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雞足山:《徐霞客游記》的終篇之地

        2016-01-23 16:17:49張旗
        大理文化 2015年12期

        張旗

        《徐霞客游記》的開篇《游天臺山日記》:“癸丑之三月晦,自寧海出西門。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tài)……”時間為萬歷四十一年農(nóng)歷三月三十日,公歷1613年5月19日。2014年,國務(wù)院正式批復(fù)確定每年5月19日為“中國旅游日”。

        開篇之地在浙江寧??h。

        寧海是一座坐落在天臺山脈和四明山脈之間的小城,背山靠海,氣候宜人。如今,徐霞客在寧海境內(nèi)的每一個歇腳處都被妥善保護起來。這卻是徐霞客始料未及的一個“文化遺產(chǎn)”。

        《徐霞客游記》的終篇《滇游日記十三》:“(九月)十四日,三空先具小食,饅后繼以黃黍之糕,乃小米所蒸,而柔軟更勝于糯粉者……”時間為崇禎十二年農(nóng)歷九月十四日,公歷1639年10月10日。

        那么,這個終篇之地在哪里呢?在云南雞足山。

        雞足山,雄峙于滇西高原大理洱海之東北,賓川縣西北一隅,因山勢“前列三峰,后拖一嶺,儼然雞足”而得名。

        雞足山有47座奇山、30座險峰、34座絕壁、45個幽洞,泉潭百余處,崗嶺壑澗山峽林谷不可勝數(shù)。最高峰天柱峰,海拔3240米。山上的佛塔、寺院、庵堂、殿閣、靜室、軒居,憑據(jù)危崖絕壁,依山而建。明清鼎盛時期,廟宇達300多座,僧尼5000多人,是享譽南亞、東南亞,與五臺、峨眉、普陀、九華山齊名的佛教圣地。

        壯闊的《徐霞客游記》的開篇與終篇之地,居然都不是徐霞客的故鄉(xiāng)江蘇江陰,這太令人不可思議了。

        據(jù)報載,2014年11月,由部分全國政協(xié)委員、專家團隊、浙江寧??h政府等推動的徐霞客游線標志地認證正式啟動。今后三年內(nèi),將對400年前徐霞客所經(jīng)過的至少19省市自治區(qū)代表地進行考察認證,形成一條更為清晰,有著代表性地點的徐霞客游線,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認可后,正式申遺。

        追蹤徐霞客的游線,《徐霞客游記》的終篇之地——云南賓川雞足山,將是徐霞客游線申遺專家們考察認證的重點標志地之一。

        未啟程,陳繼儒致信唐大來等友人徐霞客來訪雞足山

        徐霞客的云南之旅可以說是直奔雞足山而來的。

        崇禎九年(公元1636),已游歷了大半個中國的徐霞客,年屆五十,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完成登臨游覽雞足山的宏愿。

        徐霞客萌生雞足山一游的愿望,緣自于他的摯友浙江臨海人陳函輝。陳函輝與徐霞客為一代至交,關(guān)系非同一般,他既是《徐霞客游記》開篇游天臺山的引薦人,也是其終篇雞足山之旅的促成者。徐霞客病危臨終前,專門派人請陳函輝為其撰寫墓志銘。徐霞客逝世后,陳函輝撰寫《徐霞客墓志銘》洋洋五千言,為徐霞客蓋棺定論,尤為難得。

        徐霞客游雞足山之前,陳函輝給他介紹過王士性于萬歷十九年(公元1591)攜兒游雞足山寫的《游雞足山記》及詩數(shù)首,并向他引薦了王士性之子王立轂,與之成為志同道合的知交,成了徐霞客認識了解雞足山、萌生游雞足山愿望至為關(guān)鍵的媒介。王士性也是臨海人,是明代后期早徐霞客四十余年的杰出的人文地理學(xué)家,曾任云南瀾滄衛(wèi)(今麗江市永勝縣)兵備副使,其子王立轂也是一位難得的旅行家,隨父游雞足山時,年方十三。徐霞客登臨雞足山后,與友人夜談,曾感慨他關(guān)注云南洱海之東的這條山脈,差不多近四十年了。

        徐霞客選擇雞足山作為他游覽考察的終點,是早有籌劃并準備的。尚未啟程,著名文學(xué)家、書畫家陳繼儒(眉公)就自華亭(今上海市松江區(qū))致信滇中名士唐大來(即著名詩人、書畫家擔當):“良友徐霞客,足跡遍天下,今來訪雞足并大來先生?!辈诮o予接待,“幸善視之”。

        陳繼儒為明末文壇大家,與當時文壇巨擘董其昌齊名,雖為隱士,卻名動朝野,有“山中宰相”之稱,在各地有不少門生文友。陳繼儒長徐霞客29歲,徐與陳為忘年交,徐霞客尊稱其為“老先生”,陳繼儒卻贊嘆徐霞客:“吾師乎,徐先生也!”徐霞客原名弘祖,陳繼儒為他起了個雅號叫“霞客”。陳繼儒每向別人介紹弘祖時,都稱其為“霞客”。唐大來曾學(xué)詩書畫于陳繼儒門下,并受其贊賞器重,名重一時,雖未謀面,亦久聞“霞客”大名。其時,唐大來隱居晉寧,尚未出家,接陳繼儒信后,天天翹首以待,并將此信示之諸好友。于是消息不脛而走,滇中名士盡知。

        “因友及友”的友誼,彼此識見的推崇欣賞,以致徐霞客在云南各地游歷時,得到了當?shù)毓賳T名士、寺廟僧侶、土司權(quán)貴十分友好地接待和幫助。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六月,當徐霞客初抵昆明,一日,在游高蟯返回昆明途中,忽有一人向他施禮道:“先生是不是徐霞客呢?唐大來先生等候您好久了啊!”這個人叫周恭先,是唐大來結(jié)交的名士張石夫的朋友,還當即把陳眉公給唐大來的信背誦一遍。陳眉公用心之周到,情誼之真摯,讓徐霞客非常感動。在晉寧與唐大來相見,受到唐大來的殷勤款待。臨別時,家境并不富裕的唐大來向徐霞客贈送了旅費,并致信函予沿途諸名士好友,囑其關(guān)照接濟。

