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曉勝
摘 要 作為傳統(tǒng)的農業(yè)大國,蔬菜在我國擁有悠久的發(fā)展歷史,是農業(yè)結構的重要基石。為了實現蔬菜的優(yōu)質高產,需要將先進的配套栽培技術在棚室蔬菜之中,并不斷進行深度推廣,最大限度地保證我國棚室蔬菜種植業(yè)的健康高速發(fā)展,促進我國農業(yè)產業(yè)結構的優(yōu)化與升級,實現國民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旨在結合現階段棚室蔬菜栽培措施的實際,在相關科學理論的支持下,對配套栽培中所遇到的技術問題進行客觀分析,探究配套栽培技術在棚室蔬菜科學與高效推廣的途徑與方法。
關鍵詞 棚室蔬菜;配套栽培技術;利用和推廣
中圖分類號:S62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36-0-02
農業(yè)、農村、農民作為我國當代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問題,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的運行速度與發(fā)展的質量。配套栽培技術在棚室蔬菜種植中的應用針對的正是“三農”問題,通過構建更為科學的栽種模式,進一步提升棚室蔬菜的生產效率,在滿足市場消費需求的同時,有效增加菜農的經濟收入,極大地改善了農村的生活水平及農業(yè)產業(yè)結構。因此,配套栽培技術在棚室蔬菜中的利用與推廣在實現農業(yè)自身的快速發(fā)展,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面貌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配套栽培技術在棚室蔬菜種植中應用的現實意義
棚室蔬菜種植作為蔬菜生產的一種形式,能夠有效地利用濕度、溫度及光照等條件,實現蔬菜的持續(xù)性生長,從而保證蔬菜的反季節(jié)生產,提高蔬菜生產的效率。雖然我國棚室蔬菜種植在近些年取得了較為明顯的進步,蔬菜的產量不斷增加,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棚室蔬菜種植依舊存在著成本投入過高,管理粗放等缺陷。為了有效地提升棚室蔬菜種植的效率,實現棚室蔬菜種植的精細化操作,現將配套栽培引入到種植實踐中,使其在蔬菜種植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1.1 配套栽培技術能夠有效提升棚室蔬菜種植的效率,降低成本投入
配套栽培技術依靠蔬菜種植的先進理念,對原有的棚室蔬菜種植模式進行升級與優(yōu)化,實現種植效率的提升。例如,配套栽培技術對于棚室蔬菜的種植周期有一個科學的估算,能夠根據不同蔬菜的生長周期,科學合理地進行不同品類蔬菜的種植,從而實現棚室蔬菜種植的連續(xù)性,在滿足居民蔬菜消費需求的同時,有效地利用土地資源、充分發(fā)揮棚室設備的作用,從而在一定程度降低棚室蔬菜種植的成本投入,現實蔬菜生產成本的集約化使用,降低了菜農在棚室蔬菜種植的前中期的經濟投入,對于維護農民自身支出的穩(wěn)定性及收入的可靠性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實現了農民收入的穩(wěn)步增加。
1.2 受我國傳統(tǒng)蔬菜種植思維模式的制約
現階段,棚室蔬菜的種植大多采用較為粗放的經營模式,只有很少的農民對其實行精細化的管理,這種現象不僅與我國農業(yè)農民思維保守有關,更受農業(yè)生產技術較為復雜,難以操作的影響。配套栽培技術作為一種新的栽培模式,能夠在保證蔬菜種植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技術難度,使農民能夠根據自身條件,進行靈活的調節(jié),實現其在棚室蔬菜種植中的科學高效應用[1]。同時,配套栽培技術在棚室蔬菜種植中的科學高效應用,能夠加速蔬菜種植的現代化進程,增加蔬菜種植的科技含量,改變粗放的生產經營模式,實現棚室蔬菜種植的現代化。
2 配套栽培技術在棚室蔬菜種植中利用推廣的途徑與方法
2.1 多茬栽培技術在棚室蔬菜種植中的使用
多茬栽培技術能夠最大程度地利用不同覆蓋資材,在一個種植周期內,進行多茬蔬菜種植,有效地提升復種指數和單位面積的作物產量,具體來說:在春夏秋冬四季分別進行蔬菜種植種類的合理安排,如在春季進行蔬菜的種植與培育,會在上一年的10月下旬或者11月上旬進行蔬菜幼苗的培育,初春季節(jié)進行幼苗的定植[2]。以茄類、瓜類等蔬菜為主,并能夠在6月進行采摘上市;同時,進行其他蔬菜幼苗的培育,保證了蔬菜生產的連續(xù)性。
