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凱
比較分析不同麻醉誘導氣管插管對危重患者心血管應激反應的影響差異
李正凱
目的對比觀察兩種麻醉誘導氣管插管對危重患者心血管應激反應的影響。方法50例需行氣管插管通氣治療的危重癥患者,根據數字隨機分配的原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25例。觀察組患者采用氯胺酮、異丙酚、芬太尼、維庫溴銨進行麻醉誘導,對照組患者采用咪唑安定、異丙酚、芬太尼、維庫溴銨進行麻醉誘導。比較兩組療效。結果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平均動脈壓(MAP)與心率(HR)基礎值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插管即刻兩組患者MAP與HR值均出現較基礎值明顯下降(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MAP與HR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插管后1、5 min,兩組患者MAP及HR開始有明顯升高,對照組較觀察組波動更大(P<0.05)。結論氯胺酮聯(lián)合異丙酚、芬太尼、庫溴銨進行麻醉誘導,效果顯著,安全性更高,可臨床推廣應用。
麻醉誘導;氯胺酮;心血管應激反應
麻醉誘導氣管插管的過程中,易引起血流動力學劇烈波動,導致麻醉意外事件的發(fā)生。危重癥患者由于呼吸循環(huán)功能本身處于較薄弱的狀態(tài),麻醉誘導氣管插管含有較大的風險,嚴重時可危及患者的生命[1,2]。目前,采取何種麻醉誘導方式,以提高麻醉誘導的安全性已成為臨床麻醉研究的重點。本組研究中,通過采用不同麻醉誘導氣管插管的方式,觀察其對危重患者心血管應激反應的影響,旨在為臨床麻醉尋找適合的麻醉誘導方式,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50例需行氣管插管通氣治療的危重癥患者的臨床資料,男31例,女19例;年齡25~72歲,平均年齡(47.1±8.4)歲;體重50~80 kg,平均體重(62.1±10.4)kg。根據數字隨機分配的原則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25例。
1.2方法 觀察組患者采用1 mg/kg氯胺酮、1.5 mg/kg異丙酚、5 μg/kg芬太尼、0.1 mg/kg維庫溴銨進行麻醉誘導;對照組患者采用0.1 mg/kg咪唑安定、1.5 mg/kg異丙酚、5 μg/kg芬太尼、0.1 mg/kg維庫溴銨進行麻醉誘導。經口明視氣管內插管,插管前給予有創(chuàng)血壓監(jiān)測。
1.3觀察指標 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的基礎值、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 、5 min的MAP及HR水平情況。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發(fā)現,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MAP基礎值分別為(89.4±10.4)、(89.9±11.1)mm Hg(1 mm Hg=0.133 kPa),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HR基礎值分別為(86.7±10.4)、(86.7±11.2)次/min,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插管即刻,兩組患者MAP與HR值均出現較基礎值明顯下降(P<0.05),其中觀察組MAP值為(71.7±4.7)mm Hg,HR值為(61.4±5.7)次/min,對照組MAP值為(70.7±5.7)mm Hg,HR值為(65.7±5.1)次/min,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插管后1 min,兩組患者MAP及HR開始有明顯升高,觀察組MAP及HR值分別為(105.7±12.7)mm Hg、(108.7±12.4)次/min,對照組分別為(86.7±10.4)mm Hg、(80.4±10.1)次/min,與基礎值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較觀察組波動更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插管后5 min,觀察組患者MAP及HR值分別為(93.4±10.7)mm Hg、(93.7±6.8)次/min,對照組分別為(72.7±4.2)mm Hg、(65.7±5.7)次/min,與基礎值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較觀察組波動更大,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麻醉誘導氣管插管的過程中,會引起患者血流動力學發(fā)生變化,主要可引起患者出現心血管應激反應,這也是到目前為止,臨床完全無法避開的問題。心血管應激反應對患者可引起嚴重的生命威脅,造成患者血壓及心率明顯升高,雖然反應持續(xù)時間短,但癥狀表現強烈,對患者的危害較大。臨床研究指出,這與麻醉藥物有一定關系[3]。通常解決的辦法為增加麻醉劑量,但受各種因素影響,增加劑量也可能增加麻醉的風險,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
氯胺酮是目前臨床用藥中,唯一一種興奮心血管系統(tǒng)的靜脈全身麻醉藥物,其鎮(zhèn)痛效果良好,效果顯著,但可引起心血管系統(tǒng)興奮,加快心率,升高血壓。本組研究中,分別采用氯胺酮作為興奮心血管系統(tǒng)的麻醉劑,對比咪唑安定,觀察發(fā)現,兩組患者在插管即刻、插管后MAP及HR均有變動,但觀察組變動波動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氯胺酮應用于麻醉誘導,患者MAP及HR波動更小,表明氯胺酮聯(lián)合用藥應用于麻醉誘導,可較好地降低心血管應激反應,其安全性更高[4,5]。臨床研究指出,是否可繼續(xù)加大麻醉藥物劑量,仍有待于臨床進一步觀察、分析。
總之,氯胺酮聯(lián)合異丙酚、芬太尼、庫溴銨進行麻醉誘導,效果顯著,安全性更高,可臨床推廣應用。
[1]李寧江,沈立紅,袁春暉,等.不同麻醉誘導氣管插管對危重患者心血管應激反應的影響.廣東醫(yī)學,2010(1):98-99.
[2]李淵.不同麻醉誘導氣管插管對危重患者心血管應激反應的影響.中國藥業(yè),2012,21(15):84-85.
[3]楊少杰.不同麻醉誘導氣管插管對危重患者心血管應激反應的影響.中國臨床研究,2012,25(10):992-993.
[4]杜建龍,吳純西,劉俊,等.右美托咪啶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應激反應與術后感染分析及其對肝腎功能的影響.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21):4481-4483.
[5]劉妍雨,陳宏志.瑞芬太尼抑制氣管插管應激反應的應用進展.實用藥物與臨床,2013(1):59-6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6.132
2015-10-28]
450007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yī)院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