        九月十九日,徐霞客辭別親友,自家鄉(xiāng)江蘇江陰出發(fā),開始了他跋涉“蠻荒”的萬里遐征。同行的南京迎福寺僧人靜聞和尚,是個“心唯佛”的虔誠教徒,禪誦近二十年間,常常刺破手指,再用毛筆沾上鮮血,在白絹上陸續(xù)寫完八萬余字的一部《法華經(jīng)》。他也像徐霞客一樣,忠誠于信念,熱衷于遠足,有志于山水,決心要親自護送以血書寫的《法華經(jīng)》至云南雞足山悉檀寺供奉——這是他一生最大的愿望。他們?nèi)〉勒憬⒔?、湖南、廣西、貴州,直奔云南,直奔雞足山。

        崇禎十年(公元1637)二月,途中,夜泊湘江遇盜,徐霞客跳水脫險,靜聞護經(jīng)被刺,行李財物喪失殆盡。徐設(shè)法取得友人資助后,繼續(xù)前行。九月,靜聞病死于廣西南寧崇善寺。臨死遺言:“我志不得達,死愿歸骨雞足山?!弊衿溥z囑,徐霞客攜靜聞遺骨及血書經(jīng)文,經(jīng)貴州輾轉(zhuǎn)入滇。

        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十月初,徐霞客再次抵達昆明,即有友人告之,麗江土知府已知其將專程考察游覽雞足山,盼望他去麗江做客已經(jīng)很久了。又有友人建議,此行,“緬甸不可不一游”,并許以騰越莊園人為其向?qū)В鲿排c之引薦,于是才有后來徐霞客從麗江至大理,再往騰沖、保山游覽考察之行。在晉寧唐大來處,徐霞客遇雞足山僧人仙陀、純白,他們的師傅即為悉檀寺開山祖師本無的高徒,遂與之預(yù)定埋葬靜聞遺骨一事。

        十二月,歷時一年余,跋涉5000余里,徐霞客終于抵達雞足山,將血經(jīng)安放于悉檀寺,遂靜聞禮迦葉道場之愿。四天后,在悉檀寺住持弘辨的幫助下,即將其遺骨埋在雞足山文筆峰本公佛塔一側(cè)。眾僧為之立塔樹碑,并請晉寧名士黃郊撰墓志銘刻于墓碑之上:“孰驅(qū)之來,遷此皮囊。孰負之去,霞客俠腸。志葬名山,骨且不死。千古傳之,佳話臻此!”這是一個關(guān)于信仰、關(guān)于友情的真實故事,說不上曲折,也說不上悲壯,卻已足夠與雞足青山綠水共久長。三百多年來,雞足山雖歷經(jīng)盛衰,而靜聞墓塔卻至今猶存。靜聞墓塔現(xiàn)為大理州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徐霞客兩次登臨雞足山 駐足悉檀寺近半年

        悉檀寺在滿月山下,大龍?zhí)渡希笠朗姆?。萬歷四十五年(公元1617),麗江土知府木增為母求壽,向朝廷奏準在雞足山建寺,捐銀數(shù)萬兩,延請高僧釋禪(號本無)住持創(chuàng)修,是當時雞足山最為宏麗的寺廟之一。麗江木府原本是悉檀寺護法檀越(施主),寺中大部分和尚就是麗江人。木增十分仰慕中原漢文化,有很好的漢語詩文功底,也是明末文壇詩書畫大家陳繼儒的好友。

        徐霞客啟程時,陳繼儒給木增寫了引薦信,還鄭重其事地附上“詩扇一柄,《集敘》一冊,以此征信”,由徐霞客攜帶至云南交木增。但在湘江遇劫時,陳繼儒的引薦信及詩扇等憑信物俱被焚為灰燼。但是陳繼儒考慮得很周到,已另有書信寄給木增和悉檀寺住持弘辨、安仁。當木增得到陳眉公的書信,遂有聘請徐霞客撰修《雞足山志》之意。得知徐霞客已登臨雞足山,即派使者盛情前往邀請。弘辯、安仁早年曾為佘山(上海市西南)宣妙寺和尚。陳繼儒潛心寫作和攻山水畫,曾于東佘山,建“頑仙廬”,與之為鄰,交誼甚厚。徐霞客兩次登臨雞足山,駐足悉檀寺,皆由悉檀寺僧人盛情接待,是為多種友情關(guān)系所促成的。

        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十二月二十二日,徐霞客首次登臨雞足山,由于行李先至大覺寺,當晚住宿于大覺寺。次日,悉檀寺住持弘辨、安仁即請遷往悉檀寺;二十四日再次懇請,遂入住悉檀寺,并把靜聞遺骨懸掛于寺中的古梅林中。其后考察游覽雞足山,至次年正月二十二日,受麗江府土司木增邀請赴麗江,剛好一個月。

        離開雞足山的當天,徐霞客在日記里寫道,早餐后,悉檀寺住持弘辨?zhèn)浜民R等候啟程,“余力辭之”,同攜木增請柬前來邀請的通司(翻譯)就上路了,“以一人擔輕裝從,而重者姑寄寺中,擬復(fù)從此返也”。特別說明,此行只帶了簡單的行李,大部分行李寄存于悉檀寺,原計劃就是要從這里返程的。

        徐霞客在麗江受到木增盛情款待,觀光游覽約半月。隨后,從麗江至大理,再往滇西騰沖、保山等地考察游覽半年多。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八月二十二日,徐霞客返回雞足山,受木增聘請,一邊治病,一邊繼續(xù)考察游覽雞足山,搜集資料,修撰《雞足山志》,仍寓居悉檀寺。

        徐霞客寓居悉檀寺,先后兩次,時近半年。他詳細考察了雞足山的地質(zhì)、水文、生物、景點和歷史文化,留下日記三萬余字,既是徐霞客一生最后的一程壯游,其日記亦成為《徐霞客游記》的壓卷之作。

