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喬
(安徽省第二人民醫(yī)院功能科 安徽 合肥 23000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據(jù)統(tǒng)計,在乳腺癌患者中,英國女性的人數(shù)最多,約占該病總人數(shù)的29%。我國乳腺癌的發(fā)病率約為8%,尚屬于乳腺癌的低發(fā)地區(qū)。近幾年,乳腺癌的發(fā)病率顯著上升,且發(fā)病人群趨于年輕化[1]。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是提高乳腺癌患者治療的效果、改善其預后、降低其死亡率的關鍵。為探討使用超聲技術診斷早期乳腺瘤的效果,我院對近幾年收治的15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使用兩種不同的診斷方法,對其中75例患者使用超聲技術進行了診斷,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5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經(jīng)術后病理診斷被確診為乳腺癌,且腫瘤分期為Tis期。在這些患者中,有非浸潤性乳腺癌患者96例,其中有導管內癌患者28例,有乳腺髓樣癌患者43例,有小葉原位癌患者25例;有早期浸潤性乳腺癌患者54例,其中有乳頭濕疹樣乳腺癌患者33例,有早期浸潤性導管癌患者21例。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75例患者。實驗組患者的年齡為28~68歲,平均年齡為(48±4)歲。對照組患者的年齡為26~64歲,平均年齡為(45歲±3)歲。兩組患者的年齡、家族病史等一般資料相比無顯著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為實驗組患者使用日立HD7500彩色超聲診斷儀進行診斷,具體的方法是:讓患者取仰臥位,雙臂上舉,充分暴露其雙側乳房及腋窩。將探頭頻率設置為5.0~13MHz。用探頭自患者的乳房外緣向乳頭進行放射狀掃查,觀察其乳管,記錄其腫塊的位置、形狀、大小邊界、與周圍組織的關系等二維超聲形態(tài)學特征。適當進行增益掃描,以便清晰顯示患者的病灶。多角度掃查病灶,觀察病灶的邊緣、回聲、有無包膜、是否鈣化、血流信號及腋窩淋巴結是否腫大[2]。
為對照組患者使用MRI技術進行診斷,具體的方法是:讓患者取俯臥位,手臂放在頭的兩側,使其雙側乳房自然懸垂在乳腺相控陣線圈內,使用足頭位進入磁場。對患者進行T1WI和T2WI平掃,使用三維成像序列進行軸位掃描,并進行脂肪抑制。
這些患者均經(jīng)術后病理診斷被確診患有乳腺癌。
乳腺癌的超聲診斷標準:1)乳腺腺體組織內部回聲不均勻,以偏低回聲為主,有形態(tài)不規(guī)則的實性回聲團,回聲團邊界清晰,無包膜。2)包塊液化壞死后,可見形態(tài)不規(guī)則的液性暗區(qū),暗區(qū)內有細小點狀的增強回聲,暗區(qū)周邊有實性不規(guī)則的偏低回聲。3)膿液被吸收后,出現(xiàn)了纖維組織增生。病灶組織回聲增強,可見形態(tài)不規(guī)則的實性不均勻回聲,包塊內有點狀和片狀的強回聲。4)腫塊周邊及內部有點狀散在的血流信號。
乳腺癌的MRI診斷標準:1)病灶邊界不清,呈星芒狀,形狀不規(guī)則或有毛刺。2)病灶內無正常的導管。3)T1WI信號低,T2WI信號特征復雜。4)病灶內血管網(wǎng)粗大。
有效診斷:檢測結果與病理檢查結果一致。無效診斷:患者的病情被誤診或漏診。診斷的準確率=有效診斷的患者例數(shù)/總患者例數(shù)×100%。
本次研究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jīng)檢測發(fā)現(xiàn),實驗組患者腫塊的檢出率為75.6%,鈣化的檢出率為68.2%,其診斷的準確率為91%。對照組患者腫塊的檢出率為51.3%,鈣化的檢出率為44.6%,其診斷的準確率為80%。實驗組患者腫塊的檢出率、鈣化的檢出率及診斷的準確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請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進行診斷的結果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也使乳腺癌的發(fā)病率不斷上升,嚴重影響女性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3]。由于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無特異性。因此,臨床上對早期乳腺癌的確診率低,誤診率和漏診率高。待乳腺癌患者出現(xiàn)特異性臨床癥狀和體征時,其病情已處于中晚期,很難被治愈。乳腺癌已經(jīng)成為導致女性病死的主要惡性腫瘤之一[4]。
隨著超聲成像診斷技術在臨床上的推廣和應用,對乳腺癌進行診斷的敏感度、準確率及特異度得到了顯著的提高。臨床醫(yī)師可以通過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影像學表現(xiàn)來診斷其病情,從而及時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改善其預后,提高其生存率。乳腺癌患者的超聲表現(xiàn)主要是,乳腺組織內有形狀不規(guī)則的腫塊,可見簇狀微小的鈣化組織,血流豐富,血流阻力指數(shù)>0.7。乳腺腫塊的生長狀況可以由其邊界的清晰程度來判定,外推性生長的腫瘤邊界清晰,浸潤性生長的腫瘤邊界模糊。乳腺腫塊邊緣的光滑程度可反映出其惡化的程度,邊緣光滑的腫塊一般是良性腫塊,邊緣粗糙的腫塊一般是惡性腫塊[5]。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使用超聲技術進行診斷的實驗組患者腫塊的檢出率、鈣化的檢出率及診斷的準確率均明顯高于使用MRI技術進行診斷的對照組患者。
總之,使用超聲技術診斷早期乳腺癌的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張丹丹, 程文,韓雪.超聲導向穿刺細胞學檢查對可疑小乳腺癌診斷意義.中國超聲醫(yī)學工程學會第二屆全國介入超聲醫(yī)學學術交流大會論文匯編,2013.
[2] 王琳,杜晶,李鳳華.乳腺癌影像學診斷研究進展.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2010,12(12):831.
[3] 陳彩,楊柳,賈永恒,等.超聲彈性成像在乳腺增生性結節(jié)與乳腺癌鑒別診斷中的價值[J].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22(6):647-648.
[4] 樊秋蘭,邵小慧,王璐璐,等.乳腺癌超聲特征與Ki-67表達的相關性[J].實用腫瘤學雜志,2013,27(1):65-68.
[5] 趙啟明, 黃梅鳳, 彭雪芳, 等. 超聲引導下對乳腺微小病灶穿刺活檢早期診斷乳腺癌臨床分析[J]. 華夏醫(yī)學, 2013 (2): 362-364.