2.2 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的推廣與應用
為了提升我國棚室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的實際效果,保證綜合防治技術的效率與質量,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蟲害對蔬菜生長的危害,實現我國棚室蔬菜的健康發(fā)展,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實現綜合防治技術在棚室蔬菜種植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的推廣與應用。
2.2.1 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
生物防治,是指通過科學的利用天然存在的農業(yè)害蟲的天敵和性激素手段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生物防治技術主要通過以蟲防蟲和以菌治蟲2種方式來實現。例如,在蔬菜病蟲害發(fā)生的高發(fā)期,在田間投放害蟲的寄生性天敵;寄生蜂、寄生蠅等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地阻礙農作物害蟲的繁殖,減少害蟲的數量與規(guī)模,降低農業(yè)病蟲害發(fā)生的概率。
2.2.2 物理防治技術的推廣
物理防治技術,是指在蔬菜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充分利用相關工具以及光、電、溫度等物理因素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例如,利用昆蟲的趨光性,在殺蟲燈的外圍安裝高壓電網,當蚜蟲被燈光吸引,進入到高壓電網的范圍之內,就會觸電身亡,通過田間的對比試驗,安裝殺蟲燈的蚜蟲的數量為8頭,而沒有安裝殺蟲燈的菜田數量為170頭,數量要高得多,由此可見其防治效果十分的明顯[3]。
2.3 間套種植及立體種植技術
在進行棚室蔬菜種植的過程中,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蔬菜種植的效率,一般會采用間套種植以及立體種植,充分利用棚室的內部的光線、溫度以及濕度條件。例如,利用棚架自身的結構忒單,在其周圍進行春辣椒和茄子的種植,并在其中進行蕓豆等豆類蔬菜的種植?;蛘咴谂锸宜闹艿膲翘庍M行菜豆、韭菜等蔬菜的套種,充分利用棚室內有限的空間,提高單位面積的蔬菜產量,增加蔬菜種植的經濟收益。
2.4 轉變棚室蔬菜的種植思維,進行種植信息的交流與共享
作為傳統(tǒng)農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大多數棚室蔬菜種植區(qū)依舊采取較為落后的蔬菜種植方式,其田間管理的不科學性及生產的低效率越來越難以滿足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的要求。為了實現棚室蔬菜的優(yōu)質高產栽培,需要在實際的蔬菜種植過程之中,轉變發(fā)展思路。棚室蔬菜配套栽培技術在基層的推廣與普及首先需要各級政府轉變經濟發(fā)展的理念,將現代優(yōu)質高產蔬菜的種植放在農業(yè)生產的重要位置,對配套栽培技術進行高效推廣,明晰棚室蔬菜配套栽培技術深入推廣的思路,在現有理念的基礎上,結合相關的專業(yè)知識,科學地確立棚室蔬菜種植的新模式,從思想上確保棚室蔬菜配套栽培技術推廣的順利進行。作為蔬菜生產活動的重要參與者——農民,要改變固有的生產思維,不再將蔬菜種植看成是看天吃飯的被動式的生產模式,而是積極主動地將現代化的種植技術與田間管理模式引入到生產的過程之中,充分實現蔬菜種植的科學化與現代化,只有這種觀念上的轉變才能為棚室蔬菜配套栽培技術的普及與推廣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參考文獻
[1]曹虎.棚室蔬菜蟲害防治的生態(tài)安全策略[J].生物學教學,2014(1):39-40.
[2]耿維.配套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3(2):11-12.
[3]黃若希.如何掌握棚室蔬菜配套高質栽培技術[J].吉林農業(yè),2014(7):8-10.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