        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正月,徐霞客終因沉疴不治,“兩足俱廢”,遺憾再也不能跋涉游歷,而此浙、楚、粵、黔、滇的“萬里遐征”,自崇禎九年(公元1636)農(nóng)歷九月十九日始,至此已三年有余,思鄉(xiāng)之心尤切。徐霞客遂由麗江土知府木增派滑竿護送返鄉(xiāng)。當徐霞客向雞足山眾僧告別時,悉檀寺全寺僧人在山門排成長隊揮淚相送。8個納西壯漢,輪流肩抬滑竿,身背書篋行囊,跋山涉水,日夜兼程,歷盡艱辛,至湖北黃岡,又自黃岡乘船,歷時156天,于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六月,將徐及已基本完成的60余萬字的《徐霞客游記》安全護送回江陰。第二年(公元1641)二月十七日去世。因而有論者道,如果沒有木增的鼎力相助,就沒有被錢謙益稱為“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不當令泯滅不傳”的《徐霞客游記》傳世,此論不無道理。

        悉檀寺是雞足山重要的文化符號。民國元年(公元1912),云南著名學(xué)者趙藩、李根源上山,住悉檀寺十余日,搜集佚文,編纂《雞足山志補》四卷,還留下不少詩、文、書法。1942年春,著名畫家徐悲鴻游覽雞足山數(shù)日,也住悉檀寺,也留下了多幅不朽的畫作、書法,還有詩和楹聯(lián)。1943年春節(jié),西南聯(lián)大費孝通、羅常培等五教授游覽雞足山,專程拜謁悉檀寺后,語言學(xué)家羅常培寫出具有學(xué)術(shù)價值和史料價值的專著《記雞山悉檀寺的<木氏宦譜>》。

        雖然悉檀寺已毀于文革,僅存遺址,但它承載著的人文歷史信息,仍讓我馨香頂禮向往不已。多年來,我一直在尋找它的遺址,均不知其所終。去年,受雞足山文化研究所劉允堤先生邀請,上雞足山瀏覽諸寺廟現(xiàn)存的古碑,一個偶然的機會,在當?shù)厝耸恳I(lǐng)下,才得以憑吊其遺址。

        悉檀寺遺址在祝圣寺東約里許,今雞足山賓館之北的半山腰上。一片荊棘叢莽中,那曾為熙熙攘攘于紅塵之中身心疲憊的蕓蕓眾生,提供了一隅可讓靈魂得到休憩與凈化的精神家園,在厚積的腐敗的枯枝落葉下,斷壁殘垣破磚瓦礫隱約可見。踏著山徑上凸現(xiàn)在草叢中的片片苔痕斑駁的石塊,想到這些平鋪的被磨得滑溜溜的石塊上,曾留下過徐霞客諸先哲先賢文化苦旅的足跡,我不由得步履輕放,駐足片刻,肅然向那些遙遠的歲月致敬,向那些遠去的先哲先賢們和他們曾經(jīng)創(chuàng)造的輝煌文化致敬。

        最后的二十一則日記明顯有散佚的痕跡

        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八月二十二日,徐霞客返回雞足山,至次年正月,由麗江知府木增派滑竿護送返回江陰,其間四個余月,一百三四十天。令人不解的是,僅存(八月二十三日至九月十四日)日記二十一則。依據(jù)上述數(shù)則日記內(nèi)容線索,九月十四日當天所記內(nèi)容即有散佚?!缎煜伎陀斡洝方K篇實為突兀。

        終篇前二十天,究竟發(fā)生了些什么事?

        八月二十二日,徐霞客返回雞足山悉檀寺,住持弘辨等四位長老都不在,只有純白禪師出來迎接。仍歸宿北樓,感慨“回憶歲初去此,已半載余矣”。

        二十三日至二十六日,連日陰雨。

        二十五日,下午,弘辨禪師從羅川、中所(均在今之洱源)諸田莊回來。收到吳方生三月二十四日的來信,是此前木增派人拿著徐霞客的信函去邀請他,寄來的回信。吳方生是徐霞客路經(jīng)昆明結(jié)交的名士,知徐霞客旅費短缺,曾展轉(zhuǎn)為其多方籌措旅費。木增推崇黃道周(明末學(xué)者、畫家、民族英雄,號石齋)、吳方生的人品和文品。麗江之行臨別時,“求賢若渴”、推崇中原文化的木增,“慮不能要致”,即請徐霞客“乞黃石齋敘文”,并寫信給吳方生,以便派人前去邀請。

        當晚,弘辨擺茶點與徐霞客徹夜交談。

        二十七日,天晴,到藏經(jīng)閣散步,觀賞丁香花。

        二十八日,下午,體極禪師從摩尼山(即今位于雞足山西北的四角山)回來,摩尼山長老復(fù)吾與他一起到達。素餐極為規(guī)整,亦擺出食品盒與徐霞客徹夜交談。

        二十九日,為弘辨禪師生日,面食十分潔白。

        正午,徐霞客在大池子里洗澡。由于長期跋涉于瘴癘之地,頭臉四肢全引發(fā)了塊狀疹子,密密麻麻成叢聚生于皮膚紋理之間,左耳左腳,時時有蠕動癥狀。半月前還以為是生了虱子,找了又沒有。這才知道是中風(fēng),但苦于無藥。這個熱水池子很深,熱水全以藥草燒煮,長時間浸泡熏蒸其中,汗出如雨。這是治療中風(fēng)的妙法,忽然在此幸運地遇上了它,徐霞客心知此疾病有痊愈的希望了。

        下午,艮一、蘭宗二禪師來。體極禪師又拿出他所抄錄的山中諸寺的碑文給徐霞客看,并準備為他寫一信函報送麗江府。這些碑文都是麗江土司木增事先命令他抄錄的,是為聘請徐霞客編撰《雞足山志》所做的準備工作。

        九月初一日,上午與蘭宗、艮一在悉檀寺南樓觀賞菊花,下午他們才告別去了。

        初二日,在悉檀寺北樓寫日記。

        這一天,體極禪師派人致函麗江府,告之徐霞客已返回雞足山。據(jù)二月初九日記,有麗江土司木增寫信聘請徐霞客編撰《雞山志》一事。

        初五日,雨下了一整天。買土參來洗澡熏蒸身體。

        初三日、初四日,在北樓寫日記。

        初六日、初七日,連日陰雨綿綿。

        體極邀請徐霞客到南樓去閑談,并設(shè)茶點米飯招待。拿出巡按朱泰真、巡撫謝有仁寫的詩卷,連同本山大力、本無、野愚保存的詩跋,程二游的詩畫圖章,章他山、陳渾之、陳恒之的詩文,兩人玩賞。

