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國祥 容美婷
上尿路結石患者血清肌酐濃度的臨床意義
包國祥 容美婷
上尿路結石是我國常見泌尿系統(tǒng)疾病,包括腎結石和輸尿管結石,其病因復雜、發(fā)病機制不詳,且術后復發(fā)率較高[1-2]。目前,實驗室檢查是上尿路結石早期診斷的重要輔助手段之一。上尿路結石易造成梗阻性腎功能不全,而血清肌酐(Cr)是評價腎臟濾過功能的一個重要指標;當上尿路結石梗阻造成不同程度的腎實質損害時,血清Cr濃度會相應升高。本文就上尿路結石患者血清Cr濃度的臨床意義作一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1.1 對象 選擇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就診的206例上尿路結石患者為觀察組,均經(jīng)腹部X線、靜脈腎盂造影、B超檢查確診;年齡17~86(47±16)歲;其中腎結石45例、輸尿管結石161例。腎結石組中男26例,女19例,年齡23~76(50±14)歲;輸尿管結石組中男114例,女47例,年齡17~86(46±17)歲。選擇同期健康體檢者200例為對照組,其中男117例,女83例,年齡18~60(45±12)歲;均無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及其他腎臟疾病史。腎結石組、輸尿管結石組與對照組在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集清晨空腹靜脈血3ml,置37℃水浴30min,3 500r/min離心4min,取血清進行檢測。使用AU5800系列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美國貝克曼公司)、Cr試劑盒(生產(chǎn)批號:20150430,英國RANDOX Laboratories有限公司),采用紫外酶法檢測住院第1次采血時血清Cr濃度。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經(jīng)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方差齊性,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
對照組、腎結石組和輸尿管結石組患者血清Cr濃度分別為(67.32±13.79)、(73.77±41.58)和(96.83±36.97)mol/L,腎結石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輸尿管結石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和勞動強度的降低,我國尿路結石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相關研究表明尿路結石發(fā)病率為1.0%~5.0%,其中南方地區(qū)高達5.0%~10.0%;年新發(fā)病率為150~200/ 10萬人,其中25%的患者需住院治療[3]。我國上尿路結石發(fā)病約占尿路結石的95.0%,多見于青壯年,易造成局部損傷、尿路梗阻、繼發(fā)感染、腎臟積水、腎功能損害甚至喪失生命等危害[4]。Cr是肌酸的代謝產(chǎn)物,由腎臟排出,經(jīng)腎小球濾過后不被腎小管重吸收,腎臟可通過腎小管排泄Cr;因此在腎功能實質性損害時,血清Cr濃度會增高[5]。
本研究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輸尿管結石患者血清Cr濃度變化較腎結石患者明顯,與其構造有關。腎結石包括腎盂結石和腎盞結石,腎盂是一個扁平漏斗狀裝置,相對于輸尿管來說更為寬敞,因此結石可活動,短期或較長時間內(nèi)不至于嚴重危害腎功能,除非結石嵌頓于腎盂輸尿管交界處;而腎盞結石最多只引起一個盞的積水,即腎結石一般情況下不會輕易損害腎功能而引起血清Cr濃度升高。輸尿管結石多數(shù)由腎結石落入輸尿管引起,且易發(fā)生在腎盂輸尿管連接處;此外,由于輸尿管長、管腔狹窄,極易造成尿流阻塞,引起尿路梗阻,導致梗阻以上的輸尿管腔內(nèi)壓力增高,管壁局部擴張、痙攣、缺血和積水。腎積水時,腎臟實質受到擠壓會損害腎功能,極易引起血清Cr濃度升高??梢姡斈蚬芙Y石比腎結石危害更大[6]。
上尿路結石特別是輸尿管結石極易引起尿路梗阻而造成腎功能不全,從而引起血清Cr濃度升高。雖然血清Cr反映上尿路結石致腎功能不全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均不是很高,但其普及率高;因此血清Cr在基層醫(yī)院作為判斷輸尿管結石是否造成腎功能不全是一項實用指標,具有實際臨床意義。
[1]周駿,梁朝朝,葉元平,等.上尿路結石致急性梗阻性腎功能不全的診療體會[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9,24(12):923-925.
[2]陳日敢,呂騰榮,彭文標,等.血清鈉與原發(fā)性上尿路結石的相關性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4,20(10):1-2.
[3]米華,鄧耀良.中國尿石癥的流行病學特征[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3, 24(10):715-716.
[4]白培德,姜昊文,丁強.上尿路結石的診斷和治療[J].上海醫(yī)藥,2014,35 (6):3-6.
[5]張志哲,青姚.甲狀腺機能減退患者血清肌酐變化的分析[J].廣西醫(yī)學, 2001,23(5):1045-1046.
[6]朱明德,石應康.臨床醫(yī)學概要[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416-417.
2016-05-30)
(本文編輯:陳丹)
312000 紹興市人民醫(yī)院(浙江大學紹興醫(yī)院)臨檢中心生化室(包國祥);紹興市第五醫(yī)院檢驗科(容美婷)
包國祥,E-mail:bgxbzr0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