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麗
單唾液酸神經節(jié)苷脂注射液在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治療中的臨床價值
王雪麗
目的探討單唾液酸神經節(jié)苷脂注射液在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治療中的臨床價值。方法78例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9例。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單唾液酸神經節(jié)苷脂注射液治療,觀察比較兩組患兒的神經行為測定(NBNA)評分、CT值、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水平。結果觀察組患兒治療前NBNA評分為(27.12±2.68)分,治療后為(40.89±3.54)分;對照組患兒治療前NBNA評分為(26.97±3.24)分,治療后為(36.84±4.05)分。觀察組患兒治療前CT值為(14.81±2.57)Hu,治療后為(19.58±6.30)Hu;對照組患兒治療前CT值(14.41±2.48)Hu,治療后為(19.01±4.38)Hu。觀察組患兒治療前MMP-9水平為(19.75±3.14)μg/L,治療后為(11.00±4.36)μg/L;對照組患兒治療前MMP-9水平為(20.13±3.57)μg/L,治療后為(15.28±5.03)μg/L。兩組患兒治療后NBNA評分、CT值、MMP-9值與治療前相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NBNA評分、MMP-9值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時,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單唾液酸神經節(jié)苷脂注射液治療,效果更好,值得推廣應用。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單唾液酸神經節(jié)苷脂;基質金屬蛋白酶-9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是新生兒的常見病,發(fā)生的原因是由于患兒在圍生期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缺氧窒息,出現缺氧缺血性腦損害,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會引起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1]。MMP-9參與了神經細胞的損傷過程,而單唾液酸神經節(jié)苷脂對MMP-9有較好的抑制作用[2],從而降低神經細胞的損傷,本研究主要探討單唾液酸神經節(jié)苷脂注射液在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治療中的臨床價值。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8例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其中男42例,女36例,胎齡34+3~42+5周,出生時體重2487~4380 g,將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9例。兩組患兒性別、年齡、胎齡、出生時體重、病情輕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兒入院后均給予吸氧、降低顱內壓、控制驚厥等治療,注意維持患兒血壓、血糖的穩(wěn)定,維持患兒體液酸堿平衡,常規(guī)使用胞二磷膽堿治療,使用方法為將0.125 g胞二磷膽堿加入20ml 10%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1次/d,腦蛋白水解物5ml加入20ml 0.9%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1次/d;觀察組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單唾液酸神經節(jié)苷脂,具體使用方法:將20mg單唾液酸神經節(jié)苷脂加入20ml 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1次/d。兩組患兒均治療7 d。
1.3 觀察指標 測定兩組患兒的NBNA評分、CT值、MMP-9水平,其中,NBNA評分[3]的測定要求在暗室進行,由專人進行檢查,NBNA評分<35分為異常,≥35分為正常。CT值檢測由放射科醫(yī)師對患兒進行CT掃描,選取腦白質區(qū)域低密度病灶5個位點測定CT值。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MMP-9值。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兒治療前NBNA評分為(27.12±2.68)分,治療后為(40.89±3.54)分;對照組患兒治療前NBNA評分為(26.97±3.24)分,治療后為(36.84±4.05)分。觀察組患兒治療前CT值為(14.81±2.57)Hu,治療后為(19.58±6.30)Hu;對照組患兒治療前CT值為(14.41±2.48)Hu,治療后為(19.01±4.38)Hu。觀察組患兒治療前MMP-9水平為(19.75±3.14)μg/L,治療后為(11.00±4.36)μg/L;對照組患兒治療前MMP-9水平為(20.13±3.57)μg/L,治療后為(15.28±5.03)μg/L。兩組患兒治療后NBNA評分、CT值、MMP-9值與治療前相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NBNA評分、MMP-9值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是新生兒的常見病,是引起新生兒腦癱、智力下降及致殘的重要原因,存活的患兒往往遺留有神經系統的后遺癥[4-6]。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發(fā)病機制非常復雜,主要與腦部組織缺氧后離子失衡、鈣離子超載、自由基損傷、氨基酸的興奮性毒性有關,在治療上需要維持患兒的通氣、換氣功能,維持循環(huán)正常,維持血糖的正常水平,使用藥物控制驚厥的發(fā)生,降低顱內壓等對癥支持治療。
單唾液酸神經節(jié)苷脂是神經細胞膜上含唾液酸糖脂,對于神經細胞的生長、分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保護神經細胞,外源性的神經節(jié)苷脂能夠進入中樞神經系統,促進損傷后的神經再生,保護腦細胞的完整性,還可以防止細胞凋亡,減少鈣離子內流,減輕腦水腫,減輕氧自由基對腦細胞的損傷[7,8]。
MMP-9是蛋白水解家族成員,近年來研究發(fā)現,在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發(fā)生時MMP-9會明顯升高,MMP-9引起腦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時腦部釋放大量細胞因子,共同促進腦水腫的發(fā)生,此外,MMP-9能夠直接破壞血腦屏障的基底膜,導致繼發(fā)性腦損傷的發(fā)生。單唾液酸神經節(jié)苷脂能夠降低MMP-9水平,從而在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治療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兒NBNA評分、MMP-9值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臨床上在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時,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單唾液酸神經節(jié)苷脂注射液治療,效果更好。
[1]孟璐璐.早產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發(fā)病機制及診斷標準的探討.醫(yī)學綜述,2012,18(1):73-75.
[2]劉玉玲.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早期治療及預后.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4):61-62.
[3]李素,楊少芬,黃韜,等.神經行為測定在發(fā)生胎兒窘迫的新生兒中的作用.中國醫(yī)藥導刊,2010,12(6):949-950.
[4]陳琳.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治療進展.右江醫(yī)學,2009,37(5):605-607.
[5]蔡菊英.納洛酮治療53例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臨床觀察.中國現代醫(yī)生,2007,45(24):9-11.
[6]韓玉昆,許植之,虞人杰.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56.
[7]姜毅,谷成鎖.神經節(jié)苷脂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損傷大腦發(fā)育及神經行為的影響.新生兒雜志,2003,18(4):163.
[8]于亞杰,李鳳杰,王芳.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jié)苷脂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38例臨床療效觀察.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8(2):75-7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5.114
2015-11-18]
473000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