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萍
【內容摘要】近年來,高考新課標地理考查內容日趨細化,傳統(tǒng)的二輪大專題復習模式已顯現(xiàn)出過于粗放,難以實現(xiàn)知識的有效整合,而微專題復習模式的應運而生,可以很好的實現(xiàn)“完善體系,重組知識,提升能力”的二輪復習目標,讓學生更加從容自信的應對高考。筆者從2013年新課標卷Ⅰ、Ⅱ中的考點分布得出“地形對氣候的影響”這一微專題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對這一內容進行了較為全面的分析,適用于高三地理二輪微專題復習教學。
【關鍵詞】地形 ?影響 ?氣候
地形對氣候的影響,可以從不同的地表形態(tài)(如高原、山地、平原、丘陵和盆地等),坡向,坡度,海拔高度及地形走向等對氣候及氣候要素(如太陽輻射、氣溫、降水等)的影響進行分析。
一、典型地表形態(tài)對氣候的影響分析
1.以青藏高原為代表的高海拔地區(qū)
青藏高原作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形,對氣候產生的影響是顯著的。高海拔地區(qū)導致氣溫較低,垂直遞減率為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由此,青藏高原成為了我國夏季平均氣溫最低處,而非我國緯度最高的漠河地區(qū);青藏高原主體處于亞熱帶地區(qū),但由于海拔高,大氣稀薄,導致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陽光照較強,紫外線較強,而夜晚由于大氣的保溫作用弱,導致青藏高原夜晚氣溫較低,晝夜溫差較大;另外,高大高原阻擋了南來的海洋水汽的進入,使西北內陸變得更加干旱。
2.以四川盆地為代表的盆地效應
盆地四周高,中部低,地形相對較為封閉,不利于水汽的擴散,導致四川盆地內云霧陰雨天氣較多,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夜晚的保溫作用強,因而晝夜溫差較小。
盆地的開口影響著盆地內的氣候,如西伯利亞地區(qū),盆地開口向北,卻是利于冬季極地北冰洋來的寒冷氣流的進入,加之南部多山地阻擋來自太平洋的暖濕氣流,使此處享有“寒極”之一的稱號。而如我國華南地區(qū)向南開口的馬蹄形盆地,使南來的暖濕氣流易進入并匯集,加之盆地北部山地對冬季北風的阻擋作用,使華南地區(qū)有較長的無霜期,成為了我國熱帶作物種植基地之一。
3.地形與風、準靜止鋒
地形對氣候的影響還表現(xiàn)在一些特殊的“風”上,如山谷風、峽谷風(狹管效應)和焚風效應等。山谷風需特別注意區(qū)分白天的谷風和夜晚的山風的成因,是相對于同一海拔高度的山坡與自由大氣相比較形成的,如詩句“巴山夜雨漲秋池”這一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就與山谷風相關,晚上為山風,導致谷地中部氣流上升,易形成夜雨。
當氣流由開闊地帶流入地形構成的峽谷時,由于空氣質量不能大量堆積,就會加速通過峽谷,風速由此增大。在2013年新課標卷Ⅱ36題第(2)小題“分析H縣城附近冬春季節(jié)風力強勁的原因”,其中一點便是“H縣城附近為河谷交匯之地,形成風口,導致狹管效應”。
在山脈的背風坡,為下沉氣流,通常每下降100米氣溫增加1℃,易形成干熱氣流,導致焚風效應。不同的時間出現(xiàn)的焚風效應會帶來不同的影響,如春季積雪融化,冬季則可造成雪崩,溫暖季節(jié)可促使農作物早熟,強烈時可使植物枯萎,甚至引起火災。
當冷暖氣團遇地形阻擋,移動幅度很小的時候,易形成準靜止鋒。如來自西南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受云貴高原地形阻滯,在此形成昆明準靜止鋒。我國華南準靜止鋒、天山準靜止鋒的形成都與地形有很大的關系。地形,尤其是山脈常成為氣候的分界線,典型的如我國的秦嶺、南嶺等;山脈還會影響氣候區(qū)的分布范圍,如美洲西海岸氣候類型呈狹長型分布,并未向內陸大面積延伸,很大程度上就是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擋作用導致的。
二、坡向對氣候的影響分析
依據不同坡向對氣候要素如氣溫、光照和降水等的不同影響,可將坡向分為基本的陽坡和陰坡,迎風坡和背風坡等。對于山地的迎風一側,氣流迎坡爬升,水汽易遇冷,通常能帶來較為充沛的降水,尤其在半山腰的地方降水量達到最大。如世界雨季乞拉朋齊,西南季風為其帶來了印度洋豐沛的水汽,加之處于迎風坡產生了大量的地形雨,促進了世界雨季的形成。又如熱帶雨林氣候在世界的非地帶性分布中也很大程度的受到了迎風坡地形雨的影響。
三、坡度對氣候因子的影響分析
坡度對氣候因子如太陽輻射的影響較為顯著。坡度不同,太陽光線與坡面的夾角也不同,由此影響坡面上所接受到的太陽輻射。見題。
下圖表示27°N某地坡向(坡度為10°)對地表獲得太陽輻射的影響,縱坐標表示該地坡面與地平面獲得太陽輻射量的比值(僅考慮地球運動和地形因素)。完成1-2題。
(1)該地坡向對地面獲得太陽輻射影響最大的季節(jié)是
A.春 ? ? ? ? ? ? B.夏季
C.秋季 ? ? ? ? ?D.冬季
(2)若坡度從10°增大到15°,則a點的數值將
A.增大 ? ? ? ? ? ? ? ? ? B.減小
C.先減小后增大 ? ? D.先增大后減小
“地形”與“氣候”是自然地理的兩大基本要素,是高三自然地理復習的重中之重,而“地形對氣候的影響”這一微專題,更加關注于這兩大要素之間錯綜復雜的聯(lián)系。學好這一微專題,不僅有助于我們更好的理解“地形”與“氣候”兩大專題,同時,也能很好的幫助我們真正做到“重組知識,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提升地理思維和解題能力”,從而實現(xiàn)高效的地理備考。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