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松江區(qū)兒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特征分析
呼吸道病毒是以呼吸道為主要入侵門戶,首先在呼吸道黏膜上皮細胞中增殖,引起呼吸道以及全身感染,并造成呼吸道及其他器官損害的一大類病毒的總稱。約80%的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RI)由呼吸道病毒引起,兒童是呼吸道病毒的易感人群[1]。快速、準確的病原學檢測對指導臨床治療、減少抗菌藥物濫用起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2]。有大量文獻報道,呼吸道病毒檢出率呈現(xiàn)地區(qū)、季節(jié)及年齡差異[3-9]。本研究采用直接免疫熒光法(direct fluorescent antibody staining,DFA)檢測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1、2、3 型共7種常見呼吸道病毒的抗原,并統(tǒng)計病毒在上海市松江區(qū)兒科患兒中的流行特征,以期為臨床診治和疫情監(jiān)控提供依據(jù)。
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
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松江南部分院就診的有呼吸道感染癥狀(如咳嗽、鼻塞、鼻漏、咽喉疼痛、發(fā)燒、頭疼、肌痛)患兒1 981例,年齡3 d~14歲。其中男1 104例,女877例。按患兒年齡分組:0~2歲組1 037例,3~5歲組541例,6~10歲組286例,>10歲組117例。
二、方法
1.檢測試劑采用D3 Ultra DFA Respiratory Virus Screen & ID Kit(Diagnostic Hydrids公司,美國)呼吸道病毒抗原檢測試劑,檢測甲型(A 型)流感病毒,乙型(B 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1、2、3 型共7種常見呼吸道病毒的抗原。
2.樣本采集及檢測鼻咽拭子樣本由臨床醫(yī)師將含有毛刷的拭子伸入患兒鼻部后向鼻咽部水平伸入約5 cm,輕輕捻動拭子轉(zhuǎn)圈取得。取樣后的拭子置試管內(nèi),洗脫到生理鹽水中,并在1 h內(nèi)送檢。樣本在實驗室經(jīng)磷酸鹽緩沖液離心洗滌后將沉淀物加至載玻片上風干固定,加熒光抗體反應后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結(jié)果。病毒抗原檢測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和實驗室標準作業(yè)程序(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SOP)文件完成。
三、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Microsoft Excel 2010及IBM SPSS 20.0進行數(shù)據(jù)記錄及統(tǒng)計學分析。χ2檢驗用于比較不同組間陽性率的差異,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jié)果
一、呼吸道病毒的總陽性率
1 981例患兒中,有457例至少1種病毒陽性,總陽性率為23.1%,其中2例為同時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3型的混合感染;甲型流感病毒陽性率為4.3%(86/1 981),乙型流感病毒陽性率為2.8%(55/1 981),呼吸道合胞病毒陽性率為11.0%(217/1 981),腺病毒陽性率為0.4%(7/1 981),副流感病毒1型陽性率為1.5%(29/1 981),副流感病毒2型陽性率為0.1%(2/1 981),副流感病毒3型陽性率為3.2%(63/1 981)。
二、呼吸道病毒陽性率與季節(jié)的關(guān)系
1.總陽性率與季節(jié)的關(guān)系 根據(jù)松江區(qū)的氣候特點,本研究將每年的3~5月定為春季、6~8月定為夏季、9~11月定為秋季,12月和次年的1、2月定為冬季。統(tǒng)計呼吸道病毒總陽性率在不同季節(jié)的變化情況,可見季節(jié)間總陽性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511,P<0.05),總陽性率以冬季最高(27.5%),春季次之(23.0%),夏季最低(19.8%)。見表1。
表1 呼吸道病毒在各季節(jié)的陽性率比較
2.不同呼吸道病毒陽性率與季節(jié)的關(guān)系檢測的7種病毒中有4種病毒的陽性率在不同季節(jié)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中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在夏季的陽性率顯著低于其他季節(jié)(χ2=18.601、23.062,P均<0.01);呼吸道合胞病毒陽性率以冬季最高,春季最低(χ2=10.730,P<0.05);副流感病毒3型在春、夏季節(jié)有較高的檢出率(χ2=13.115,P<0.01);副流感病毒1型陽性率無明顯季節(jié)差異(χ2=1.495,P=0.683),見表2。腺病毒與副流感病毒2型因總體陽性率過低,未做進一步分析。
表2 不同呼吸道病毒在各季節(jié)的陽性率比較 [例(%)]
三、呼吸道病毒陽性率與年齡的關(guān)系
1.總陽性率與年齡的關(guān)系按照年齡將患兒分為4組,分別為0~2歲組、3~5歲組、6~10歲組和>10歲組。呼吸道病毒的總陽性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降低,0~5歲兒童是最易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人群,各年齡組間總陽性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4.299,P<0.01)。見表3。
