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光LEDs用新型熒光粉的研究進展*
李盼來王志軍張子才
(河北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河北 保定071002)
劉海燕張 坤孫明生
(河北大學工商學院河北 保定071000)
*河北大學工商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的支持,項目編號:JX201330
摘 要:評述了光轉換型白光LEDs用黃色熒光粉、三基色熒光粉及白色熒光粉的研究進展,并預測了該方向的發(fā)展前景.
關鍵詞:白光LEDs熒光粉研究進展
收稿日期:(2015-09-10)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fā)展,經濟和環(huán)境之間的平衡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低碳節(jié)能”成為能源與環(huán)境的主題.為了節(jié)約能源和減少環(huán)境有害物排放,研究者在多個領域進行了探索與研究,如照明、能源等領域.對照明領域而言,白光LEDs的出現被認為是一次新變革.相對于傳統(tǒng)的白熾燈、熒光燈,白光LEDs不僅具有壽命長、亮度高等優(yōu)點,更為重要的是擁有節(jié)能、環(huán)保無污染等優(yōu)勢,在照明、顯示和裝飾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1基本原理
白光LED的實現方式主要有光轉換型、多色組合型、多量子阱型和量子點型等[1].基于工藝、成本及技術現狀等因素考慮,世界各國研究重點及研究興趣仍集中于光轉換型,即通過熒光粉涂覆LED芯片實現白光發(fā)射,獲取方式主要有兩種:第一種以發(fā)射藍光的LED作激發(fā)源,與一種發(fā)射黃光的材料組合,黃光與透射的藍光產生色混,經透鏡作用復合成白光;或以發(fā)射藍光的LED作激發(fā)源,與一種能同時具有綠和紅發(fā)射峰的材料組合,或者與分別發(fā)射紅光和綠光的兩種材料組合,發(fā)出的綠光和紅光與LED未被吸收的剩余藍光產生色混,經透鏡作用復合成白光;第二種以發(fā)射紫外或近紫外光的LED作激發(fā)源,與分別發(fā)射紅、綠和藍光的3種材料組合,或者與一種發(fā)射白光的單體材料組合,經過光學處理,獲得白光LEDs.
2發(fā)展現狀
早期的光轉換型白光LEDs主要通過第一類白光LED合成方式來實現白光發(fā)射,即“藍光InGaN芯片激發(fā)YAG:Ce3+黃色熒光粉”型白光發(fā)射裝置[2].盡管YAG:Ce3+黃色熒光粉的發(fā)光效率較高,但紅色發(fā)光成分不足,使得白光LED的顯色指數較低.基于此,研究者開始尋找適于藍光LED芯片激發(fā),發(fā)射綠色光和紅色光的材料,利用三基色合成白光的方式,將芯片與熒光粉混合獲得白光LEDs,這種白光LEDs的顯色性較高,色溫易控,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稀土離子Eu2+或Ce3+摻雜的氮化物和硅酸鹽材料.但是,氮化物和硅酸鹽熒光粉的物相結構較復雜,在制備過程中容易出現雜相,同時其燒結溫度很高,使得產品粒度較大且粒度分布不均勻.就目前的發(fā)展現狀而言,適于藍光LED芯片激發(fā),發(fā)射黃光的熒光材料較少,且發(fā)光性能較好的硅酸鹽和氮化物等的合成溫度較高,材料粒度較大,物相結構不易控制.可見,對光轉換型白光LED用發(fā)光材料新體系的探索,仍是發(fā)光材料領域的前沿課題[2].