        初八日,雨后天晴。在北樓寫日記。體極拿來本無的隨筆詩稿給徐霞客看。

        初九日,十分晴朗。吃早餐時,徐霞客想去取回寄存于大理的行李,并了卻未盡游覽蒼山洱海之興致。據(jù)三月十一日至二十日記,在大理游覽期間,徐霞客還趕上了難得一遇的三月街。二十日,離開大理時,因故臨時辭退所雇挑夫,不得不把一部分衣服行李寄存給三塔寺覺宗禪師。體極來挽留說,已特意派使者知會麗江府。你離開后,如果麗江派人來你不在這里,不是欺騙了人嗎!寧可等木增大人的信使到后再去。徐霞客同意這一建議。而五天后(九月十四日)的日記盡行散佚,徐霞客寄存大理的衣服行李后來取回沒有,不得而知。

        當天與和光禪師去考察大覺寺所踞山勢的來龍去脈,路經(jīng)因此時雨季山洪暴漲而氣勢宏偉的玉龍瀑布,慨嘆“不由此幾失山中第一勝(景)矣”!又拜訪了沿途諸寺院此前結(jié)識的幾位禪師。路經(jīng)影空禪師靜室,影空“一見把臂,乃飯而去”。

        下山至蘭宗靜室,蘭宗“把臂留宿”,徐霞客因想在此稍候,與莘野禪師之父沈翁一晤,遂留宿。和光要回悉檀寺,徐霞客就讓仆人顧行和他一起回去。之所以讓仆人與和光一起回悉檀寺,是考慮到山中廬舍沒有多余的被子,夜里他會受寒的。仆人請求把鑰匙交給他,因一時不便解開拴鑰匙的繩線,徐霞客就連同箱子竹筐的鑰匙一起交給了他。

        這一天是重陽節(jié),白天既已非常晴朗,而夜間明月正當天柱峰之上,徐霞客大為感慨,仿佛身處神仙所居的群玉山頭之上。初十日,早晨起床,打聽沈翁,人未歸來。蘭宗備飯,還做了餅子來吃。徐霞客取紙作《獅子林四奇》(水簾、翠壁、側(cè)樹、靈泉四奇)詩送給他。見仆人顧行未到,頓生懷疑詢問。蘭宗說,他知道先生就要下去,為什么還要上來呢?徐霞客快快不樂放心不下,不等見沈翁,立即辭別蘭宗下山。才往下走,見一僧人倉皇來到。隨行的蘭宗詢問來做什么,他說,悉檀寺長老派他來接徐先生。徐霞客心知他的仆人已經(jīng)逃走。再次詢問僧人,說長老見他背著包袱說要去大理,詢問和光,懷疑他并未奉先生之命,因此派我來稟告先生。徐霞客知他不是去大理,是逃跑了,于是告別蘭宗,與僧人急忙下山。

        回到悉檀寺,已是中午。打開箱子一看,所有東西全都不見了。有些什么東西不見了,徐霞客日記里未寫。但我們從二月初一至初十的日記中得知,他在麗江受到木增的盛情款待,木增為他設(shè)“大肴八十品”的宴席,并屢贈白銀、銀杯、綢緞、酒果、黃金、鐵皮褥、紅氈、麗鎖等珍貴物品,還有沿途官員名士所贈的旅費禮物若干。體極、弘辨打算派寺中兩個僧人去追,被徐霞客制止了,說追或許追不上了,追上了也不能強迫他回來呀,由他去罷!只是心里想不開,離開家鄉(xiāng)三年,一主一仆,形影相依,卻一旦拋棄他于萬里之外,為什么他這樣狠心啊!

        十一日,徐霞客憂心忡忡。體極擔心他過于憂傷,讓他侄子和純白陪他到藏經(jīng)樓諸處散步。

        圓通庵僧人妙行,在藏經(jīng)樓前烹茶布果,誦讀經(jīng)文。純白把他的象黃念珠拿來給徐霞客看,說象黃這東西是牛黃、狗寶一類罕見物品,產(chǎn)自小西天(印度),那地方對它十分珍視,只用來制造佛珠,不做其他用途。還說,只有極大而肥壯的象才能有象黃,千百頭中也不一定能找到一頭,那也該是象中之王了。說到這個妙行,不能不說云南省博物館保存的徐霞客在雞足山贈妙行詩兩首的原件,是流傳至今的徐霞客唯一的手跡。

        坐在藏經(jīng)樓前的水池上,詢問迦葉事跡。取來藏經(jīng)樓中與雞足山相關(guān)的書籍查閱,摘取一二段抄錄下來。才知佛經(jīng)上所說的,“迦葉守衣入定,有四石山來合”,就是這里的事了,卻不曾有雞足山的名字。還知道迦葉也有三個,只有迦葉波名字是摩訶迦葉?!澳υX”是大的意思,其余全是小迦葉罷了。

        這天晚上,鶴慶史仲文先生從省城來。史公子在省城鄉(xiāng)試落第歸來,是來登山自我排遣的。

        十二日,妙行來,約徐霞客去游華嚴寺,說華嚴寺有位老僧野池,是月輪的徒弟,不能不見一面。萬歷年間,朝廷三次頒送藏經(jīng)至雞足山。月輪是第一次送藏的主要行動者之一,送藏之后,為供奉藏經(jīng)修建了華嚴寺。年初,徐霞客路過華嚴寺,這位老僧的徒弟全外出了,又因他坐禪于佛龕中,未得睹其容貌而遺憾,還時時哀念月輪高僧后繼無人。此時才知其后有人,急忙吃了飯就上路。和光也隨同前往。

