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威
(遼寧省盤錦市大洼縣第一人民醫(yī)院,遼寧 盤錦 124200)
腹部閉合性損傷肝脾破裂非手術治療的適應證及治療措施
魏海威
(遼寧省盤錦市大洼縣第一人民醫(yī)院,遼寧 盤錦 124200)
目的 觀察分析腹部閉合性損傷肝脾破裂非手術治療的適應證和治療措施。方法 選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21例腹部閉合性損傷肝脾破裂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非手術治療,觀察治療效果。結果 行非手術治療的21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在治療期間轉手術治療,所有患者在治療后均痊愈出院,行非手術治療的成功率為71.4%。結論 對腹部閉合性損傷肝脾破裂患者采用非手術治療是可行的,在行非手術治療期間必須對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進行嚴密觀察,并做好隨時進行手術的準備,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非手術治療;臨床療效;成功率
脾臟和肝臟都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免疫及儲血器官,由于質地弱,易受損傷[1],尤其是脾破裂,其發(fā)生率在腹部閉合性損傷中占20%~40%。腹部閉合性損傷中的肝脾破裂易使患者出現失血性休克,在高度可疑或明確診斷后應首先選擇手術進行治療,這也是外科的常規(guī)急診急救原則[2]。隨著臨床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逐漸加深了對肝脾破裂的認識,越來越多的專家和學者主張將受損的肝臟或脾臟保留下來,且相關研究表明[3],行腹部探查時約23.4%的脾破裂患者破裂出血已停止,故采用非手術治療具有一定可行性。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21例腹部閉合性損傷肝脾破裂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非手術治療的適應證及治療措施,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腹部閉合性損傷肝脾破裂患者21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呼吸道感染、精神病史及嚴重心、肺、腎功能不全等,符合腹部閉合性損傷肝脾破裂的診斷標準,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齡21~72歲,平均年齡(43.2±5.7)歲;肝破裂6例,脾破裂15例;致傷原因:撞擊傷7例,車禍6例,擠壓傷3例,高處墜落傷5例;合并骨盆骨折1例,肋骨骨折2例,顱腦外傷1例,腰椎骨折1例;根據美國創(chuàng)傷外科協會(AAST)的脾外傷分級標準對脾外傷患者進行分級[4]:Ⅰ級8例,Ⅱ級5例,Ⅲ級2例。
1.2方法
1.2.1診斷方法:根據有明確的左季肋部或腹部外傷史;傷后的臨床表現主要為失血或/和腹部疼痛;腹部肌反跳痛、緊張或壓痛,叩診出現移動性濁音,心率及血壓發(fā)生變化;CT或B超檢查確診為肝破裂或脾破裂;腹部穿刺不凝固血液[5]。
1.2.2治療方法:對于腹部閉合性損傷肝脾破裂患者的非手術治療方法主要如下:①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jiān)測:通常選擇多功能生理監(jiān)護儀連續(xù)監(jiān)測患者的脈搏、呼吸頻率、血壓及血氧飽和度等;②給予輸液、輸血等治療:若患者入院時有休克早期表現、腹腔中等量積血等,可先輸晶體液1000 mL,后立即快速成分輸血或輸全血800~1000 mL,大部分患者在輸液、輸血后能穩(wěn)定生命體征,可繼續(xù)給予抗感染等治療;③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必須保持絕對臥床休息,可取半臥位或平臥位,盡量減少活動,首先留置導尿管,并放置胃管,給予患者持續(xù)性的胃腸減壓處理,以減輕損傷后腸麻痹及胃擴張;④做好隨時中轉手術的充分準備,觀察3 d后若排除手術治療方案,可指導患者適量增加床上活動;⑤對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壓積進行動態(tài)測定,并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行腹部CT或B超檢查及腹部穿刺;⑥給予患者禁食處理,若治療3~5 d后患者肛門恢復排氣,且病情穩(wěn)定,則可給予流質飲食。
