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蘭秦永平劉佳霖高麗嬌(重慶市畜牧科學院,榮昌40460;廣西靈川縣水產畜牧獸醫(yī)局,5499)
中蜂巢蟲防治研究進展
曹 蘭1秦永平2劉佳霖1高麗嬌1
(1重慶市畜牧科學院,榮昌402460;2廣西靈川縣水產畜牧獸醫(yī)局,541299)
巢蟲[1,2]是蠟螟的幼蟲,屬鱗翅目、螟蛾科。蠟螟分大蠟螟和小蠟螟。兩者都是中蜂的主要敵害,以蠟屑為食,并鉆入巢房底部蛀食巢脾,逐步向房壁鉆孔吐絲,使蜜蜂幼蟲到蛹期不能封蓋或封蓋后被蛀毀產生白頭蛹,常造成蜂群逃亡或大批封蓋蛹死亡。受巢蟲危害的蜂群,群勢較弱,繁不起蜂,生產力下降或消失,給蜂農造成極大的損失。
巢蟲為完全變態(tài)昆蟲,生活史包括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階段[3]。卵呈橢圓形,表面光滑,初產時白色,后漸變灰白或微黃幼蟲。頭部棕色,胸、腹部淡黃或乳白色。蛹呈紡錘形,包于單獨或相依排列的繭中。成蟲為小型暗褐色或灰色蛾子,有褐色斑或斑紋不明顯。蠟螟生活史為2~6個月,在我國一年可發(fā)生3代,在廣州可發(fā)生5代。羽化出來的成蛾不需要食物和水分,成蛾在夜間活動、交尾,喜在蜂箱縫隙中產卵。一只成蛾每只產卵1000粒左右,最適溫度29~35℃[3],過高或過低,46℃以上或0℃以下都會使大蠟螟生長緩慢,甚至死亡。
近幾年,重慶市畜牧科學院蜂業(yè)研究所在重慶范圍內對中蜂巢蟲病進行了流行病學調查。從2012年至2015年年重慶市畜牧科學院蜂業(yè)研究所共接到蜂農電話咨詢60次,其中已經(jīng)明確是巢蟲病害的咨詢20次。調查中發(fā)現(xiàn),巢蟲的流行與地理環(huán)境有一定關系,在重慶高海拔地區(qū)的城口巢蟲病發(fā)病率最低,病害防治比較容易,重慶西南部巢蟲流行較廣,防治起來也比較麻煩。
目前國外主要采用生物防治方法防治巢蟲[4],通過繭蜂、線蟲和蘇云金芽胞桿菌等寄生性天敵防治大蠟螟。Sqaashidhar Viraktamath等于1998年對可寄生大蠟螟的5種膜翅目天敵進行了研究,其中最主要的天敵為蠟螟絨繭蜂 (Apanteles galleried),另外4種分別為Dolichogenidea sp、Glyptapanteles sp、Venturia sp和 Aphanogmus sp。Zaitoun曾對21種地中海植物提取液進行研究,測定了它們對大蠟螟發(fā)育的影響和對工蜂的毒性。結果表明,用大多數(shù)植物提取液飼喂大蠟螟幼蟲與對照相比蛹期延長2~5天,其中有4種植物(Abrus precatorius,Laurus nobilis,Petroselirum sativum 和Plantago psyllium)提取液還對大蠟螟幼蟲有毒殺作用,致死率為95~100%,并且對工蜂無影響。還有一些植物提取液具有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和毒劑的作用,可用來有效地控制大蠟螟的種群數(shù)量。
國內在民間見到很多可以驅蟲的中草藥,如煙草、百部、八角等常見植物性藥源[5]。在巢蟲防治的研究報道中,只有單方的中草藥防巢蟲的經(jīng)驗交流報道,例如,2013年謝光同[6]利用苦楝樹皮和苦楝樹根熬制的水劑將箱底的巢蟲熏暈,幾天后能毒死箱底的巢蟲,但未見相關科學實驗報道。翟自明等在《獸醫(yī)中草藥大全》[7]中,明確指出驅蟲中草藥“打破碗花花”對滅蛆、殺螟蟲及粘蟲等效果顯著,此方中藥卻已難找。