        華嚴寺高踞悉檀寺西面一道山梁之北,創(chuàng)始于月潭,由于月潭是南京人,以故又稱之為南京庵。至月輪擴建后,才成為雞足山的首要佛寺,慈圣太后賜給《藏經(jīng)》貯藏于內(nèi)。后來毀于火災(zāi),野池重修,佛寺規(guī)模雖得以保存,但《藏經(jīng)》已不復(fù)存在。野池年已七十余,曾逐一伺候過山中有名望的前輩僧人,如今老來不忘先人功德,因少年時未探究過學(xué)問,現(xiàn)掩門靜心讀書,孜孜不倦。聽說徐霞客將修撰《雞足山志》,主動把他所抄錄的《清涼通傳》借給徐霞客。

        下午,即將告別,史仲文先生得知徐霞客在這里,也追隨而至。徐霞客擔心歸去天已太晚,于是辭別野池,從別路先返回去了,因為史先生有轎子和坐騎。

        這天夜里,在復(fù)吾的書齋里與史先生交談甚歡。談到洱海之東的這座大山(雞足山)的來龍去脈,史先生平時有考察研究,一一道來。說他平生喜好搜求尋訪山脈之方位走向,每每被人譏笑,不敢與他人談?wù)?,不期遇上了徐霞客,心里太痛快了。徐霞客也說他搜求尋訪這條山脈的走向,差不多有四十年了,到此時才算弄明白了,又遇見了這樣一個有此同好之人,也是一個奇跡一種緣分??!“夜月甚明,碧宇如洗”,給人有那種連心臟骨頭都明澈透了的感覺。

        十三日,史仲文先生為悉檀寺題寫巨匾,原來他先前就是以書法出名的,而且詩也寫得不俗。

        午后,轎夫催著上路。史先生懇切邀請徐霞客一同去游九重崖,并住宿羅漢壁,約定第二天一同登絕頂后才告別。徐霞客聽從了他。

        九重崖上,有德充禪師靜室。德充是復(fù)吾的高徒,復(fù)吾與史仲文先生有鄉(xiāng)親之誼,所以讓他的徒弟領(lǐng)路來游此靜室。然后自此從西路上羅漢壁,在西來寺備好飯菜,并安排為住宿地。

        此靜室地處九重崖的中心,是新建的。它后面的高崖上,有一山洞懸于其中,可以攀爬樹干上去。徐霞客此前也曾聽說過它,卻不料跟隨別人游山,首次來到了這里。

        仰面眺望,叢林森森,直插云霄,山崖上仿佛若有洞口。此時史先生正好停下來休息,不再往前走,徐霞客立即涉險往上攀登。開始沒有路,遇到引水的木澗槽后,沿著它往西走了半里,再仰面眺望,估計山洞應(yīng)當就在上面,繼續(xù)涉險奮力攀登。仍然沒有路,攀爬了半里,抵達高崖之下,見一棵大樹緊靠高崖直立,樹干上有稍微砍鑿以承受腳掌的痕跡。于是沿樹干攀援騰挪,懸空越過數(shù)層樹枝,才攀爬至樹梢,而崖上的石階也是如此,危險極了。感慨腳的力量一半寄托在手上,手的力量也是一半無所寄托,所謂憑借虛空駕馭山風(fēng),而實際上憑借無所憑借,駕馭也無所駕馭。

        洞口向正南,上下全是陡峭的石壁,洞口嵌于中間。洞高一丈五,寬與深也大致如此,四旁沒有別的縫隙。有水從洞頂飛灑下來,貯存起來可供一人飲用。憩息也僅只能放下一個人的床,就沒有別的空間了,恐怕免不了風(fēng)吹雨淋。

        在洞內(nèi)遠眺,一覽無余。近處,木香坪的山嶺低伏在下方;遠處,烏龍壩的山峰橫亙在正南方。排營、觀音箐諸山,層層錯落其中,各自暴露出它們隱蔽的地方,沒有什么深奧之處了。很久,聽到了靜室里的呼叫聲,這才下去。

        在德充靜室,喝茶吃了茶點,吃了糕餅,一行人才沿著下面引水的澗槽往西走,回復(fù)吾事先約定的住宿的西來寺。小路窄,多亂石,曲折盤旋在山梁箐溝中的叢莽間。一路經(jīng)過多個禪師修行的靜室,或有拜訪。夜幕降臨,皓月當空,踏著月色映出的草木雜亂的影子趕路。往西下一山坡,穿越一條山箐,黑黢黢的無法行走,慧心禪師拽著拐杖帶路,直到從箐里翻上山坡,與大路會合,見到了明晃晃的月光,才告別離去。不久,就聽到復(fù)吾派人在山頭上呼喚他們。

        回到西來寺,寺中僧人明空有事外出,其師弟三空出來迎接。復(fù)吾知道他們喜歡喝粥,特意給他們熬了粥。徐霞客在日記中寫道,好久沒有吃到這么好的東西了,況且又在跋涉攀登之后,在月光之下喝它,如同喝仙掌承接的來自天上的甘露。

        十四日,三空先準備了小吃,饅頭之后是黃黍做的糕,是用小米蒸制的,但柔軟更勝過糯米粉做的。乳酪、辣椒油、雞(土從)油、梅子醋,雜亂地陳列著,不豐盛但頗有風(fēng)味。原來史仲文先生與他的師兄明空是有約而來的……日記至此戛然而終。

        按計劃,徐霞客這一天要與史仲文先生同登雞足山絕頂,然后告別。告別的地點之所以在絕頂,說明史先生將不再由原路返回,而是將由雞足山后嶺下山,直接去往老家鶴慶。

        當時由銅佛殿右峭壁登絕頂,壁立“可三十丈”,名之曰“猢猻梯”,意思是猴子才能爬上去的梯子,其艱險,從傳說有連猴子都爬哭了的,可見一斑。那是雞足山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齊上齊下,刀削的一般,筆直地立在那兒,又被人稱之為“雞脖子”。早徐霞客四十余年的杰出的人文地理學(xué)家王士性在《游雞足山記》里寫道,“故可上不可下,上亦牽挽蟲縮而升”,上也要拉扯著像條蟲子緊貼著石壁一屈一伸地攀升,是只能上不能下的。返回,“乃西折蟻附而下”,從西面繞行,下山險要處則像螞蟻一樣爬行,而且要繞道六七里,才至迦葉殿??上攵?,當時登臨一次雞足山絕頂絕非易事。