2.不同呼吸道病毒陽性率與年齡的關(guān)系比較各種病毒在不同年齡組的陽性率差異,可見5種病毒在低年齡組(0~2歲、3~5歲)的陽性率顯著高于高年齡組(6~10歲、>10歲),見表4。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1、3型陽性率在不同年齡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483、8.803、8.883、10.727、17.801,P均<0.05)。腺病毒與副流感病毒2型因總體陽性率過低,未做進一步分析。
表3 各年齡組患兒呼吸道病毒的總陽性率
表4 不同呼吸道病毒在各年齡組間的陽性率比較 [例(%)]
討論
本研究分析了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1、2、3型7種常見呼吸道病毒在上海市松江區(qū)患兒中的感染情況。從總體來看,呼吸道病毒總陽性率為23.1%,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病原體,其陽性率達到11.0%;其次為甲型流感病毒(4.3%)、副流感病毒3型(3.2%)和乙型流感病毒(2.8%)。在所有1 981例臨床樣本中,僅有2例是同時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3型的混合感染,其中一例是年齡為4個月的男性患兒,另一例為6個月的女性患兒,2例均發(fā)生在春季,提示混合感染在本地區(qū)并不多見,且對1歲以內(nèi)嬰兒較易感;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2型陽性率較低,不是本地區(qū)內(nèi)引起兒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何靜等[8]用多重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對上海市區(qū)范圍內(nèi)呼吸道病毒進行檢測,總陽性率為32.09%,2種或2種以上病毒的混合感染率為2.51%,0~4歲兒童和5~14歲兒童的病毒檢出率分別為61.40%和56.25%,明顯高于本研究結(jié)果。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他們采用的是多重PCR進行檢測,其敏感性高于DFA;另一方面,他們的病毒檢測譜中還包括了微小核糖核酸病毒、人偏肺病毒、冠狀病毒和人博卡病毒等。本研究的分析結(jié)果與蘇州兒童醫(yī)院季偉等[10]的報道接近。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本地區(qū)最常見的呼吸道病毒,其次為甲型流感病毒。我們推測松江區(qū)的低人口密度、良好的空氣質(zhì)量也可能是本地區(qū)兒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率低于市區(qū)的一個原因。
季節(jié)變化方面,冬季本地區(qū)呼吸道病毒檢出率最高(27.5%),其次為春季(23.0%),而夏季最低(19.8%),與整個上海市的變化趨勢一致[8]。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本地區(qū)一年四季最主要的呼吸道感染病毒,冬季檢出率最高(14.0%),而且其不同于其他病毒,在夏季也保持著較高檢出率(11.2%);而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主要在冬、春季高發(fā),夏季感染率極低。副流感病毒1型在全年始終保持較低的檢出率,且沒有顯著的季節(jié)差異。
從年齡分布看,3~5歲組患兒的病毒檢出率最高(27.7%),0~2歲組次之(24.8%),6~10歲組和>10歲組的檢出率分別為12.7%和11.1%,不同年齡組患兒的病毒檢出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現(xiàn)出低齡兒童對呼吸道病毒更易感,并隨著年齡的增加陽性率逐漸降低,與國內(nèi)外的報道相一致[8, 10]。這可能與嬰幼兒免疫系統(tǒng)未發(fā)育成熟,易受呼吸道病毒侵犯有關(guān)。從單個病毒在各年齡組的感染情況來看,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各年齡組檢出率最高的病毒,尤以0~2歲組和3~5歲組為最,這與國內(nèi)外報道相一致。副流感病毒1型和3型基本只感染本地區(qū)5歲以下的兒童,而未在>6歲的患兒中檢出。
本研究初步揭示了7種常見的呼吸道病毒在上海市松江區(qū)呼吸道感染患兒中的流行規(guī)律。研究結(jié)果顯示,與其他地區(qū)相比各種呼吸道病毒的流行特征既有相似之處,也有本地特點,這可能是由于本地區(qū)特殊的人口和環(huán)境因素造成的??傊狙芯繛樯虾J兴山瓍^(qū)呼吸道傳染病的防治奠定了病原學基礎(chǔ),促進了病毒病原診斷(尤其是快速診斷)的臨床應用,為提高呼吸道感染患兒的診斷、治療效率和防止抗菌藥物的濫用提供可靠的依據(jù)。
參考文獻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fluenza (seasonal) fact sheet [EB/OL]. (2014-03-01)[2015-04-01].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211/en/.
[2]HALL CB, WEINBERG GA, IWANE MK, et al. The burden of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fection in young children [J]. N Engl J Med, 2009,360(6): 588-598.
[3]徐亮, 邱燦林, 龔萍,等. 2010-2012年韶關(guān)市兒童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學分析 [J]. 熱帶醫(yī)學雜志, 2014, 14(1): 124-126.
[4]王和平, 鄭躍杰, 鄧繼巋, 等. 深圳市兒童醫(yī)院住院兒童常見呼吸道病毒病原學分析 [J].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 2013, 12(21): 1722-1724.
