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靜濤
(河北省寬城滿族自治縣板城中心小學,河北寬城067600)
淺談“137積累法”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中的運用
胡靜濤
(河北省寬城滿族自治縣板城中心小學,河北寬城067600)
提倡小學生課外閱讀,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其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其實是一個培養(yǎng)習慣的過程。家長要擔負起家庭教育的重要責任。課外閱讀的習慣,要從小開始培養(yǎng)。一個習慣的培養(yǎng),不能僅僅依賴學校和教師,需要家長們與教師配合起來。課外書的選擇,需要適合小學生的情況,讓學生學會運用137累積法來讀經典國學和其他書籍,能夠事半功倍。
137積累法;課外閱讀;運用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標》(2011年版)中強調:課外閱讀是形成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新課程標準要求每位學生九年的閱讀量達到4000萬字以上。我從事語文教學已有多年,深知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從小有著課外閱讀習慣的學生,他的主動思考能力強,學習能力也會比較強。一個人的學習能力,是伴隨他一生的財富。然而,我們教師在實際的教學的過程中,卻常常無法做到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這樣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升。
因此,教師和家長都需要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從小的閱讀的習慣和能力,為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边@說明家庭環(huán)境和家庭教育對小孩子的影響重大。我們都知道,小孩子是很容易受其家里人影響的。想要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就需要家長做好自身,給孩子一個好榜樣。哪怕家長自己不讀書,至少也陪著孩子一起讀書。既能增加親子感情,又能讓自己和孩子多長點知識,何樂而不為呢?
教育,不能只依賴學校和教師,家庭教育其實更加重要?!昂酶改竸龠^好老師”,學校教育永遠無法代替家庭教育。因此,學校及教師要設法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引導家長重視自己的責任與使命,不要錯過了孩子的成長關鍵期。趁著孩子還沒有定型,家長要趕緊行動培養(yǎng)孩子愛學習、愛讀書。
既然,課外閱讀是一件這么重要,且益處多多的事。不論是教師還是家長,肯定都希望孩子從小學開始,甚至從更小的時候開始,就能夠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很多人就想問,對于小學生來說,課外閱讀究竟要讀哪些書,才能夠最大限度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既然要讀課外書,那我們就選最好的、最經典的書來讀。個人認為,一方面,我們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可以為學生選取故事性、趣味性強的中西方文化經典書籍。另一方面,我們還要培養(yǎng)孩子的內在修為。教師可以有計劃引導學生多讀一些國學經典。我所說的經典國學,指的是《易經》《黃帝內經》《老子》《孝經》《孫子兵法》《難經》《詩經》《孟子》《莊子》等。此外,當然還有啟蒙國學,如《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等等。
國學之所以,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學,就是因為其內容豐富,涵蓋了天文地理宇宙萬物,包含了華夏幾千年人們的智慧結晶。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它流傳了幾千年,它經久不衰,越傳越廣。
選擇了最好的課外書還不夠,還需要最科學、最合理、最簡單的讀書方法,才能事半功倍。賴國全老師提出的“137累積法”指導學生誦讀經典和其他書籍,通過實踐證明取得了非常不錯的學習效果。
“1”就是每天至少讀一遍,最多7遍;一樣約十分鐘,不超過十分鐘;遵循青少年兒童的生理特性。
“3”就是一天可以選擇讀三樣,最多讀7樣,如同時讀《論語》《易經》《老子》;遵守生活多樣性。
“7”就是指連續(xù)7天重復相同的內容。七日復。如:從周一到周日,重復讀《論語》《易經》《老子》里相同的內容。不管學生熟記不熟記,背誦不背誦,讀完7天就進入下周學習。
如此,學生在1個月,就可以將《三字經》《弟子規(guī)》《千字文》《百家姓》《朱子治家格言》等,這些啟蒙國學完整地讀完了7遍。兩年左右,就可以熟記甚至背誦《論語》《大學》《易經》《中庸》《道德經》《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對韻》等將近十多部經典。
學習量:累積法主張一天的學習量為400字左右。不過學習量是一個參考值,面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進行靈活掌握。學習時間:采用離散教學的原則,一次學習時間約十分鐘,一天二、三次,每天學習時間約為半小時。
下面是一位家長運用137積累法指導孩子誦讀經典的案例:
“我和我的孩子每天讀經典,用的是137累積法。剛開始讀經典時,孩子20個月大,我放經典音頻,我跟著讀,她一邊聽一邊玩,第4天時,我讀上句,她有2次都能接下句。已經很不錯了。我就每天堅持著讀一遍,讀3樣。
當孩子25個月時,能夠順溜的背誦三字經的前面50個字左右,且發(fā)音還比較標準。340字的大易詩,每句5個字,只要我說出第一個字,她就能接下去……”
接下來,是一位工作在語文教學第一線的教師的親身體會:
“我去年親自帶著班上一位學生讀經典。每天中午或者放學后,我和她一起讀半小時經典,我們用的是137教育累積法,手指指讀,聽同步音頻跟讀,每天讀一遍,讀3本不同的經典,每本經典讀10分鐘左右。同樣的內容讀7天,再換新內容。
到了讀經第二周時,同學和老師都發(fā)現:這位同學,無論是上課情況,背誦課文,還是家庭作業(yè),或者是考試等方面,她都在不斷的進步。
以前上課從來不發(fā)言的,老師點名提問她,都不知道老師問什么。到后來,漸漸變得活躍,經常搶著舉手回答問題。她學會了主動思考問題回答問題。期末復習階段,每天都能夠獨立完成作業(yè)。
每次的單元考試,她的成績排名,也在慢慢的上升。從最初的倒數第3,到倒數第9,再到正數第22名,到最終的正數第15名。
讀經典,讓她內心更加自信了,聽課也有勁了;讀經典讓她認識了更多課堂上沒有學過的漢字,她覺得語文沒有那么難學了;讀經典鍛煉了她的記憶力,背誦課文就容易了?!?/p>
總之,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和能力的養(yǎng)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工作,而是需要學校和家長塌下心來,運用“137積累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深厚的文化修為。
賴國全,周麗娟,高俊英主編.育心經典教育理論與實踐文集[J].廣東經濟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張翼翔]
G64
A
1673-9132(2016)34-0078-02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