        據(jù)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十二月二十七日記載,徐霞客首次登臨雞足山絕頂卻是非常幸運的,并未攀登猢猻梯,而是“披叢莽而上”,取道“因昔年運磚,造城絕頂,開此以通驢馬”的山路,“凌重崖而上”。這條通往絕頂?shù)纳铰?,是云南巡按侍御史張鳳翮在絕頂“修筑羅城”,建四觀樓時,運送磚瓦石灰等建材開通的。從此往西北,就是“循后趾北下鶴慶道也”。而這一天,徐霞客終于登上他向往了近四十年的雞足山絕頂,寫了1200多字的日記,記述了所見所聞。但當天日記的開頭就有缺文,徐霞客是從哪里“披叢莽而上”,登上這條“自雞坪關(guān)山西上而達于絕頂”的山路,不得而知。這也是他與史仲文登絕頂那一天必走的山路,因為史先生有轎子和坐騎,是不可能去攀登猢猻梯的。

        此后不久,徐霞客“忽病足,不良于行”,沉疴不治,以致“兩足俱廢”,就再也沒有登臨絕頂?shù)臋C會了。雖然在日記中,徐霞客還有重游大理,“了蒼山、洱海未了之興”的愿望,還有寄希望于“他日歸途經(jīng)此”,重游祥云清華洞,以“窮其蘊藏”的真面目的愿望。徐霞客熱愛大理風(fēng)光秀麗的山水的情感如此真摯,可惜這些愿望最終也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而他原計劃“他日歸途經(jīng)此”祥云清華洞,和赴麗江并至大理,再往保山、騰沖等地旅游(時間半年多),離開雞足山時,行李“重者姑寄寺中,擬復(fù)從此返也”,說明徐霞客的云南之旅,或者說滇西之行,賓川雞足山原是他既定的目的地,也是他既定的終點,以后的日記散佚與否,雞足山都有可能成為《徐霞客游記》的終篇之地。

        那么,九月十四日這一天,徐霞客是否登上了雞足山絕頂,與史仲文告別,在他的日記里是一定要有記載的。他的江蘇同鄉(xiāng)周復(fù)俊八十多年前寫的《游雞足山記》,他的同行前輩王士性四十多年前寫的《游雞足山記》,文中不乏關(guān)于雞足山絕頂四觀的精彩描寫,他先前是讀過的,并為之十分向往。這一天,徐霞客如果再次登上雞足山絕頂,是少不了要再留下一段精彩文字的。盡管在《雞足山志略一》中,有他以為“四之中,海內(nèi)得其一,已為奇絕”,而雞足山“即一頂而已萃天下之四觀”,“此不特首雞山,實首海內(nèi)矣”,驚嘆雞足山絕頂四觀的文字,并另有《絕頂四觀》詩五首傳世。而那一天的日記里,他是否就寫了這一切感受,不得而知。

        《徐霞客游記》就是這樣不明不白地終篇了,時間定格在崇禎十二年九月十四日,1639年10月10日。

        徐霞客逝世四年后,清順治二年(公元1645),江陰義民抗清守城戰(zhàn)最激烈的時候,江陰境內(nèi)大族的奴仆趁機聯(lián)合起來舉行武裝暴動(即“奴變”)。七月十五日(中元節(jié),又稱鬼節(jié))夜,徐家同樣也發(fā)生了“奴變”,房屋被燒,錢糧被搶,契約被毀,圖書及《徐霞客游記》遭火劫,徐屺(徐霞客長子)和從陜西吳堡縣令任上返家的進士徐亮工(徐霞客侄子),還有兄弟徐亮采(徐霞客侄子)一家男女老少20多人喪身。徐家大族一夜之間不復(fù)存在。徐霞客由黔入滇最初87天的游記,就是在這次變亂中毀于火的。九月十四日記的殘缺,乃至以后日記的散佚,很有可能也是在這次變亂中毀于一旦。

        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九月十五日以后“日必有記”卻為何“俱無小記”

        有人說,殘缺也是一種美。米洛斯的維納斯,正是一雙斷臂烘托了她的美之無窮;偉大的《紅樓夢》留下80回殘本,是高鄂40回續(xù)作,成就了它殘缺之美??墒沁@世上嫌棄《紅樓夢》后四十回的人太多,而且,把嫌棄之語說得最得人心的,張愛玲算一個。她的人生三恨,通暢而朗朗上口: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夢未完?!缎煜伎陀斡洝芬蔡硬怀鰵埲钡拿\,成了中國文人300多年來的一塊心頭之病。散佚的文本,據(jù)有關(guān)資料稱為200萬字,消失隱匿在300多年歲月里,那是不可再生復(fù)制的,也無法續(xù)寫彌補的文化遺產(chǎn)。這種殘缺美,是無論如何也難以認同的。

        《徐霞客游記》整理者季夢良注:“王忠紉先生云:‘自十二年九月十五日以后,俱無小記。余按:公奉木麗江之命,在雞山修志,逾三月而始就。則自九月以迄明年正月,皆在悉檀寺修志之日也。”

        季夢良,江蘇省江陰市月城鎮(zhèn)人,在徐霞客家做塾師有20余年,與徐霞客相交多年,成為至友,對徐霞客自稱“友弟”,是整理《徐霞客游記》第一人。

        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正月,徐霞客自雞足山由麗江土知府木增派滑竿護送,輾轉(zhuǎn)半年,六月,經(jīng)湖北黃岡乘船返家,病臥在床。季夢良在《(徐霞客游記)序》中寫道:“余時就榻前與談游事,每丙夜不倦。既而出篋中稿示余曰:‘余日必有記,但散亂無緒,子為我理而輯之?!毙旒业倪@位家庭老教師,常在徐霞客病床前,聽徐霞客談旅途見聞,每每至深夜而不知疲倦。在與季夢良多年的交往中,徐霞客深知其家學(xué)淵源,為人忠心耿耿,對季夢良充分信賴,拿出書箱中的日記給他看,并對他說,“余(我)日必有記”,只是散亂沒有條理,希望季夢良能為他整理編輯這些日記。