近期,隨著LED芯片技術的發(fā)展,紫外-近紫外芯片的發(fā)光效率獲得了很大的提高,使得以紫外-近紫外芯片作為激發(fā)源,以三基色熒光粉或者單體白色熒光粉作為主體材料,來獲取白光LEDs成為可能,由于人眼對紫外-近紫外光不敏感,因此,該類白光LEDs的顏色只由熒光粉來決定.通常,發(fā)光材料由激活劑和基質構成,對于三基色熒光粉而言,涉及的基質體系主要是硅酸鹽、氮化物、硼酸鹽、磷酸鹽和鉬酸鹽等[2],采用的激活劑主要是發(fā)射紅光的稀土離子Eu3+、Sm3+或Eu2+,發(fā)射綠光的Tb3+或Eu2+,以及發(fā)射藍光的Ce3+或Eu2+.但是,采用三基色熒光粉作為白光LEDs的主體材料時,熒光粉混合物之間存在顏色再吸收和配比調控的問題,其直接后果就是降低了白光LEDs的流明效率和顯色性,而采用單基質白光熒光粉來實現白光發(fā)射則可避免這些問題,因此,單基質白光熒光粉成為當前發(fā)光領域的研究熱點.目前,我國的多家研究機構,如中國科學院長春應化所的尤洪鵬課題組、林君課題組以及光機所的張家驊課題組,中山大學的蘇鏘課題組,蘭州大學的王育華課題組,中國科學院福建物構所的陳學元課題組,中國地質大學的夏志國課題組,以及河北大學的楊志平和李盼來課題組等,都在這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同期,中國臺灣的劉如熹和陳登銘等課題組在這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此外,韓國、美國和日本等國的研究人員也作了大量的報道,整體來看,這些研究結果在推動白光LEDs用單基質白色熒光粉發(fā)展方面,都起到了明顯的作用[3].
通過分析已有的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單體白色熒光粉涉及的體系主要是銦酸鹽、硅酸鹽、磷酸鹽及硼酸鹽等,在選擇激活劑上則主要采用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激活離子,例如Dy3+,本身的躍遷發(fā)射就位于紅、綠(黃綠)和藍色區(qū)域,當3個發(fā)射峰的強度,尤其是藍、黃發(fā)射峰強度比合適時,材料即可發(fā)射白色光.但是,Dy3+的發(fā)射為稀土4f-4f躍遷,譜帶較窄,光譜不飽滿,該材料用于照明時,顯色指數低,因此,必須改善其發(fā)光性能,才能增強其在白光LEDs領域的應用價值.此外,相對而言,Dy3+摻雜的材料的余輝時間較長,限制了該類材料在白光LEDs領域的應用.除了上述Dy3+激活的一些單基質白色熒光粉,通過調控Eu3+的用量,也可以在一些材料中獲得白色光.第二種方式,也是目前采用較多的一種方式,即基于能量傳遞原理,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激活離子摻入基質中,來獲得白色光,涉及的基質主要集中于硅酸鹽、磷酸鹽、鋁酸鹽及硼酸鹽等,激活離子主要有Eu2+/Mn2+,Ce3+/Mn2+,Ce3+/Eu2+,Ce3+/Tb3+,Ce3+/Tb3+/Mn2+和Eu2+/Tb3+/Mn2+,能量傳遞過程如圖1所示.
圖1 Ce 3+, Eu 2+, Tb 3+和 Mn 2+的能量傳遞示意圖
3展望
白光LEDs是一種全新的照明光源,白光LEDs用熒光粉亦是該方向的研究重點.就目前的發(fā)展現狀而言,藍光LED激發(fā)型黃色熒光粉仍主要集中于YAG:Ce、硅酸鹽和氮化物,今后的研究工作重點仍舊是改善合成條件,擴展光譜范圍.對于紫外-近紫外基單體白色熒光粉,研究重點將是,在不影響雙摻雜體系發(fā)光效率等的情況下,如何改善雙摻雜體系光譜分布的缺失問題,以及如何獲得滿足不同場合需求的白色熒光粉.總之,白光LED用單體白色熒光粉還處于方興未艾的階段,需要改進的地方還很多,如合理選擇基質組分,激活劑及其配比等,以及如何提高材料的發(fā)光效率,控制材料的顯色性等,需要做進一步深入、系統(tǒng)地研究.
參 考 文 獻
1LinChunChe,LiuRu-Shi.Advancesinphosphorsforlight-emittingdiodes,TheJournalofPhysicalChemistryLetters, 2011, 2:1 268~1 277
2YeS,XiaoF,PanYX,MaYY,ZhangQY.Phosphorsinphosphor-convertedwhitelight-emittingdiodes:Recentadvancesinmaterials,techniquesandproperties,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R, 2010,71:1~34
3ShangMengmeng,LiChunxia,LinJun.Howtoproducewhitelightinasingle-phasehost?ChemicalSocietyReviews, 2014, 43:1 372~1 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