行非手術治療的21例患者中,有6例(28.6%)在治療期間腹腔內持續(xù)出血,循環(huán)情況較差,且腹膜炎癥加重,經轉手術治療后,已治愈出院;其余15例(71.4%)患者均給予非手術治療而治愈出院,非手術治療的成功率為71.4%?;颊咦≡簳r間為8~31 d,平均住院時間為(14.3± 3.2)d,隨訪24個月,經CT及超聲復查,患者肝脾破裂處恢復良好。
脾臟和肝臟除了具有儲血、破血及過濾等生理功能外,還具有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及免疫調節(jié)等重要作用,故對于外傷性肝脾破裂,應在“搶救生命第一”的前提下,盡量保留肝臟和脾臟。
3.1非手術治療的適應證:大部分外傷患者并非單一臟器受損,通常還伴有胸、腹、四肢及軀干等復合傷,對于此類患者必須積極診斷和處理其危及生命的受損臟器[6]。對于以腹部損傷為主的患者,在確診為肝脾破裂但無其他臟器損傷或輕微損傷但不需要進行手術的前提下,給予肝脾破裂非手術治療的適應證主要為:①傷情較重,出現休克等癥狀,在經快速輸液、輸血等抗休克治療后,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恢復穩(wěn)定,并沒有給予血管活性藥物進行維持;②傷情較輕,經腹部CT或超聲檢查腹腔內存在少量或中量積血,患者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7];③經CT或B超檢查后可采用ASST分級為Ⅰ級、Ⅱ級和Ⅲ級,但患者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對于肝脾破裂患者行非手術治療的適應證以血流動力學指標為主,而臨床癥狀、體征及腹腔積血量等指標可作參考。若患者經CT或B超復查腹腔增加積血量,腹脹、腹痛等癥狀加重,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壓積下降,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或再次惡化等,應考慮中轉為手術治療。
3.2非手術治療的措施:對于腹部閉合性損傷肝脾破裂患者行非手術治療的主要措施為給予輸液、輸血等抗休克治療、對腹部積血量等體征進行動態(tài)觀察、保證絕對臥床休息及嚴密監(jiān)測生命體征等。此外,可給予抗生素避免發(fā)生感染,常規(guī)給予止血藥,如有必要可將凝血因子制劑、血小板懸液及冷沉淀等輸入,維持患者的電解質、水及酸堿平衡,給予適量的靜脈營養(yǎng)治療[8];給予持續(xù)性胃腸減壓,可有效避免發(fā)生應激性潰瘍;待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可恢復班半流質飲食。
綜上所述,對腹部閉合性損傷肝脾破裂患者采用非手術治療是可行的,在行非手術治療期間必須對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進行嚴密觀察,并做好隨時進行手術的準備,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促進患者恢復健康。
[1] 楊致富,顧德智,葛旭明,等.腹部閉合性損傷中肝脾破裂的非手術治療[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yī)學雜志,2007,2(6):353-355.
[2] 季暉,臧西國,張東林,等.非手術治療外傷性肝破裂22例體會[J].貴州醫(yī)藥,2002,26(4):366-367.
[3] 張何權.腹部閉合性損傷的治療體會[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3,10(7):108.
[4] 李憶魯,邱維吉,孔寧,等.腹部閉合性損傷致胰腺遲發(fā)性斷裂1例并文獻復習[J].疑難病雜志,2011,10(5):390-391.
[5] 婁淵宏.腹部閉合性損傷致肝脾破裂行腹腔內積血直接回輸42例臨床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0,3(13):81-82.
[6] 羅有啟.腹部閉合性損傷致肝脾破裂行腹腔內積血直接回輸42例報道[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0,8(23):60-61.
[7] 錢章選.腹部閉合性損傷156例救治分析[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5,14(20):2700.
[8] 甘本峰.腹部閉合性損傷致小腸破裂32例診治體會[J].海南醫(yī)學,2008,19(12):66.
R656.1
B
1671-8194(2016)28-00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