具有深遠意義。
這里所說的環(huán)境,不僅指幼兒接觸的那些靜態(tài)的、呆板的物質環(huán)境,還包括所有能給幼兒感官刺激的人和事。因此,幼兒園的環(huán)境建設,既要注重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物質環(huán)境,還要營造溫馨和諧的精神環(huán)境。
幼兒園是幼兒活動的主要場所,也是幼兒感知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幼兒奇思妙想的第一場所。因此,幼兒園的環(huán)境設置要做到處處充滿童真童趣,并具有文化內涵,讓幼兒感到親切、有吸引力,激勵幼兒交流、互動、認知的欲望。比如,外墻和室內選擇色彩鮮艷、內容豐富的圖案,在讓幼兒感到賞心悅目的同時,可激發(fā)幼兒積極愉悅的情感。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幼兒的認知習慣和特點,適當增加一些文化元素,如將《三字經》《弟子規(guī)》中一些文字淺顯、意義深刻的語句張貼于樓梯臺階、屋梁上,對幼兒進行耳濡目染的文化熏陶。
幼兒園還應提倡建立溫馨和諧的人際關系。無論是教師之間,還是師生之間都要保持溫馨和諧的關系。教師之間要和睦相處,為學生樹立人際關系的榜樣,讓幼兒從教師身上學到與人相處的方式、方法。同時,教師應對幼兒表現(xiàn)出支持、尊重、接受的情感態(tài)度和行為。這是建立師生間積極關系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良好社會性行為的基本條件。教師要善于理解幼兒的各種情緒情感的需要,對不同性格的幼兒一視同仁,讓幼兒沐浴在教師愛的陽光之中,用愛心哺育幼兒的愛心,從而使幼兒的愛心逐漸形成、鞏固,并得以傳播。教師還要相信幼兒有自我判斷、做出正確的選擇的能力,善于對幼兒的積極行為及時予以肯定和贊美,讓幼兒從教師身上學會接受他人,尊重他人,贊美他人,進而形成寬容、健全的人格。
觀看影像資料是幼兒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但是,目下流行的動畫片,如《喜羊羊與灰太狼》《貓和老鼠》《熊出沒》等,都是一種在“互相看不慣卻又干不掉對方”的主線中進行發(fā)展的情節(jié)。它們給幼兒的感覺是敵對和較量,且有大量的暴力、殘酷的元素摻雜其中,對幼兒習得的思想甚為不利。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選擇一些有意義的動畫片讓幼兒觀看。如教師可結合幼兒喜歡看節(jié)奏鮮明的廣告和動畫片的特點,選擇一些包含文明里禮貌、最守社會秩序、富有文化含義的公益廣告以及一些氣氛溫馨和諧、主題積極向上的動畫片,如《鼴鼠的故事》《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等,讓幼兒在獲得感官愉悅的同時,受到文明、文化、愛心和智慧的熏陶,從而潛移默化地幫助幼兒形成健全的人格。
此外,教師還可以從以前廣播中的幼兒節(jié)目中,選擇一些知識性、文化性強的故事,為幼兒播放,讓幼兒感受中華文明的輝煌和燦爛。
另外,教師還應和家長盡可能多溝通,讓家庭熏陶和學校感染保持一致。教師還可以和家長一起搞一些親自活動,豐富幼兒的生活和情感體驗,讓幼兒在文明、文化元素的浸染中提升綜合素質,從而為幼兒的長足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劉亦真.潛移默化的幼兒思想品德教育[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15).
[2]王教云.談在幼兒教育中外界環(huán)境對幼兒潛移默化的教育[J].軟件:電子版,2014(8).
[責任編輯張翼翔]
G61
A
1673-9132(2016)34-0133-02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4.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