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陽
摘 要:探究型實驗題一般都具有較大的開放度。新課標下的高考的勝者,不是復制了多少知識與解題方法的考生,而是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知識和方法的強者。
關鍵詞:有關物質組成;化學實驗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229-02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指出要“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v觀近年來的高考試題,不難發(fā)現(xiàn)探究性試題正在嶄露頭角,這也正是新課標的精神在高考中的具體表現(xiàn),為高中的化學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探究性試題具有條件的不完全性,結論的不確定性,知識的綜合性等特點,理論和實踐的聯(lián)系緊密,有的還提供一些新的信息,這就要求考生必須冷靜的審題,聯(lián)系所學過的知識和技能,進行知識的類比、遷移、重組,全面細致的思考提出假設,然后設計驗證方案,根據(jù)得出的結論或數(shù)據(jù)對各種假設進行甄別判斷,形成自己新的知識和能力。這類試題對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表達能力都提出了較高要求,考查學生的化學實驗探究能力,具有較高的區(qū)分度。
探究性實驗的切入點很多,如對化學反應原理、未知物的成份、物質的組成、物質的性質、實驗方案的探究等類型,本文以下題有關物質組成的探究來闡述有關實驗探究方法,讓大家學會如何開展實驗探究。
對于物質的組成,產(chǎn)生不確定性主要有反應物的用量不同、環(huán)境的干擾、副反應的發(fā)生特別是有機化學反應等原因造成的,在此僅以反應物的用量問題來談有關實驗探究。
(2010年廣東省高考理綜試題)
33.某研究小組用MnO2和濃鹽酸制備Cl2時,利用剛吸收過少量SO2的NaOH溶液對其尾氣進行吸收處理。
(3)吸收尾氣一段時間后,吸收液(強堿性中肯定存在Cl-、OH-和SO42-。)請設計實驗,探究該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陰離子(不考慮空氣中CO2的影響)。
①提出合理假設.
假設1:只存在SO32-;
假設2:即不存在SO32-,也不存在ClO-;
假設3: 。
②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請在答題卡上寫出實驗步驟以及預期現(xiàn)象和結論。限選實驗試劑:
3 mol·L-1 H2SO4、1 mol·L-1 NaOH、0.01 mol·L-1 KMnO4、淀粉-KI溶液、紫色石蕊試液。
當一個化學反應進行時,為了提高某物質的轉化率或者對物質含量的不確定性等因素,在實驗中添加藥品往往容易造成所謂的不足、恰好與過量,比如某個無機反應可表示為A+B=C+D,由于量的問題往往存在三種情況:A過量,B過量,A與B恰好完全反應。于是反應后的物質就有三種對應可能:①A+C+D;②B+C+D;③C+D。
首先該題以混合液吸收多余氯氣為情境進行問題的提出,在所提出的假設我們要先明確這些陰離子咋來的,如果沒有明確問題的來源,那就無法對假設3進行回答,更談不上對假設的驗證和得出結論。
接下來我們看到本題中存在兩個量的問題,一個是混合液的組成問題,題干中“剛吸收過少量SO2的NaOH溶液”,這就意味著該混合溶液中Na2SO3少,而NaOH偏多,這個組成比較明確;另外一個是氯氣與混合液的相對量問題,這個就不確定了,有可能存三種情況,即Cl2不足、恰好和過量。
假設1對應的是Cl2不足,導致Na2SO3、NaOH有剩余,溶液中的陰離子只存在SO32-;
假設2為Cl2與混合液恰好反應,發(fā)生題目中所給的反應:Cl2+Na2SO3+2NaOH=2NaCl+Na2SO4+H2O,溶液中即不存在SO32-,也不存在ClO-;
假設3為就應該是Cl2過量,氯氣除了與Na2SO3、NaOH發(fā)生上述反應外,還將與溶液中過量的NaOH發(fā)生反應:NaOH+Cl2==NaCl+NaClO,此時溶液中沒有SO32-,只存在ClO-。
明確三種假設的由來后,接下來就是根據(jù)相關離子的性質結合所提供的試劑進行探究方案的設計。聯(lián)系課內(nèi)知識SO32-和SO2價態(tài)一樣具有還原性,從所給試劑我們選擇具有強氧化性的0.01 mol·L-1 KMnO4,但涉及KMnO4都經(jīng)常把溶液調(diào)成酸性有利于反應的進行和現(xiàn)象的觀察,然后往混合液中逐滴地滴加紫紅色KMnO4溶液,如果存在SO32-,則試管中將看到紫紅色溶液滴進去后很快就變?yōu)闊o色,不存在就不會變色。另外一種離子ClO-和HClO一樣具有強氧化性,提供試劑中選擇有還原性的淀粉-KI溶液能與之反應并伴隨著明顯現(xiàn)象產(chǎn)生。
有關方案中部分步驟、現(xiàn)象及結論的完善,根據(jù)方案只要對分樣進行試劑的滴加,但要注意滴加順序和量的控制、現(xiàn)象要明顯等問題,事實上,對于試劑量的要求也是保證能觀察到現(xiàn)象的必要條件。比如本題所使用的紫紅色KMnO4溶液,如果所滴加的KMnO4溶液過量,無論有無SO32-,溶液均顯紫紅色而不會褪色。所以我們在使用紫紅色KMnO4溶液、酸堿指示劑、淀粉-KI溶液、品紅溶液等都是按滴取量,最后我們采用了往兩份樣品分別滴加1~2滴所給的試劑,達到現(xiàn)象觀察明顯,操作容易簡單的效果。
通過本題的分析目的在于讓大家了解實驗的探究方法,對于探究性實驗,我們要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1、明確實驗探究的對象。是整個反應體系還是里面的沉淀、溶液、氣體???
2、利用已學知識,分析如何實現(xiàn)這個目的。立足課改教材,命題穩(wěn)中求變是這幾年高考命題特點,就是題在“書本之外,理在教材之中”。因此,要結合《高考大綱》學好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實驗探究所考查的無非都是書本知識,涉及的化學反應、實驗操作、現(xiàn)象的描述和結論的表達等都是課內(nèi)知識的遷移。在明確實驗目的的基礎上要吃透題干信息,審題要細,始終牢記和緊扣實驗目的和假設,弄清試題的要求,提高從試題中快速獲取有效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所學的元素化合物、反應原理(下轉第2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