[5]石偉先, 崔淑娟, 黃芳, 等. 北京地區(qū)肺炎病例呼吸道病毒及肺炎支原體感染調(diào)查 [J]. 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 2012, 22(10): 2453-2456.
[6]劉春艷, 張輝, 謝正德, 等. 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兒540例病毒病原學特點分析 [J].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12, 27(8): 619-621.
[7]胡興文, 王維鵬. 不同呼吸道病毒在武漢地區(qū)兒童中的流行特征分析 [J].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4, 11(6): 770-772.
[8]何靜, 龔燕, 張萬菊, 等. 2009~2010年上海地區(qū)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譜分析 [J]. 微生物與感染, 2011, 6(2): 90-96.
[9]趙百慧, 沈佳仁, 高燁, 等. 2009-2010年上海市兒童呼吸道病毒病原譜的建立和分析 [J]. 衛(wèi)生研究, 2011, 40(5): 635-637.
[10]季偉, 陳正榮, 郭紅波, 等. 蘇州兒童醫(yī)院住院兒童呼吸道病毒的流行特點及與氣候因素的相關(guān)性研究 [J]. 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 2011, 45(3): 205-210.
(本文編輯:姜敏)
黃盛,許雯,李莉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yī)院,上海 200080)
摘要:目的分析上海市松江區(qū)兒童患者中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1、2、3型共7種常見呼吸道病毒的流行特征,為臨床診療、疫情監(jiān)控和預防提供指導。方法收集來自上海市松江區(qū)有呼吸道感染癥狀的1 981例患兒鼻咽拭子樣本,利用直接免疫熒光法(DFA)檢測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1、2、3型共7種呼吸道常見病毒的抗原,統(tǒng)計分析其感染率以及在春夏秋冬不同季節(jié)和不同年齡段感染率的差異。結(jié)果7種呼吸道常見病毒在松江區(qū)患兒中的陽性率分別為:甲型流感病毒4.3%,乙型流感病毒2.8%,呼吸道合胞病毒11.0%,腺病毒0.4%,副流感病毒1型 1.5%,副流感病毒2型0.1%,副流感病毒3型3.2%。呼吸道病毒總陽性率以冬季和春季最高,分別為27.5%和23.0%,不同季節(jié)總陽性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除副流感病毒1型、副流感病毒2型和腺病毒外,其余病毒在不同季節(jié)的陽性率差異亦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呼吸道病毒在3~5歲組患兒的總陽性率最高(27.7%),其次為0~2歲組(24.8%),各年齡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jié)論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松江區(qū)兒童最常見的呼吸道病毒,冬季和春季是松江區(qū)兒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高發(fā)期,多數(shù)為單病毒感染,0~5歲兒童是呼吸道病毒的最易感人群。
關(guān)鍵詞:呼吸道病毒;直接免疫熒光法;兒童
Analysis on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 respiratory virus infection in Songjiang, ShanghaiHUANGSheng,XUWen,LILi.(TheFirstPeople′sHospitalAffiliatedto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Shanghai20008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al characteristics of 7 common respiratory viruses, including influenza A virus, influenza B virus,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adenovirus and 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1, type 2 and type 3, among children in Songjiang, Shanghai, and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pidemic surveillance and prevention. MethodsNasopharyngeal swab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1 981 children presenting influenza-like symptoms in Songjiang, Shanghai, and were determined by direct fluorescent antibody staining(DFA) for the 7 common respiratory viruses. The positive rates wer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with different age groups and season groups. ResultsThe positive rates of influenza A virus, influenza B virus,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adenovirus and 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1, type 2 and type 3 were 4.3%, 2.8%, 11.0%, 0.4%, 1.5%, 0.1% and 3.2%,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rates of the 7 common respiratory viruses were most common in winter and spring (27.5% and 23.0%).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positive rates with different seasons (P<0.05). Except for 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1 and type 2 and adenovirus, the positive rates of the remaining 4 respiratory virus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with different season groups (P<0.05).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positive rates of the 4 age groups (P<0.01), and the positive rates of the 7 common respiratory viruses were most common in 3-5-year-old group and 0-2-year-old group (27.7% and 24.8%). Conclusions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s the most common virus among children with influenza-like symptoms. Winter and spring are the epidemic seasons for the 7 common respiratory viruses in Songjiang, Shanghai. Children under 5-year-old are susceptible to these viruses.
Key words:Respiratory virus; Direct fluorescent antibody staining; Child
收稿日期:(2015-06-09)
作者簡介:黃盛,男,1978年生,學士,主管技師,主要從事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學檢測及分子診斷研究。
中圖分類號:
文章編號:1673-8640(2015)12-1210-04R446.5
文獻標志碼:A
DOI:10.3969/j.issn.1673-8640.2015.1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