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在語文教學中,對教師而言,最難教的是作文,對學生而言,最難學的也是作文。因此,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中的當務之急。
一、觀察生活,力求寫實
不少學生作文脫離實際,生搬硬套,字詞不夠廢話湊,像擠牙膏似的想一句寫一句。要想改變這種現(xiàn)象,就必須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感受、學會思考。所以,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全景式地掃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動心靈的情、景、事、物,寫真人真事,抒真情實感。“必須尋到源頭,方有甘甜之水。”作文的源頭就是我們色彩繽紛的生活。
二、提倡模仿,培養(yǎng)文風
模仿是人類學習、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點在于針對性強,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學習難度,又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對于初學寫作的學生來說,我們應積極提倡模仿和借鑒范文,培養(yǎng)好的文風。即使剛剛模仿比較機械,也要加以肯定。模仿是創(chuàng)新的第一步,但不能一味模仿,開始求“與古人合”,其后必須“與古人離”。模仿中必須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久而久之就會“脫胎換骨”。
三、背古詩名篇,打好語言基礎
要寫好作文,首先要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和詞匯。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必須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認真讀書,思考讀書。通過大量的閱讀,學生不僅能掌握豐富的語言和詞匯,更揣摩了文章的章法布局、人文內(nèi)涵,受到了情感熏陶。為了使學生積累知識,拓寬視野,可要求學生人人寫摘抄筆記、讀書筆記、觀察日記,并妥善保管,以便隨時吟誦、鑒賞、運用。
四、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想象力
想象力是寫作思維的核心。我們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注重抽象、概括、提煉,把寫作過程分解成“流水線式”的具體操作步驟來完成。這種模式抑制了學生想象思維的發(fā)展,排斥了情感的涌動,封閉了個性的張揚。因此,我們應進行作文教學的改革,強調(diào)開放性的作文教學,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想象的教學情境,激活發(fā)散思維,誘發(fā)學生的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具體教學中,可借助網(wǎng)絡,幫助學生打開信息寶庫的大門,積累思維的表象;可借助課內(nèi)外的閱讀,加強對學生想象力的觸發(fā)與訓練;可挖掘生活中的想象素材,幫助學生打破舊思維,放飛想象的翅膀。
五、重視閱讀和寫作的關系
學生作文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的,這需要陶冶和積累的過程。我們可利用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在課堂中加以滲透感染,還可以通過精品短文的閱讀來實現(xiàn)?!案褂性姇鴼庾匀A”,重視平時的閱讀積累才氣自然天成。所以,重視閱讀和寫作的關系,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興趣,應該是作文教學不可忽略的著力點。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教學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能迎來作文教學的春天。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