        徐霞客所謂“日必有記”,哪怕經(jīng)過一天旅途的勞累,晚上依然挑燈作記。偶因旅途安排太緊,或晚上沒有書寫條件,也必須抓緊在兩三天內(nèi)補記。一天所記有時長達兩三千字,有時幾個字,三言兩語,甚至無甚所記,兩日并作一日略記,也從未間斷。如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十月在晉寧,受到晉寧知州的款待,休憩數(shù)日,無所事事,仍逐日有記:“十七十八日皆在州署。”“十九日在州署。夜月皎而早陰霾?!薄岸?、二十一日在州署。兩日皆倏雨倏霽?!背绲澥辏ü?639)八月下旬返回雞足山后,編修《雞足山志》尚未動筆,或休憩,或與僧人交游,或補記日記,仍每日有記,如前所述:“九月初一日在悉檀。上午,與蘭宗、艮一觀菊南樓,下午別去。”“初二日在悉檀,作記北樓。是日體極使人報麗江府?!薄俺跞铡⒊跛娜兆饔洷睒??!薄俺跷迦沼隂讶铡YI土參洗而烘之。”等等,雖寥寥數(shù)語,確是一日不可或缺的。

        徐霞客既然“日必有記”,王忠紉先生所謂“九月十五日以后,俱無小記”,季夢良的解釋是“公奉木麗江之命,在雞山修志”,時間三個多月,自九月到第二年正月,這一時段徐霞客在悉檀寺修志。且不論這種解釋是否有悖于徐霞客“日必有記”一說,而徐霞客返家途中半年,其間所經(jīng)游線,又發(fā)生多少事,卻沒有一則半則日記留下,那是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的。我們之所以追尋這些日記,因為這些日記才是《徐霞客游記》真正的終篇。

        旅游如人生,不過是一種漂泊,誰也難測其終點。這是緣分、巧合,還是純屬偶然,雞足山競成了《徐霞客游記》的終篇之地!

        王忠紉,據(jù)陳錫良考證,是徐霞客舅父之子,即表弟。他并沒有受徐霞客的委托,卻好大喜功,徐霞客逝世后,他以徐霞客的平輩親眷身份,從季夢良手里索取正在整理的手稿,隨任帶到福州去整理,這是不合情理的。季夢良對此曾心表不滿,他在《(徐霞客游記)序言》中寫道:“余謂可以謝其事矣!”說我可以不干整理這事了,流露出無可奈何自我嘲解的情緒,其中不無牢騷。王忠紉或許感到時局不穩(wěn)(1641年上半年農(nóng)民軍李自成攻克洛陽,殺萬歷帝兒子福王,圍困鄭州),手稿不宜久擱,或許眼高手低,或許心存浮躁,耐不得寂寞,對《徐霞客游記》手稿匆匆“略為敘次”后,“仍促冢君(徐霞客長子徐屺)攜歸”。徐屺對王忠紉淺嘗輒止,未能善終,自己又往返千里,奔波勞頓,自然會強烈不滿,而對受委屈的自己的老師季夢良先生則更加敬重。為了實現(xiàn)父親的遺愿,他祈求季夢良:“非吾師不能成先君之志也?!彼?,季夢良始終是整理《徐霞客游記》第一人。而王忠紉也是最初接觸《徐霞客游記》手稿者之一,他的所謂“九月十五日以后,俱無小記”,并非毫無根據(jù)。

        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徐霞客游記》,經(jīng)季夢良“遍搜遺帙”,初次編定,“因地分集”,已有殘缺。崇禎十年(公元1637)八月二十四日至九月二十一日,徐霞客在南寧的日記,僅剩一則,系季夢良在亂帙中搜尋所得。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十一月十二日至月底,徐霞客游武定、元謀并考察金沙江,以及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三月三十日至四月初九日初到永昌的日記,此時已缺。而此時,尚未發(fā)生變亂之災(zāi),這部分日記是不可能在變亂中毀于火或散佚的。在順治二年(公元1645)的這次變亂中,游記原稿全部被焚于火,季夢良的整理本亦遭散佚。《滇游日記一》就是在這次變亂中散佚的。

        其實,《徐霞客游記》的開篇就有這種缺憾。萬歷四十一年(公元1613),徐霞客到浙江旅游,先游洛伽山(普陀山),惜未見游記。以后循海南行,第一次游覽天臺山和雁蕩山?!队翁炫_山日記》就是他這次游天臺山留下來的游記。

        現(xiàn)存《徐霞客游記》開篇,“癸丑之三月晦,自寧海出西門”,為萬歷四十一年三月三十日記,即1613年5月19日,自浙江寧??h城西門出城游天臺山日記。終篇則為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九月十四日記,徐霞客返回雞足山后第二十一天。

        雞足山,徐霞客獨步千古的永恒豐碑!

        據(jù)史料介紹,在徐霞客之前,雞足山從未有文士撰寫過山志。徐霞客創(chuàng)修的《雞山志》四卷雖已散佚,但《徐霞客游記》未尾附錄的《雞足山志》志目八卷和志略一、志略二,應(yīng)該是他撰寫《雞足山志》留下的一份寫作提綱,其編修原則、體例和篇目,深刻地影響著以后各部《雞足山志》。志略一提出異靈十則、景致十則,志略二提出主要寺庵二十三座、名剎碑記九篇,為后來雞足山修志提供了重要的文字資料。此外,趙藩、李根源編撰的《雞足山志補》,還輯錄了徐霞客寫于雞足山的近體詩二十三首,《雞足山十景》十七首,《哭靜聞禪侶》六首。這是徐霞客留給雞足山的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

        徐霞客對雞足山情有獨鐘。在記錄考察游覽雞足山的文字里,不經(jīng)意間,常有三言兩語,詩一樣的語言,從不同角度贊美了雞足山的神奇壯美。雞足山山有靈氣,水有秀色,縷縷靈氣中蘊藏著無量的神奇。徐霞客的贊美,絕非做作之筆,實為雞足山山水靈氣感染熏陶所致的神來之筆。

        未登山,在山下拈花寺西“佛臺仰止”的牌坊下,“始全見雞山面目”,遠眺仰視,雞足山“頂聳西北,尾掉東南,高懸天際,令人神往”!