蜂藥市場中治療中蜂巢蟲病的蜂藥通常有兩種出售:一種為二甲基-(2,2,2-三氯-1-羥基乙基)磷酸酯,又名敵百蟲,在采蜜期易對蜂產品造成藥物污染;另一種為生物制劑蘇云金桿菌。張中印[8]等提出使用磷化鋁或磷化鈣來熏蒸巢脾和蜂箱,一次性用該藥便能達到消滅害蟲的目的。用于熏蒸殺滅巢蟲的藥物還有:硫磺、醋酸和甲酸,但對人有害,用時應注意安全。
此外,在國內見到很多巢蟲防治措施,除了用藥物進行浸泡、熏蒸[9]、噴脾以外,還有很多特殊的管理措施起到了防治的效果。例如,防水油膏涂刮蜂箱[10],在蜂箱上改造安裝巢蟲阻隔器[11],巢脾的冷藏處理,陽光下暴曬巢脾等。
但巢蟲有喜鉆巢脾和蜂箱縫隙等較隱蔽地方安身并吐絲結繭的特性,這種昆蟲已經(jīng)完全適應了蜂群的生活。在高海拔或寒冷地區(qū),利用物理方法防治起來較容易;但在溫度適宜的南方,在防治措施上,養(yǎng)蜂人想盡一切辦法,效果不甚理想。如噴脾、泡脾、熏蒸等措施易傷蜂傷子,在熏蒸時,操作不當對人有危險性,需要謹慎操作。若采用巢脾冷處理,需要較高成本的基礎設備。國內尚無防巢蟲的生物繭蜂或線蟲成品出售。目前大都使用蘇云金芽胞桿菌,由于用藥方法不一,防治效果也不一致,由最初的飼喂蜂群,到用棉簽涂藥到巢蟲隧道,都是養(yǎng)蜂人覺得較繁瑣的工序,安全高效的防治措施有待進一步研究。
盡管如此,大規(guī)模蜂場大都能控制巢蟲,除定期性做好消毒工作以外,還特別注意飼養(yǎng)強群,保持強群是較為安全高效的巢蟲防治方法。隨著我國對養(yǎng)蜂業(yè)的重視投入,我們可以因地不同,在防治前可綜合考慮當?shù)刈匀画h(huán)境情況,使用簡單高效的防治措施。巢蟲對蜂群的危害一定能得到控制,蜜蜂及蜂產品安全有保障。
[1]吳杰.蜜蜂學[M].中國農業(yè)出版,2012:500.
[2]梁勤,陳大福編.蜜蜂保護學[M].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9:132-133.
[3]黃少康,王建鼎.大蠟螟的生物學研究[J].中國蜂業(yè),2001,52 (5):8-10.
[4]劉奇志,田里.國內外大蠟螟防治方法研究現(xiàn)狀[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36(13):5495-5496.
[5]袁春穎.中蜂巢蟲的綜合防治技術[J].蜜蜂雜志,2007,(5):30.
[6]謝光同.苦楝樹皮防治巢蟲[J].蜜蜂雜志,2013,(11):25.
[7]翟自明,徐方舟,江錫基.獸醫(yī)中草藥大全[M].1989:1108.
[8]張中印,吳黎明主編,輕輕松松學養(yǎng)蜂[M].中國農業(yè)出版社, 2010:195-196.
[9]帥利寬.治巢蟲六法利弊比較.蜜蜂雜志,2009,(10):30.
[10]周光濟,喻昭.巢蟲防治二法[J].中國蜂業(yè),2011,62(9):19.
[11]徐祖蔭.深秋時節(jié)話巢蟲[J].蜜蜂雜志,1990,(6):19.
國家蜂產業(yè)技術體系專項資金資助(CARS-45-SYZ15);重慶市畜牧科學院基金項目15443作者簡介:曹蘭(1980-),重慶江津人,研究方向蜜蜂保護。Fyscl2010@163.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