        首次登臨雞足山,正趕上雞足山一年一度朝山拜佛的香會。除夕之夜,住宿雞足山中,“其樓東南向,前瞰重壑,左右抱兩峰,甚舒而稱。樓前以桫松連皮為欄,制樸而雅,樓窗疏欞明凈。度除夕于萬峰深處,此一宵勝人間千百宵!薄暮,憑窗前,瞰星辰燁燁下垂,塢底火光,遠近紛孥,皆朝山者,徹夜熒然不絕,與瑤池月下又一觀矣”!

        他不止一次贊嘆,月光下的雞足山美如仙境。“是日為重陽,晴爽既甚,而夜月當中峰之上,碧落如水,恍然群玉山頭也?!薄耙乖律趺?,碧宇如洗,心骨俱徹!”“吸之明月之中,不啻仙掌金莖矣。”輕盈,空靈,月華山光洗濯了的精粹通透,不是書齋里“做作”的文字。

        登臨雞足山絕頂,極目遠眺,東日、西海、北雪、南云四觀,他以為“四之中,海內(nèi)得其一,已為奇絕”,而雞足山“即一頂而已萃天下之四觀”,“此不特首雞山,實首海內(nèi)矣”。驚嘆這四種景觀,海內(nèi)如能得其中之一,已是奇絕。而雞足山一座山峰之巔竟薈萃了天下這四種景觀,這不僅雞足山是第一,實在是天下第一呵!并作《絕頂四觀》詩五首。徐霞客的偏愛,致使“四觀”奇景之名日盛。三百多年來,每年成千上萬的游山者無不以登臨雞足山天柱峰巔觀此為快。還記錄了正月十五觀燈、人工噴泉、架橋渡水、山中建筑特點及僧侶飲食、論經(jīng)、養(yǎng)花、赴齋、祭掃等生活情態(tài)。

        徐霞客游遍雞足山上各風(fēng)景勝跡,考察山形地貌,遍搜山中的清泉、懸瀑、陡崖、奇樹、靜室,了解諸寺緣起,抄錄碑刻,尋訪遺跡,受到雞足山眾僧的熱情款待。摩尼寺僧人復(fù)吾以當?shù)赝撂禺a(chǎn)盛情招待他,茶果“皆異品”,有沙參制作的蜜餞,有“頗具人形”的孩兒參,有桂子、海棠子,有“白若凝脂,視之有肥膩之色,而一種香氣甚異”的石蜜,讓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見多識廣的徐霞客稱“皆所未見者”。在“安仁齋中觀蘭”,見雞足山蘭花品種之多,以雪蘭、玉蘭為上品,以人工培植的虎頭蘭最大,“花一穗有二十余朵,長二尺五者,花朵大二三寸,瓣闊共五六分”。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悉檀寺弘辨諸長老邀徐霞客觀燈,“燈乃閩中紗圍者”,其中還有不少柑皮小燈,“或掛樹間,或浮水面”:全寺僧眾,在青松毛鋪墊的茵席上,席地環(huán)室而坐,各自面前設(shè)置果盒,沏茶賞玩,“初清茶,中鹽茶,次蜜茶”。又讓徐霞客感慨地域環(huán)境之不同,人文風(fēng)俗亦大異其趣。

        此外,徐霞客還詳盡地描述了雞足山的池湯沐浴、架橋刳木引水等人文奇觀。

        明末是雞足山發(fā)展的鼎盛時期,《徐霞客游記》從動態(tài)反映了雞足山的盛況,對雞足山所做的全面詳盡的記錄,是研究明清佛教名山的典型資料。地處祖國西南邊陲的雞足山,也因這古代文化瑰寶增輝而名揚天下。

        幾乎走遍了中國所有名山大川的徐霞客,面對雞足山的奇山異水,他的激動、贊美和偏愛都是可以理解的。在云南考察旅游一年零九個月,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徐霞客是在雞足山度過的。雞足山是徐霞客一生考察時間最長,住山時間最長,題詠詩詞最多,一生唯一為之修過山志的名山。

        徐霞客,一位虔誠的跋涉者,一個傳奇,也是一種精神。他堅持別人不能堅持的,跋涉不止,筆耕不輟,到別人不能到的地方,寫別人不能寫的文章,特立獨行,抵達了別人不能抵達的人生境界,攀登上當時世界地理科學(xué)的高峰。他的英名、業(yè)績和精神與雞足山的青山綠水永存!

        雞足山,徐霞客獨步千古的永恒豐碑!

        編輯手記: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是我國著名的地理學(xué)家、旅行家,中國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記》的作者,被稱為“千古奇人”。其足跡遍歷北京、河北、山東、河南、江蘇、浙江、福建、山西、江西、湖南、廣西、云南、貴州等16省,《徐霞客游記》中最后記載的就是我國享譽南亞、東南亞的佛教十大名山之一——雞足山。

        徐霞客游線的申遺,不僅是對400年前徐霞客這一壯舉的史實進行徹底地追溯,同樣對宣傳、保護雞足山佛教文化和寺院遺跡,具有積極作用。

        久久国产偷| 看全色黄大色大片免费久久| 亚洲av熟女一区二区三区站|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男同|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网址在线看| 老少配老妇老熟女中文普通话| 四川丰满少妇被弄到高潮| 伊人婷婷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不打码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精品色播一区二区| 亚洲三级中文字幕乱码| 韩国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色| 精品av天堂毛片久久久| 极品美女扒开粉嫩小泬| 人妻熟妇乱系列| 视频二区精品中文字幕 | 91青青草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av一区二区| 爽爽影院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蜜桃| 性生交大全免费看| 欧美亚洲韩国国产综合五月天|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在线视频| 日本一本一道久久香蕉男人的天堂 | 亚洲成熟中老妇女视频| 亚洲精一区二区三av| 欧美老妇多毛xxxxx极瑞视频| 欧美俄罗斯乱妇| 不卡国产视频| 亚洲中文中文字幕乱码|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男同|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嗯啊哦快使劲呻吟高潮视频| 人妻无码Aⅴ中文系列| 国产目拍亚洲精品区一区| 色婷婷亚洲精品综合影院| 亚洲精品蜜夜内射| 在线看亚洲十八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